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我的健康:全方位忠告你生活中的健康危害-环境污染危害健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用,均可能使病原体的室内浓度增加,使人群在室内被感染的机会明显大于室外。如目前在北京出现的非典型肺炎的传染,主要传染源就是病人。因此对病人、可疑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果断的隔离控制措施对控制疫情的发展非常重要。

    室内生物性污染如何预防与控制?一般造成人们在室内患上传染性疾病的因素(传染链)有三方面。一是有室内的传染源,已如前述。二是有传播途径,即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进人人体前所必须经过的各种外环境介入。实际上就是室内的微小气候,即室内气温、相对湿度、室内微气流(风)和热辐射。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室内污染物(病原体)的浓度和人体的实际接触(摄人)水平。三是有对该疾病的易感人群。

    因此,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室内的通风换气。因为充分的室内通风换气可以迅速地稀释和降低污染物(病原体)的室内浓度,减少病原体飞沫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这就有效地切断了疾病的传播途径,阻断r疾病传染链。另一种切断疾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是室内空气的净化消毒。可以采用各种消毒措施和方法,如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灭菌灯、臭氧消毒器等,使室内空气中的病原体(微生物)降低到不致病的水平。

    居室内的主要化学污染物

    就化学成分及组成而言,室内污染物主要有:

    1.一氧化碳

    各种燃料如煤气、石油气、煤等在燃烧时供氧不足常大量产生;通风良好的夏秋季,居室内外一氧化碳差别不大,采暖季节室内一氧化碳的含量明显高于平常不采暖时。实测表明,烧石油液化气的厨房,点火前一氧化碳含量同相邻居室差不多;做饭时,厨房一氧化碳的含量甚至会高出10倍,相邻居室中含量也相应增加;熄火后用房和住室的一氧化碳量都开始下降。还有,吸一包烟可放出20mL一氧化碳,有人吸烟的房间的一氧化碳含量比一般房间高6~7倍;此外,公路两旁近处住室的一氧化碳浓度比一般居室高1~3倍,而且与汽车流量成正相关,所以汽车排气是室内一氧化碳的污染源之一。

    2.二氧化硖

    主要来自燃煤炉灶;在有煤气和石油气的居民户,若其在采暖季节室内二氧化硫含董会比外环境髙30%甚至更多;这种气体呈酸性,强烈刺激呼吸道。

    3.苯并

    为一强致癌物,其来源与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蓰本相同,它还广泛存在于飘尘及各类污垢中;据测定,在一个生炉取暖的居室中,空气中苯的浓度为每立方米11.4纳克,比室外高5倍,在一个经常有人抽烟的酒店内,其含量则达28.2~144纳克,为一般城市空气的50倍。

    除此之外,居室内的主要化学污染物还有甲醛和氡等。避免这些污染给健康带来的危害,就要定期消毐、保持良好的通风等。

    可吸人颗粒物危害健康

    当今,新闻媒体上每天都发布“空气质量”,其中常有首要污染物“可吸人颗粒物”。

    所谓“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中能经鼻和口腔吸人人体的那部分颗粒物,它可通过人的呼吸按粒径大小沉积于呼吸道的各个部位。据观察,粒径大于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大部分能被鼻腔和咽喉部阻挡,而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则可穿过彝、咽进人肺部,其中只有粒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物才能沉积于呼吸道深部的肺泡内。

    据有关部门监测表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源是汽车排放的废气和燃料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烟雾,还有家庭厨房油烟、吸烟及某些建筑材料释放出的颗粒物等。

    目前,汽车废气的污染相当严重,约占总污染物的40%一60%,许多柴油车、助动车、摩托车的排出物内也含有大量颗粒物。这些细小的微粒悬浮在空气中,人的肉眼看不见,但它却时刻都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据测试估计,人们每次吸气大约可将50万个微粒吸人体内,如果在环境污染较重的场所活动,则吸入的微粒的数量会更多些。

    那么,颗粒物吸人体内会对健康带来哪些危害呢?有关专家认为,“可吸人颗粒物”对健康的危害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将细小的颗粒物吸入肺内可产生刺激作用,引起肺部疾患。当有些患心脏病的人呼吸困难时,可导致心脏损害,严重者还有生命危除;二是微粒上附着的许多有害物质吸入肺内可直接造成危害,微粒越小,所含的多环芳烃和杂环化合物越多,危害也越大,甚至可导致肺癌等疾患。

    光污染不可忽视

    人们都知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没有发觉身边潜在的威胁——光污染,正严重损害着人们的眼睛。

    近年来,环境污染H益加剧。无数悲剧的发生,让人们越来越懂得环境对人类生存健康的重要性。人们关注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并采取措施大力整治,但对光污染却重视不够。

    据有关专家介绍,视觉环境中的光污染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室外视环境污染,如建筑物外墙;二是室内视环境污染,如室内装修、室内不良的光色环境等;三是局部视环境污染,如书簿纸张、某些工业产品等。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和室内装修采用镜面、瓷砖和白粉墙日益增多,近距离读写使用的书簿纸张越来越光滑,人们几乎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强光弱色”的“人造视环境”中。

    目前,很少有人认识到光污染的危害。据科学测定: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系数为69%一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系数为82%一88%,特别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面高10倍左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适应范围,构成了现代新的污染源。经研究表明,光汚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发挥,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

    视觉环境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效率,每年给人们造成大量损失。为此,关注视觉污染,改善视觉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光污染的防护主要有: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减少光污染的来源;加强对激光的管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搞好个人防护等等。

    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常见的是空气的微生物污染和水的微生物污染。空气虽然不是微生物产生和生长的自然环境,没有细菌和其它形式的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足够的水分和可利用的养料,但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空气中可存在某些微生物,包括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结核杆菌、白喉杆菌、金葡菌、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可成为空气传播疾病的病原。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是呼吸道传播疾病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可附着于尘埃、飞沫小滴以及小滴核上,并以它们作为介质进入体内而引起疾病。易感者只要与传染源有短时间的接触即有可能发病。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主要有:肺结核、肺炎链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百日咳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天花、水痘、农民肺等。

    水是微生物广泛分布的天然环境,无论地面水、地下水甚至雨水或雪水都含有多种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大部分来自土壤,小部分是和尘埃一起由空气中沉降下来的。此外尚有一少部分是随垃圾、人畜粪便以及某些工业废弃物进人水体的。水体中的病原体主要来自人畜粪便。由于某些病原微生物污染水体后可引起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常言说“百病从口人”,水是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现代流行病学统计表明,由于饮水而引起的疾病占总发病数的一半以上。通过水传播的疾病主要有沙门氏杆菌病、志贺氏菌病、霍乱、副霍乱、弯曲杆菌性肠炎、病毐性肝炎、病毒性胃肠炎、阿米巴痢疾等。其中以胃肠道疾病最常见。

    为防止水污染,减少水致传播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应加强污水的管理,个人也要注意防护措施,尤其.是要做好医皖污水等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污水的管理,做好水质处理工作和水源的卫生防护,做好给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是指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指各种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与化学状态无关,每一放射性核素都能发射出一定能量的射线。放射性核素排入环境中后,造成对大气、水、土壤的污染,可被生物富集,使某些动、植物特别是一些水生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可比环境中的增高许多倍。

    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来源有天然性的和人为性的两种。人类环境中存在着铀、钍族元素和钾40等天然放射性物质,加上宇宙辐射线一个人每年受到大约100毫雷姆的放射性辐射称自然本底辐射。人为性的主要是核武器试验而产生的沉降物,仅1961~1962年一年之间就达337兆吨,造成了全球范围的环境污染,其它的如核燃料的开采与加工、核反应堆的泄漏、核燃料的再处理等加剧了环境的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是很大的,一次性受到大量的放射线照射可引起死亡,如二战期间原子弹袭击使广岛、长崎成一片废墟。受到较大剂量的放射性辐射后经一定的潜伏期可出现各种组织肿瘤或白血病。辐射线破坏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易并发感染、缩短寿命。此外放射性辐射还有致畸、致突变作用,在妊娠期间受到照射极易使胚胎死亡或形成畸胎。

    放射性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因此必须加强对各种放射性“三废”的治理与排放的管理,制定放射性防护标准,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监测,以减少环境的放射性污染。此外应加强个人防护,尽量远离放射源,必要时穿防护服。

    噪声污染对身心健康危害大

    在日常生活中,噪声污染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1.强的嗓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115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

    2.使工作效率降低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3.损害心血管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0调查发现,生活在髙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调査1101名纺织女工,高血压发病率为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分贝噪声者,髙血压发病率达15.2%。

    4.噪声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工作人员心神不安,影响工作质量,严重时可导致精神失常,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5.千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人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

    6.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女性受噪声的威胁,还可以有月经不调、流产及早产等,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专家们曾在哈尔滨、北京和长春等7个地区经过为期3年的系统调査,结果发现噪声不仅能使女工患噪声聋,且对女工的月经和生育均有不良影响。另外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甚至可致畸胎。

    7.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噪声所致。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5分贝以上噪声中生活,耳聋者可达5%。

    8.嗓声对视力的损害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卢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査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所以驾驶员应避免立体场音响的噪声干扰,不然易造成行车事故。

    那么,怎样预防噪声,尤其是离我们最近的室内噪声的危害呢?

    1.首先要尽可能避免人为噪声虽然国家巳经着手对噪声进行治理,但要根本解决问题,却不是一两年能办到的。因此,我们应该从自己和家人做起。例如,在不影响工作、学习和娱乐的情况下,应严格控制家用电器和其他发声器具的咅量和开关时间。尤其是高频立体声音响的使用,其音量一定要控制在70分贝以下(以无震耳欲聋的感觉为准)。汽车司机不应随意按喇叭,不要经常到人声嘈杂的商业区及歌厅去“接收”噪声等等,以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噪声的危害。

    2.在自己家中创造一种寂静的气氛一是安装双层玻璃窗。这样可将外来噪音减低一半,特别是临街的写字楼和家庭,效果比较理想;二是安装钢门隔声。钢门对隔音亦有一定的帮助,如镀锌钢门中层隔有空气的设计,使得无论室内或室外的声音均较难传送开去。此外,钢门附有胶边,与门身碰合时并不会发出噪音。三是多用布艺装饰和软性装饰;四是注意室内不同功能房间的封闭。

    3.注意防止家用电器的噪声污染在购置家用电器时,要选择质量好、噪声小的。尽量不要把家用电器集于一室,冰箱最好不要放在卧室;尽量避免各种家用电器同时使用;一旦家用电器发生故障,要及时排除,因为带病工作的家用电器产生的噪声比正常机器工作的声音大得多。

    4.家庭成员和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不争吵,不喧哗,适当控制娱乐时间,为大家特别是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温暖、文明的社会和家庭环境。

    2695.遇到室内噪声污染的情况,可进行室内嗓声检测,然后根据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是由外界造成的噪声汚染,可与有关部门联系解决。

    械髓关及防护

    电磁辐射污染又称电子雾污染,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会产生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充斥空间,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任何物质,对人体造成污染。长期暴露在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的辐射剂量下的人体,体内细胞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导致病变。

    国内外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多数学者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近年来,国内外对电磁辐射危害的相关报道很多,专家们归纳了七个方面:

    1.造成儿童白血病。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

    2.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电磁辐射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癌细胞增殖。

    3.影响人的生殖系统。男性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

    4.导致儿童智力残缺。

    5.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

    6.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过高的电磁辐射会造成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

    7.高剂量的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和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物电流和生物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电磁场发生异常。老人、儿童、孕妇属于对电磁辐射的敏感人群。

    我们在居室内应该如何防止和减少电磁辐射污染呢?要注意以下点:

    1.注意室内办公和家用电器的安排,不要集中摆放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电冰箱等,不易集中摆放在卧室里;2.注意使用办公和家用电器时间,各种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同时避免多种办公和家用电器同时启用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使用时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脑最好安装铅玻璃制作的电脑防辐射屏;3.保持人体与办公和家用电器的距离彩电的距离应在4~5米,日光灯距离应在2~3米,微波炉开启之后离开至少1米远;4.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上述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5种人员,要特别注意电磁辐射污染的环境指数,如果室内环境电磁波污染比较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请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另外,购买家用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时,一定要买正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因为合格产品的电磁辐射值必须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以内。

    汽车尾气与人体健康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汽车被人们大董使用。汽车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世界上约有五亿辆汽车,每年排出四亿吨一氧化碳,八千万吨碳氧化合物和五千万吨一氧化氮。据统计美国的空气污染约有60%为交通运输工具引起,在F1本大约85%是由汽车引起的,我国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当前汽车废气已成为世界城市污染的罪魁祸首。

    汽车在发动和行驶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及颗粒物质。汽车废气的组成和排放童与发动机的种类及燃料有关,一般来说,柴油发动机废气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浓度都远低于汽油发动机,氮氧化合物的浓度几乎相等,然而柴油发动机排出大量的黑烟的臭气令人反感。碳氢化合物与氮氧化合物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说明汽车废气中各种有害成分对人类及其它哺乳动物健康危害的综合作用,多借助个别成分的毒性作用来评价其危害。一氧化碳主要通过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之丧失携氧功能.严重时可引起死亡。氮氧化合物吸入后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肺炎。碳氧化合物主要是一些多环芳烃,除具有致癌作用外,尚可刺激皮肤、粘膜,尤其是与氮氧化合物形成光化学烟雾,刺激性更强,重者可危及生命。此外汽车废气中含有铅,可导致慢性铅中毒。

    要预防其污染可通过以下途径:改革燃料,推广无铅汽油以及寻找石油代用品等;改进汽车发动机构造,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同时应加强城市街道环境的监测。

    烟气污染危害健康

    烟气是气体和烟尘的混合物,是污染居民区大气的主要原因。烟气的成分很复杂,气体中包括so2、co、co2碳氢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等,烟尘包括燃料的灰分、煤粒、油滴以及高温裂解产物等。因此烟气对环境的污染是多种毒物的复合污染。烟尘对人体的危害性与颗粒的大小有关,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多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飘尘,尤其以1~5微米的飘尘危害性最大。

    烟尘对空气的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风、大气稳定度、湍流等与大气污染状况关系密切,此外光化学、生物化学对烟气的污染亦有一定影响。

    烟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一方面取决于污染物质的组成、浓度、持续时间及作用部位,另一方面取决于人体的敏感性。烟气浓度高是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咳嗽、咽痛、胸闷气喘、头痛、眼睛刺痛等,严重者可死亡。最常见的是慢性中毒,引起刺激呼吸道粘膜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等。1957年日本的四日市哮喘既是烟气慢性毒害的典型例子。另外烟气尚含有苯丙芘等强烈致癌物质u为预防环境污染,可通过改造锅炉结构、更换燃料、改进燃烧方法等促进燃料充分燃烧,发展区域集中供暖,适当增加烟囱高度。此外还应加强环境污染的管理。

    注意农药污染

    农药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将其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3我们常说的农药污染多指有机农药污染,有机农药又分为有机怜农药、有机气农药、有机汞农药和有机砷农药等,常用的是有机怜农药和有机氯农药两类。

    农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和使用的不科学而排放到环境中,施用的农药除10—20%左右附着于农作物表面,其余80%以上散落于地面及空气中造成土壤和空气的污染,还可因风吹雨淋而污染水源。另外生产农药的工厂所排放的废水、废气等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由于果树,蔬菜以及其它农作物大量施用农药,农药可被吸收进人果实、蔬菜和其它农产品中,使之受到污染,称农药残毒。

    有机氯农药的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患者出现肌肉颤动,抽搐.严重者可因全身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肝、肾的损害。有机气的长期刺激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应激件增加。有机氯在体内抑制多种ATP酶使体内代谢紊乱。另外,动物试验证实有机气农药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有机磷农药为神经毒性剂,进人体内后主要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体内胆碱酯酶蓄积引起神经传导功能紊乱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有机磷农药排泄较快,一般不引起后遗症。

    要减轻环境污染、预防农药中毒的发生必须加强对农药的管理,禁止或限制某些农药的使用,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农药厂废水、废气处理和综合利用,研制高效低毒的新型农药,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用青菜要多加清洗。

    鲜为人知的家庭致癌物

    来自家庭日用品的致癌物,如药品、蔬菜中的农药、化妆品、家用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等等,来自食品中的致癌物,如腊肉、咸菜、油炸食品等等,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致癌物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来自自来水的致癌物

    美国威斯康星州医院和哈佛公共健康学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自来水加入的杀菌剂——漂白粉,会释放出活性氯,长期饮用带活性氯的自来水,就有可能诱发膀胱癌和直肠癌。致癌因素并不是漂白粉本身,而是它与水中的污染物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一些气的副产品。

    2.纸能致癌

    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日常用的白纸也是致癌物之一。纸中通常含有一种致癌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很容易被脂肪所吸收。如果用纸包装含有脂肪的食品,这种化合物就有可能溶入食品中,人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病。

    3.微波致癌

    由于家庭的现代化,大量家用电器进人家庭,家用电器会产生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形成威胁人们健康的电磁污染。科学家曾在老鼠身上进行过微波辐射的试验,发现它们的白血球无规律地增殖,与血癌所产生的白血球增殖极为相似,也就是说微波可能致癌。

    4.放射性致癌物

    其一是地辐射,这是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地下水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尤其是在地下水的交叉处,地辐射的强度会得到叠加而猛增,形成很强的辐射能,引起人体细胞的突变而致癌;其二是建筑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如氡气等。一般家庭建筑材料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特别是新建住房,放射性的危险更大。这些放射性物质容易引起癌症。

    漂浮在厨房里的三大“杀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一口三餐之重要。不过,一曰三餐不是凭空而来的,家庭主妇功不可没。说到这里,笔者坷要提醒各位与锅碗瓢盆打交道的主妇,当你为全家人精心烹制美味佳肴时,要注意潜藏在厨房里的“杀手”,防止它们对你的健康暗下毒手。

    1.“杀手”之一:油烟

    大家也许都会说,做厨师的个个心宽体胖,厨房里怎么会有“杀手”呢?非也。我国饮食文化讲究煎、炒、烹、炸,而这些烹调方式可产生大量油烟,并散布在厨房这个小小的空间内,随空气侵入人体呼吸道,进而引起疾病,医学上称为油烟综合症。得了这种综合症的人常出现食欲减退、心烦、精神不振、嗜睡、疲乏无力等症状。虽然食量减少,体电却在不知不觉地增长,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厨师体胖腰粗的奥秘之一。

    不仅如此,油烟还会对人的感觉器官构成威胁。如眼睛遭受油烟刺激后干涩发痒、视力模糊、结膜充血,易患慢性结膜炎;鼻子受到刺激后粘膜充血水肿,嗅觉减退,可引起慢性鼻炎;咽喉受刺激后出现咽干、喉痒,易形成慢性咽喉炎;等等。

    此外,油烟中含有一种称为苯并芘的致癌物,长期吸人这种有害物质可诱发肺脏组织癌变。据癌症专家观察,女性罹患肺癌的几率一直走髙,甚至超过男性,厨房油烟罪责难逃。

    2.“杀手”之二:一氧化碳

    在一家星级酒店工作已5年的厨师小孟,近一段时间以来频频感觉心前区不适,到医院检查,心电图显示有频发早搏,提示他的心脏出了问题。小孟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身体一直挺棒,怎么一下子与心脏病挂上了钩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常在厨房里工作的人,心脏之所以容易出问题,大多是一氧化碳作祟的结果。

    研究证实,厨房里的一氧化碳,主要来自于燃料未能充分燃烧及烹调产生的油烟,这是厨房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有关专家对部分院校以及大型饭店、宾馆厨房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的监测表明,大部分厨房里的一氧化碳超标,最严重的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19.5倍。随后,研究人员测试了100多名厨师呼出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浓度,结果全部一氧化碳含量都明显高于非厨师人群。为了证实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又对这些厨师施行了心电监测,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厨师心电图表现不正常。

    3.“杀手”之三:氛氧化物

    大气中氮的氧化物种类不少,能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有两种,即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由于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汽油等燃料以及煤气、天然气的燃烧,故浓度较高的地方莫过于机动车辆通行的马路与街道(车辆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至于厨房,随着燃气灶具等相继进人百姓家庭,燃气灶具使用的燃料大多是煤气或天然气,氮氧化物的生成量骤增,加上厨房又较为封闭,不像大街与马路是开放的,空气中的浓度自然升高,主妇们便不得不面对这一新的“杀手”了。

    氮氧化物为何能成为人类健康的又一大“杀手”呢?以一氧化氮为例,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削弱血液运送氧气的能力,人体各个器官与组织一旦缺氧,后果之严重不是明摆着吗?再说二氧化氮,乃是一种腐蚀剂,有刺激作用与一定的毒性。在受到二氧化氮污染的环境中生活,吸附有这种污染物的微粒首先侵人肺脏,并沉积于肺组织中,导致肺部病变,出现哮喘、气管炎、肺气肿等疾患,严重者可招致肺纤维化的恶果。

    “兵来将挡,水来上掩”,针对厨房里这些危害健康的“杀手”,我们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首要一条是改善燃料结构与燃烧方式,增加厨房通风“换气设备,如安装抽油烟机、排气扇或常开门窗等,促使油烟、一氧化破和氮氧化物及时排出室外。

    其次是把握好食用油的烹调温度,一般不超过100摄氏度,否则不仅破坏了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散发出的油烟也会更多。

    另外。调整口味,尽量少用或不用高温爆炒或煎、炸的烹调方法。已经上市的色拉油为一种精炼油,不仅无异味,加温时也不易起烟,可多用之如果已经得了油烟综合症,首先是停止油烟的继续吸人,同时采取消炎、止咳等对症治疗措施,并加强体育锻炼,每天早晨到室外呼吸1~2小时新鲜空气,一般1~2个月多能治愈。

    来自厨细污染

    厨房,在居家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小小的厨房,在为人们烹饪出美味佳肴的同时,还会给我们带来污染。

    1.洗涤用品须留神

    如今,各式各样的洗涤剂早已成为家居厨房的必需品。但是据中国洗涤协会专家介绍,对化学原料合成的餐洗剂,使用者不宜长期接触,否则,有害物质会通过皮肤渗透吸收到内脏。厨房里使用的洗涤剂通常有两大类,一类是用于清洗食具的洗涤剂(如洗洁精),因其重要成分是化学合成的烷基类活性剂,所以存在”烧手“和毒副作用等问题,不仅对皮肤有剌激性,而且用于洗涤蔬菜、水果和餐具时,残留的烷基苯磺酸盐对人体也有害,必须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才能去除有害物质。洗涤后的水果、蔬菜应反复擦洗彻底去除有残留物,以免影响健康。若皮肤过敏或娇嫩或微伤者,一定要戴橡胶手套,以免皮肤感染。厨房里的另一类是用于清洗灶具、排气扇油垢的清洗剂。它渗透能力、脱脂能力均很强,碱性也强,使用时需将清洗剂直接喷洒到油垢表面,人手不宜接触,否则对皮肤有损伤。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洗涤剂不可乱放,以免因为儿童无知和好奇误饮后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2.烟雾污染是红灯

    厨房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是厨房里的烟雾。炒菜时,当锅里的油温升高到1501以上时,油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低级醛、酮和竣酸等物质,形成“烟雾”其中有一种名叫丙烯醛气体,具有刺鼻臭味,对人体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睛都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引起流泪、咳嗽、头痛和厌食等症状。当油温升高到200以上时,并在食物中微量金属元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下,油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过气化物和氢过氧化物的混合物,以氢过氧化物含量较多,这是一种使细胞衰老的有害物质。如果把油回热到浓烟滚滚,脂肪氧化物更会成倍增加,成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直肠癌和肺癌等疾病的致病因子。因此,过分追求”锅气、香口“对健康十分不利。为了防止厨房的空气被污染,炒菜的油温不宜过高。经验证明,只要当肉眼观察到锅中油温升高到刚开始冒青烟时,此时的温度是炒菜最适宜的油温(约140T)。

    3.厨房里污染的另一种来源,就是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产

    生的烟雾。其中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破、二氧化碳、氧化氮、氢气酸、氨等有害所体长期在有害气体包围的厨房里停留,会使人的健康受到损害或过早衰老,如慢性肺部疾病,大多数是由于有害气体所引起的。

    因此,对于在厨房操作的主妇或厨师,应树立健康意识,尽可能让厨房的不利因素降至最低。

    消毒法走出误区

    消毒剂本身是有一定毒性的,使用不当会对人和环境造成伤害。如某些消毒剂生成的有机氯化物会在很低的浓度下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有时单位含量10亿分之几,连一般设备都测不出来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已经产生健康危害,在消毒过程中,还有可能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物影响很大。空气消毒还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的研究表明,消毒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是因为使用时有机气化物的生成。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相关研究已证明,如果环境水体中的有机物比较多,消毒时有机物会和气结合形成有机气化物,比如一气甲烷、二气甲烷、三气甲烷、四气甲烷,这些物质对人的健康是有危害的。如含氯消毒剂在使用时可能在环境中生成有机气化物,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形等作用。

    现在消毒剂的大量使用,包括大量使用氯制剂对废污水消毒,可能会使环境包括水体中有机氯化物的含量提髙。在公共场所消毒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可使有机氯化物生成的消毒剂,特别是对有机物含量高的污水消毒时,更应减少含氯消毒剂的使用。我们要尽量选择环保型的消毒剂,比如说二氧化氯、双氧水、臭氧等,它们总体来讲对环境的影响会小些。

    另外,作为家庭来讲还是不要大量使用消毒剂,靠空气流通和勤洗手阻断病毒的来源,并注意对衣物、瓜果、餐饮具消毒。一般对空气消毒是在出现有传染病人的情况下,才有这个必要。

    消毒剂在正常的情况下都应该稀释,浓度髙不一定起作用,有可能反而使杀菌效果下降;每种消毒剂都有本身的特性,不能随便和别种产品混用或者同时使用,否则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化学反应,对人造成伤害;要根据消毒目的选择消毒剂,用于空气、物体表面、衣物、食品或者环境等不同目的,要选择不同种类消毒剂,选择消毒剂的不同使用方法;不指明可用于食品的,不要用于食品消毒;在使用前一定仔细阅读说明书。

    燃料燃烧对健康的影响

    目前我国常用的家用燃料有煤、生物燃料、煤气及液化气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煤,年消耗量达两亿吨。燃煤用于取暖、做饭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雾,是我国室内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生物燃料主要指木材、庄稼废料及粪便等,是目前我国农村最常用的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雾更多。与前两者相比煤气和液化气属于相对清洁燃料,但其价格较贵,仅在经济发达地区使用,占总燃料消费的构成比例很小。

    燃烧可产生数百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有碳氢化合物、含氧烃类、多环芳烃、硫氧化合物、氟化物、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及悬浮颗粒物等。其中氟化物可慢性氟中毒,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二氧化硫、可吸入性颗粒物、一氧化碳等的增高引起呼吸系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多环芳烃类和金属氧化物等可导致恶性肿瘤如肺癌等的发生;燃用髙砷煤还可引起慢性砷中毒。

    生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有悬浮颗粒物、多环有机物、一氧化碳和甲醛等,主要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肺癌、呼吸道感染等。煤气和液化气属于清洁型燃料,其燃烧完全,污染程度较轻,所引起的室内污染主要是一氧化碳,但除非事故导致的急性中毒,其对健康造成的危害的报道很少。

    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家用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已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鉴于目前家用燃料的结构和设备的现状,应从改进燃烧设备、寻找清洁型替代燃料着手,采取综合措施,减轻室内污染,为人类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