大唐女人-初唐韵事:千古一女帝(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年迈的太宗皇帝渔色伏祸胎,武媚娘终于得以进入了唐皇室。颇有心计的她把目标定在了庸懦无能的晋王李治身上,可是高宗即位后,宠幸的却是萧淑妃,多亏了王皇后、刘贵妃的夺爱对策,武媚娘才得以离开尼庵中再次走进皇宫。但是如愿的武宸妃媚娘却先把刘贵妃打入了冷宫,随后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则被她用酷刑处死,又把萧淑妃生的义阳、宣城两位公主折磨得生不如死……

    为了权利,本性刚强果断的媚娘武则天变得丧心病狂,先是把自己的亲姐姐当成了美丽的诱饵,后来又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另外的两个儿子均被囚在小院幽室,形同废人;还把出身高贵的庐陵王妃赵氏囚禁在暗室中活活饿死,甚至还杀了她最最疼爱的女儿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

    有了权利的女皇武氏则天,为成全太平公主易夫武攸暨,无辜赐死了武攸暨美丽的妻子。不幸的婚姻让太平公主开始放荡,在温柔洞中大弄风流;而作为女皇帝的武氏则天身边也是男宠如云……

    太平公主公然纳贿卖官,大兴土木,居处奢华之极……

    武氏一门势焰熏天,一个薄命美姬成为薛怀义和武三思争夺战中的战利品和牺牲品,她的痴情堪比绿珠,为报真情何惜一死,不想却给她深爱的人带来的灭门大祸……

    1、萧后黄昏恋

    太宗皇帝到了五十多岁年纪,他当年意气风发大治天下的热情已如潮汐退却。太宗皇帝此时的成就感是强的,他也的确是操劳半生,终其数年心血与努力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贞观之治”证明了他从政以来大治国家的成功,当时的大唐帝国是世界上最富强昌盛的国家,所以万国来贺,堂堂大中华,煌煌苏世立。

    五十多岁年纪的太宗皇帝大功已成大权已握,他开始渐渐地懈于听政,随着他当年意气风发大治天下的热情如潮汐退却的同时,他越来越爱在后宫和妃嫔们取乐。成就感很强的太宗皇帝颇觉属于他自己的日落前的那段时光已经不多了,晚年的他想要好好地享受一下人生和生命,除了美人之外,大兴土木,奢侈豪华,他都认为也不足为过。而与之同步的是,百姓赋税加重,又连年用兵,致使阶级矛盾有所发展,当时的社会又有了动荡,但在动荡平息后,他依然如故,照旧是女人照旧是奢侈。

    唐宫中自从高祖即位,放出无用宫女一千多人。太宗初登大位,放出宫女三千余人。贞观二年,因天久不雨,又放出宫女三千余人。最后因大赦,也放出宫女三千余人。如今太宗坐朝的时候少,宫中游幸的时候多,所到之处,顿觉楼台冷落,池馆萧条,于是就下诏令地方有司选送宫女一千名,分值各处宫院;又令有淑德美貌的女子,准有司访报五十名,分任九嫔、婕妤、美人、才人之职。

    太宗久闻士人郑仁基有女,美貌而多才,就命掖庭局下聘书,聘郑女为充容。

    唐朝太监的制度是这样的,立内侍省官员,分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谒者监六人,内给事八人,谒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寺人六人。另立五局:掖庭局,专管宫人名册;宫闱局,专管宫内门禁,又分掌扇给使等员;奚官局,专管宫人疾病死丧;内仆局,专管宫中供张灯烛;内府局,专管财物出入。宫中内外大小,共有太监二千六百多人。

    这时掖庭局奉了圣旨,就派典引内侍八人,捧着册书冠带,到郑家去。一行人刚走出宫门,迎头正遇到魏丞相,问明了情由后,魏丞相忙把内侍留住,匆匆进宫去朝见太宗说:“臣闻郑仁基的女儿已许嫁士人陆爽,奈何陛下强夺有夫之妇?”

    太宗非常吃惊,一面当即传谕停止册命,一面命房玄龄到郑家去察访,一面又唤陆爽进宫来问话。结果郑仁基对房玄龄再三说,小女并未嫁人;陆爽也太宗奏称,小民未曾聘有妻室。太宗非常疑惑,于是又请魏丞相进宫,问他怎么解释这一切。魏丞相说:“这全是下臣迎合上意、故意将陆家这段婚姻瞒起的缘故,臣已访查确实,郑家女儿自幼儿就许配给陆爽为妻,万岁万不可强娶有夫之妇,以致破人婚姻,使百世之后为盛德不盈之累。”

    太宗还是不太信服,说:“群臣或许有迎合之心,但那陆爽何以也肯舍去他的未婚妻呢?”魏丞相再奏道:“陛下圣明,当能洞察民隐,那个陆爽如何敢不这样说,他只疑陛下表面上虽然舍弃了,而暗地会给他加以罪谴,所以才不得不如此。”

    太宗这才悖然动容,当即下诏停选郑氏女。魏丞相一见非常高兴,乘机劝谏太宗当少近女色,保养身体为要,又拿古来圣贤豪杰的故事讲给太宗听。

    可一转眼,太宗接到捷报,说又一场胜仗,捕获前朝萧后母女二人等,太宗马上就召二人入便殿,隋炀帝的那个女儿义城公主吓得面色惨白,拜伏在殿前,身子颤个不住抖个不停,连话都说不清楚,而萧后历经沧桑,见多识广,此刻不惊不慌,仪态万方地走近案前,屈膝下拜:“臣妾萧氏见驾,愿陛下万岁!”

    太宗虽然早就听说了她那些经典故事,什么隋炀帝一死就又屈身再事弑君的宇文化及,但也没想到她能这样不顾廉耻,当即就以臣妾自居,不过这两句话倒说得娇柔滴滴,着实可爱。

    太宗垂目下视,但见她腰虽不细瘦似杨柳却丰满动人,不禁暗暗想,早就听说萧后是个美人,但至今也好有六十多岁了,为什么还般袅娜,莫非假冒的不成?于是柔声问道:“你果是隋后萧氏吗?”萧氏忙回答说是,太宗就说:“既是隋朝皇后,那就请赶快起来吧!”

    萧后称谢后站起来,气质优雅,神情娴定,引得太宗忍不住再行端详,这个全老的徐娘却风韵犹全存,虽然细皱的鱼纹满面,却仍还是眉不画而翠,面不粉而白,唇不涂而朱,眼似秋水,鼻似琼瑶,就是褒姒重生夏姬再世,到这个年纪也不过如此。太宗不禁调笑道:“卿真是驻颜有术啊。”于是赐宅京师。

    不必意外的是,不过两天,太宗就又召萧后入宫,问及隋室故事。萧后一一讲来,甚至还总结说,炀帝奢侈过度以致亡国。太宗又问当年宇文化及据住六宫,听说萧后也曾被淫,不知是真是假,萧后那张历经人世风雨的老脸闻听此言,连连点头证实而非证伪,然后面不改色地细叙一番当时被淫的经过,尤其在细节处大加描绘,由不得一向好色的太宗不动欲念。萧后又怕过于露骨,于是在讲到最后就假泣道:“臣妾迭遭惨变,奔走流离,此后余生全仰恩赐,臣妾便结草衔还感恩不尽了。”

    太宗于是益加悯惜这个尤物,萧后趁机忙拿出生平伎俩,浅挑微逗,横勾竖引,眉去眼来,风情万种,媚术无人及。太宗连弟妇都能充作妃妾,何论一个亡国故后,一会儿功夫两人如漆投胶,熔作一片,在便殿里就同圆了好梦。

    隋炀帝的女儿义城公主也在不久以后,步了她母亲的后尘,不过她在得到太宗恩宠的同时也得到了太宗给她的封号,后来她还生了吴王李恪。

    一时间,太宗桃花运甚盛,却意尚未足,于是一个绝世娇娃就这样得以走进了唐宫,走进了唐王朝的权力中心,酿成千古未有的骇人听闻的故事。

    2、媚媚的媚娘

    并州刺史听说在并州文水地方都督武士蒦的女儿美貌非常,生年不过十四岁就已经艳名远播,于是上报以邀宠,果然太宗非常高兴地下诏选武氏女为美人,即日送进宫来。

    武家女孩的母亲杨氏突然接到太宗封美人的征召敕书,不禁失声痛哭,女儿临上车犹一边嘱咐一边哭泣,武家女孩却谈笑自若,劝慰说:“女儿得见天子,安知非福?何必先自悲泣!”真是出语不凡。武家女孩入宫谒见太宗,一点也不见露出慌张,仪态万方地盈盈下拜,然后自陈姓氏,三呼万岁,无不合体。

    太宗命她起来,举目一瞧,果真芙蓉如面,芳龄不过二七的豆蔻年华,身子却已发育颀长,胸前耸起两座玉峰,腰儿细细,臀自肥肥,仿佛十七八岁的样子,太宗最有感觉的,还是她的那一双俏眼,波光流转,再加上一副甜甜娇喉,太宗当即就情牵意迷,更让太宗出乎意料的是,夜间侍寝时,这个小小娇娃已颇解风月,太宗起初还怕她禁受不起,谁知春风一度后,她却更现柔媚,太宗禁不住,就对她慷慨再三。

    春宵苦短,不一会儿,红日映窗,太宗又得起来视朝了。他勉强自己离开这温柔乡,一看那被底娇娃,尚在朦胧酣醒,酥胸半露,太宗越瞧越爱,就轻轻地推醒她,赐了她一个芳名,叫作媚娘。武家女孩于是惺忪着睡眼,就在枕上娇媚地谢了恩。

    当天太宗就下诏,册封武媚娘为才人,居福绥宫,又把那些老年的宫娥侍女等尽行放出,连从前高祖所宠的尹、张二妃也均令出宫归家,可算是一报前恨。

    从此,就连新近邀宠的萧后母女,也不复召幸,太宗一心一意地爱恋着武媚娘,一退朝就唤着她媚娘,抱在怀里,抚摸玩弄一阵子。武媚娘就也一味地弄娇作憨,更加解风情,勾得太宗更加挑逗她。一天午后,太宗坐在月华池边看鸳鸯戏水,媚娘捧着拂尘站在一旁。这时左右无人,静悄悄地只见一个文彩华美的鸳儿,追赶着另一个鸯儿,就在水面上成其了好事。媚娘看了,不觉掩着朱唇儿嗤地一笑,同时拿媚眼俏媚地乜斜着太宗。

    本来在风月场上拼杀了几十年,这点小小场面哪里能让太宗动什么兴,可媚娘这一掩红唇娇笑,又一乜斜媚眼,再看着她粉颊上红晕,娇羞可爱,太宗立刻就性趣勃发了,一把搂过去媚娘,也仿其成事。媚娘毕竟年纪尚幼,身躯还娇嫩,在承恩之际,又婉转呻吟着讨好,香汗恰遇冷风,当夜就有点发热起来。偏太宗又狂怜热爱地一连临幸了三夜,媚娘被弄得病倒了,一病就是二十多天,太宗耐不住寂寞就又到别处临幸了。

    躺在病床上暂时感觉一下冷落滋味的武媚娘不禁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谋作长远打算了。自己眼下虽得宠,但太宗毕竟年已五十岁望外,享国不久,且又多内宠,自己位卑年小,谅也得不了几日的风光。尤其是想到自己临行前母亲的泪眼,危机感就越发迫切了,从此武才人再不把太宗的宠爱放在心头,暗暗地在诸位王子中物色人才。

    彼时承乾太子已因谋反罪被废为庶人,死在黔州,依照定例,嫡系四皇子魏王李泰最有希望被立为太子。

    魏王不仅人长得英俊且又爱结交宾客,太宗下诏在魏王府中,立文学馆,魏王在馆中著书讲学,一时间魏王府中,门庭若市,满朝的文人学士无不以到此一聚而风光无限,魏王也就成功地为自己沽得好名钓得美誉,这好名并美誉也就让魏王成功地将太宗皇帝原本就对他格外的宠爱更加了倍。

    其实有媚娘那样想法的年轻妃嫔是很多的,此时看局势,她们大多暗中笼络魏王,独有媚娘不然,别的妃嫔见魏王进宫来,就一盆火似的向着就去了,而媚娘见了魏王,却避得远远的。她的本意是要拣个忠厚的少年皇子,一旦得宠,可以由她来操纵,可偷眼看魏王,却是一个浮滑阴险的美少年,将来必是一个无情无义难以驾驭的薄幸郎君,因此任凭魏王百般殷勤,媚娘却就是给他一个不理不睬。媚娘其实已经有目标了,那就是九皇子晋王李治。

    晋王李治倒果然生性忠厚老诚,虽也是嫡出,但因生性懦弱,常受弟兄们的欺侮。娶妃王氏,是从祖母同安长公主的孙女,生性贞静,常受妃嫔们的奚落,但却毫无怨言。内仆局也明欺晋王夫妇忠厚老实,一切供应都十分减简刻薄。因此魏王府中侍从如云,器具豪华,而晋王府中却婢仆零落,帘幕萧条,甚至王妃自己补衣服,晋王也亲自拂拭窗户。媚娘就在不周不备之处,私自拿些银钱绸缎去贴补晋王妃子,又把自己院中使唤的宫女内侍拨十六名去听候晋王使唤,这样一来,把晋王夫妇感激得深铭肺腑。武媚娘一有空闲就到晋王府找王妃闲谈,也就是大受欢迎的了。

    恰巧晋王李治这时病了,一病就三个月,王妃一人朝晚看护,非常辛苦,媚娘也不时进府探望。渐渐地晋王病势将愈,那天白天,媚娘又来了,说替王妃看护晋王,让王妃得空儿回房去休息片刻。

    本来人在患病时,倘有人怜惜,就容易触动真情,何况还是风情万种的媚娘,于是一个美女一个俊男,昼长人静,枕席相对,媚娘再放出她的手段来,神授魂与之际,俩人便成就了好事。晋王李治当时在枕上立誓,说生生世世不忘今日之情。

    此后,因为媚娘深知太宗的性格,就暗暗指教晋王李治,如何讨得父皇欢心。那一天,太宗命诸皇子学习骑射,晋王却推辞不肯一块儿到郊外去,说什么臣儿所好惟愿得居膝下以孝奉至尊,太宗当即非常感动,于是传谕工部,在太宗寝殿左侧,造一座别院,使晋王搬入居住,他借着多多的接触机会唤起了太宗多多的父子之情,长孙无忌又全力保举晋王治堪为太子。太宗说:“朕亦有立雉奴之意,奈何雉奴仁懦,恐将来为宗社之忧。”雉奴是晋王李治的小名。

    长孙无忌力言仁义为大治的根本,其他无妨,于是太宗就下诏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入居东宫。

    东宫接近后宫,从此媚娘与太子来往得更密切了。晋王王妃平日暗地留意,也撞到过几次,但感谢当初媚娘的指点,使他们夫妇得有今日,就也睁一眼闭一眼。

    公元649年3月,一场痢疾让太宗皇帝病倒在床,于是召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两个月后,太宗驾崩于长安宫中的含风殿,太子李治奉遗诏,由褚遂良、长孙无忌受太宗临终顾命,扶太子接位,称高宗。

    太宗另有遗诏,令先朝诸嫔媵,凡承恩过的,一律出宫为尼,武媚娘于是被遗诏逼迫,也随着众妃嫔出了宫,削发为尼。媚娘住在水仙庵,高宗嘱咐内侍,凡是水仙庵中的器用服食,格外供应丰美。又不时打发心腹内侍拿奇珍异宝赐与媚娘。

    高宗即位后,照礼册立王妃为皇后,又立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昭仪、昭容、昭嫒、修仪、修容、修嫒、充仪、充容、充嫒、婕妤、美人、才人共二十七世妇,又立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合八十一御妻,内中虽有几个也得高宗宠爱,但比之媚娘那种娇媚姿态、艳冶风光,还是天凡之隔。可媚娘毕竟已是奉召出家的尼姑,两人此时也是天凡之隔。

    3、萧淑妃得宠

    盛夏的一天,天气闷热,高宗带着一个小黄门,漫步走到御苑长廓下纳凉。两廓下古树参天,浓荫密布,一阵阵凉风吹来,沁入心脾。高宗连称好风,便倚着雕栏,坐了下来。正静悄悄的,忽听一缕箫声,从浓荫中幽幽传来,抑扬宛转,悠悠动人。高宗听到动情处,就分花拂柳,寻着萧声找去。

    小黄门在长廓下守候了半晌,也不见万岁出来,而那箫声却早已停住了,看看西北角天上,忽起一朵乌云,霎时风起云涌,满天黑云笼罩,大有雨意。小黄门不敢大意,就依着万岁爷走去的路,向花木深处找去。曲径通幽处,葡萄架下,前面有一带芙蓉,花光灿灿,从花间叶底望去,只见两个人影儿,肩并着肩,脸贴着脸,一个看妆扮就知是宫中的嫔娥,另一个却是万岁爷。此刻那个宫娥正把粉脸软贴在万岁爷的肩头,手中弄着那支玉箫,低声细语,柔柔款款唧唧哝哝的,不知在那里说些什么。

    小黄门远远地站在花架外面,不敢做声儿,忽然豆大的雨点迎头扑来,又密又急的雨势霎时就把小黄门浑身淋得湿透,可他还是不敢作声,直挺挺地站在雨中。而高宗皇帝陛下和这个宫娥并肩儿坐在葡萄架下,上面浓荫密布,所以雨点稀少,加上两人正在神授魂与之际,倒也不觉得,直到后来雨势愈来愈大,高宗才感觉到肩头一片冰冷透湿,叫了声啊哟,一手拉着这个宫娥,飞也似地向前面的来喜轩中奔去。

    小黄门就也浑身水淋淋地跟着向挹翠轩中走来。这个宫娥一眼瞧见小黄门好似落汤鸡一般,忍不住手掩樱唇,躲在万岁怀里,咯咯咯地笑个不停,高宗也被逗笑了,一手抚摸着这个宫娥的脖子,一面对小黄门说:“快回房换衣服去!传御膳局备筵宴来,朕就在来喜轩中饮酒赏雨。”

    不一会儿,御膳局就送上了美酒佳肴龙肝凤髓。高宗皇帝慢慢地饮着酒,赏着雨,抚摸着这个宫娥。这个宫娥长得冰肌玉骨,身材苗条,语言伶俐,眉目俊俏。尤其是她眉心儿的一点红,配合着朱唇儿的嫣然一笑,宛如盛开的一朵鲜花,让高宗的心都醉了。

    这个宫娥姓萧,小名云儿,进宫三载,在御苑来喜轩中承值,现充良娣之职。高宗一经问明了她的来历后,就调笑道:“来喜,来喜,今夜果然喜来了。云儿,云儿,今宵朕就与你云雨一番如何?”

    萧良娣顿时不胜娇羞,红晕腼腆,但也没忘了忙跪下谢恩。高宗伸手扶她起来坐在膝下,让她再吹一曲凤求凰。这时雨过天晴,花木明净,夕阳把树梢度得橙红金黄,悠悠的箫声从万绿丛中,一缕一缕地传出,真好似仙境一般让人心怡神旷。

    这一夕的来喜轩中,萧云儿曲意承迎,婉转荐寝,叫高宗也倍感来喜,销魂之喜,以至于高宗第二天就下诏册封萧云儿为淑妃,腾出一座彩霞宫来给萧淑妃居住。从此高宗每日朝罢回宫,就往彩霞宫中一钻,饮酒歌舞,快乐逍遥,早把六宫粉黛,一齐丢在脑后。

    王皇后和高宗皇帝是患难夫妻,如今皇帝陛下一朝富贵,就沉迷女色,把正宫娘娘一连冷落了五六个月。王皇后心中十分怨愤,但因自己是六宫之主,不能有失身份,轻易去和妃嫔争宠。

    偏偏萧淑妃又不知进退,把一个万岁独霸在彩霞宫里后,想出种种歌舞美食的法子来引诱着皇帝。萧淑妃在母家的时候,制得一手好汤饼,这时她在宫中也设着内厨房,萧淑妃亲自到厨房里去烹调各种美味的汤饼,万岁爷一边吃着一边夸奖一边对她的兴致与性至都越来越浓越强烈。

    萧淑妃又在大厅中轻纱四垂,她自己穿一身白色舞衣,在纱帐中扮成嫦娥,婉转俯仰轻盈欲飞地舞着。纱帐后面,用灯儿做成一轮明月,由宫人举着,那明月由远而近,愈近愈大,光照一室,而嫦娥就这在明月灯光中翩跹而舞,真是人间仙子。高宗在帐外的筵席边饮酒边观赏这个嫦娥长袖轻裾,舞衣如雪,态若游龙骄凤,不觉心驰意痴,正看得出神的时候,那嫦娥已直奔出帐来,向着高宗怀中一倒,高宗顿时激情奔涌,也不顾左右内侍,拥着嫦娥就倒进帐去,内侍们急忙退出,而萧淑妃在帐中的娇娇笑声和痴迷的呻吟,早直送达户外。

    4、夺爱对策

    每日里,高宗就这样和萧淑妃在彩霞宫里,尽情地恩爱,撒胆地狂热,高宗乐还乐不过来,哪里有心思能顾念到皇后的孤寂和妃嫔们的嫉妒呢。

    王皇后忍无可忍,就授意侍郎上官仪上奏本,请皇上爱惜精神,勤理朝政,不应当亲匿群小,玩物丧志。高宗看了奏章,一笑置之,依旧寻他的欢作他的乐去。

    王皇后无计可施,就召集了几个妃嫔商量如何设法离间皇上对萧淑妃的宠爱。内中有一位刘贵妃和王皇后最是投机,她的年纪也最长,早年跟随王皇后在王府中时,亲眼见皇后躬操井臼、深夜缝衽,如今皇帝冷淡正宫,她代抱不平最为激烈,原因正是她当年亲眼见过皇后躬操井臼、深夜缝衽;而从不提因为王皇后无子,刘贵妃在王府中生下了一子,名忠,字正本,在皇子中是年纪最长的,李正本满月时,王府设盛筵,太宗皇帝不仅赏赐了极多的珍宝,而且还亲临祝贺,对群臣道:“朕初得长孙,今日与诸卿不醉不归。”高宗看父皇如此宠爱长孙,又因李正本的母亲刘氏充仪出身太低,就由王皇后过继长子李正本为已子,太宗于是封李正本为燕王。后来高宗即位,柳奭和褚遂良、韩瑷、长孙无忌、于志宁等大臣奏请立李正本为太子。从来母以子贵,王皇后也就奏请立太子生母为贵妃,刘贵妃感恩不己,从此处处帮着王皇后。

    如今王皇后和召集来的郑德妃、杨贤妃等商议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法子,正踌躇时,刘贵妃忽然计上心头,说:“先皇妃嫔中不是有一位武才人吗?当年万岁不也是很迷恋武才人,娘娘不是也亲自撞见过几次吗?如今不妨悄悄把这个武才人唤进宫来,都说新婚不如久别,包管万岁爷见了武才人,就把那个淫贱的萧丫头丢到一边了。”众妃嫔们也都说是好计,独有王皇后摇着头说:“前门驱虎,后门却招进狼来,咱这万岁爷是个最没主意的人,见一个爱一个,只怕那武媚娘也不是好惹的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