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上海滩交际花——唐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社交一枝花

    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曾经出版过一本名为《春申旧闻》的书,其中专门讲述了旧上海滩那些“交际名媛”的风流逸事。书中写道:“上海名媛以交际著称者,自唐瑛、陆小曼始。继之者为周叔苹、陈皓明。”而里面的唐瑛,便是当年上海滩著名的交际一枝花。

    今天,人们说起交际花,总有一种十分不屑的态度。因为在常人眼中,交际花几乎就是风尘女子的代名词。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尤其是在把这个称呼用在像唐瑛、陆小曼这类不仅气质非凡,而且文学、艺术造诣颇高的女子身上时。

    其实,交际花,绝非简单的风尘女子。当然,她们中间,也有着像《日出》里陈白露那样的风尘女人。这些人往往出身低微,为了生活做过舞女,混迹于有钱男人之中,享受男人的供养,自己也成为供男人欣赏和享受的甜点。她们之中有些人,甚至以前就是青楼女子,曾经红极一时,后来从良嫁人,却又按耐不住寂寞,重回社交圈。

    自然,她们生活十分优越,不愁吃穿,出手阔绰,相当讲究排场,整天衣着艳丽地周旋于各色男人之间,为些小的事情争风吃醋。这些女人租住在旧上海的一些甲级旅馆里,比如“大东”、“东亚”、“大中华”等。而更有钱的,则是“国际”、“金门”和华懋公寓这几家特级旅馆中的长期租客。她们的生活,几乎可以用糜烂二字来形容,毫无进取之心,更别说艺术上的修养。事实上,她们充其量只能算是些“交际草”,还算不上是交际花。

    那么,什么样的女人,才是真正的交际花呢?

    民国社交场合里面的交际花,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烟花女子。烟花女子,顶多也就在平常的歌舞厅红火一时。而真正的交际花,却能够在民国时期的上流社会里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而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她们首先都是大家闺秀,都是出身名门的名媛。这样的出身,使得她们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无论是在社交礼仪上,还是在艺术修养上,抑或在为人处事上。

    倘若这些名嫒还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谈吐优雅、机智聪明,那么在社交场合里成为众星捧月的中心,便是理所当然的了。正是这样的先天优势,使得她们能跻身上层社会,才有资格与达官贵人交往。这样的生活,又岂是一般烟花女子可以想象得到的。

    而唐瑛,便是如此的社交一枝花。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的名媛中,要论起气质上的风姿绰约、雍容大雅来,唐瑛绝对是排行第一的。她就如同飞舞在万花丛中的一只翩翩蝴蝶,灵气出众、光彩照人。在当时的社交舞台上,一直有着“南唐北陆”的说法,意思是说北京的陆小曼与上海的唐瑛,她们俩便是民国时期最耀眼的交际名媛。然而,陆小曼的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徐志摩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相比之下,唐瑛出名,更多是靠其内在修养和气质。她虽然没有陆小曼知名,而实际上她当年的风采一点不比陆小曼逊色。

    唐瑛出生于1910年。她有一个闻名上海滩的父亲唐乃安。年轻时,唐乃安获得了清政府庚子赔款的资助,远赴重洋到德国学习西医,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留洋的西医。回国后,他先是在北洋舰队当军医,然后又在上海开办私人诊所。由于医术高明,成为了享誉上海滩的名西医。他专门给当时的名门望族看病,所以积累了很多资财,唐家的家境自然也就十分富足了。据唐瑛的妹妹唐薇红后来回忆,她小的时候,家里仅仅厨师就有四个:一个厨师负责做西式甜点,一对扬州的厨师夫妻负责做中式点心,另外还有一个厨师专门做各系的大菜。

    唐家不仅有钱,而且由于唐乃安的留洋经历,整个家族都信奉基督教,因此在对西式社交礼仪的熟悉程度上,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按照基督教的观念,女孩子在家庭内部的地位是高于男孩子的,可以在婚前便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因此,唐瑛在16岁时,便跟随家人正式进入了社交圈。

    受到父亲西化教育的影响,唐瑛很小就掌握了流利的牛津社交英语,这为她以后的走红社交场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督教家庭的出身,又让她熟知各种西方社交礼仪。加上她人长得漂亮,姿色上绝不亚于其他大家闺秀,因此她一进入社交圈,便很快吸引了很多名流歆慕的眼光。

    更为难得是,唐瑛不仅浑身上下挥洒着洋气,而且还对中国传统戏曲造诣颇深。1927年,在上海中央大戏院举行的妇女界慰劳剧艺大会上,唐瑛与陆小曼联袂演出了昆剧《拾画》、《叫画》,反应相当热烈。当时,唐瑛才17岁。可是,从她登台一直到演出成功,都没有怯场,真是难能可贵。

    实际上,在这之前,作为昆曲爱好者,唐瑛就曾多次以“玩票”的形式登台演出,每次都大放异彩,赢得一片叫好声。而跟陆小曼的这次合作,更是让人们一下就记住了这个还未成年的漂亮姑娘。从陆小曼与唐瑛对戏的照片里,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当年演出的景象:陆小曼轻摇折扇,唐瑛走台步,两人配合完美,相得益彰。

    如果说演出昆剧还只是唐瑛对传统艺术的亦步亦趋,那么她用英语演出整部的《王宝钏》,则可说是个前无古人的创举了。

    1935年秋,唐瑛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她和《文汇报》的创刊董事方伯奋以及沪江大学校长凌宪扬一起,在卡尔登大剧院用英语演出了京剧名段《王宝钏》,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在剧中,方伯奋扮演王允,凌宪扬扮演薛平贵,而唐瑛则饰演主角王宝钏。用英语演出京剧,这可是京剧历史上的头一遭。当唐瑛用流利的牛津英语唱出京剧腔调时,台下顿时轰动,一阵阵叫好声、掌声不时响起。

    从此以后,唐瑛被当做了上海的社交名媛。据说,当时上海有个杂志叫《玲珑》,其内容主要就是鼓励新女性要学会社交。在这个杂志里,唐瑛就是“交际名媛”的榜样,成为了众多新女性争先效仿的交际花。

    唐瑛社交生涯的巅峰,是她迎接英国王室的那次表演。上个世纪30年代,英国王室曾到上海访问,唐瑛便应约前去表演钢琴和昆曲。那次的接待十分成功,唐瑛一时也成为了当时各大报纸的头版人物。很多报纸直接在第一版登了她的大幅玉照,光彩甚至盖过了王室,仿佛那次接待只是她一个人的表演秀一般。

    唐瑛在社交圈的走红,离不开她对时尚潮流的精准把握。尤其在女性的服装、饰物等物品的挑选、搭配和设计上,唐瑛都独具慧眼。

    作为一流的交际花,唐瑛爱打扮是很自然的。最重要的是,她知道怎样打扮才是最时尚、最符合潮流的。殷实的家境,良好的艺术修养,为她追时尚打下了基础,使得她的品位别具一格。据说,在唐瑛的家中有十只镶金的大箱子,里面全是名牌服装。就连价格昂贵的裘皮大衣,唐瑛也挂了整整一面墙的大衣橱。

    据唐薇红回忆,唐瑛即便没有社交活动,呆在家里每天也要换三次衣服:早上穿短袖的羊毛衫,中午穿旗袍,晚上则穿西式长裙。这些衣着都会根据家里是否来客人,而有所变化。可以想象,当唐瑛穿着滚了大宽边,其上用金银线绣了上百只蝴蝶,连扣子都是红宝石的中式旗袍出现在客人面前时,该是多么的耀眼夺目。

    其实,只要看一下唐瑛经常使用的服装、配饰等的牌子,就可以知道她是多么时尚、新潮了:Channe15号香水、Ferregamo高跟鞋、CD口红、Celine服饰、LV手袋……要知道,那可是上个世纪30年代。这些名牌有些在国外刚诞生不久,唐瑛就已经开始使用,足见她跟世界时尚潮流是多么的紧跟节奏。

    唐瑛的时尚,不仅体现在她对服饰的精心挑选上,还体现在她相当有头脑地去赶时髦。在唐瑛家里,有几个专业裁缝。有意思的是,这些裁缝并不设计服装,而只加工制作。原来,每当唐瑛出去逛百货市场,看见新颖的服装样式,她就会记下来。回家后,唐瑛便在这些样式上加入自己的独创设计,最后由裁缝做出来。如此一来,唐瑛的衣着,就总是能够跟上时髦,又别有意味,让她显得更为前卫时尚。

    在时尚靓丽的服饰装扮下,唐瑛轻歌曼舞于旧上海的社交圈。有“远东第一乐府”美名的上海百乐门舞厅,更是她常去的地方。在那里,伴随着浪漫的灯光、舒缓的爵士乐,唐瑛犹如一朵盛开的玫瑰,分外妖娆、动人!

    云裳传奇

    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假如没有精美服饰的陪衬,一个长得再英俊、漂亮的人,都会黯然失色。对于这一点,作为交际花的唐瑛自然是深有体会的。实际上,在民国时期的几个著名交际花中,唐瑛对服装是最有独到心得的。

    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想要进入上流社会社交圈的美女,不可谓不多,几乎可以说是到了磨刀霍霍、眼睛充血的地步。然而,真正能进得去,并且引领一时风潮,乃至独领风骚的,却凤毛麟角。幸运的是,唐瑛便是其中的一个。

    唐瑛虽然与陆小曼是很好的朋友,而且以“南唐北陆”齐名,但她们俩进入高级社交圈的方式却很不一样。陆小曼依靠的是才学和美貌,而唐瑛则更多依靠自己机敏的处世、一流的口才以及对时尚潮流的精准把握。

    很自然的,任何女子,想要进入高级社交圈,都得要有一定的机缘。陆小曼进入社交圈,理由显得非常正式:她由于精通英、法两门外语,被北洋政府的外交部长顾给钧相中,录用为外交部的兼职外交翻译。从此,她便能出入一些高官和名流聚会的场所。

    而唐瑛,在陆小曼进入高级社交圈的时候,还只是在旧上海的中西女塾,也就是后来张爱玲曾就读的圣玛利亚女校的一个13岁学生。像青苹果般青涩的她,正在努力学习外语、昆曲和京剧。更重要的,学习各种社交礼仪,尤其是服装设计艺术。最终,她抓住几次机会,比如英国王室的来访等,在社交圈获得了认可。

    之后,她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地走红。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几乎各种高级社交场合,都是她的香艳所在。在那些地方,她挥洒青春、轻松享乐,仿佛在述说着上海滩的绚丽与奢华,让众多男人拜倒在她的华丽舞裙下,谱写了上海滩交际花的一个个传奇。而在这些传奇之中,最让人钦佩的,便是她和陆小曼合开“云裳服装公司”,引领时尚潮流的故事。

    众所周知,在追求时尚新潮上面,唐瑛是独具慧眼的。这一方面取决于她家境殷实、交游广泛,能经常接触到最时髦的服饰款式。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她自身的高雅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的独到。要知道,没有一点艺术鉴赏的眼光,是很难在服饰搭配上创造出新颖样式的。正是唐瑛的这些素养,加上跟同样雅致的陆小曼合作,才有了上海滩时尚界的”云裳传奇”。

    “云裳服装公司”创办于1927年,总店地址在上海的静安寺一栋三层小洋楼里。那个时候的上海滩,已经相当的国际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在服饰时尚上面,更是如此。那些时髦的新女性,要购买衣服的话,首先考虑的就是新潮的外国货。稍微有钱一点的,则一定会选择法国巴黎等时尚之都出产的名牌服装。事实上,陆小曼和唐瑛,尤其是唐瑛,本身便是国外名牌的忠实顾客。在唐瑛那十个金质箱子里,满载的几乎全是外国时尚品牌。

    虽然追求新奇和时尚没什么不好,可是,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怎样让这些时尚潮流能更为普及呢?毕竟,不是每个爱时髦的新女性都能买得起价格昂贵的外国名牌。尤其在那个乱世,追求时髦简直就成了奢侈的象征。

    “云裳服装公司”在创办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甚至可以说,唐瑛和陆小曼开这家公司,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家专为女性顾客设计服装的公司,实际上相当于是巴黎高级时装店在中国的“山寨版”。云裳公司将世界最流行的服装款式拷贝到中国来,自己制成成品,而不是直接购买。当时有人做过统计,在巴黎流行的某一款时装样式,据说10天之后就会出现在云裳公司的展柜里。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价格。

    更紧要的是,云裳公司还能自行设计更为时尚新颖的服装款式。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唐瑛在服装设计上的艺术修养。她经常参考各种时髦服饰,回来后加上自己的创新构思,做成既时尚又花样新鲜的服装,大大满足了女性顾客的要求。不仅如此,唐瑛还聘请了从法国和日本专攻美术回来的江小鹣,担任“云裳服装公司”的设计师。这位艺术修养极高的设计师加盟,让公司的服装有了大师级的高品位时装保证。

    这样一家公司的开业,自然引起了媒体的争相报道。开业典礼那天,社会各界名流云集,一代影后胡蝶也亲来道贺,日后她也是云裳公司的忠实顾客。

    为了能吸引顾客,云裳公司开张的时候,唐瑛和陆小曼还亲自在店内为顾客试穿新衣。这一举动,顿时为公司引来了无数的顾客。作为上海滩的交际花,竟然当起了时装店的专业模特,这种服务自然颇具吸引力,公司那天的生意火爆异常。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快,“云裳服装公司”的服装就风靡了整个上海滩。由于唐瑛规定公司的经营宗旨是求“新”而不求“贵”,也就是一定要把世界最时髦的服装款式介绍到国内来,因此到了1927年的冬天,上海以及附近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的大街上,凡是有时髦女子出现的地方,人们都能看到一道道由云裳牌大衣组成的亮丽风景线。到了1928年,云裳公司的服装,尤其是女性大衣,开始风行北方。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时尚女性,几乎把拥有一件云裳大衣作为时髦的标志。

    看着生意日渐兴旺,唐瑛又开动脑筋,和陆小曼、江小鹣一起设计、制作了春秋两季的夹大衣、单大衣以及适合仲夏夜穿的具有装饰、美观作用的绸子外衣。由于款式相当新鲜,加上适合于不同的季节、时令,这几款衣服一经推出,就赢得了顾客的喜爱。没过多久,云裳公司的服装便开始风靡全国,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云裳服装在当时时尚界的知名程度,由此可知。

    云裳服装公司在国内时尚界的成功,带动了上海服装业的兴旺、发达。可以说,就是在云裳服装公司的创办之后,上海才逐渐成为了上个世纪以来远东地区、甚至整个亚洲的时装名城。那时,东南亚的日本、菲律宾、新加坡以及南亚的印度等国的服装商人和时髦人士,都会来到上海选购时装,因为这里才是真正的流行所在。

    云裳公司的商业传奇,唐瑛的贡献是最大的。虽然陆小曼也参与其中出谋划策,江小鹣也具体执行了公司计划,但真正让公司在时尚界风靡一时的,还是唐瑛。她运用自己出色的社交才能,让作为社会名流的朋友们为自己公司的服装免费做广告,这自然获得了很大的社会知名度。再加上公司一开张,唐瑛便将求新最为宗旨,在服装设计上力求创新,极大满足了国际都市新女性追求时髦的消费心理。可以说,唐瑛的初次商业尝试,绝对地大获全胜。

    云裳传奇,让本来已是上海滩交际花的唐瑛更加风光无限。她成为了民国名媛中的名媛、佳人中的佳人、焦点中的焦点。她生活得灿烂多彩,闪动着耀眼的魅力光芒。这一切,都使得她更加迷人,更加具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云裳的传奇,应该说,就是交际花唐瑛一个人的传奇!

    那一段浮世情缘

    在那场尴尬的饭局之后,杨杏佛从唐瑛的感情世界中彻底消失了。这朵上海滩开得最艳丽的交际花,其实根本没把杨杏佛放在眼中。她所喜欢的男人,必须得要风度翩翩、多金多权、谈吐文雅、举止大方。而这些东西,在杨杏佛身上确实是少有的。

    很快,另外一个优秀的男人进入了唐瑛的情感世界,他就是宋氏家族的公子宋子文。也就是这位后来声名显赫、地位尊隆的男人,俘获了唐瑛的芳心。

    然而,他们俩的爱情,仍旧是一段浮世情缘,最终没能修成正果。按理说,作为一个善于交际的女人,在处理感情问题上,唐瑛应该是很有一套的。可是,她和宋子文的爱情终究没能逃脱命运的摆布。曾经的誓海盟山,到头来仍旧一场空。

    实际上,众所周知,在与唐瑛恋爱之前,宋子文的最爱是盛家七小姐盛爱颐。这位小姐是盛宣怀的女儿,而盛宣怀,稍微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则是晚清重臣、李鸿章最得力的洋务干将。

    出身在这样的官宦之家,盛爱颐自然深谙交际处事的智慧。年纪才16岁的她,出落得亭亭玉立,常陪同母亲庄夫人出外应酬。由于见多识广、口才极佳,小小的年纪盛爱颐就以“盛七”闻名上海滩。

    而当时的宋子文,刚刚从美国留学归来,事业还没起步,远未到达后来出任民国政府各种高官的成就。只是由于大姐宋蔼龄曾做过盛家五小姐盛关颐家庭教师的关系,才被引荐给了盛家四公子盛恩颐,在他的汉冶萍公司做了一个英文秘书。因着这层关系,宋子文才有了机会接近盛七小姐,给她当了英文老师。

    平心而论,那时的宋子文年轻帅气、谈吐儒雅,加上留过洋,见识广博,因此当他向盛七小姐滔滔不绝地讲述海外轶闻时,这个聪慧的小姐确实被他深深地迷住了。而宋子文,对于眼前这位高贵端庄的小姐,也是十分倾慕。久而久之,两人的心慢慢靠拢了。

    可是,盛七小姐的母亲庄夫人,在知晓他俩的恋情后,极力地反对。在她看来,宋家只不过是出身教堂的洋琴师,几个日后享誉世界的女儿当时都未真正成名,宋子文也只不过是盛家的一个秘书。这样的家世,怎么能跟有着上千万家产的盛家谈婚论嫁呢?

    在庄夫人的授意下,盛老四把宋子文调到武汉任汉阳铁厂的会计处科长,想让他知难而退。可是,性格倔强的宋子文,却一点也不甘心。在武汉没呆几天,他就回到了上海,对盛七小姐展开了猛烈的爱情攻势。可想而知,那时的他必然是碰了一鼻子的灰。

    1923年2月,孙中山先生平定了陈炯明的兵变。在二姐宋庆龄的推荐下,孙中山邀请宋子文到广州,帮助建立革命政权。宋子文收到电报,内心十分矛盾,既想马上南下,又很舍不得盛七小姐。他想了又想,决定劝她跟自己一起走。

    然而,从小就没离开过父母的盛七小姐,最终选择了留下。临行前,她掏出一把金叶,送给宋子文当做路费,并且告诉他,自己会等他回来。宋子文满心感激地收下了。

    此后,宋子文在政坛越来越红。起初,孙中山安排他筹办中央银行并出任行长,后来又担任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高官厚禄的他,逐渐忘却了当初的所爱。当他1930年再次回到上海时,已是有妇之夫。一直等候宋子文回来的盛七小姐见此,竟大病一场。以后两人见面,好强的盛七小姐只是说:“他还没有还我的金叶呢!”然而,物是人非,他俩确实无法再续前缘了。

    也就是在宋子文回到上海的期间,唐瑛和他有了那么一段美好而又充满遗憾的爱情。说这段爱情美好,是因为故事的主人公一个风度翩翩,集学识、权利、金钱于一身,另一个则是红遍上海滩的交际花。说这段爱情遗憾,则是因为最后的分离是那么的无奈和不情愿。

    事实上,在与唐瑛结识之前,宋子文已经跟唐家有来往了。唐瑛的哥哥唐腴胪和宋子文是同学,两人曾一起在美国留学,交情十分深厚。回国后,随着宋子文在政坛地位的逐渐升高,唐腴胪还做了他的秘书。因此,那个时候的宋子文,经常出入唐家。唐瑛便是在这个时候,认识了年长她16岁的这位宋家公子。

    宋子文虽然是唐家的常客,但是一向不喜欢政治的唐乃安却并不怎么待见他。对于宋子文,也只是出于礼貌和看在儿子面子上,才以礼相待。在唐乃安心目中,从政不是什么安稳的职业,极其危险而又充满勾心斗角、血腥残杀,跟政客打交道,迟早会惹上麻烦。他的基督教信仰和人文学养,让他从骨子里就厌恶政治家。因此,唐乃安十分不看好儿子所从事的工作,甚至多次让他改做它行。

    可是,年轻人对于长辈的顾虑,一般是难以入耳的。何况,宋子文当时正平步青云,事业蒸蒸日上。在唐腴胪看来,自己跟着这个朋友做事,同样也会一帆风顺,做出点成绩来。于是,他把父亲的担忧置于脑后,与宋子文过从甚密。

    经常出入唐家,宋子文逐渐喜欢上了年轻聪慧、活泼烂漫的唐瑛。而那时的宋子文,虽然年长唐瑛16岁,但却被上海社交圈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成熟英俊、多金多权的男人。这些东西,对唐瑛自然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甚至可以说,这些条件,是完全符合唐瑛的择偶标准的。

    于是,两人的感情就在这样的交往中,逐渐升温了。据说,宋子文几乎每天一封热情洋溢的情书。看着梳妆台上那一封封充满甜言蜜语的情信,唐瑛心中像吃了蜜糖一样,美滋滋的。

    本来就不怎么喜欢宋子文的唐乃安,现在发觉他竟然在猛追自己的女儿。更让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宝贝女儿似乎还对宋子文有所爱恋。假如自己再不干涉,不仅儿子,就连女儿,恐怕都会被这个政客“拐跑了”。于是,他极力反对唐瑛与宋子文的交往。在他心中,始终有个不好的预感,在烦扰着他,让他深深地担忧。

    可是,真正的爱情就像烈火一般,只会越烧越旺,外人又怎么能够熄灭呢?假如没有不久之后的不幸事件发生,或许宋子文和唐瑛真的就能成就这段美好的爱情呢。

    1931年的一天早晨,唐乃安的不好预感应验了。那天,唐腴胪和宋子文来到上海火车站,准备乘坐早晨的火车离开。当他俩乘坐的轿车到达火车站之后,唐腴胪先开门下车,朝火车站走去。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放出一颗烟幕弹,随即烟雾四散开来。在一片混乱中,警觉的宋子文迅速地钻到火车下面,而唐腴胪则被烟幕中的杀手连打几枪,倒在了血泊中。

    事件发生之后,宋子文马上把唐腴胪送到最近的一家德国医院抢救。然而,已经晚了,唐腴胪由于膀胱上多处中弹,生命已经濒临死亡边缘。最糟糕的是,就在这时,这家医院的外科医生却又迟迟没有赶到。等到那位德国医生一切准备好,准备上手术台时,唐腴胪已经去世了。后来,经过警察调查,才发现原来这些杀手是准备暗杀宋子文的。凑巧的是,那天唐腴胪跟宋子文穿了一样的衣服,因此才被误杀。

    噩耗传到唐家,全家人悲痛欲绝。尤其是唐乃安,更是又悲又气。他早就预料到儿子跟着宋子文工作迟早会出事,而且多次劝诫他不要跟宋子文扯上关系,结果儿子都不以为然。谁知,不幸竟然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

    这件惨事发生后,唐家再也不愿意见到宋子文,唐乃安更是对政治人物深恶痛绝。而侥幸逃过一难的宋子文,则由于内心的深深愧疚,只能割舍掉对唐瑛的眷念,转身离去。面对宋子文的选择,唐瑛也只得默默忍受。她把宋子文写给自己的情书全都锁在了一个抽屉里,任何人也无法打开。那里面,保存了她曾经美好的一段感情。

    与宋子文分手后不久,唐瑛嫁给了宁波富商、有着“小港李家”美誉的李云书的公子李祖法。唐家是名门大家,而李家更是沪上巨商,彼此门当户对。嫁入这样的豪门望族,唐瑛也算是嫁得其所了。

    虽然婚后的生活十分惬意,唐瑛每天仍然衣着光鲜地出入各种豪华交际场合,活得有滋有味。但是,性格上的巨大差异,尤其是由于丈夫李祖法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非常不喜欢交际,因此自然和过惯了热闹生活的唐瑛难以磨合。最终,这段婚姻以分手结束。

    离婚后,唐瑛并没有失意与不快。她继续过着交际花的生活,风光无限。单身的她,此时更加如鱼得水。有人曾用了这样一首诗来形容唐瑛的生活: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尽管唐瑛后来还是嫁给了时任美国美亚保险公司的中国总代理、熊希龄的侄子熊七公子,但是,或许只有这首诗里面的生活,才真正适合这朵妖艳的交际花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