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士法则 淑女定律-打造男孩的英雄本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亮剑》里,李云龙对男子汉气概总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是中国儒家对阳刚之气最精辟的诠释。男孩的英雄本色,实际上就是一种敢作敢为的精神,是潜意识中形成的一种力量,厚积薄发,不发则已,一发就气贯长虹。这种力量是无形的,一旦发出就会让人惊讶、敬畏、佩服。男子汉,就应该这样,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意义所在。

    成为男子汉的妙方:挫折+勇气

    早在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士兵们在与北方的匈奴族的战斗中表现得相当勇敢。因此,匈奴人都称汉朝的士兵为“汉儿”或“好汉”。由于“男子”这个称谓早已出现,人们渐渐地把“男子”和“好汉”联系起来,组成“男子汉”一词。“男子汉”是对男子的一种褒义称谓,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阳刚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对阳刚之气的最精辟诠释。其实,成就男子汉很简单,那就是挫折+勇气。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从小就注意对儿子独立性格和精神状态的培养。有一次他赶着马车带儿子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很快,猛地把小肯尼迪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儿子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父亲却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

    儿子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你摔疼了吗?”

    “是的,我自己感觉已站不起来了。”儿子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

    儿子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艰难地爬了上来。

    父亲摇动着鞭子问:“你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

    儿子摇了摇头。

    父亲接着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全靠自己,没人会去扶你的。”

    从那时起,父亲就更加注重对儿子的培养,如经常带着他参加一些大的社交活动,教他如何向客人打招呼、道别,如何与不同身份的客人交谈,如何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气质和风度,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等等。有人问他:“你每天要做的事情那么多,怎么有耐心教孩子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谁料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一语惊人:“我是在训练他做总统!”

    美国陆军精神病学顾问阿伯斯说:“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么勇敢。事实上,许多人都有隐藏的英雄本色,但他们缺少自信,所以虚度一生。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有深藏的资源,就一定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甚至解决重大的危机。”

    在《亮剑》里,李云龙用了一句令人动容和振奋的话对男子汉进行了总结: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诺曼上校这样告诉自己的儿子们:“孩子们,你们要挑战自己。挑战自己,将赋予你们做一切事的能力!”见儿子们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诺曼接着说:“孩子们,你们命中注定是战士、是斗士;既然如此,你们就不会因以往的胆怯和自卑而恐惧战斗与躲避别人。逃离人生的战场非勇者所为。你们,有做好任何事情的能力。我是你们的父亲,深知这一切,所以你们可以相信我的话。你们更要相信自己!你们知道自己将成为什么人,将去何方。只要你们敢闯,任何社会都会为你们让出一条康庄大道来。或者有时道路会是拥挤的,如同交通堵塞了,危机像离轨了的火车一样呼啸而来;恐惧、失望、无援,更有那些狂乱的躁动与寂灭的沉静会时时萦绕着你们。这都是极可能的,怎么办,孩子们,退却还是迎上前去?我是你们的父亲,不可能让你们任何时候都迎上前去而不顾危险,不,必要时的退却还是有益的。我只是想说:战斗、勇敢地战斗,是你们获得成功的唯一方式。困难时要奋起抗争,接近成功时要不改初衷地勇往直前,已经胜利了要再接再厉、永不停止。总之,孩子们,请记住一句话:敢于向任何事物挑战,并敢于接受任何挑战。这样的人,必是社会之精英、人类之勇士。去勇敢地做事吧,会成功的!”

    敢于亮剑:锻造强者心态,脱离精神“逆境”

    在李云龙独立团与日军的白刃战中,日军士兵的身高虽普遍矮小,但长得粗壮敦实,肌肉发达,脸上都泛着营养良好的油光,无论是突刺还是格挡,手臂上都带着一种训练有素的爆发力。相比之下,八路军战士身体单薄,脸上也呈现出营养不良的菜色,两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悬殊体现在士兵素质上。不过,独立团的战士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就是出手凶狠果断,有种敢和敌人拼命的劲头,一出刺刀就痛下杀手,很少使用格挡等自保的方式,招招都有要和对手同归于尽的意思。

    这是《亮剑》中的一个镜头。在硬碰硬的肉搏战中,食物短缺严重、营养不良的独立团战士和身体健壮训练有素的日军对决,敌我身体素质悬殊非常大,但是李云龙和他的战士们凭着敢和敌人拼命的劲头硬是让日军全军覆没了。勇者无敌,当遭遇困境时,不寻找借口和理由来逃避,只要拥有一点点勇气,整个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对此,哈佛心理学教授乔治·桑比那曾说:“勇敢的精神,是一个人最不可缺失的元素。因为人类哪怕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需要勇气作为先导。”

    怎样锻炼男孩的强者心态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塞德兹在院子里安放了一个秋千。可秋千安放好之后他发现小塞德兹很害怕荡秋千。

    当塞德兹第一次小塞德兹他抱上秋千的踏板上时,他吓得哭了起来。

    “不,不。”小塞德兹站在踏板上紧紧地抓住绳子,他的动作狼狈极了,不停地哀求爸爸把他放下来。

    “这没有什么,很多孩子都会玩,你不用害怕。”塞德兹一边说一边将他稳稳地扶住。

    “爸爸,我不想玩这个,我会摔下去的。”小塞德兹哭着说道。

    “你不会摔下来的。只要抓住绳子,就很安全。”

    “不,我害怕。”儿子仍然坚持。

    为了消除他的恐惧,塞德兹把他抱了下来,说道:“这样吧,爸爸先给你做个示范。等你见到爸爸玩得很高兴的时候,你一定会改变主意。”说完,塞德兹就上了秋千开始摇荡起来。

    “爸爸,你真行!”见爸爸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很高,小塞德兹高声欢呼起来。

    “那么,你也来试试好吗?”他问儿子。

    “好吧,可是我不要荡得那么高。”儿子终于同意试一下。

    可当女佣莱依小姐走过来见到小塞德兹荡秋千难看的模样时大笑起来:“威廉,你是在荡秋千吗?怎么一点也不像呀?”

    听见莱依小姐那样说,塞德兹担心会由此而打击小塞德兹的自信心,连忙出声制止了她:“不,你应该说他做得非常棒。”

    莱依小姐是个很机灵的人,她立刻明白了塞德兹的意思,连忙说道:“哦,我忘了,我第一次荡秋千时还不如威廉呢!”

    “是吗?”儿子听见莱依小姐这样说,便立刻来了精神,用力在秋千上摇荡了几下。

    “是这样的。据我所知,每个人第一次荡秋千时都害怕得要命,爸爸也是这样的。”塞德兹趁机鼓励小塞德兹,“我第一次上秋千的踏板上时比你还要害怕,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根本不敢晃动。你比我好多了,我相信用不了几天你就会荡得很高很高。”

    “真的?”小塞德兹听见塞德兹和莱依小姐都这样说,恐惧感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二天,塞德兹下班后回家,还没有走近住处便听到了花园中传来的欢笑声。小塞德兹和莱依小姐正在高兴地荡着秋千。

    地位、声望、财富、鲜花……这些美好的东西都是给勇于尝试的人准备的。一个被恐惧控制的人是无法成功的,因为他不敢尝试新事物,不敢争取自己渴望的东西,自然也就与成功无缘。胆怯、逃避是毫无用处的,只有直面恐惧,才能战胜恐惧。鲁迅先生曾说:“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只有直面恐惧,不怕冒险,才能打破恐惧,走向成功。

    让他尝试,男孩才不会有挫败感

    1932年,约翰森8年级毕业了,因为是黑人,所以如果他想读高中就必须到芝加哥去,然而,家里根本凑不齐让他去芝加哥上学的费用。那时,母亲作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让他复读一年,等来年再去上高中。她则在这一年里为50多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饭,为儿子攒钱上学。

    第二年夏天,家里终于凑足了那笔钱,母亲带着他坐上火车,来到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亲靠给白人当佣人谋生。约翰森则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来又顺利地读完大学。1942年,他开始创办一份杂志,但500美元的邮费却成了他事业发展的拦路虎,他不能给订户发函。此时有一家信贷公司愿意借贷给他,但有个条件,得有一笔财产作为抵押。母亲曾分期付款好长时间买了一批新家具,这是她最心爱的东西。但她毅然决定将家具抵押了出去。

    1944年,那份在母亲支持下创办的杂志获得巨大成功。约翰森终于能做自己梦想多年的事情了:将母亲列入工资的花名册。他告诉母亲她是公司里的退休工人,可以停下来休息。那天,母亲哭了,他也哭了。

    有一段时间约翰森的事业出现了波折,他经营的一切仿佛都坠入谷底。面对巨大的困难和障碍,他感觉自己无力回天。他神情忧郁地告诉母亲:“妈妈,看来这次我真要失败了。”

    “儿子,”母亲说,“你努力试过了吗?”

    “试过了。”

    “非常努力吗?”

    “非常努力。”

    “很好。”母亲果断地结束了谈话,“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努力尝试,就不会失败。既然你已经非常努力地试过,你还会成功的。你要记住:世上没有真正的绝境。”

    在母亲的鼓励下,约翰森又一次渡过了难关,攀上了事业新的巅峰。

    约翰森母亲的教育方式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事实上,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愿意像女孩那样能够承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这是男孩体内睾丸素发挥作用的结果。即使他明明知道自己做不到,感情上也不能够很快接受,他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此时家长只要鼓励他就够了,如果硬把他拉走,或者强迫他接受别人的帮助,反而会使他产生真正的挫折感。

    对于孩子的尝试心理,我们作为家长至少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随时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实践,不要对孩子的尝试大呼小叫。青少年刚开始尝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此时,如果家长说:“哎,说你不会,你不信,以后别再做了。”就会大大打击青少年的积极性,他会认为自己不行而产生自卑感,没有勇气再做第二次尝试。如果家长说:“没关系,一次不行再试一次,你一定会做好的。”这样就好比给孩子注入了一剂“强心剂”,青少年有了承受失败的勇气,也就有了第二次尝试的胆量,最后一定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当孩子遭遇失败时,家长应给予孩子勇气去承受,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再次尝试,而不是建议他遇难而退。

    第二,父母要告诉孩子失败在人生的道路上很难避免。让孩子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如果准备好,失败就会小,即使遭遇失败也容易承受,将失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鼓励孩子承担风险,如果孩子总是躲避风险,他就会缺乏自信心,因为躲避风险会使他无法获得真正成功的感觉。那么,就鼓励他去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在成功中寻找自信。

    罗斯福教子方:

    让他知道你不可能帮他做所有的事作为父亲,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儿子们和对自己的要求一样严格,“独立”是他对子女们的家训的鲜明主题。

    1919年小西奥多竞选纽约州议会席位。有人称他靠父亲的声望竞选,他答道:“是我在竞选……并不是我父亲。”这是他鲜明的“独立宣言”。

    小西奥多竞选失败后,父亲罗斯福写信鼓励他,信的大概内容是:

    在你做决定的时候,最好的情况是你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其次是作出了错误的决定,最差的就是你什么决定都没做。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做人要独立,要敢于作出决定。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能做自己的主人了。记住:只要学会独立,总有一天你会取得成功的!

    与西奥多·罗斯福的做法相反,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的父母,不重视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千方百计地给孩子创造安逸舒适的生活条件,一点困难和磨难都舍不得让孩子受,致使有的孩子离开了父母就不会独立生活,处处表现出懦弱、畏缩、无能,这样的孩子将来恐怕难有出息。缺乏独立生存和自理自立能力,缺乏生存困境的磨砺,就很难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培养孩子有生存和自我保护的本领,使他们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与困难。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回顾自身的教育经历,在一篇《论教育》为题的讲话中曾深刻指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

    自立是生存的开始。如果要在孩子在生活中自立,就要让他养成自理的好习惯。如果说长辈的呵护是一篓鲜嫩的鱼,那么自理就是一根鱼竿。鱼总有吃完的时候,孩子们只有得到钓鱼的鱼竿,才能保证未来的生活衣食无忧。

    然而,现在的青少年,具有自理能力的实在太少了。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调查”显示,204%的青少年明确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3%的青少年“做事依赖别人”,28%的青少年“很少帮助家长干活”。

    国内有一位著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曾忧心忡忡地说,青少年在父母如此“周到”的服务、如此“严密”的保护中,自理行为大大减少,对成年人依赖性越来越强。很多青少年都将父母的呵护当做“拐杖”,却没有想过,一旦离开了“拐杖”,自己就寸步难行。

    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可能帮他做所有的事,因此必须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第一,要让孩子养成独立生活的意识。

    有研究表明,如果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爱,男孩会比女孩更早地独立。通过对6个月的男女婴的对比实验发现,面对困难的时候,男婴已经开始试图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是借助哭泣等手段。因此,孩子不够独立,父母应该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父母总是娇惯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怕他们不小心磕着或碰着。另一方面是父母怕麻烦,有些父母说: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也就替他做好了。从而剥夺了孩子生活自理的机会。当今独生子女缺乏自理能力普遍是由于上述原因。

    事实上,这种完全忽略自理能力培养的心态,既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因此,强化培养自理能力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让孩子养成动手的习惯。

    在训练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训练孩子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要特别强调训练他们学做家务。如让他们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同时,可以对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并做具体的技术性指导,即使是洗手帕、洗碗碟或收拾房屋也要注意这一点。

    第三,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错误。

    孩子由于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不要指责他,更不能惩罚他,对于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这样,既能保护孩子自理生活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又能使其逐步走向成熟,不断提高其认识水平和自理生活能力。

    如果孩子总是做得不好,也切不可性急。要以激励为主,肯定孩子做得好的方面,在此基础上找出不足之处,避免下次再犯。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对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让责任伴随男孩成长

    现在,多数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几代人的关心与爱护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所以在家里凡事不肯自己动手,早晨起床后不叠被子,吃完饭不知道刷碗,甚至上学忘了带学习工具也要责怪是家长没有提醒自己。过分依赖别人大多数是由于缺乏责任心,遇到一点困难就想到让父母替自己去做。这种缺乏责任的表现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自放弃其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 梁启超的话告诉我们,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成为大丈夫,才有资格为“人”。良好的责任心并不是人们的一种情感,而是人生命中的支柱,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是把一座道德大厦连接起来的钢筋。它贯穿于人类的全部行为和活动中,受制于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可以说,正是种种责任组成了每个人的人生,从而使生活有了色彩,让生命有了分量。

    然而,现在的家庭教育中,责任感的培养常常被家长忽略。因此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许多孩子从来不洗自己的衣物,房间从来都是乱糟糟的。

    吃了饭,也不晓得帮助家人收拾碗筷。

    看到家里来了客人,甚至连招呼也不打。

    在公共场所,大声地喧闹,从来不会考虑别人。

    只要家里人不催促去写作业,便会在电视机前一直待着。

    拿到试卷,只看看分数,而从来不会对错题给予足够的关心。

    当自己因赖床而快要迟到的时候,就吆喝母亲赶紧送他上学。

    家里人一旦没有满足他的一个小小要求便不依不饶。

    拿回糟糕的成绩单却说谁都有可能犯错。

    自己不小心做错了事,总能找出无数的借口和理由。

    这些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呢?他们可能会因为没有责任感而被招聘公司拒之门外,可能为了逃避责罚而推卸责任,也可能因为一点小疏忽造成大失误。有一位伟人曾说:“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责任是孩子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责任感应从小培养,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和孩子订立一份责任合同

    我们可以通过合同让孩子明白不负责任将会受到什么惩罚。当然,家长一定要确实实施处罚。茨格拉夫人说:“有时候,做父母的内心也会在爱与公平之间摇摆犹豫,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迁就他的喜好,让他逃避责任。孩子如果没有按规定整理好他的书柜,那么面对他喜爱的电视节目,我们也只能作出很‘遗憾’的决定。”

    2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

    艾森豪威尔小时候,家庭境况不错。后来父亲的生意破产,欠下一笔数目不小的债务,家里的日子开始拮据起来。艾森豪威尔的母亲是一名勤快乐观的女性。她巧妙地在3间屋子里给6个孩子安置舒适的床铺,安排孩子们轮流值日、做家务,让他们学会帮厨、洗碗和洗衣;学会修剪果树,采摘果实,并把它们储存过冬;学会给菜园除草、堆草垛;学会喂鸡、挤牛奶。在全家人的共同劳动中,孩子们不仅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更因为尽到了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而感到自豪。

    在生活中,家长首先应该帮助孩子弄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了哪些事情应该受到表扬,做了哪些事情应该受到惩罚。由于年龄关系,孩子做事的时候往往只是凭个人兴趣。要想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就要很清楚地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同时把奖励与处罚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假期的时候,可以把打扫卫生或者洗碗筷的家务活交给孩子,如果孩子没有做好,就不允许他看电视或者其他活动。这样一来,孩子就会逐渐懂得,自己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如果孩子做得很好,家长也应该及时给予鼓励,以此来激发孩子的自豪感。

    3让孩子学会对事情的结果负责

    如孩子损坏了别人的东西,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孩子靠自己的能力对其作出相应的赔偿。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造成不良后果,就该由谁负责。

    4孩子的事情,家长不必代劳

    现在,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让孩子去碰、去做。长此以往,孩子就出现严重的依赖心理。家长们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应重视孩子其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平时,在家中应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洗手帕、袜子、整理自己的小房间等。刚开始,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做,让孩子当助手,分派给他一些简单的很快就能做完的小事,让孩子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接着家长应有意识地将自己和孩子的角色慢慢互换过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从而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义务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启蒙教师。

    把握好孩子自尊的尺度

    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官职、没有声望,但不能没有自尊。人,贵在自尊。自尊心就像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一般,它是我们的幸福不可或缺的元素。一个人活着而丧失了自尊心,几乎不能算是活着。有位哲学家说:“被你毁了的约定,或丧失自尊心的事,不能期望为你带来利益。”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家庭的贫富和社会地位无关,而与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法有关。自尊心强的男孩,其家庭的气氛是民主的,孩子在处理自己的事件上有发言权,像成人一样受到尊重。父母对他们是关心的、爱护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但严而不厉,经常用奖励的办法来引导孩子的行为,而不是用惩罚的方式来约束孩子的行为。父母待人接物都有一定的规则,并要求孩子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缺乏自尊心的男孩,父母对他们的行为是放纵的,没有一定的规则,但他们经常受到父母严厉的惩罚。

    由此看来,孩子的自尊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家长怎样做才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呢?

    1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作为家长,一定要掌握教育儿童的正确方法,营造一个和谐、愉快、宽松、安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父母一定要多给孩子关心和鼓励,让孩子独立自主。尊重他们的爱好兴趣,容许孩子有不同的观点与见解,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尽量使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让孩子生活在相互尊重的环境中。

    2创设情景,使儿童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体验是儿童获得积极自我评价的基础,是自尊心形成的关键。教师和家长可以给儿童确立一个适当的标准,让孩子通过完成这一标准来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确立标准时要考虑儿童自身的能力和特点,不能主观地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儿童。标准定得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在儿童达到要求之后,要给予儿童积极的评价,使其感受到成功。

    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如惩罚、谴责都会极大地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因此,要努力发掘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强化儿童的自尊心。

    我们强调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也要防止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儿童自尊心太强。

    自尊心对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以及身心健康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不过,自尊心也要有一个度,如果表现得太强反倒变成人格弱点。有心理学家曾经用气球对儿童的自尊心进行了形象的比喻:“一个没有气的气球毫无价值,然而气充得太满则容易胀破;只有气充得不多也不少,才会兼具观赏性与安全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自尊心太强,对于这些孩子,该怎么办呢?

    1帮助孩子从挫折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让孩子明白人生的挫折就如自然界的风雨一样,不可避免。

    2帮助孩子对失败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孩子自身努力不够,二是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三是客观因素影响。第一种归因有助于激发孩子继续努力,提高信心,后两种归因应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不要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今天做不到,以后可能就会实现。

    3为孩子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和老师商量,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担任班级里的其他工作,让孩子有表现自己能力、为同学服务的机会。再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设置一些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任务,使孩子在实践中体会什么叫困难、哪里会有困难、遇到困难怎么办,体验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渐提高挫折的承受力。

    帮助男孩认识英雄主义:从“奥特曼”说起

    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奥特曼”是男孩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为了世界和平同怪兽作战,拯救了人类一次又一次。男孩们喜欢奥特曼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他们会让家长给他们买奥特曼的图书、奥特曼的VCD、奥特曼的模型;他们还常常模仿奥特曼的语言和动作;有时,他们还会发扬“奥特曼”精神,和马路旁欺负小花狗的大狗进行“战斗”……

    从男孩们对奥特曼的崇拜,我们可以看出,男孩的英雄主义情结。每个男孩的内心都想成为英雄,因此,我们发现,打群架的永远是男孩,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也大多是男孩,他们做事莽撞,喜欢什么事情都首当其冲。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的“战争”观念和成人的“战争”观念不同,前者是一种游戏行为,而后者是道德行为。美国心理学家丹尼鲁·庞斯认为,儿童之间的“战争”游戏是正常的,有助于儿童建立社会正义感。

    可是,儿童还处于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容易把英雄主义和暴力主义相混淆,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了。

    小强特别爱看功夫片,而且看了后还爱找人比试比试。一到幼儿园,他就喜欢和小朋友比谁的拳头硬,还动不动就用小拳头打人。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小强的妈妈,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小强妈妈开完家长会回家后,绷着脸把小强狠狠地揍了一顿。之后,情况有所好转,小强不再打小朋友了,也不乱扔东西了,可过了不久,小强又旧病复发,在幼儿园里欺负小朋友,其他小朋友的家长把状告到了小强家里。这下小强妈妈可没辙了。

    生活中,像小强这样的例子实际上有很多,家长应该怎样帮助男孩区分暴力主义和英雄主义呢?

    方法一:满足男孩当英雄的心理

    方法二:让男孩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方法三:利用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改正孩子的缺点

    具体来说,应该这么做:

    第一,让男孩知道,英雄主义不是暴力主义。要让他明白这个道理,父母本身要做到不使用暴力,不要向孩子灌输什么“以暴制暴”的观念。

    第二,要让孩子认识到暴力不是勇敢,要告诉孩子不用暴力手段反击某人并不是因为怯懦,而是因为暴力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并让孩子预见使用暴力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第三,应该告诉孩子一些正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男孩子一般很不喜欢使用“告诉老师”这类方式,那么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男人之间的方式”,比如用眼神来瞪住对方,或者用正义的言语来说服对方等,要让孩子信服只有采用文明的手段才能让矛盾真正得到完美的解决。

    “富不过三代”的背后

    台湾塑胶天王永庆常常用“富不过三代”自勉,也用其教育子女。

    王永庆认为“富不过三代”的是因为后代不能继续吃苦,缺乏危机感,而且过分追求享乐,把前人的家业都挥霍掉了。王永庆分析了三代人的特征,他认为:

    第一代人,不怕困难,不怕吃苦,踏踏实实,克服一切困难,最后取得了成功。

    第二代人,虽然没有经历创业的艰辛,但深受父辈的影响,还能够勤于自勉,努力工作,但是跟第一代人比起来,用功和吃苦的程度已经大大降低了。

    第三代人,创业的艰辛,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他们没吃过苦,也不知道什么是吃苦,认为今天得到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因而随意挥霍,不知珍惜,长久下去,自然家境衰败。

    “富不过三代”的谚语告诉人们,要重视对后代危机意识的培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父母难道不应该有意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吗?孩子如果安于现状,看不到自己所面临的竞争和危机,那么他们必定会被社会淘汰。因此,我们必须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告诉他,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

    领导能力令人难以捉摸,我们很难给领导能力下定义,但一旦发现它,你就会了解它。灵活的头脑,果断的思维,英明的远见,宏伟的抱负等都是其良好的素质。但较之领导能力,这些素质只能充当配角。领导能力,不只是现任的领导者应具备的,也是每个要进入社会工作的人都应当具备的能力。现代社会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群体活动和团队项目,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并检验自己的能力。掌握一些领导技巧可以为走入社会做好准备,为事业的成功赢得先机。

    有一个著名的古代寓言:春秋时,一位晋国人想到南方的楚国去,他的马够快,车够结实,带的粮食也够多,可惜,他的方向错了,南辕北辙,结果愈行愈远。

    很多人就像这个晋国人一样,不是没有行动能力,而是找不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当大家为何去何从不知所措时,领导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身为领导者,有着超乎一般的远见卓识,他的任务就是告诉追随者们应该朝哪个方向前进;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在这条路的前方,有怎样的风险和利益……在必要的情况下,他还应该走在队伍的前面。在大家四顾茫然的关键时刻,一声“跟我来”,就像一支“强心针”,能使团队士气大振,并凝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没有天生的领导者,只有后天造就出来的领导者。如果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培养领导才能,并且把它主动地运用到平常生活中,那么将大大促进人的成功。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必须做到:

    1培养孩子正确评价自我的特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杰出的领导者是在不断自我剖析,不断自我否认,不断自我肯定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认知,正确地认识自己,塑造健康良好的自我形象,接受自我,肯定自我,找出不足,更快地进步。

    2培养孩子灵活的应变处事能力。

    “君子修德求仁,有道有节”,要求人们要遵守道德规律,但是这并等于迂腐地死心塌地地遵守相关的仁德教条,而是要对虚伪勇于质疑,要懂得因时因势而变,灵活地实现某种理想和目标。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懂得让孩子从实际出发,把学到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

    3培养孩子积极向他人学习的品质。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对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持嫉妒心态,对比自己能力差的人则加以鄙视和嘲笑。那些具有领导才能的人总是会向比自己强的人虚心学习,使自己尽快达到对方的水平,见了有毛病的人,则会对照对方来反观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才是能够切实提高自己修养的有效途径。这样的领导者会更有魅力。

    提升孩子的影响力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经常采用的一个手段便是极力美化君主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君主对人民的精神感召力量。“神圣者王,仁智者君,武勇者长,此天之道、人之情也。”统治者总是力图使人民相信:君主的人格是完美的,君主即代表着伟大、睿智、圣明、仁德、英武。

    事实上,古代君主不可能具备上述美德,而且也没有从实际上去追求这些美德。他们所做的,仅仅是一番虚伪的表演,只要在臣民心目中创造君主人格神圣完美的假象,就算达到目的了。对于一位君主来说,没有必要具备全部的美德,但是必须显得具备这一切品质。要显得慈悲为怀、恪守信义、合乎人道、清廉正直。尽管君主在政治实践中“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但应当十分注意,千万不要从自己的口中露出一言半语不是上述美德的话,并且注意使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位非常慈悲为怀、恪守信义、讲究人道的君主。这样才能达到“顺应民心”的目的,为自己创造一大批忠心追随的信徒。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响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仅仅是沟通与交流,有的时候也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对抗,不是影响别人,就是被别人影响。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在别人的影响下生活着,就等于被别人的意志给俘虏了,这样的人即使再优秀,也不会登上一把手的宝座。” 有人说,影响力本质上就是一种控制力。更准确地说,影响力是一种让人乐于接受的控制力。它与权力不同,影响力不是强制性的。它发挥作用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它以一种潜意识的方式来改变他人的行为、态度和信念。没有人能够抗拒它,因为它来得悄无声息,等你察觉时,早已经被它俘获了。

    想要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让周围的人追随你,形成一个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具有强大吸引力的领导核心,仅仅依靠体制和职务赋予的权力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应该建立于由宽广的胸怀、完美的领袖艺术、高尚的人格魅力等方面构成的个人权威之上。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提升他的影响力呢?

    1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人

    “比陆地更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要教会孩子用宽广的胸怀去迎接八面来风,去拥抱缤纷的生活。心胸狭窄只会使他在纷繁的事务中终日紧锁眉头、郁郁寡欢,更别说对别人形成吸引力了。

    2培养孩子高尚的人格魅力

    个人魅力最引人注目的优点是能提高影响别人的能力。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有磁场。个人所具有的磁场,就是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想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有效地吸引和影响他人,有三点是孩子必须学会的。

    首先,必须真诚。可以将痛苦埋在心里,可以把笑容挂在脸上,但切不可将心灵披上伪装。其次,必须认真。可以没有别人聪明,可以没有别人多才,但不可以不认真。

    再次,必须自律。当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时,无须鼓动、无须召唤,人们将会紧紧追随他,成为最忠实的信徒。

    3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影响力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别人对你的实力的认同。换言之,富有影响力的人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被别人看成是独特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这种信念一旦产生,人们不仅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他,而且会追随他。因为一旦拥有对这个人坚定不移的信念,就会坚定地认为,他是如此非凡,他肯定知道问题的全部答案,有办法变理想为现实。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使人们感到非同寻常,一个人的非同寻常,是由其非同寻常的实力造成的,能力决定了影响力。

    所以,能力是影响力的基石,要想提升孩子影响力,必须从培养孩子的能力做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