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有灵气-打破常规,寻找事情的突破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规则是由兔子制定的,打破规则的是豺狼,否则豺狼就吃不到兔子。

    做事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的人,经常被束缚在规则的枷锁内,没有突破,没有创新,在规则的牢笼内左冲右突,耗尽力量,却事倍功半。

    会办事的人,从来不被规则束缚住头脑和手脚,他们敢于撕破规则的防线,用最普通的方式做别人无法完成的事,而且做得尽善尽美,令人刮目相看。

    1、思路跟着环境变

    商场就是拼智力的战场,商业竞争又是千变万化的。当环境变化时,还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注定会失败,只有那些顺时而为,不断变化的人,才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在人们的眼中,香港华达投资集团董事长李晓华是一个从“北大荒走出的亿万富翁”。这既是对他人生经历的一种描述,也是对他昔日生活所培养出的一种敬业精神的认可。每当提起李晓华,行内的人们都会对他赞叹不已。

    那么李晓华为什么有这么大名气呢?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他在市场中能随时改变经营方针,因此总保持着旺盛的竞争力,能够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市场中游刃有余。

    李晓华第一次南下广东时,实现了他人生第一笔生意场上的投资,当时他花几千元买了一台喷泉果汁制冷机,就迅速地回北京了。他选择了北戴河,因为那是北方有名的旅游避暑胜地。他出设备,一位当地的朋友出场地和人员,一间冷饮商店红红火火地开张了。

    夏天气温高,远道而来避暑的人们,渴了、累了或是在太阳下走乏了,看到这个清爽冰冷的大玻璃罐都被吸引住了冒着汗的人们排起子长队,一杯接一杯,那种清凉、甘甜的感觉直沁心底,这台冷饮机出尽了风头。

    那是一个难忘的夏天,李晓华尝到了实实在在的成功,他的喜悦从心底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商业敏感和决策能力充满了自信。

    李晓华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他在想,今年在北戴河独领风骚的冷饮机,明年肯定就不那么新鲜了。一些脑子动得快的人会紧紧跟上,那时,北戴河同样的冷饮机肯定会大量的出现,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利润就会越来越低,于是他决定另辟蹊径。

    朋友得知他要将冷饮机就地让出,替他着急了:“那简直是印钞票的机器呀?你怎么可以这么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止步。

    事实又一次印证了李晓华的超前意识。第二年夏天,这种冷饮机在北戴河海滨挤作一团,竞争相当的激烈。

    李晓华懂得随机应变,急流勇退的经商道理,这也是他总能不断赚钱的重要原因。当市场空缺时果断介入,拼命赚取最大的利润后及时改变生意方向,做出相应选择。

    几年以后,李晓华用手上的那批最初的原始积累涉足新的生意。李晓华以敏锐的目光发现,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但由于国家文化政策的相对滞后,并没有及时发现人们这种消费心理的改变,从而更没有给予引导。

    李晓华认为,政策虽然滞后,但自己不能落后,如果能创造出一种精神文化生活,来弥补人们空虚的业余生活,不仅可以使自己获取丰厚的收入,而且也是为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做出一种贡献,肯定会得到政府的支持。

    李晓华看到当时的电影和电视虽然有了,但根本无法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欣赏需要,于是,他买了一台录像机和一个大屏幕投影机,在秦皇岛与人合作放开了录像,效果非常好,场场爆满,门口的票贩子把票炒到10元一张,仍有人解囊而入。由此,可见当时的火暴程度。

    由于生意做得十分顺手,他的过人才智在有意无意中充分展开、延伸……

    随后几年中,几笔漂亮的买卖使李晓华成为北京个体户中的佼佼者,这时他已经是北京响当当的大款了,被人们羡慕。

    当大部分中国人的商品意识还未觉醒,过着温饱生活的时候,他座下的新款式奔驰已在同行中抖尽了风光。在人们的眼里,这样继续走下去,日子满可以过得舒舒服服。

    然而,李晓华丝毫没有功成名就的感觉。

    雄心无尽的他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认为,更宏大的事业需在更广阔的世界中展开。随后,李晓华在香港成立了华达投资公司,凭借着他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在房地产市场上大展身手,做得游刃有余,获得了亚洲地产界的称赞。

    综观李晓华成功的每一步,人们不难发现他之所以能在变幻莫测的商场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及时地进行每一笔交易,原因就在于他对市场全面的分析形成的洞察力,对市场的敏感性,他的思路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随机应变,积极而为,必须以实力为先导。变的结果是为了日趋完善,而不是更加恶化。因此,在做决策之前,必须首先对市场做出正确的分析和预测,当然这要取决于个人对市场现象的判断力和观察力。

    在商场里,最忌眼光狭隘,死抱一颗摇钱树不放,在现有市场满足了就不去开发其他的市场。“没有永不干竭的河流”,一门生意不会永远都那样红火的。所以要及时改变方向,让思路跟着变化走,多方面发展生意。

    2、开辟新途径才有新出路

    在商业化的社会,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发财致富,让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但是如果按照大多数人都能够想到的方法或者思路,很难取得成功。只有改变思路,与常人不同,甚至于相反,常常能够出人意料,获得成功。

    成功的路千万条,关键就看你怎样走了,特别是当你处在困难的时候,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对未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艾伦·莱恩出生于英国,他17岁进入伯父开办的鲍得利·希德出版社工作。伯父去世后,莱恩继承了伯父的事业。1935年,他出任该出版社董事。

    这时,出版社已是举步维艰。为了使伯父创办的这项事业不致在自己的手中夭折,莱恩苦苦思索着,他知道:只有另辟蹊径,才能“柳暗花明”。

    说来也巧,有一天,莱恩在一个候车室的书摊旁无目的地闲逛,他突然发现,书摊上除了高价新版书、再版小说和庸俗读物外,几乎没有可看的书。

    这一偶然的发现触发了莱恩的灵感,一个大胆的设想猛然浮现在脑海:“出版价格低廉的平装书,肯定能赚大钱!”

    原来,当时英国的新版书都是精装本,价格很贵,普通民众很少能够买得起。莱恩坚信,价格低廉的平装书肯定会受他们的欢迎。于是,他立即制定了出版廉价系列丛书的计划。

    莱恩的举措在英国出版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行们议论纷纷,都说他这不仅是自我毁灭,而且也将会使整个书业界受到严重的影响,就连莱恩的两个弟弟也对他的计划表示怀疑。但莱恩认定这是他的企业走出困境的唯一生路。他通过努力,最终说服弟弟,使这项担风险的计划得以实行。

    莱恩决定出版第一套系列丛书,其中包含10本,全部采用平装,并缩小规格。与精装书相比,不但节省了封面制作的成本,而且由于缩小规格而节省了纸张。再加上莱恩决定以购买再版图书重印权的方式出版这10本书(许多出版商都愿意以较低的价格将自己的图书再版权出售给莱恩,因为他们认为莱恩这无疑是把钱往水里抛),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成本费。莱恩把每本书的价钱压到6便士。这样,人们只要节省6根香烟,就可以购买一本书。

    为了吸引读者,莱恩为这套书设计了一个惹人喜爱的标志物,每本书的封面上都绘有一只翘首站立的小企鹅,它黑白相间,站立于椭圆形的圈内,栩栩如生。莱恩为这套书起名为《企鹅丛书》。莱恩还用颜色表示图书的类别:紫色为剧本,橘红色为小说,浅蓝色为传记,绿色为侦探类,灰色为时事政治读物,黄色为其他类别。经过这一系列改革尝试,莱恩推出的这套书,不仅装订简单、字迹工整,而且色彩鲜艳明快,令人耳目一新。

    这样廉价的书必须薄利多销。莱恩心里清楚:只有每本书的销售量达到17500册以上,才能保住本钱。因而,他派人到各地去宣传、推销。

    1936年7月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第一批10卷本《企鹅丛书》正式问世。不到半年时间,这套书就销售了100万册,莱恩成功了。

    1936年元旦,企鹅图书公司宣告成立。此后,该公司一直坚持薄利多销、为大众服务的原则。企鹅图书公司垄断英国平装书市场20多年,在出版界引发了一场革命。

    目前,企鹅图书公司已经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平装书出版社,艾伦·莱恩也被推崇为英国“平装书革命之父”。

    3、突破人人“忙”的束缚

    在现代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忙,都在想办法解决自己的事情。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当别人都在忙的时候,你是否把自己的“忙”灵活的用在了所要解决的主要点上,把自己的事情做的更好、更完美,这将直接关系到你的办事的成功率。

    本在农村三春不如一秋忙,这个时候,农民都忙着秋收,开始收获一年的希望,而商店老板们总是本着少进货或不进货的原则,身揣资金,等待农村大忙过后的旺季到来。

    但偏偏就有这么一家个体开店者不但进货,而且从县城调进大量日用百货积在店里。要知道这些货物,存放一个多月,又逢雨季,不坏也得发霉变质。因此,人们纷纷说这个店的老板不会做生意,而且神经出了毛病。

    这家店主姓孙,叫孙财。早年是镇上综合店职工,干过副食店,也卖过百货,后来综合店亏本解散。孙财只得自谋出路,开始做点小生意,直到一年前才修了两个门面,开了这家百货小店。两口子守着店,儿子学杀猪卖肉。眼下孙财进了这么多货物,听到别人的闲言碎语,他只是一笑了之。

    双抢大忙日子一晃过去了十天,柳林镇上天天冷冷清清。镇上好几家店铺都关了门,门开着的店铺生意也少得可怜。孙财的店门虽然每天开着,命运也同样如此。十天过去,孙财的妻子和儿子急得直向孙财发脾气埋怨。孙财仍然笑哈哈地说:“急什么急?我是神经病?是疯子?进这么多货不为赚钱难道为了堆着好看?不过,到时候,你们母子俩可别叫苦喊累!”

    到了第二天一早,孙财吃了早饭,揣了个本子拿了一支笔,还带上印章,匆匆出门走了。他这一走,一连四天没归家。直到第五天的下午才风尘仆仆回来。一进门二话没说,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

    到了第二天,孙财租了辆小板车,装了满满一车烟、酒、酱、醋、盐和日用百货,还让儿子带上杀猪卖肉行头,一家三口拉着一板车货出了柳林镇。镇上那些店主见了既感到奇怪,又觉得好笑。有一个店的老板娘冲着孙财一板车货,半开玩笑地说:“好你个孙财,又当起了乡坝田头院角的货郎了,可庄稼人忙于抢收抢种,收的油菜籽小麦还没变钱,看你卖谁去?难道卖赊账不成?”孙财“嘿嘿”一笑道:“那就赊账。”

    此话不假,孙财在大忙前见城里货主及批发部门削价销售,就大量进货,看准的就是这大忙的黄金时节,要做的就是这“双抢”庄稼人的赊账生意。前几天,他拿着本子跑遍了全乡离镇较远的几个村坝院落,了解到有不少人家需要购货,而又没现钱的情况,于是就决定采取赊账的办法。

    孙财的赊账生意是这样做的。他不耽误庄稼“双抢”的黄金时间,亲自送货上门,凡一次购货在50元以上的,全部赊账,但事先双方挑明,每一元钱的货比平时多卖两分,作为脚力钱,限定一个月内付款,每50元多付一元作为积压周转资金的利息,超期者每超一天,每十元按一角利息计算,购货时当场双方签字画押各执凭据一张为证。凡购货在50元以下者一律当场现金交易,而且每一元钱的货比平时多卖五至六分作为脚力钱。他这么做,买卖双方都很乐意。

    孙财一家三口,仅仅花了10多天时间,不但将店里所积压的货全部售完,而且还到县城老主顾处赊购了一批货也销售完了。等到“双抢”将近尾声,孙财就关了店铺休息了。

    “双抢”时间过后,孙财收清和付清欠账一核算,忙了近20天的赚头,超过了去年一年的利润。妻子、儿子佩服得喜笑颜天。在家高兴地饮着庆功酒时,孙财对老婆儿子道:“懂了不?做生意不能死板老一套,要灵活,要多为顾客想想,自己吃点儿苦,方便大家,这样做,既赚了他人的钱,他人还要感谢你,夸你好,这就是生意经!”

    做生意要灵活,要变通,不能只等着生意上门,要主动出去找生意,要突破习惯的思维意识,这样才能棋高一筹,技高一人。有的生意人想赚却又叫苦无门路,其实,我们眼前就有很多机会,就看你自己用不用了。

    4、要经常清洗自己的思想

    对于一个人而言,聪慧的大脑比千万的资金更重要。一个人没有技能,可以拜师学艺;没有知识,可以求学问道;没有金钱,可以筹借贷款;但没有思想,一切都无从谈起。经常清洗自己的思想是一种做事的智慧,它会使你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路越走越宽。

    “希望”是人发展的良好载体,这个载体容易使你成功,对于那些有智慧的人,成功是他们的需求。人有了希望,再加上智慧的运作经营,才容易做出成绩,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

    刘永行,1948年生于四川新津。其父母是早年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他于1977年考入成都师专数学系,1980年毕业后,回新津县电教当教师。从此,他和自己的三个兄弟一样捧起了当时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1982年8月,刘永行和兄弟们在自家那个泥砖墙茅草房的小院里,举行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方案会议。三天三夜后,他们做出了一锤定音的决定,辞职回乡当专业户!于是手拿1000元钱,开始了四兄弟的创业历程。

    1987年,刘永行兄弟兴建了西南最具规模的“希望饲料研究所”,并开发出了“希望1号乳猪饲料”。从此,他和兄弟们由专业户变成了私营企业家。1992年,在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刘永行兄弟的“希望”牌1号乳猪饲料获金奖;刘永行也于该年出任四川希望集团的董事长。从此,这位当家人,正式走进了“希望”的田野里。

    1993年,在刘永行的带领下,“希望”打进上海滩,在嘉定成立了希望集团的分公司。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吴邦国为“希望”落户上海滩亲笔题写了“希望城”三个大字。

    1997年,刘家四兄弟分家后,刘永行由“东方希望”起步,致力开拓,形成了“永行企业”。1999年4月,“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在上海浦东又建立了集动物饲料、食品、生物制品等科研和生产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型民营企业——“永行”企业,下辖“东方希望”集团、“强大”集团、“永行”企业三大集团共62家公司,工厂遍及华北、华东、东北、中原、西南等地区。

    刘永行是四兄弟中唯一留在饲料行业的,他的目标是做大做强饲料和相关产业,饲料业已呈低利润趋势,年增长速度翻番时光已成过去,由于饲料市场非常疲软,加上搬迁,1999年东方希望集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前几年铺摊子,全国布点已经完成,在饲料方面希望集团已做到了“全国第一”,现在要考虑的是行业的优化组合。

    做面粉和食品,都是饲料行业的延伸。东方至少要做几十家面粉工厂,此前已兼并了河南、安徽、四川3家面粉厂。

    成都东风面粉厂是国际一流的全套瑞士设备,能生产高档面粉,刘永行返回家乡四川,代表上海东方希望集团与东风面粉厂签订了租赁协议,并称此举是东方希望集团返乡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步,如果租赁经营成功,将大规模进军四川面粉加工业,组建一个至少有五六个面粉厂组成的面粉集团。

    刘永行作为一个从西部走向东部的企业家,对西部开发有许多独到见解。他认为参与西部开发可以使东部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更直观、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西部,增强对西部的感性认识。

    同时,四川企业与东部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合作开发,也搭起了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使东部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更好地了解西部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哪些值得开发和参与,哪些项目可以实现“双赢”。他说,西部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商机很多,但要吸引外资,搞好开发,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运作体制;要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大胆吸纳外资和民间资本,对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一视同仁;要注意政策的连续性。

    东方希望集团在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兴建的10000多平方米的商务大楼近期将投入使用,它将成为东方希望立足成都,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基地。

    与通常流行的“不换思想就换人”不同的是,刘永行打破了这种原有的思维模式,他把“多换思想少换人”作为培育人才的指导思想。

    刘永行认为,企业是人员集合体,优秀企业则必须成为优秀人才的集合体。被市场竞争所淘汰的劣势企业,从根本上说,是对劣势企业决策人和管理者的淘汰。企业不断进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才不断优化的过程。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及时发现、使用、培养人才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正常的淘汰和更新机制。

    1993年以来,希望集团经历了一个高速扩张时期,大批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在短期内走上不同的领导和管理岗位,创造出了十分可喜的业绩,是集团发展的宝贵资源。但同时,在个别中高层干部中也存在着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消解企业文化和凝聚力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希望集团把加强内部整合,建设企业文化作为重点,通过整顿思想、调整干部、优化班子和人才结构,作为实现长远目标创建和积累人才的条件。

    “多换思想少换人”,就是要鼓励优秀人才做与企业同步发展的“长跑运动员”。

    希望集团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机制是疆场赛马、注重业绩;修订完善规章制度鼓励人才做优秀“长跑运动员”,这一切都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不断成长的企业环境。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没有聪慧的大脑,就没有希望集团的成功。

    智慧就是希望,智慧就是动力。

    有了智慧的鞭策力量,就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发现成功的秘密,就可以在事业的前途中找到成功的捷径,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完美。

    5、换一换方式,路会更好走

    人生之路千万条,总是跟着别人脚印前进的人,只能是碌碌无为。只有敢走别人从未走过的路,更换以往的做事方式,才有把事情做好的可能、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一位牧师在准备布道。那是一个雨天,他的妻子出去买东西;小儿子吵闹不休,向他要零花钱。这位牧师正在看一本旧杂志,一页一页地翻阅,一直翻到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世界地图。于是他从杂志上撕下这一页,再把它撕成碎片,丢在地上,对儿子道:“小约翰,如果你能拼拢这些碎片,我就给你2角5分钱。”

    牧师以为这件事会使约翰花去上午的大部分时间,没想到不到10分钟,他儿子就来敲他的房门了。牧师惊愕地看着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那幅世界地图。“孩子,这件事你怎么做得这么快?”牧师问道。

    “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图画背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地图也就是正确的。”牧师微笑起来,给了儿子2角5分钱,说道:“你也替我准备好了明天的讲演内容。”

    牧师的思路没有错,如果要把这些碎片拼成世界地图,确实要花大半天的时间。可是他的儿子却发现了一条捷径,从而省力省工,不能说不是一个小小的发明,这项发明的思路就是另辟蹊径。

    价格历来是商品的重要因素,所以“价廉物美”成了推销商品历久不衰的广告词。

    1961年,在西方的电视媒体上出现了“我就是雀巢咖啡”的广告,这是向世界饮料市场宣战的公开信。但是,在日本每瓶雀巢咖啡卖180日元,而当时日本人均每小时工资才90日元,并且日本人过去也没有饮用咖啡的习惯,所以雀巢咖啡在日本的销量很有限。

    于是,雀巢咖啡做了以后成为广告学中经典之作的“43粒”广告,来消除人们心目中雀巢咖啡“贵”的印象。这一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是无论怎么努力,日本的咖啡市场就那么大,群雄逐鹿、难见高低。

    1964年,咖啡豆的主要产地——巴西,出现了少有的大霜冻,产量剧减,只有常年的1/3,这就使很多咖啡企业不得不靠提价来维持生存。

    庆幸的是雀巢咖啡实力比较雄厚,还能维持原来的价格,不过只是尽量少销售,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由于咖啡的销量不大,雀巢咖啡的市场占用率还是不如人意。

    雀巢公司在风雨中,挺过了咖啡原料紧缺期。1965年,雀巢公司收集到准确情报,这一年全世界的咖啡可望获得大丰收,这是一个抢占市场份额的绝好机会。雀巢咖啡公司决定改变思路,立即宣布降价,每瓶从180日元降为120日元。这一举动立即得到了消费者的积极响应,雀巢咖啡当年就达到了市场份额的20%。

    可以这样说,今天只要喝咖啡的人都知道雀巢咖啡,其成功的主要手段正是在思路上另辟蹊径。

    纳克是一名伐木工人,为公司工作了三年却从来没有加过薪。不久,这家公司又雇用了另一名伐木工人亚蒂,亚蒂只工作了一年,老板就给他加了薪,而纳克这时还是没有加薪,这引起了他的愤怒,于是他就去找老板谈这件事。

    老板说:“你现在砍的树和一年前一样多。我们是以产量计酬的公司,如果你的产量上升了,我会高兴地给你加薪。”

    纳克回去了,他开始更卖力地工作,并延长了工作时间,可是他仍然不能砍更多的树。他回去找老板,并把自己的困境说给他听。

    老板让纳克去跟亚蒂谈谈:“可能亚蒂知道一些我们都不知道的东西。”

    于是,纳克就去问亚蒂:“你怎么能够砍那么多的树?”

    亚蒂回答:“我每砍一棵树,就停下来休息两分钟,把斧头磨锋利,你最后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

    这是问题的要害,纳克找到了答案。

    我们的问题是:你最后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很多人形成了思维的定式,考虑问题都是程序化的,不会随机应变。如果这样,你的思路就不会开阔了。

    因此,聪明的人都主张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主张创新。

    以前,上海《新民晚报》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沈阳捡破烂的王宝财一天突发奇想:如果把易拉罐熔化后卖,是不是能多卖钱呢?

    他这样想也这样试着做了。他把熔化后的金属块找专家鉴别,专家鉴定为一种贵重的合金,于是他心中有了底,就印制了些传单发给收破烂的同行,把易拉罐的收购价从7分提高到1角4分。几天后他到自己的收购点一看,一大汽车易拉罐等着他呢!就这样,他成功地在三年中赚了270多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把他的事迹重播了两次。

    王宝财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换一种做事方式的勇气,多想一想,多试一试,说不定成功就在这多试一次之中,你的命运也将会从此改变。

    通过以上成功的例子,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改变做事的方式,可以使事情做的更好,相反,如果人云亦云,事情不仅办不好,而且还有可能搞的一塌糊涂。

    6、让思考移移位,难题会豁然开朗

    遇到难题时,如果一味的顺着一个思路向前思考,那么只能是越想越难,根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假如善于换位思考,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和环境,就很容易找到新的人生机遇和突破点。可以说,移位思考是成功办事的智慧之一。

    很多人不敢创新,或者说不愿意创新,是因为他们头脑中关于得失、是非、安全、冒险等价值判断的标准已经固定,这使他们常常不能换一个角度想问题。

    举一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赢80块钱,也可能有85%的机会赢100块钱,但是有15%的机会什么都不赢。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会选择最保险安稳的方式——选择80块钱而不愿冒一点险去赢那100块钱。可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输掉80块钱,另外一个可能性是有85%的机会输掉100块钱,但是也有15%的机会什么都不输。这个时候,人们都会选择后者,赌一下,说不定什么都不输。

    这个例子使我们明白,平时我们之所以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常常是因为我们从惯性思维出发,以至顾虑重重,畏手畏脚。而一旦我们把同一问题反过来考虑,就会发现很多新的机会,你就会比较容易的达到成功的岸边。

    著名的化学家罗勃·梭特曼发现了带离子的糖分子对离子进入人体是很重要的。他想了很多方法来证明,都没有成功,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不从无机化学的观点去研究,而从有机化学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才突破了束缚,取得了成功。

    当然,作为在平凡生活中追求梦想的普通人,换一种方法想问题所取得的成效,不亚于科学家的新发现。

    山姆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他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很喜欢跟随工作而来的丰厚薪水——他的位置使他的薪水有只增不减的特点。但是,另一方面,他非常讨厌他的老板,经过多年的忍受,最近他发觉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他决定去猎头公司重新谋一个职位。猎头公司告诉他,以他的条件,再找一个类似的职位并不费劲。

    回到家中,山姆把这一切告诉了妻子。他的妻子是一个教师,那天刚刚教学生如何重新看待问题,也就是把正在面对的问题完全颠倒过来看——不仅要跟你以往看这个问题的角度不同,也要和其他人看这个问题的角度不同。她把上课的内容讲给了山姆,这使得山姆得到了很大启发,一个大胆的创意在他脑中浮现。

    第二天,他又来到猎头公司,这次他是请公司替他的老板找工作。不久,他的老板接到了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请他去别的公司高就。尽管他完全不知道这是下属和猎头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正好这位老板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也厌倦了,所以没有考虑多久,就接受了这份新工作。

    这件事最精妙的地方,就在于老板接受了新的工作,结果把他目前的位置空出来了。山姆申请了这个位置,于是坐上了以前他老板的位置。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山姆本意是想替自己找个新的工作,以躲开令自己讨厌的老板。但他的太太教他换一种方法想问题,就是替他的老板而不是他自己找一份新的工作,结果,他不仅仍然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摆脱了令自己烦心的老板,还得到了意外的升迁。

    一些专家在研究汽车的安全系统如何更好地保护乘客在撞车时不受到伤害时,最终也是得益于换一种方法解决问题。

    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如何防止乘客在车内移动,因为这种移动造成的伤害常常是致命的。在种种尝试均告失败后,他们想到了一个有创意的解决方法,就是不再去想如何使乘客绑在车上不动,而是去想如何设计车子的内部,使人在车祸发生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结果,他们不仅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而且开启了汽车内部设计的新时尚。

    在现实的生活中,当人们解决问题时,时常会遇到“瓶颈”,这是由于人们看问题只停留在同一角度造成的,如果能换一换视角,也就是换一种方法考虑问题,情况就会改观。

    我国著名品牌空调——格力空调的诸多品种中有一种“灯箱柜机空调”,它的发明过程也是很偶然的。

    1995年,格力公司的朱江洪在美国考察,无意中看到了可口可乐售货机的颜色很艳丽,脑海里一下子出现灵感,“格力”因而就设计出了一个获得专利的新产品“灯箱柜机空调”。

    这种空调一扫几十年来的“空调冷面孔”:柜面上风景如画,“瓜果飘香”,在原来的使用价值中又增加了几分美感。

    朱江洪的这一“美国情缘”,就让空调的“脸”发生了变化,格力的彩面柜机空调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价值高出300多元。这种空调在国内外市场都很畅销,而且还因为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没有竞争对手,一举成为该公司上百款空调中利润率最高的。

    不要以为创新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从日常生活中产生创新灵感的例子很多很多;也不要以为现在有那么多的创造发明,自己已经“无新可创”了。只要每个人都成为“有心人”,更多的发明创造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创新的机会也是很多的。

    7、从别人不感兴趣的地方做起

    做别人不感兴趣的事情,是一种特殊的战略。别人不重视的东西,未必不是好事,关键看你如何来运用了。这种策略既可用于军事上,亦可用于商战中。军事上属奇兵奇计,商战上爆冷门、烧冷灶,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要办的事情也会更完美。

    周云光被誉为“上海滩奇迹之王”,与众不同的是,他以善于抓住不是机会的机会来创造奇迹而闻名于上海。人们都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一般人是很难适应那里环境的,而周云光却是这乐园中最为风光的人物之一。

    周云光的银行是在非常险恶动荡的环境中建立的,充满了坎坷和不平。银行诞生不久,便面临外商银行和钱庄两大国际和国内金融集团的夹击。

    当时的上海租界内外,外国银行林立,美国的花旗,法国的东方汇理,英国的汇丰,日本的三井等银行,都是实力异常雄厚的金融财团。外商银行依靠强劲的实力,财大气粗,根本看不起中国的银行,周云光的上海银行更是没有被放在眼中。不少人都认为稍大一点的银行生存都很困难,上海银行的倒闭更是迟早的事情。

    上海银行开办伊始,周云光经常能听到一些拉他后退的话:“中国的银行是不可能办好的。”而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不用说外国银行,仅上海钱庄中就涌现出了诸如齐丰、同康等实力超群的大钱庄,它们不仅具有票据交换机构,可以依此制定拆息,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必须要托钱庄来办理。而且,几大银行之间也达成了默契,相互间都有成文的君子协定,实际上就是一种垄断。

    在复杂交错的金融市场上,钱庄俨然以仅次于外商银行的老二自居,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气势。华资商业银行,实际上是在外商银行和钱庄的夹缝中分得一杯羹。周云光明白上海银行既无强大政治势力做后台,又无雄厚经济做基础。因此,周云光知道自己这家银行生命的源泉是什么。对于他来说,首要的任务是站稳脚跟;而要想站稳脚跟,必须从服务质量和内部经营上下功夫,周云光也决非是等闲之辈,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外商银行和钱庄注重吸纳大户存款,而对小额存款颇为轻视。所以,他特别看重小额存款,以此为突破口,把它作为上海银行能否成功的关键。另一方面,他十分强调“服务社会”,实施“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厌细微,我宁繁琐”的经营方针。

    正因在这样方针的指引下,他经营的上海银行特别标出“储蓄”字样,非常明显的表示该行“以提倡储蓄发展商业为本”。为了加强对小额存款吸引,周云光别出心裁首先提出针对上海的广大市民阶层专门设立的“一元开户”,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元钱,就可以在上海银行开户。“一元开户”是,这在当时中国金融界是前所未闻的新鲜事,这件事在上海金融界一时引为笑谈,认为有失一个银行的身份。

    甚至老百姓也难以相信,因为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难以想象的,曾经有一个顾客听说后,决定亲自去试一试,他拿上150元钱,要求办理150个户头的存折。上海银行当即满足了他的要求,很快为他开立了150个户头。消息传出,许多小有积蓄的人纷纷登门储蓄,这样一下子便打开了储蓄业务的局面。

    由于这项措施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心理和经济利益。“一元开户”很快受到城市中下层市民的普遍欢迎,那些低收入的教师、公职人员、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以及部分小商人和手工业主,争先恐后,纷纷将个人所得存入上海银行。这项创举一时间大获成功,风靡整个上海滩。由于火暴,后来竟被上海各大银行相仿效,像中国银行这样官办的国家银行也放下了面子,积极提倡这种业务。

    “一元开户”的成功使周云光在上海滩创造了一个银行神话,他的上海银行不仅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而且他本人也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人物。人们由衷地佩服周云光的精明和眼光。

    在“一元开户”打开储蓄局面后,周云光并没有满足,他又乘胜追击,采取了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方式,他开始采用上门服务的办法,亲自率领银行员工到各大专院校开办学生储蓄、教育储蓄。

    上海银行的工作人员不仅登门服务,而且手续简便,态度热情,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为了巩固上海银行的地位,周云光进而在一些重点院校设立固定营业机构,进而为学校代发教职工薪金,促进了储蓄业务的拓展。在学校完成布点后,接着,周云光又推出在工人居住区开办职工储蓄这一高招,同时他还在市民中办理定活两便、零存整取、存本取息等各种新型储蓄。这些方便顾客的措施在上海滩无疑是空前的,在当时极富开创性。周云光不畏艰险,敢拼敢闯在中国金融史上导演了一幕幕令人回肠荡气的经营神话。

    旧上海作为冒险家的乐园,周云光在金融界却能独领风骚,自有一份过人的能力,除了个人的奋斗,开创机遇的惠赐外,周云光还以令人折服的个人魅力,在各种势力之间巧妙周旋。因为旧上海的金融市场是当时时政的畸形产物,是极不规范的,如果没有点手腕,不用说能发展了,即便是生存也异常的艰难。

    没有谁能随便便的成功,要想成功就要付出比在其他人更多的心血,还要洞悉具体的国情。两者兼具方能争取机会,机遇来之不易,尤其是在逆境中,它需要人们以双倍的努力去发掘,即使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8、会变通,事事才会顺通

    办事灵通的人,并不是用了什么特殊手腕,在别人的眼里,这种人好像有三头六臂,其实他们也是凡夫俗子,只不过会变通罢了。

    现在“小霸王”学习机很有名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前身却是单纯的游戏机。而它的诞生其实是源于一场危机和挑战,最令人叹服的地方就是在于其经营者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趋利避害,把挑战转化为机遇,把机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利用新产品创造新需要。整个过程都闪烁着经营者的经营智慧。

    “小霸王”工厂的前身是中山市日华电子厂,1989年由段永平接手,由生产大型游戏机转向生产家用电视游戏机,由于经营有道,该厂很快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他给游戏机命名“小霸王”,创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名牌;他创造性地第一个使用了“有声商标”,“小霸王其乐无穷”的独特声音从此回荡在消费者耳边。

    经过四年的发展,到了1993年,段永平和“小霸王”游戏机已经小有名气了,但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段永平注意到,报纸上开始出现游戏机对少年儿童有负作用的评述;容易上瘾,长时间精力集中造成视力减弱……在这种形势下,有的家长开始投书到报社诉苦,说自己的孩子因为沉湎于玩游戏机而学习成绩下降……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市场反馈信息引起了段永平的警觉,引发了他的思考。最后他决定,为了更好的生存,产品必须趋利避害,必须更新一种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如果等下去,就会出现被动的局面。段永平立即从全国各地招聘来数百名电子机械、计算机专业人才,成立产品开发部,加班加点研制新产品。1993年5月,第一台小霸王电脑学习机就问世了。

    这次改进的学习机的原理与游戏机是一样的,但增加了一个计算机键盘和一个电脑学习卡。“小霸王”当年仅花了20万元就买下了王永民的汉字输入法“五笔字型”,装在新学习机上,从而为它增添了新的亮色。

    经过真正彻底改进的“小霸王”改头换面了。学习机拥有了更多的功能:键盘练习、打字游戏、音乐欣赏、中英文编辑、BASIC语言。这样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被解除了。

    小霸王学习机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包你3天会打字。这一口号吸引的很多人。

    有时候,生活中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就在小霸王学习机投入市场时,正赶上中国出现学电脑的热潮,从而使它走出一了条超常规发展的道路:1993年达到2亿元,1994年产值4亿元,1995年产值达到8亿人民币,产值的成倍增长令人叫奇。

    如果段永平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不为市场反馈的信息所动,固守游戏机不动,不会变通,恐怕早已被市场淘汰出局了。但段永平毕竟会变通,这种变通在关键时刻改变了他的命运方向,使他与淘汰出局分道扬镳,保持着成功大企业家的本色。

    一场挑战变成一个机遇,一个机遇变成一种巨大的生产力,此中关键在于经营者能够变通,瞄准需求开发了新产品,以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市场的竞争法则就是这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9、不仅要多想,重要的是多做

    挖井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挖井,挖了许多,也没有挖到水,并不是这里没有水,而是他并没有挖到地方。这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如果进一步延伸,就可以理解为做任何事情都要多思考一些、再多做一点,那么事情就会取得自己所预想的结果。

    法布利奥是纽约城里的一个摄影师,在经营摄影生意的道路上已有十几年,而且在这一行中已小有名气,但后来不知为什么,他突然改行开起美容沙龙了,这让很多人不可思议。

    从利润方面来看,如果经营得法,摄影生意并不会比美容赚钱少。而且,就发展前途来看,摄影是属于艺术创作范畴,很受上流社会人士的喜爱,假如深入钻研下去,很可能在这一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果。而做美容生意,整天为女人做头发、化妆,似乎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尤其在人力昂贵的美国,想要做这一行赚大钱也困难得很。

    但是,法布利奥却采取了逆向而行的方式,竟然舍弃了十几年的老行当,加入到竞争激烈的美容业里来打天下,这种选择的确令人有些费解。虽然他现在住在纽约地区,而这里已经成为女人美容创新的领先地区,但仍有很多人仍在为他的改行不理解。

    但是对法布利奥来说,再做这一行却似乎已没有什么挑战。几天以来他都为这件事思考着,一天晚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便起身穿好睡袍,走到凉台上。他住在自己设立的照相馆的二楼,从这里眺望出去,纽约城依然灯火通明。这时虽然已是深夜,但街道上仍然有人来来往往,有的是在赶火车赶飞机,有的则是娱乐休闲。

    他住的地方不是纽约最繁华的地方,如果要搬到百老汇一带去,夜间将会更繁华,对他开办新的产业也更有利一些……他思考着。

    正当他这样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两个女人谈话的声音不经意间传进了他的耳朵。

    “你看,我的头发乱得像草一样,连个整理的地方都没有,多寒碜,真让人烦恼。”

    “我不也是一样,”另一个女人说,“所以我非常地讨厌大清早就出门。”

    “你知道美容院在什么时候开门吗?”

    “最早也要早上八点。”

    “天哪!我这样蓬头垢面的坐飞机,到了芝加哥下飞机怎么见人呢?太气人了。”

    “不要抱怨了,凑合吧,我们到飞机上,自己随便梳洗一下就算了……”

    一会儿,她们的谈话声就被计程车带走了,消失在朦胧的夜色里,而法布利奥却呆呆地站在了凉台上。他的心绪突然被这几句话激活了,思想也开始沸腾起来,苦恼几天的问题,就在这瞬间找到了答案——他要开一家一天24小时营业的全天候美容院。

    “其实,我早就该想到这个问题的。”法布利奥对自言自语道,他的朋友毕林前几天在照相馆里面就提示过他了,而当时自己竟然没有重视,笨得直到现在才想到。

    他回到屋里,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仔细地思考这个刚刚进入他脑海中的问题。

    从经营方式上来说,这个办法的确够新颖的。换言之,这个办法合乎现代创新经营的原则,可以放手一试。

    大原则确定以后就应该设计具体的操作程序了。于是他开始分析实施这个计划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以及如何来克服、解决这些难题。

    他最先考虑的就是工作人员,所谓的“美容城”,实际上只有他跟太太两个人是美容师,如果保持一天24小时都营业,那么工作时间如何分配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想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快培养人手。

    对于培养人手,法布利奥立即有了自己的计划和打算。为了追求“美容城”一流的技术和服务,必须提高现有的技术状况。为了保证技术和服务,今后所有的美容师都必须由自己亲自来训练,决不雇用外来的技术人员。另一方面,他还要把自己对“美”的理念灌输给他的工作人员,这是他在从事摄影艺术时就揣摸出来的心得。所谓“美”,并不是突出,而是和谐;也不单指局部,而是整体。

    女人天生好美,不仅仅是把脸部化妆得好看就行了,而是要与她的发型、首饰、服装以及整体气质等相配合,才能产生交相辉映的审美效果。

    首先,法布利奥就为他的新行业立下了创新的工作原则。他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优秀的化妆师,不是一个唯唯诺诺、一切都听从老板和客人吩咐的工匠,而是要在必要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客人提出积极的建议,同时也应当为“美容城”的发展献计献策。换句话说,一个优秀的化妆师,不仅是为钱而工作,更重要的他要成为每一位顾客的顾问,向那些不知道如何打扮自己的人,灌输追求美和时尚的要领和方法,并且还应当做好老板的“军师”。

    其次,法布利奥认为必须加大宣传的力度。因为对于一家24小时都营业的美容院来讲,每一个开业时段都是宝贵的,一定要下大力气作一番宣传工作,让那些习惯夜间生活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家全天候的美容院,在任何时间,都能为他们提供服务。

    这时候天已大亮了。

    法布利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太太,当他太太听完法布利奥的解说,便立刻对24小时营业的做法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但她也想到这不是需要投下很大资本的经营方式,如果不成功也不会有多大损失。她此时所担心的是,两个人轮班工作,会减少收入。因为轮班工作,就等于白天减少了一个人工作,而夜间的生意,又不知道情况会如何。

    当然了,她的这种担心,也只有存在心里,不忍说出来打击她丈夫的积极性。因为法布利奥此时心中的一团烈火,正为即将展开的新事业而熊熊燃烧着,此时说泄气的话,无异于向他心头的烈火泼上一盆冷水,只能白白地引起他的反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他分析了当地的具体情况,在生意开张的前两天,法布利奥展开了他的宣传活动。决定采取重点出击的策略,首先在百老汇各大戏院、电影院做广告,其他的广告一律暂时不做。

    就这样他的生意开始了,起初生意并不太好,但法布利奥一点也不灰心,一有空闲,他就阅读美容书籍。等有了客人时,他就一面工作,一面琢磨客人的爱好和心理,并尽最大努力满足她们的要求,改进自己的服务。

    在短暂的时实践中,他摸索出了一定的规律,假如顾客是一个中年妇女,法布利奥总是利用美容方法使她看起来显得更年轻一点。假如顾客是一个艳丽的年轻女人,他就用各种方法使她显得端庄大方。如果是一个陌生客人进门,法布利奥一旦发现她的化妆有一点不足,他总是会很委婉地说:“小姐,你的发型,要不要换一个新式样呢?”但是当客人表示否定的时候,法布利奥便会趁机进言:“你看这样好不好?我替你另做一个式样看看,如果你认为不好,我再替你改过来,不必另收费用。”

    他的这种方法很有效,很少有人拒绝他。而法布利奥以一个摄影师的审美观点,所修改的发型、所设计的美容形象,多半都能获得客人的赞赏。于是,法布利奥的信心更加坚定了。他相信,自己认为美的化妆样式,大都比一般客人自以为美的样式要好得多。

    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他发现虽然很多人爱美,但却有很多人不知道应当如何装扮自己,不知道如何化妆才会使自己显得更美丽。而且,有些人还特别固执,需要费很大的唇舌,才能使她们改变对自己不利的审美见解。

    法布利奥曾经说“对我而言,一个很美丽的女人,如果因化妆不当而使她变得丑陋,我认为这简直是暴殄天物,看到这种现象,我会很难过。”正是在这种认真工作的态度下,法布利奥美容城的生意异常的火爆起来,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美容城”的名气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得纽约城妇孺皆知。

    事实上,法布利奥“美容城”的生意异常火爆起来,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一天24小时营业的全天候做法,给不少女人带来了很大便利。她们不必再因为美容院会打烊而去赶时间,或者因为做美容而耽误其他的事情,她们现在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自己的便利时间去做美容,因为“美容城”的大门时刻都是敞开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经常在夜间去做美容的女人往往都是一些神通广大、交际广泛的人,她们的语言会很快的传递给自己的各行业朋友。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全城的女人都知道了法布利奥的新“美容城”。

    几年下来,经过法布利奥的不断努力,他终于成为纽约最大、最有名的美容院的老板。他也因一次偶然的机缘完成了他人生的一次重大转变。

    世界上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当一个人只有经常睁大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的时候,他才能深切地了解到一个行业所具备的真正潜力,或者了解到了整个行业的经营趋向,从中开掘出新的,属于他自己的创业机会。而且,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把全部的精力和热诚放在他所从事的事业上,既要多想,又要多做,他才有超越自身的成就与可能,才能成为被命运之神垂青的行业宠儿。

    10、转机从变化中实现

    树挪死,人挪活。一个人如果缺乏变化,始终都过着墨守成规的日子,这种人要想取得成功是很困难的。而只有善于变化思维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会在变化中寻找到新的转机。

    商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只要你善于动脑,从商品或经营策略的某一个点上,稍加变化,就会把平常变为不平常,甚至从失败走向成功。

    张先生经过几年的打拼有了些积蓄和经验,终于开了一家电脑公司,除了卖各种电脑软硬件、配件外,还帮人家组装电脑。一开始他的生意并不好,但渐渐的好起来,于是他购买了一批鼠标垫,共有三万多只。

    但市场的变化太快了,不久,他买的那些鼠标垫就失去了市场,张先生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有一天,张先生的一个朋友来玩,闲聊之余便坐在王先生的电脑前练习打字。这个朋友刚学五笔输,对一些字根还记不熟,翻书又麻烦,自言自语的说了句“如果字根就在鼠标垫旁边就方便多了。”这句话突然提醒了张先生,他想:如果在这批鼠标垫上印上五笔字型的字根表,或许会方便那些为练字而苦恼的人。于是他印上了字根表后,就到网吧、打字店、电脑培训班等处推销,结果卖的效果还非常不错。

    几天后,一个中年男子来到王先生的公司,看到了这种鼠标垫,询问了价格后,说如果一个1.3元钱的话,他会买三万个鼠标垫。原来他也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他正在给一家全国联网的寻呼台作系统集成方案,需要每台PC机有一个鼠标垫和一张五笔型字根表。为了这个大单子,这个中年老板走了好几个地方,都是没有合适的产品和合适的价位。他还正为此事犯愁,当他看到张先生这里的鼠标垫上印着五笔字型字根表时,非常的高兴。如此一来,他可以两件事情当作一件事办,既省钱又省事,很快这笔生意就成交了。

    张先生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变动,就使面貌大为改观,把他的死货变成了活钱。试想假如张先生一直不改变自己的思路,那么,他的鼠标垫也许永远都卖不出去了,正是因为变化给他带来了新的机会。

    11、把弱点变成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实践证明:能够办成大事的人,不仅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弱点,而且能够克服自己的弱点,甚至改变习惯性的思维,把弱点变成优势。

    谁都希望自己的弱点少一些,但有些弱点并不是无任何意义的。有时展示自己的弱点,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进步。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家“另类模特儿介绍所”。该介绍所经理布特原是一名广告商,由于竞争激烈,自己的公司发展的并不理想。有一天他在大街上闲逛,看到一美一丑两个姑娘并肩而行,因丑姑娘的衬托,越发显出另一个姑娘之美。布特想:丑虽然是弱点,但他领悟到丑姑娘可以作为美女最难得的“装饰品”。于是便选聘了许多丑陋女子,开了一家出租丑女的另类模特儿介绍所,并且刊登了广告。

    该介绍所招收的模特儿,唯丑是用,不管是崩牙、凸眼,只要有胆献丑,一律欢迎。老板布特说手头已经有两万份丑模特儿的档案。这家专营丑人模特儿公司开张以来竟生意盈门,布特对此另有一番见解:“全是美人的广告已经过时了……做媒介的越来越倾向找那些在街上随时会碰见的人做模特儿。现在讲求的是真实,要是满眼美人儿,别人怎会相信这广告呢?”一位清道夫凭着光头、大肚脐、两臂文身,已经拍了不少广告。他对自己的仪表很骄傲:“一来帮我赚外快,二来亦叫人眼界大开。”

    由于在丑女的陪衬,美女会显得更美。有家服装商店巧用美丑对比的广告,竟取得了奇效。这家商店原来有一批过时服装积压在仓库里,正当经理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一名熟悉业务的供销员向经理献了一个妙计。由商店组织了十几个美丑不同的姑娘,让一美一丑为一组,美的穿上积压的服装,丑的穿上各式新潮服装,一组一组的在店里和热闹的街上走动。这种鲜明的对比,引起许多人的注意,而美丑对比又影响到人们对服装的看法。很显然,价格低而又美观的服装,在中下层顾客中掀起了新的购买高潮,结果他们积压的服装成了时髦货。

    “丑”本是一个很严重的弱点,但利用弱点做丑人广告却别有一番韵味,它给人一种真实、可信、亲切的感觉,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妙用弱点之后,“丑”便会成“美”。

    人们一般都喜爱把自己的缺点、弱点包装起来,掩盖起来,生怕被人知道后对自己不利。其实,有时候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或缺点,反而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与以上巧用自己弱点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芝加哥一家大百货公司。有一天,公司正在接待投诉顾客,柜台前许多女士排成了一条长龙,轮番向柜台后的总公司接待女郎诉说该公司商品质量或服务方面的问题。投诉的人或痛斥怒骂,或冷嘲热讽、言词激烈、尖酸刻薄,有的甚至蛮横无理。而柜台后这位年轻女郎,自始至终态度优雅而沉静,脸上始终挂着迷人的微笑,看不到丝毫厌倦、不耐烦的情绪。年轻女郎后面也站着一位女郎,她迅速地记下什么,交给前面的这一位,前面的女郎据此耐心地向提出问题的顾客说明应前往哪个部门,在哪里问题将会得到满意的解决。

    旁观者无不佩服这位年轻女郎的克制、修养。其实,无论是辱骂也好、挖苦也好,女郎充耳不闻、浑然不知——因为她是一位聋人。这是经理为了应付公司这一最艰难而又最重要的工作想出来的妙策,以前选择的接待员皆因缺乏足够的自制力而无法胜任。经理认为,只有具有耳聋弱点的年轻女郎才能胜任这一令人头痛的工作。这位年轻女郎的确不负重托,她的微笑和耐心征服了投诉的人们。

    投诉者刚来时,一个个都像咆哮的“野狼”,随时准备“咬人”,但到最后离开的时候,则一个个像温顺听话的“小绵羊”,有的甚至显得很惭愧;有的则主动向接待女郎道歉,因为他们说了那么多难听的话,伤害了她,而这位女郎却始终显得非常大度和宽容。因为“聋”的缺点成就了商场的知名美誉,这就是巧用弱点的结果。

    弱点是与优点相对而言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比如说,失去一只手的人与双手健全的人相比,这是弱点,但他与失去双手的人比起来,他这“一只手”又似乎是优点了。

    弱点并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条件之下,弱点往往会变成优点,起到更大的作用,就看你能否巧妙地利用它,打破惯有的思维了。

    12、勿让传统压神经

    传统的理念总会束缚着人的神经,使人做起事来畏首畏尾,但有那么一部分人根本不受传统的囹圄,他们能突破传统的局限,把事情做得非常好。

    现在分期付款买汽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汽车销售行业仍是一条极其有效的销售策略。最先用这种方式销售汽车的人就是打破传统的人,事实证明了它的可行性。而这不算高明的“高明策略”也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发展。

    推销是一切经营活动的起点,这是任何一名推销人士必须承认的市场规则。

    艾柯卡从做推销员的第一天起,就明白没有推销就没有经营的道理。而他本人在实践中也身体力行,丝毫不苟。他的事业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他扎实的推销基本功和敏锐的思维,关于这一点,他从来都没有否认过。

    艾柯卡一直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成为福特公司的一员。1947年6月他终于如愿以偿,来到美国汽车制造业中心——底特律城,成为一名福特公司的见习工程师。

    福特公司有一个传统的制度,这个制度规定每一个见习工程师必须在全公司各个部门锻炼,它的目的是要求工程师们在每个部门停留几天,熟悉制造汽车的每一个步骤。

    艾柯卡对公司的安排表示理解,他很愉快地和同行们被分配到全球最大的制造厂,锻炼学习。但是,现实远远没有他想像的那样美好,这并不是说他受不了这种苦,而是他接触不到自己所喜欢的营销部门。

    在那里,艾柯卡仅仅待了9个月,但这期间,他从制模厂到试车厂,从铸造厂到采矿厂,从炼铁厂到汽车装配线,不到受训时间的一半,他说对制造行业失去了兴趣。因为这些训练不是他所期望的,他感觉自己的才华被白白浪费掉了,他渴望去的是销售部门而不是工程部门。

    经过深思熟虑,艾柯卡终于决定向公司提出回到营销部门的要求。公司很快就给出明确答复:“我们希望你能留在福特,也不反对你的意见,但如果你决定走销售这条路,你必须先证明你的能力,出去推销你自己”。

    艾柯卡很快就被分到在纽约区的汽车销售部,开始从低层柜台做起。尽管如此,他还是非常高兴,因为他又回到了自己喜欢的老本行。

    艾柯卡自认为遇上了好时机。他这种分析也不无道理。因为在“二战”时期不生产民用车辆,汽车成了当时的稀缺货,尤其是二战结束后的几年。汽车立刻成为抢手货,需求量大增,每一辆都以定价卖出,而且只多不少。

    虽然艾柯卡的职位不高,但像纸片一样飞来的新订单却使他的工作举足轻重。他放下电话机,看着一辆辆全新的汽车到处走动,与众多希望成为百万富翁的汽车经销商打成一片,与他们共同分享推销技巧。

    不久,艾柯卡就以其出色的业绩而被公司提拔成为得州胡克贝茨城的经理。他和经销商继续保持了以往的密切合作方式,因为他明白这些经销商是美国汽车的灵魂所在。他们也是福特公司固定的销售渠道,因此他以最好的售后服务来回报他们。

    艾柯卡在总结他的成功因素时说:主要得益于他自己提出的化整为零的销售方式。

    事情是这样的,1958年新型福特汽车刚刚上市之后,销路还没有打开,几乎收不到任何订单,尤以费城地区销路最差,迟迟的打不开局面。

    面对这种行情,艾柯卡忧心如焚,以前在费城当过几年推销员的艾柯卡一边推销汽车,一边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在这次调查中,他收获颇大,原来,并不是这个地区的居民不想买,而是他们的收入除去生活费以外,就所剩无几了,哪里敢奢谈买汽车。

    艾柯卡经过研究,认为以往的销售大大的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只有改变才有出路。于是他决定打破传统的销售方式,针对这个消费层的顾客,他设计出了一种灵活多变的方法,即要他们在这些日常开支之后,再增加一项以日常开支方式购买1958年新型福特汽车的办法,首先交相当于总售价15%的定金,以后在4年之内,每月付款58美元,在4年之后这辆车便属于顾客本人。

    这种方式有很大的优点,它使那些工资不高的消费者敢于去购买。除此之外,他还为此配了一个既醒目又吸引人的广告:“一个月只要付出58美元,就可拥有福特58型新车。”这句广告名词一出,便起到了非常大的效果,打动了千百万消费者的心。

    短短3个月内,这种新型汽车在费城的销售量一路飙升,很快就居全美国各地区之首,艾柯卡也因此一跃而成为福特公司华盛顿地区的经理。

    艾柯卡这一改变传统举动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他抓住了人们看重近利的心理,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宣传一个月只需58美元就可以买一辆新车,这无疑是一个对人们有很大诱惑力的宣传,因而获得了成功。

    广告具有软硬之分,花钱做的硬广告虽然可以风行一时。但是,构思精巧的软广告却有可以传遍市场每一个角落的优势。艾柯卡正是这样一个善于运用软硬招数打开广告之门的人。

    在很多顾客的心目中,艾柯卡是一个与他们非常亲近的人,他十分重视顾客的意见。每一款新车的问世,他想到的总是符不符合顾客的要求,总是请顾客发表意见,以便改进。

    艾柯卡是真正为顾客着想的人,这种关怀是诚恳的发自内心的。他经常邀请所辖地区的顾客到汽车厂作客,并请他们对新汽车发表评议。在这些客人中,有收入比较高的白领,也有收入中下的蓝领。但艾柯卡对待他们从来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有一次,当一些顾客对新型车发表感想之后,策划人员发现白领阶层的夫妇非常满意型号为“风神”的车型,而蓝领工人则认为车虽然很好,但买不起。

    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引起了艾柯卡的注意,后来,他请他们估计一下车价,几乎所有的人都高估至少8000美元左右。他由此从中得出一个结论:“风神”车太贵就不会有很多人买。当他告诉客人“风神”车的实际价格只有2500美元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诧异:“开玩笑?我要买一部!”

    艾柯卡知道定价既是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要制定一个既符合公司利益也使普通顾客能够接受的价格,最重要的就是要摸透消费者的心理。据此,他又出奇招,最后将“风神”汽车的售价定为2000美元。

    当企业目标确定之后,艾柯卡频出妙招。

    广告宣传活动就成为了开路先锋。艾柯卡是一个非常重视广告策划、宣传的企业家,为了推出这种新产品,他委托桑斯广告公司为“风神”的广告宣传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广告策划。

    艾柯卡在新型“风神”车上市的第一天,就根据既定计划,安排180家权威报纸用整版篇幅刊登了“风神”车广告,旨在突出这款车的物美价廉。

    这部广告重点突出的是便宜的价格和良好的性能,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因此艾柯卡把广告定位在这一点上,在广告画面上:一部白色“风神”车在奔驰。在右上方,大标题是“出人意料”,副标题售价2000美元。这一步广告宣传,是以提高产品知名度为主,进而为提高市场占有率打基础。

    艾柯卡还邀请各大报纸的编辑到迪特南斯为新车大造声势,他供给每人一部“风神”车进行大赛,同时还邀请200名记者亲临现场采访。这样还同时吸引了大量普通观众,间接地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艾柯卡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巧妙地使用了障眼法,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次赛车活动,实际上,这是一次极富广告韵味的宣传活动。事后有数百家报纸、杂志争先恐后地报道了“风神”车大赛的盛况。

    艾柯卡并不仅仅满足报纸传媒的造势。他把精心策划的宣传攻略,进一步拓展到了电视领域。选择电视媒体作宣传,其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广告宣传的覆盖面,提高产品知名度,从而使产品家喻户晓。从“风神”上市一开始,各大电视网就不厌其烦地每天重复播放“风神”车广告。

    这部电视广告片也是经过周密策划的,而且艾柯卡还花巨资,启用了国内广告界最强的阵容。它是由汉森广告公司制作的,其内容是:在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中,一个渴望成为一流赛车手的年轻人,驾驶着漂亮的“风神”车在飞驰。随后飞扬的风沙逐渐形成了广告词“出人意料”。对观众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令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久久难以忘怀。

    艾柯卡的目标是让在每一个角落里的人都能了解“风神”汽车的优越性,因此他还竭尽全力在美国各地最繁忙的17个飞机场和360家假日饭店展览“风神”汽车。以实物广告形式,激发人们的购买欲,并且选择最显眼的停车场,竖起巨型的“风神”广告牌以吸引过往的行人。

    在上述计划完好地付诸实施以后,艾柯卡还向全国各地几百万小汽车车主,寄送广告宣传单和实物。此举是为了达到直接促销的目的,同时也表示公司忠诚地为顾客服务的态度和决心。

    毫无疑问,艾柯卡导演了一部称得上具有铺天盖地、排山倒海之势的广告巨片,在上述几大步骤实施后的一周内,“风神”便轰动整个美国,风行一时。

    在“风神”上市的第一天,就有超过数以万计的人涌到福特代理店购买或预定,大大突破原先设想的销售量为8000部的广告指标,后来销售数字增加到20万部,取得空前的成功。

    这一显赫的成绩,使艾柯卡一举成为“风神车之父”。由于艾柯卡策划有方,取得了成功,艾柯卡终于为公司所重用,被破格提升为福特集团的总经理,很多美国人把他看成是传奇式的英雄人物。

    电视广告作为传媒业新兴的骄子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艾柯卡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在投入巨资的同时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不仅推销出一辆辆崭新的汽车,更把自己成功地推向企业管理的前沿。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利”与“善”的因果关系链的终端就是令人心动的机遇。任何一名成功的营销人士都懂得理解顾客的客观处境,因为这对企业而言,就是制定灵活多变的营销政策的根据,也是企业发展的良好契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