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有灵气-有思路才有出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有多远,一个人就会走多远。

    做事有灵气的人,从来都是用头脑去指挥手脚,三思而后行。有了明确的具体思路后,才着手去做,去实施。如果思路不清晰,不明朗,就盲目的下手去做,那么结果只能是头撞南墙,路不仅走不通,而且还有可能头破血流,最后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1、不要轻易的追“热”

    在生活当中,大部分人都努力的地方,未必是最好做的。相反,如果你不是一窝蜂的跟上去,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别人忽视的点上,具体发掘、解决面临的问题,事情就也许会出现更好的结果。

    有一家经营服装的犹太人公司——“列瓦伊·斯特劳斯公司”,靠适销对路,促成一场服装革命。

    “列瓦伊·斯特劳斯”这个名字现在已经被录入英国辞典,公司的产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公司的发家史,也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该公司的创始人是列瓦伊·斯特劳斯,他本来不是经营服装生意的,可服装生意历来是犹太人善于经营的行业,在美国,85%的男装、95%的女装,大都出自犹太人之手。

    19世纪50年代,列瓦伊·斯特劳斯还是个穷小子。当时,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带掀起了一场淘金热风暴。年轻的列瓦伊·斯特劳斯也到加利福尼亚去凑热闹,但为时已晚,沙里淘金的风暴已接近了尾声,不过,因为他留心善于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因此在“斜纹布里淘出了黄金”。

    他去加州时,随身带了一大卷斜纹布,想卖给当地人做帐篷,以换取自己此次淘金的资本。到了那里他发现,人们不需要帐篷,倒是需要坚牢耐穿的裤子,因为他们整天同泥水打交道,裤子特别容易坏。

    于是,在这卷斜纹布里就诞生了列瓦伊·斯特劳斯的第一条坚牢耐穿的裤子——牛仔裤。几年以后,他又在裤子的口袋旁装上铜钮扣,既增强了口袋的牢度,又使牛仔裤更加美观。这样的牛仔裤很快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

    此后,列瓦伊·斯特劳斯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新颖的裤子,销路极好,引得数以百计的其他服装商竞相仿效,但列瓦伊·斯特劳斯的牛仔裤却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每年约售出100万条这种裤子,营业额达5000万美元。

    1902年老列瓦伊·斯特劳斯去世,享年72岁。他的“列瓦伊·斯特劳斯公司”自此由他4个外甥接管。4个外甥接下舅舅的公司之后,经营得很好,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开始经营呢绒、裤子、毛巾、床单和内衣。

    二战结束后,这些商品的营业额已占总营业额的一半左右。1946年,老列瓦伊·斯特劳斯的曾外孙瓦尔特·哈斯·耶尔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清出其他一切库存物品,不论盈利不盈利,把列瓦伊·斯特劳斯公司的全部资金都用于生产牛仔布料,这种由10股3号棉纱织成的布料,已获得专利,专门为列瓦伊·斯特劳斯的公司生产。

    哈斯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许多人对穿着习惯想有所改变,所以他做出了这个经营决策,更准确地说,他只是想“博”一下,输赢在此一举,看新布料能否取胜。他赢了,而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种新布料做成的牛仔裤特别有助于显出人的体形,充满活力,上市后受到许多顾客青睐。60年代后,牛仔裤更成了许多人青睐的服装。这里有两个重要原因:

    首先,因为这个年代正是二战后出生的孩子踏入社会的时期,一时间给整个美国社会带来了一股青春文化的气息,他们也成了市场的主要消费者,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牛仔裤自然极受欢迎。第二,因为这个年代也是一个反叛的时代,传统规范和价值观念受到怀疑、抨击和唾弃,牛仔裤这样不拘形式的服装,自然成了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服装。

    其次,因为牛仔裤不分性别,男人女人穿起来完全一样。牛仔裤也没有新旧之分,甚至旧的更好。这本来是因为布料容易旧,但公众由于过于喜爱牛仔裤而把它的缺点一起喜爱上了。

    列瓦伊·斯特劳斯公司一炮走红,虽然有些运气,但最主要的是经营者没有跟风追“热”,而是根据市场上的实际需要做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2、因人而异,因事而变

    因事而变、逆向思维是创新突变的最好方法。对于善于办成大事的人而言,从逆向入手,解决棘手问题,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创新,就必须要有不同于常规的逆向思维,就要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合适的方式,只有因人因事而变,要处理的事情才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也。”意思是一种反常规做法往往是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体现,这也就说明了“成大事”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事而变,绝不能有墨守成规的思想。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浙江出现了以裘甫为首的一伙盗贼,屡次击败前来镇压的官军。浙东地区山林海岛中亡命之徒就纷纷云集于裘甫的麾下,其部众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到3万余人,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聚积资财、粮草,雇请优良的工匠,锻造军用器械,声势震动中原。

    浙东观察使郑祗德几次派兵镇压,都被裘甫所败,于是向朝廷上表告急。朝廷知郑祗德不能胜任,也正在议论选派一名武将去代替他。

    但是在推荐人选的问题上,各位大臣却是各持己见,争论不已。最后宰相夏侯孜说:“浙东地方有山有海,阻拦通路,只可以用计谋攻取,难以用强力夺取。朝中武将没有智谋,只有前安南都护王式,他是儒家文士的儿子,当地华人夷人都归服于他,其威名远近皆知,可以任用他前往浙东征讨裘甫。”诸位大臣也都认为夏侯孜说得有理。

    于是宣宗立刻召见王式,问他有何良策可以尽快消灭贼军。

    王式回答说:“只要多派军队,贼军很快可以攻破。”

    有个宦官说:“大量调发军队,所花的军费太大,并非良策。”

    王式说:“多调发军队,将贼军迅速消灭,所有的军费反而可以节省。若少调发军队,不能战胜贼军,将战事拖延几年几月,贼军的势力日渐壮大,江淮之间的群盗就将蜂起响应。现在国家的财政用费几乎全部仰仗于江淮地区,如果这一地区被叛乱的贼众阻挠,使财富输送之路不通,就会使上自九庙,下及北门十军,都没有办法保证供给,这样一来,耗费的军费岂不是更多?”宦官无言以对。

    唐宣宗听了他的一番话,也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颁下诏书,调忠武、义成、淮南诸道军队听从王式指挥。

    王式进入浙东,便开始重新修订法令、军纪。经过王式的整治,无人再敢以军饷不足、患病卧床为由不愿出战了,要求先升官再出战的人也不敢再说话了。

    由于当时裘甫的势力很大,人们都惧怕他,所以有很多人通敌。而对裘甫派来的间谍,越州府官吏不但不将其逮捕,反而收买他们。州府中的许多文武官吏曾暗中与裘甫军通信,以求城破之日,能免死并保全妻子儿女。王式暗中查明,把主要的通敌人员逮捕处斩,并申明了纪律,严格门禁法规,规定没有经过严格检查的人不得出入。夜里安排周密的警戒,这样一来,裘甫无法再探听官军的虚实。

    然后,王式命令越州所属诸县打开仓库放粮,用以赈济贫苦的百姓。有人提出疑问说:“裘甫贼寇还未消灭,军粮正急于要用,不可散发。”王式答道:“这我自有缘由。”

    还有人请求建烽火台,用来警报贼寇的来犯,王式只是笑了一笑,而不予答应。

    王式又挑选出孱弱的士兵,让他们骑上强健的战马、配以很少的武器,作为侦察骑兵。这一回,虽然部下又感到惊讶万分,但谁也不敢再多加过问了。

    众将士不知道王式妙计何用,有人甚至怀疑王式会不会用兵。

    官兵在王式的指挥下,几次与裘甫军交锋,都取得了胜利,最后裘甫被围困在剡县城中。贼军城中无粮,水源被断绝,裘甫被迫出城投降。

    于是王式大摆庆功宴,与众将士欢呼痛饮,但大家对他克敌制胜的奥秘仍不明白。有人问:“您刚到越州赴任时,军粮正紧张,而您却将官府仓库的仓粮散发给百姓,赈救贫困乏粮者,其中用意是什么?”

    王式解释说:“这个道理十分简单,裘甫贼众聚谷米引诱饥饿的人们,我分发粮食,饥民就不会被裘甫引诱入伙为盗。况且诸县守兵极少,如果不分粮食给民众,裘甫贼军赶到,官府的谷米正好成为贼寇的资粮,为盗贼所用,岂不是一举而二失?”

    又有人问:“那您又为什么不设烽火台呢?”

    王式说:“设烽火台不过是为了求取救兵,我手下的军队都已安排了任务,全都开拔,越州城中没有军队可用作援兵,设置烽火台不过是徒费功劳,惊扰乡民,使我军自乱溃散而已。”

    诸将又问:“您派孱弱的士兵充当侦察兵,而且给他们配以很少的武器,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王式笑着说:“如果侦察兵选派勇武敢斗的士兵,并配给利器,遇到敌人有可能会不自量力上前搏斗,如果都战死了,就没有人回来报告,我们就不知道贼军的到来,这样的侦察兵有什么用呢?”

    众将士听完王式的解释后,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式破敌的方式就是一种打破常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式。在对一个问题用常规的方法已无法解决的时候,就采取创新的方式,对同一个问题运用一种新的方法,也许就会有所突破。

    汉朝末年,贾诩曾经在董卓手下任职,贾诩是个很有谋略的人,后来董卓被刺杀,他就投奔到张绣手下,为其出谋划策,但没有受到重视。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征讨驻守在南阳的张绣,还没有取胜,忽然得知袁绍将乘虚进攻曹军的大本营许都,曹操只得收兵撤退。张绣一看曹操撤退,立即决定追击。

    贾诩连忙劝阻:“千万不要贸然追击,否则有可能吃大亏。”张绣认为敌人已经退却,哪里有不追赶的道理?他不听劝告,联合刘表的队伍一同追击曹操的军队。大约追赶了十多里路,追上曹军断后的部队,结果曹操的士兵奋勇应战,张绣、刘表大败而归。

    张绣倒是能够承认错误,他惭愧地对贾诩说:“还是你说得对啊!我的力量确实比不过曹操,所以不能取胜,后悔没有听你的话。”这时贾诩却说:“现在你应该赶快掉过头去追曹操,肯定会打一个大胜仗。”张绣、刘表疑惑不解:“我们乘胜追击反而吃了大亏,现在我们打了败仗,您却说应该果断追击,这是为什么呢?”贾诩胸有成竹地说:“情况已发生变化,与以前不同了,你们只管追去,越快越好,如果不胜,我拿脑袋担保!”

    刘表不相信贾诩的话,坚决不愿再出兵。张绣虽有疑虑,还是相信了他的话,重新整顿了残兵败将,再回去追赶曹军。这一次,两军接触,厮杀一阵,由于曹军放松了准备,抵挡不住张绣的进攻,一路丢下许多车马粮草,慌忙逃走了。张绣大获全胜,缴获了一大批战利品,满载而归。回到军中,张绣急切地问贾诩:“第一次我用精兵去追曹操的退军,你说追不得;第二次你却劝我用败兵去追击取胜的曹兵,反而能取胜。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贾诩解释说:“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啊!曹操是个非常懂得用兵的人,他一定不会不做防备就随便退却的。曹操退却时,必定会做好预防追击的准备,我估计他会亲自率精兵断后。你去追他,当然要吃亏了。但是曹操打了胜仗却还是急着撤退,这就很不正常了。我猜想很可能是有人进攻许都,或是朝廷内部出了问题。你第一次追击,他已将你打败,他就放心了,自己一定亲率主力军队先走了。即使留下断后的部队,也不会是什么有战斗力的部队了,不是你的对手。第二次是出其不意地追击他们,你想,这怎么能不打胜仗呢?”

    张绣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连连称赞:“高明!高明!”从此以后,贾诩便获得张绣的信任了。

    《草庐经略》上说:“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兵法上有实则虚之谋略,但是,这都没有一定的规定,关键要看个人的悟性。兵者,“诡道”也,所谓“诡”和“谲”之类的词语,在兵家那里是没有褒义和贬义之分的,而这类词的意思无非就是一个,那就是变化。在军事上,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斗智。而智,就是变化。所以你要善变,不可拘泥于一格,否则就无法有所创新。

    但是,谁都会“变化”,在你变化的同时对方也在变化着,因此要想取胜,就必须要掌握别人的变化,这就要采取反“常”的策略。也许从此入手更容易理解“反者,道之动也”这句话。只有敢于打破常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敢于突破创新,你才能在任何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3、从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能够把大事做好的人,都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他们宁愿在某些方面少得益处,也要让对方满意,他们把这看作是成功的人生信条。而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人们交往之间,总有许多分歧。松下幸之助希望缩短与对方沟通的时间,提高会谈的效率,却一直因为双方存在不同意见、说不到一块儿而浪费大量时间。他知道,对方也是善良的生意人,彼此并不想坑害对方。使他明白这个道理的是一个“犯人的权利”的故事。

    某个犯人被单独监禁。有关当局已经拿走了他的鞋带和腰带,这样做只是不想让他伤害自己(他们要留着他,以后有用)。这个不幸的人用左手提着裤子,在单人牢房里无精打采地走来走去,他提着裤子,不仅是因为他失去了腰带,也因为失去了15磅的体重。从铁门下面塞进来的食物是些残羹剩饭,他拒绝吃。当他用手摸着自己肋骨的时候,他嗅到了一种万宝路香烟的香味,他喜欢万宝路这种牌子。

    通过门上一个很小的窗口,他看到门廊里那个孤独的卫兵深深地吸一口烟,然后美滋滋地吐出来。这个囚犯很想要一支香烟,所以,他用他的右手指关节客气地敲了敲门。

    卫兵慢慢地走过来,傲慢地哼道:“想要什么?”

    犯人结结巴巴回答说:“对不起,请给我一支烟……就是你抽的那种万宝路。”

    卫兵错误地认为囚犯是没有权利的,所以,他嘲弄地哼了一声,就转身走开了。

    这个囚犯却不这么看待自己的处境。他认为自己有选择权,他愿意冒险检验一下他的判断,所以他又用右手指关节敲了敲门。这一次,他的态度是威严的。

    那个卫兵吐出一口烟雾,恼怒地扭过头,问道:“你又想要什么?”

    囚犯回答道:“对不起,请你在30秒之内把你的烟给我一支。否则,我就用头撞这混凝土墙,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觉为止。如果监狱当局把我从地板上弄起来,让我醒过来,我就发誓说这是你干的。当然,他们决不会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须出席每一次听证会,你必须向每一个听证委员证明你自己是无辜的;想一想你必须填写一式三份的报告;想一想你将卷入的事件吧——所有这些都只是因为你拒绝给我一支劣质的万宝路!就一支烟,我保证不再给你添麻烦了。”

    卫兵会从小窗里塞给他一支烟吗?当然给了。他替囚犯点上烟了吗?当然点上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卫兵知道事情的得失利弊。

    这个囚犯看穿了士兵的立场和禁忌,或者叫弱点,因此达成了自己的要求——获得一支香烟。松下幸之助先生立刻联想到自己:如果我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不就可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了吗?

    他终于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学。凭借这条哲学,他与合作伙伴的谈判突飞猛进,人人都愿意与他合作,也愿意做他的朋友。

    松下电器公司,能在一个小学没读完的农村少年手上,迅速成长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就与这条人生哲学有很大关系。

    办成大事的人成功法则很简单: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仅仅是转变了一下观念,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松下先生立刻获得了一种快乐——发现一项真理的快乐。后来,他把这条经验教给松下的每一个员工。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你会发现,你变成了别人肚子里的蛔虫,他所思所想、所喜所忌,都在你视线中。在各种交往中,你就可以从容应对,要么伸出理解的双手,要么防范对方的恶招。对于围棋高手来讲:对方好点就是我方好点,一旦知道对方出什么招,大概就胜券在握了。

    如果你不想造成尴尬局面和被动局面,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观察,这样就能拉近双方的距离,弥合双方的矛盾。成大事者深知此理,因此也是运用此理的高手。

    今天,成千上万的推销员在人行道上奔波,他们疲惫不堪,垂头丧气,徒劳往返。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总是只想自己所想,他们并没意识到别人有时候并不想买任何东西,每个人都一如既往地对解决自己的问题感兴趣。如果推销员们能够向顾客表明他们的服务或商品将如何帮助顾客解决问题的话,他们就不必向顾客兜售了,顾客自己会去买的。因为顾客们喜欢自己买东西——而不愿意让别人说服再买东西。

    然而许多推销员花了毕生时间兜售商品,却从来不曾从顾客的角度看待事物。

    文·扬,一位著名的美国律师兼大企业的巨头之一,曾经指出:“那些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得他人心理活动的人,从来不需要为前途未卜而忧心忡忡。”

    想要推销出产品,就要学会从他人的观点着想,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卡耐基认为,要使顾客依照“你希望的那种方式”去做,就应该跟那些你想去影响的人交换意见。

    娇恩女士的失败很好地说明其重要性。娇恩聪明漂亮,受过良好教育,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平价百货公司”的成衣部担任助理采购员。她的师长在介绍信里给她的评价很高,说她有野心、天分与热忱,一定会成功。

    但是娇恩并没有取得辉煌的成就,她只做了八个月就改行了。

    有人问她的上司:“到底是怎么回事?”

    “娇恩确实是个好女孩,而且个性又好。”上司说“但是她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是什么啊?”

    “她老是卖些她自己喜欢,顾客却不喜欢的东西。她总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决定样式、颜色、质料和价钱,而不是针对专程前来的顾客所喜欢的标准选购。当我提醒她有些货品可能不合顾客口味时!她就说:‘他们一定会喜欢的,那还用说吗?连我自己都喜欢呢,它一定很畅销。’”

    娇恩女士的家庭环境很好,她的教养使她很讲究生活质量。她无法以中低收入民众的眼光来评论服装的好坏,所以她卖的东西都不适合平价公司的顾客。

    这个例子的要点是:让别人替你做那些“你要他们为你做”的事情时,必须站在他们的立场,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当你征求别人的意见时,“如何影响别人”的奥秘就可以看出来了。

    有一个年轻的单位主管曾讲述这个技巧是多么有用:

    “我在一家服装商店担任经理助理时,负责向逾期不付款的客户催收信件。他们原有的催收函内容措辞强硬,甚至带点恐吓的意味,使人不敢恭维。我一面看一面想:‘老天爷,假使有人寄这种信给我,不发疯才怪,我绝对不付这笔钱。’所以我就写了会使人高高兴兴付账的信。结果真的很管用。我站在顾客的立场(姑且这么说吧),居然就使我们的催收业绩达到破记录的水准。”

    每个人都应随时记着这个问题:如果你和他异地而处,你会对这件事怎么想呢?这样就能引导你找出更容易成功的行动。要懂得用那些你想去影响别人的眼光来看问题,是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用的思考原则。

    4、没有无用的,只有会用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在事业的发展上都不是孤立的岛屿,你总是要和外界接触,总要用方方面面的人来为你的事业铺路。如果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会在自己身上发挥一股“合力”的积极作用,而这种合力则能推动你由弱而强,由小而大,这就是成大事者的共同特征。

    人的性格和能力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别是长期养成的。不能说哪一种类型就一定好,哪一种就一定坏。正是由于这些不同,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也就不一样。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得明白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然后选定一个适合于自己类型的工作目标。在与人合作时,也应注意分析别人的性格特点,尽可能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也就是他能弥补你的短处,你能补救他的不足。

    毫无疑问,即使你的本领再大,也总会存在一个局限。善于注重他人长处的人,必定可以成为处世方面的强者,必定有着众多的各行各业的朋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办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

    诚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愿望。一位哲人说过:“从长处看人,世无无用之人,从短处看人,人人难逃平庸。”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一本书中,记录着这样一件事:一家人有五个儿子,但是五个儿子“各有千秋”,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驼背,五子跛脚。如果按照常理看,这家人的日子一定过得相当困难。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家人的日子却过得挺顺当。有好奇的人一打听,才知道这家的五个儿子各有安排。让质朴的老大务农,让聪明的老二经商,老三目盲正好可以按摩,背驼的老四可以搓绳,跛足的老五便成了守家纺线的好手。这一家人各展其长,各尽其长,日子过得能不顺当么?

    试想,如果这家人仅仅考虑几个残疾儿子的命运,生活一定破落难堪。

    但是转换了一种思维角度,从扬长避短的角度出发,就发现了儿子们具有正常人所不具备的生理优势。这么一来,全家就无一废人了。

    每个人最好能从事与自己个性相契合的工作,这样才一定会全心全意做好这项工作。世界上最大的悲剧,也是最大的浪费就是大多数人从事不适合其个性的工作。过去的社会体制限制个人发展,使得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现在的社会,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好多人却仍就选择用金钱观点来看最为有利可图的事业或工作,根本没有去考虑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现在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宽松的发展环境,可以自由择业,把握好这样的机会,才不会在年老回首往事时遗憾、叹息。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将军叫格兰特,此人不仅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又是一个好酒贪杯的酒徒。但是,林肯看到他有统帅军队的才干,认为他虽有缺点,但与别人相比他的才华是杰出的,因此大胆地起用了格兰特。当时林肯对众多的反对者说:你们说他有爱喝酒的毛病,我还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还要送一箱好酒给他喝!格兰特一上任,就扭转了战局,使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军很快平定了南方叛乱而告终。

    许多美国人都有这种特长,就是善于观察别人,并能够吸引一批才识过人的良朋好友来合作,激发共同的力量。这是每个成大事者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经验。

    有一位厂长,在用人的时候既善用人长,又善用人短。比如安排遇事爱钻牛角尖者去当质量检查员,让处理问题头脑太呆板者去当考勤员,而脾气太犟争强好胜者就任命他当攻坚突击队长,办事婆婆妈妈的就让他去抓劳保,喜爱聊天能言善辩的就安排去搞公关接待。这样一来,厂里一切便都秩序井然,效益时时见好。

    一位商界著名人物,也是银行界的领袖说:他的成功得益于鉴别人才的眼力。这种眼力使得他能把每一个职员都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而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不仅如此,他还努力使员工们知道他们所担任的位置对于整个事业的重大意义,这样一来,这些员工无需人的监督,就能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十分妥当。

    在平常人看来,短就是短;在有见识的人看来,短也是长。清代思想家魏源讲过这样一段话:“不知人之短,又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中国智慧充满了辩证法,就看你具备不具备这样的头脑与眼光。如果大才、小才、奇才、怪才、庸才以及不才都能被我们用“见长之术”研究一番,那么,会有多少千里马奔腾在各行各业之中?会有多少平庸马练成千里马?观念一变,到处都充满生机。

    诚然,使用他人才华和发现自身才华都有一个“发现挖掘”的过程。要知道,晶光闪闪的水晶石刚出土时只是一块黑乎乎的石头,黄金是无数个砂粒聚集起来的。这些东西,如果只看表面,准会把它当做“无用”之物丢掉。作为社会的一员,谁又愿意被当作废物丢掉呢?要想不被丢掉,就得学会应酬,善于应酬来自各方面的人和事,掌握使自身闪光的各种条件,才能够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曾经有个木匠,家里任何做活的工具都没有,就连床脚坏了也不动手去修理。如此一来,左邻右舍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无才之人,空有一个木匠的虚名。可是到了后来,这位木匠去负责营造一座大型宫殿,只见所有的匠人都听他的指挥,工作进展得井井有条,而且效率高、质量好。待到一座巍峨的宫殿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才如梦方醒,被他们瞧不起的穷木匠之所以连自家的床脚都不修理一下,乃是真人不露相,不想用牛刀杀鸡,待到大事一出,便一鸣惊人。

    有的人喜欢不显山不露水,也就最易被人视为无用之人。对某一个人过早地或轻易地下结论是不可取的,智者往往能在“无用”之人中发现有用之才。

    其实,一个所谓的天才,并不是能把每件事情都做的很好、样样精通的人,而是能在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出色的人。比如说,对于一个会写文章的人,便认为是一个天才,认为他管理能力也一定不差。但实际上,一个人能否做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与他是否会写文章是毫无关系的。他必须有分配资源、制定计划、安排工作、组织控制等方面的专门技能,但这些技能并不是一个善写文章的人就一定具备的。

    所以,善于利用他人之长的人,虽然暂时正在努力,虽然不一定事事都那么出色,但肯定是一个未来的成大事者。

    5、把着眼点定在领导身边的人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想稳操胜券,除了着眼于主管、领导等主要负责人外,还应该争取足以影响主管、领导身边的“权威人物”的同情、支持和帮助。这样,办事会更顺利一些。

    也许你深有体会,我们在办事的时候,即便上级主管和具体办事人员同意解决的问题,也会由于下面某一环节作梗而搁置下来,而负责这一环节的人不论职位大小,也就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

    宋朝蔡京曾一度被宋徽宗罢相,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他并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而是多方活动,以图东山再起。

    首先,蔡京暗中嘱托亲信内侍求郑贵妃为己说情,又请深得徽宗信任的郑居中伺机进言。一切妥当之后,蔡京再让自己的党羽直接上书徽宗,大意是为他鸣冤叫屈,说蔡京改变法度,全是秉承圣上的旨意,并非独断专行。现在一切都否定了,恐怕并不是皇帝的本心。

    这些意见的要害是把徽宗牵了进去。徽宗见表,果然沉吟不语,但也没批复。

    这时郑贵妃发挥枕边作用。她本是识文断字之人,早已看到表章的内容,又见徽宗的这种表情,就顺势替蔡京说了几句好话,徽宗便有些回心转意了。

    这时候郑居中出马。郑居中了解内情后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便约了自己的好友礼部侍郎刘正夫,二人先后晋见徽宗。

    居中先进去向徽宗说道:“陛下即位以来,重视礼乐教育等法,对国家和百姓都很有利,为什么要改弦更张呢?”

    一席话只字未提蔡京,只把徽宗的功绩歌颂一番,但暗中褒奖的却是蔡京,因为肯定前段朝政的英明就等于肯定了蔡京的正确。

    刘正夫又进去重复补充了一遍,醉翁之意不在酒。徽宗听了心里很舒服,终于转变态度驱逐刘逵,罢免赵挺之的相位,第二次起用蔡京为相。

    蔡京的沟通非常成功。他并没有直接去说服皇上,而是采取了曲线迂回的方式,只是请皇帝身边的人为他说情,结果如愿以偿。日常生活中,你也不妨采用曲线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许你会得到一个意外的惊喜。

    求人办事,要学着灵活点,瞄准主要目标,全力以赴,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主要人物周围那些举足轻重的人,也要多花费心思,多沟通,那些人有时对你办事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6、寻找共同点,难事也变简单

    办事过程中,如果想寻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那么成功与你就会越来越近。办事高手从来都是凡事都替对方着想,力求双赢,这才是最高明的处事方法。

    1987年6月法国巴黎网球公开赛期间,保罗·弗雷斯科和韦尔奇与他们的商业伙伴,一起观赏这一盛大赛事。

    法国政府控股的汤姆逊电子公司的董事长阿兰·戈麦斯也在他们邀请之列。他是一位既风趣又有魄力的人。

    韦尔奇与弗雷斯科已经事先约好第二天去办公室拜访他。见面时的情形和韦尔奇第一次与别的商家会谈时没有什么两样。彼此的企业都需要帮助。

    汤姆逊公司拥有的医疗造影设备公司是韦尔奇想要的。这家公司叫CGR,实力并不是很强,在行内排名也只占第4或第5名。

    而韦尔奇的GE公司在美国医疗设备行业则拥有一家首屈一指的子公司,这家子公司几乎垄断了美国医疗设备的全部业务。但在欧洲市场却明显处于劣势,其主要原因,是汤姆逊公司是由法国政府控股,换言之就是将韦尔奇的公司关在了法国市场之外。

    会谈过程中,因为戈麦斯不想把他的医疗业务卖给韦尔奇。所以韦尔奇决定用自己的其他业务与他们的医疗业务进行交换,看看他是否对此感兴趣。

    韦尔奇非常清楚戈麦斯并不喜欢GE的那些业务和公司,因此,他决不会做赔本的交易。

    于是,韦尔奇决定从其他业务开始,他走到汤姆逊公司会议室的讲解板前,拿起水笔,在上面列出了他可以与戈麦斯交换的一些业务。

    他首先列出的是半导体业务,但对方不感兴趣,他又列出了电视机制造业务。

    戈麦斯立即对这个业务产生了兴趣。因为从他的利益角度看,目前他的电视业务规模还不算很大,而且局限在欧洲范围之内,这样一交换不但可以甩掉那些不赚钱的医疗业务,而且又能使他一夜之间成为第一大电视机制造商。

    这样两人找到了思想中的共识,无形地进行了一次利益上的沟通、交流。于是谈判马上开始了并且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

    谈判结束后,戈麦斯把韦尔奇送到了办公楼外面的轿车旁边。当车疾驶而去时,韦尔奇激动的对他身边的秘书说:“天啊,是上帝让我与戈麦斯有了这次思想上的沟通,致使我做成了这笔交易,这就是寻找共同点的好处,权衡利弊,换位思考,我一定要把它运用得更好。”

    而阿兰·戈麦斯回到办公室后也有同样的感触。他也同样清楚,这笔交易使他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规模经济和市场地位,使他可以应对一场巨大的挑战。

    而韦尔奇在国内消费电子产品的年销售额已达到30亿美元,员工人数为3231人。与汤姆逊的合作,自己的业务年收入则将增加到7亿5千万美元。在欧洲市场的业务份额也将提高到15%,他将更有实力来对付GE的最大竞争者——西门子公司。交易过程中的所有手续全部顺利完成,7月份便对外宣布了。

    除了在医疗设备业务做了交换之外,汤姆逊公司还附带给了GE公司10亿美元现金的使用权,同时,汤姆逊公司也实现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商的梦想。

    韦尔奇、戈麦斯都各自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最终取得了双赢,在商场上双赢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具有一定的难度。韦尔奇、戈麦斯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能够有效沟通,都能站在对方角度去看待问题,找到了彼此之间利益的共识,最终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7、要想办好事,先要认清人

    大千世界,每个人的个人品质、嗜好、想法都不一样,所以当你办事的时候,涉及的人也各有不同。因此要想把事情办的顺利,只有明白了对方是哪种类型的人,交往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因人而异。

    在经常性的事务交往中,如果你了解了以下几种类型的人,在办事的过程中你就会少走一些弯路,省去一些麻烦。

    (1)做事死板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当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时,他也很难做出你所预期的反应,而且通常他不会注意你在说些什么。

    与这种人打交道办事,你就要多花些时间,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所真正关心的事。然后你随便和他闲聊,只要能够使他有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紧接着,你要抓住这一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许你要办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就有解决的机会了。对待这种人,你要寻找他感兴趣的事情。

    (2)傲慢无礼的人

    有些人对待人和事总表现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样子。

    当你不得不与他交往办事的时候,你说话应该简洁有力,不要与他啰嗦,所谓“多说无益”用在对付这种人的身上最为合适。

    当对方对你客气的时候,你就要谨慎了,其实,他多半是缺乏真心诚意的。最好的方法是,在你不得罪对方的情况下,言辞尽可能简洁。

    (3)沉默寡言的人

    当与不爱开口的人交涉事情时,实在是有些困难,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明确自己的观点,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

    (4)深藏不露的人

    许多深藏不露的人,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或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当你办事时,遇到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最好的方法是你把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这种办法的效果非常的明显。

    人们都有普遍的共性,大多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便你要求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也故意言不及义地闪烁其词,从而给你留下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而事实上,这只是他们伪装自己的手段。

    (5)草率决断的人

    有一种人,当你与他共事的时候,他们好像反应很快,常在交涉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给人一种做事干净利落的感觉。但由于这种人多半是性子太急,因此,有时候的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一般来讲,这样的人经常会“错误地领会别人的意图”,在没有耐心听完别人谈话的情况下,就往往“断章取义”,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这种形势下,作出草率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进而影响到以后事情的顺利发展。

    当你办事遇到这种人时,最好把谈话分成若干段,或者把事情分层次的将给他,随之就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有充分的考虑时间,如果没有问题,就再继续进行下去。总之你要考虑周全和详细,把事情分阶段实施。

    (6)行动迟缓的人

    有些人做事总是比较慢,换句话说,也就是行动比较缓慢。对这种人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与你的进度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你最好按捺住性子,拿出耐心,尽可能配合他的情况去做,这样做比你急着催促他更为有效。

    (7)自私自利的人

    自私自利的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假如你要他做些于他无利的事,是有相当大困难的。

    当你在办事的时候,不可能不遇到这样的人,那个时候你只有暂时按捺住自己的厌恶之情,用最恰当的方式来个顺水推舟、投其所好。对方一旦发现自己的利益被肯定了,心里自然高兴,如此,你的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求人办事就要灵活多变,千万不可依自己的性子去与人交往,要懂得对症下药,量体裁衣,这才是办事的上策。

    8、理由要具体,事实要充分

    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理由,而理由是否充分、具体,将直接关系到你办事的结果。所以当你准备做某件事或说服他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考虑周全,以免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充足恰当的理由会让你想做的事情顺利过关。

    电影《周恩来》中邓颖超的扮演者是从未上过镜头的湖南画家郑小娟,尽管她初次上银幕,但是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光彩照人,给广大观众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但是,开始时她并不愿意参加演出,而是经丈夫姜先生用充足的理由说服之后才接了戏,没想到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郑小娟被导演看中了。当导演邀她拍片时,她以身体不好为理由,斩钉截铁的一口谢绝,没有商量的余地。后来,影片筹备工作就绪,就要开拍了,可“邓颖超”的扮演者仍没有合适的人选,导演非常着急。无奈,导演只好亲自到郑小娟家再次动员。

    这天恰好郑小娟的丈夫姜先生一个人在家,听了导演的来意,他一口应承下来。

    郑小娟回家后,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十分不高兴,不住地埋怨丈夫,不经她的同意,自作主张。

    姜先生笑着说:“我代你应下演邓颖超是经过充分考虑的,你的条件也不错。首先,虽然你从没拍过戏,但各种艺术的规律是相通的,你不用为不懂表演艺术而担心,只要用心去学就不会有困难;其次,这对你的事业很有好处,你要想在美术方面有所发展,也应该从表演艺术中汲取营养;另外,你趁拍电影的机会和大伙一起出去走走,这自然要比一个人老呆在家里强得多,对你的身体也大有好处;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是要拍的咱们敬爱的周总理,即使自己克服一些困难,也应该全力相助。”丈夫充足具体的理由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言终于打动了她的心,于是她抛弃了顾虑,增强了勇气,坚定了信心,欣然走进了《周恩来》摄制组,并且一举成功。

    姜先生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有的只是简单充分的理由,结果就轻松的说服成功了。由此说明,在说服人的时候,你要有恰当充分的理由作支柱方为上策。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说的都是“是什么”,如果你能恰如其分的具体表达出“为什么”,那么你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别人也会更喜欢听你的建议。

    9、善于沟通,难事也好办

    人都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之中,交际就成了你与社会交往的一根纽带。但是交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它需要你去长期经营。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好的交际需要时间来了解,再从了解到信赖。所以,一个善于沟通的人,他的成功机会就比常人更多。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交际沟通的能力如同糖和咖啡一样是商品的话,我愿付出比太阳之下任何东西更高的代价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交际沟通能力在办事中的地位。

    艾柯卡是美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曾在美国民意测验中当选为“美国最佳企业主管”。他曾经担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却在另一家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濒临倒闭时,就任克莱斯勒公司的总裁。

    当时的克莱斯勒公司产品质量不高,债台高筑,求贷无门,人浮于事,就像一只漏水的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渐渐下沉。

    艾柯卡明白,要东山再起,重振企业,必须尽快着手开发新型轿车,重新参与市场竞争,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但是,当时大大小小的银行无一家肯贷款给他的公司。严酷的现实迫使艾柯卡向政府求援,希望得到政府的担保,方便自己从银行贷到10亿美元的贷款。

    消息传出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来,美国企业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认为依靠政府的帮助来发展企业,是不符合自由竞争原则的。

    面对眼前的困境,艾柯卡既没有泄气,也没有抱怨,他知道沟通比抱怨更重要。他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他每天工作12~16小时,奔走于全国各地,到处演讲游说;同时,又不惜重金雇请说客,游说于国会内外,活动于政府各部门之间,同他相互呼应。

    在演讲中,他援引史实,有根有据地向企业界说明以前的洛克希德公司、华盛顿地铁公司和全美五大钢铁公司都先后得到过政府的担保,贷款总额达4097亿美元。克莱斯勒公司在濒临倒闭之际请政府担保,仅仅是为了申请10亿美元的贷款,本来是不该引起人们非议的。

    对政府部门,艾柯卡替政府算了一笔账:如果克莱斯勒公司现在破产,会造成60万工人失业,全国的失业率会因此而提高0.5个百分点,政府第一年便必须为此多支付27亿美元的失业保险金及其他社会福利开支,而最终又将会使纳税人多支出160亿美元来解决种种相关的问题。

    艾柯卡了解议员重视金钱,所以他为每一个国会议员开出一张详细的资金清单,晓以厉害。

    艾柯卡的公关战略终于获得了成功,企业界、新闻界、国会议员都不再反对担保,美国政府也开始采取积极合作的态度。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得到了用于开发新型轿车的10亿美元贷款。

    同时,艾柯卡在公司内部做了大量的变革。他主动放弃每年36万美元的年薪,只领取1万美元。他说:“只要大家都同样的多承受一份苦难,就能搬掉一座大山,只要能做到同甘共苦,人们就能够忍受巨大的痛苦。”果然,奇迹出现了,在面临世界性石油危机的形势下,美国整个经济出现了衰退。但艾柯卡只用了三年时间,使克莱斯勒公司开始扭亏为盈,第4年便获得9亿多美元的利润,创造了这家公司有史以来最好的经营纪录。

    很多商人精于沟通的技巧,并从中摸索出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他们在交际中看重其他因素的同时,对沟通能力也非常重视,这是他们从商经验中对交际往来的智慧体现。相反,如果不善于沟通的最后结果只能是失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