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公元1114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率领两千五百名士兵反抗辽朝,不到几年就把辽灭了,又在不到十三年的时间内把北宋也灭了。为什么北宋灭亡得那么快呢?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是一个昏君,虽然这个人是杰出的艺术家,其书画达到极高的水平,但是治理国家完全是昏聩无能。但具体的原因到底还有什么呢?我们不妨来仔细分析一下。
就在完颜阿骨打起兵后不久,也就是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的时候,宋朝派出特使,从海道经过朝鲜半岛到东北和女真人秘密结盟。他们谈判的内容是双方准备两路夹击,灭掉辽国。两年以后,宋朝又派出特使赵良嗣到金国,再次商量进攻辽国。宋朝跟金国协议商定,一起出兵灭了辽国以后,宋朝要收回燕京就是今天北京这一带,同时也答应给金人好处,就是将宋朝原来每年给辽国的金银财宝(称为“岁币”)统统转交给金国。阿骨打口头上答应,但是他在给宋朝皇帝的亲笔信中又提了另一个条件,那就是金国从古北口紧逼,宋朝则要渡过白沟去夹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这些地方都可以还给宋朝,如果做不到,那就另当别论了。宋朝于是又派人出使金国,在带去的国书中写明,所有这些地方以及当地的居民,包括今天的居庸关、古北口、松亭、榆关一带,要统统归还给宋朝。金朝回复的公文则表示,只同意归还燕京和燕京以东的地方,如果宋朝要取得燕云十六州的西面地方,也就是大同一带,则要另外商议。也就是说,宋朝付出的代价是,不仅原来交给辽国的钱还要照样给金国,并且自己还得出兵,结果却只能收回燕京及其东部,要收回西部地区的话还要靠自己另外出兵去攻打。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海上之盟”。
对于“海上之盟”,宋朝有些大臣是反对的。因为公元1005年宋朝跟辽国缔结“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之间的关系已经缓和、稳定了。完颜阿骨打起兵以后,辽国对女真人已经应付不暇,国力大衰,根本没有能力再对宋朝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宋朝主动去帮助刚刚兴起的女真人,结局会怎么样?很可能是凶多吉少。最好的办法是让辽国和女真人互相攻击,无论是辽国受损失,还是女真人受损失,对宋朝都没有坏处而只有好处。但是宋朝急于介入,最后落得个迅速覆灭的下场,宋徽宗也跟儿子一起当了俘虏。
当然,宋徽宗也不是完全凭空想出了这个跟女真人结盟的计划,他完全误判了当时的形势,在两个方面犯了致命的错误。首先,他错误地估计了燕云十六州这些地方的民意。在五代时候,石敬瑭为了取得契丹人的支持,割让了燕云十六州这一大片地区。割让以后,这里的民众也都归了辽朝统治。另外,由于五代期间的战乱,有一部分中原的百姓也跑到了那里,再加上契丹人在攻入内地的时候又掳掠了不少中原的人口,所以这样一片从秦汉以来长期归中原王朝统治、以汉族为主聚集的地方就成了契丹的领土。宋朝的统治者错误地认为,由于那里都是汉族人,他们必然会支持宋朝重新统一。此外,边境的官员没有什么能耐,误信了一些特工人员收集回来的情报,甚至为了讨好上司而编了不少汉人怎么向往宋朝重新统一、盼望宋朝大军过去的谎话。
实际情况怎么样呢?从唐朝后期开始,就有汉人为了躲避中原的战乱迁到那里,还有一部分汉人的确是被契丹的军队掳掠或者受到政治胁迫而迁过去的,但不管怎么样,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在契丹人的统治下已经生活了一百多年将近两百年了。契丹人为了能够长治久安,也采取了不少有利于民众生存的措施。比如,在与契丹人长期的生活中,有一部分汉人已经跟契丹人通婚了。汉人中一些上层人物已经成为辽朝的官员或地方士绅。所以,实际的情况正像当时真定府的安抚使洪中孚所报告的那样,契丹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很多官员都已经是汉人了,读书人也能够通过科举取得功名,他们不一定就愿意到南方来,或者不一定希望宋朝统一。曾经有一位汉族的大臣刘六符在临终时跟契丹的皇帝耶律洪基说,大辽现在的根本地方是燕云十六州,一定要深结民心,不要使他们产生跟南方统一的想法。契丹人采用了他的策略,“轻徭役,薄赋敛”,减轻百姓的负担,赋税减少了三分之一,所以实际上契丹农民的负担比宋朝统治地区的农民还要轻。这样一种情况下,那里的百姓怎么可能还迫切盼望南方的政权赶快过去统一呢?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还有一个叫王介儒的人,说得更加明白。他说,南方人以为北方的汉人一定想念宋朝,但大家不想想看,燕云十六州归了契丹人已经差不多两百年了,这两百年下来,难道他们跟契丹人就没有君臣父子的感情吗?要说产生感情,那是他们之间的感情,怎么还可能保留以前的感情?另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因为当时双方对峙,契丹和宋朝统治者都是禁止双方来往的。长期不来往,这些人不可能了解宋朝的实际情况,也不太会产生相互之间的感情。
但是那些想趁机邀功请赏的人报告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有的编造说现在是人心所向,宋朝收复北方是大势所趋。还有的编造说,北方的老百姓都说自己是汉人,宋朝如果不来拯救他们,他们还有什么路走呢?北方那些汉族人就像大旱天盼望下雨一样盼望大军北上,只要派军队过来,老百姓不仅会拿着粮食美酒欢迎,还会把鲜花扎上牌楼,在边界上迎接。这样的假情报让统治者以为只要出兵就能马到成功,这是第一个误判。
第二个误判是宋徽宗误信了一批想趁这种大局变动博取荣华富贵的人,比如首先投奔宋朝的马植。马植原来是辽朝的光禄卿,已经做到不小的官了,但为人卑劣,被人瞧不起。他趁宋朝的权臣童贯到燕京出使的机会献计灭辽,并且随同童贯投奔宋朝。宋徽宗召见他的时候,他说:“陛下,老百姓在那里受苦受难啊,您要恢复原有的疆域,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您的军队一出动,必然受到北方老百姓热烈欢迎。”宋徽宗听后非常高兴,马上赐他姓赵,并且封他为秘书丞。这个人之后就改名为赵良嗣,后来宋朝和金国谈判的时候,他就是宋朝派出的特使,他在谈判的过程中一心要达成协议,而不顾实际后果怎么样,从中做了不少手脚。第二个人叫郭药师。他原来是辽国常胜军的将军,在宋朝的军队还没有出动的时候,他就以涿州留守的身份率领八千部众投降了。他为什么要投降呢?因为他认为这是“男儿取金印”的时候,也就是升官的机会来了,他想以收回燕京的功劳来获得功名。果然,他如愿以偿,宋朝一路加封他直到太尉,也就是武官里的最高级别了,让他拥兵三十万驻守在燕京。既然这个人的目的就是博取功名,所以等到金兵南下、兵临燕京的时候,他又赶快带了燕山所属的州县投降,并且为金兵当向导进攻宋朝。
正因为宋徽宗在以上两个大的问题上都误判了形势,所以宋朝军队到达北方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当地老百姓箪食壶浆来迎接,也见不到香花搭起来的彩棚。相反,当地老百姓观望猜疑,甚至公然反抗。那批被宋朝收编的北方汉人也与南方人格格不入、摩擦不断。北方汉人虽归顺了宋朝,但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他们被契丹人称为“汉儿”,但是南方人来了以后,宋朝军队官员又骂他们是“番人”,这些人夹在中间,两边不是人。宋朝军队还抱怨朝廷对投降的士兵太优待了,所以宋朝的文武官员都以救星自居,有意无意把他们当做异己。金国在撤退的时候,把这座城(燕京)掳掠一空,把里面的老百姓都赶走了,给宋朝留下一座空城。那些被赶走的老百姓,一方面怨恨女真人,但另一方面,更加仇视和女真人结盟的宋朝。因为最终占领他们生活的地方,造成他们背井离乡这样一个结果的是宋朝人。所以,金国南侵的时候就对这批北方汉人说,跟着我们的军队可以重返家园,于是这些人在金兵南下的时候起了很大作用。例如宋朝已经收编的北方汉人为主的军队中有一支叫“义胜军”,这支军队驻扎在山西,等到金国人一来,他们马上阵前倒戈,这使宋朝的边境不堪一击。可见,如果当时宋朝能够采取观望的态度,第一,女真人要灭辽就不会那么顺利;第二,女真人灭辽以后,尽管也可能继续入侵北宋,但也不会在短短的时间里使宋朝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所以,当时就有人评论,宋朝采取的策略不仅是下策,而且连下策都没有用好。
等到金兵势如破竹、包围开封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件怪事。那时,宋徽宗已经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宋钦宗。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公元1127年1月5日,在金兵的重重包围下,宋朝军队突然之间全部撤退,宣化门大开,一支叫做六甲神军的军队穿着奇奇怪怪的衣服冲了出来。金兵把这支乌合之众击退以后,到城上一看,发现整个城都已经空了,而这支六甲神兵的总指挥郭京也早就逃走了。当时连金兵都奇怪,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里就要提到曾经讲过的一件事,那就是宋真宗曾搞的天书封禅。宋真宗死了以后,这个事情本应该销声匿迹了。但是宋真宗并没有受到任何清算,所以对宋真宗的继承者来讲,天书封禅是祖上所肯定的事件,这就为一批人利用道教重新活动埋下了伏笔。果然,宋徽宗继位以后就把道教一步一步抬到了很高的地位,一度使天书封禅的情况又重新出现了。当时山东濮州有一个叫王老志的人,他是一个小官吏,突然说见到了异人,异人还给了他丹药。王老志能算命,据说很灵验,有人就把他推荐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就把他召到开封。王老志为了得到徽宗的信任,派人送了一封密封的信给徽宗。宋徽宗打开来一看,原来是去年自己跟两个宠爱的妃子乔妃和刘妃讲的悄悄话,他大吃一惊,认为王老志果真是一个仙人啊,连自己和两个宠妃的悄悄话都能知道,并写下来在一年以后上报,于是马上封王老志为洞微先生。还有一个名为王仔昔,是今天江西南昌人,他说在河南嵩山遇到了一个仙人,这个仙人还传给了他天书和一些仙法,可以知道未来,蔡京就把他推荐给了宋徽宗。宋徽宗认为王仔昔编的那些话都很灵验,就封他为通妙先生。这两个道士大受恩宠,百官争相奉承,门庭若市。
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十一月,宋徽宗在一百名道士和仪仗队的拥簇下,到圜丘去祭天。走出南薰门以后,宋徽宗突然问蔡京的儿子也就是负责这一天典礼的官员蔡攸,说玉津园的东面好像有一片楼台,那是什么地方?实际上什么都没有,但是蔡攸马上回答:“我也看见了,云里面好像有不少楼台亭阁,离开地面至少有几十丈。”宋徽宗又问:“看到有人了吗?”蔡攸说:“看到了啊,好像有道家的童子举着旗子,他们都在云里面,连眉毛都看清楚了。”他们两人这么一说,谁还敢说没看见。宋徽宗马上就宣布天神降临了,并亲自写了一篇文章把它记下来。这么一来,道教大行其道。到了这一年的十二月,宋徽宗就下诏在全国征集道教的仙经,而且他接着在第二年就为道士确定了二十六个级别,最高级别的道士可以享受四品官员的待遇,最低的也可以享受九品的待遇。王老志这些人玩着玩着就没有什么新花样了,宋徽宗也慢慢地不再相信他们,于是下令寻访更有本领的道士。
到了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宋徽宗的手下寻访到一个叫林灵素的道士。林灵素是温州人,小时候当过和尚,因为受不了师傅打骂,所以改当了道士。他会变一些魔术,在南方小有名气。林灵素见到宋徽宗后胆大胡吹,说:“天上有九霄,即九重天,最高的一层叫做神霄,上帝的大儿子就是神霄玉清王,统治南方,号称长生大帝君,就是陛下您。您就是天上下来的,另外的仙官有八百个,您手下蔡京、童贯这些人,统统都是仙官。我在天上的名字叫禇慧,现在下凡来辅助您这个帝君。”他知道宋徽宗最宠爱刘贵妃,就说刘贵妃是天上的九华玉真安妃,也是仙女下凡。宋徽宗一听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封他为通真达灵先生,又听从他的建议建立道学,跟儒学一样实行科举考试。之前只是给道士封官,现在居然还让道士像读书人一样可以根据考试成绩提升地位。其实林灵素没有什么本事,但他稍微懂一点天气预报,所以有的时候就装神弄鬼求雨,谁知道运气不错,竟让他蒙准了一两次,宋徽宗也就更加信任他,还根据他的建议大修道观,在京城的西北角建了非常豪华的上清宝箓宫。另外,为了方便他到那去做法事,还专门建了一条高架道路通过去。宋徽宗还下令在全国普遍建立道观,由公家拨给土地,土地的收入则补贴道观。道观经常举行道会,因为举行道会的时候有饭吃,还有出场费,所以有的穷人就买来道士的青布头巾戴上冒充道士,每天不仅可以饱餐一顿,还可以领到三百钱的布施。最隆重的一次道会在上清宝箓宫里举行,聚集了两千多名道士,宋徽宗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听林灵素讲经,可是林灵素实在讲不出什么高论来,只能讲一些无聊的笑话,引得哄堂大笑,但是宋徽宗对他的话深信不疑。根据林灵素的说法,宋徽宗是神霄帝君下凡,所以宋徽宗就让道箓院册封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有些书里称宋徽宗为道君皇帝,其实就是他自己弄出来的。当然教主道君皇帝一封,林灵素也就又被加封。这些道士能够随便出入宫门,他们甚至可以跟宋朝的亲王抢道。京城里把林灵素和另外一位道士并称为道家二府,门徒有两万多人,都是靠公费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林灵素为了出当年做和尚时受的气,请宋徽宗把佛教废掉,让佛教徒统统改称德士,改入道教,尼姑则改称女德,也让她们学道。
但是,这些骗局总有被拆穿的时候。京城闹大水的时候,林灵素去作法,结果愤怒的士兵拿着棍棒要打他,吓得他狼狈逃窜,一点法术都没有了。一次在路上遇到太子,林灵素不避让,引起太子的不满,到宋徽宗那告了一状。宋徽宗终于在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把林灵素送回老家,并且下诏罢道学,把道学考试也取消了。但是宋徽宗对道教还是恋恋不舍,一直到金兵兵临城下的时候依然如此,虽然他不得不把皇位传给太子,但还是意图做所谓的教主道君太上皇帝。更加要命的是,林灵素尽管被驱逐了,但是从上到下文武百官里还有一大批人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把希望寄托在道士身上。
开封被围以后,负责城防的孙傅不是从军事上采取措施,而是相信道士的话,说一个叫郭京的人可以守城,能施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就能将金兵打退。孙傅对此深信不疑,马上封郭京为城中郎,给他大批金帛,让他招募士兵。郭京招募士兵的时候,根本不看武艺,而是看一下生辰八字,符合所谓六甲就收下来,结果把一大批市井无赖或者根本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都招进来了。当时有一位武将本领高强,但郭京就是不收,说:“虽然你本领高强,但命里注定明年正月要死,我把你招进来会连累我。”当金军加紧合围、形势危急的时候,郭京依然谈笑自如,说:“我选一个黄道吉日出兵三百,就可以使天下太平,而且一直可以打到阴山。”当时有人劝孙傅不要那么信任郭京,说:“自古以来从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你真要听他的不妨先给他一些军队,让他试试看,立了功以后再给他更大的权,否则将来会影响到国家的体面。”但是郭京辩解说:“我不到关键时候是不会出兵的。”孙傅对郭京深信不疑,反而对劝他的人勃然大怒,说:“郭京是老天爷送来的救星,对敌军情况一清二楚,那些话就不用讲了,否则我就得治你动摇军心的罪。”
到了靖康元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公元1127年1月2日,金军攻打宣化门,宋朝的军队出去抵抗,被金军打败退回城内。郭京下令在二十五日出兵,他让所有的守军全部下城,不许偷看战况,然后打开宣化门出战,他自己和另一位将军张叔夜坐在城楼上观战。那些乌合之众一出城就被金兵四面夹击,死了一大半,其他人逃回来关了城门。这个时候郭京对张叔夜说:“我得自己去作法了。”他哪里是去作什么法,他所谓的法就是赶快逃命。金兵进城后以为城上会有什么抵抗,结果城上已经空无一人。尽管张叔夜组织残兵抗敌,但已无用,开封当天就被攻陷了。
金兵攻陷开封以后,勒令宋徽宗和宋钦宗投降,同时大肆搜刮城内的金银财宝,并匆匆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的四月初一押送宋徽宗和宋钦宗回金国。不知道宋徽宗在做了俘虏被押送到北方去的时候,是否还相信那些道士。这个时候距离宋真宗宣布天书降临不过一百一十九年,距离宋真宗将天书带进坟墓也不过一百零五年。天书上曾说宋朝统治是七百年,还差得非常远。回顾这一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宋徽宗是在错误的时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但是加速宋朝灭亡的恰恰是他最深信不疑的那些道士。这也给那些当初制造天书以及认为相信了天书就能使宋朝长远安宁的人一个很深刻的教训,尽管他们早已离开了人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