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士法则 淑女定律-教育女孩,请先进入女孩世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根据性别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则。既然如此,在教育女孩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走入女孩的世界。认真观察她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点,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教育女孩,请先进入女孩世界

    根据性别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则。既然如此,在教育女孩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走入女孩的世界。认真观察她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点,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女孩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女孩希望父母倾听她们的告白。

    女孩在找父母聊天时,和男孩希望得到建议和帮助不同,她更希望父母能专注与感兴趣地倾听,分享她沮丧的感觉或宣泄她遇到的问题或者她的开心喜悦。总之,沟通对她们来说很重要,她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因为在女孩的思维里,发泄完了,问题就解决了,情绪也就随之好起来了。

    如果女孩在和你讨论问题的时候你不能了解她的感受,反而自以为是地提供一连串解决问题的答案或者敷衍应付,女孩会变得不愿意继续交谈。

    譬如,莉莉是班长,今天回到家,她想和妈妈分享这天的感受。

    莉莉:当班长太累了,又要自己学习,还要维持纪律。

    妈妈:既然不喜欢,就和老师说说不做了。

    莉莉:可是我也很喜欢做班长,它让我觉得很光荣。

    妈妈:既然你喜欢,那就不要再嚷嚷着说累了。

    莉莉沮丧:可是喜欢不代表不累啊!

    妈妈无奈:真不知道你到底要说什么。 谈过话后,莉莉只觉得情绪无处发泄,她不愿意继续交谈,因为她觉得无趣极了。

    如果妈妈换一种谈话方式,更注意倾听,谈话的效果就会有明显的不同。

    莉莉:当班长太累了,又要自己学习,还要维持纪律。

    妈妈:你今天好像很累。

    莉莉:是啊,当班长让我觉得很光荣,可却也让我总觉得有压力。

    妈妈:嗯,我明白你的感受,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

    莉莉:我该怎么做才好呢,真头疼。

    妈妈: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的,来,让爸爸抱抱你。

    莉莉:谢谢你,妈妈,我觉得舒服多了。

    莉莉继续这样不停寻讲着,她很兴奋,喜欢和妈妈说话,因为妈妈愿意当他的听众。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女孩更需要的是倾听。

    第二,大胆地帮助女孩,她会觉得更受珍视

    如果男孩不找你,你千万不要主动帮助他,因为他会受到伤害。这个警告并不适用于女孩。女孩通常认为若有人肯帮助她,那是在她的帽子上添饰羽毛,让她觉得自己可爱又受珍视;男孩却以为接受帮助是软弱、无能、不可爱的表现。

    第三,女孩喜欢被人珍视的感觉,因此,请尽量表现你对她的爱。

    相比男孩喜欢被需要的感觉,女孩更希望自己被珍视。如果女孩发现自己被人珍视和喜爱,就会让她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如果女孩在爸爸妈妈那里得到更多的亲切、爱心和体贴,那么女孩会更有安全感。和家人或者朋友畅所欲言,是培养双方关系的大好机会。父母们应该给女孩更多的爱,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在不把女孩看成“弱者”的基础上。只有在父母理性的爱的呵护下,女孩才能独立,才能更快成长。如果父母对女孩的感觉表示兴趣、关心她关心的问题时,女孩就会觉得被爱。

    要让女孩有这种体验,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当女儿请求你为她做些事情时,与其说“没问题”不如说“我很乐意去做”。

    经常送一些小礼物给女儿,在女儿眼里,她看到的不是礼物,而是礼物装载的满满的珍爱。

    第四,分享女孩的沮丧与无助。

    女孩面对压力时,会愈来愈不知所措和变得情绪化。她们希望有人在这个时候了解并且帮助她。而父母这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和她一起谈论问题的细节,然后分享她沮丧、迷惑、无助的感觉,这样女孩就会不再孤单,而是感到舒服和快乐。

    譬如女孩受压力时,会抱怨:

    我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

    为什么我长得这么普通,而我特别讨厌的那个女孩却那么漂亮。

    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倒霉?

    该死的考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女孩通过类似的话来表达她的烦恼、失望和挫折。如果倾听者关心她的挫折与失望,她会感到受支持,当然,她并不需要你的解决方案,她需要的只是发泄,如果有人听她抱怨,不用太长时间,她自己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不再觉得这些是压力。

    第五,女孩更关注自己的人际关系。

    相对于男孩而言,女孩更关注自己的人际关系,女孩们喜欢根据各自个性上的差异,组成一个个趣味相投的小团体,如果女孩不能被团体接受,她会觉得被孤立了,从而产生自卑、怯懦等不良情绪。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女孩结交朋友,并对其加以适当的引导。

    女孩如果自己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如和好朋友吵架、父母对她提出批评等,都会直接伤害到女孩的心灵,她们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者父母不再爱她等心理不良情绪。

    另外,与同龄女孩的交往。她们会两两组成“最好的朋友”,绝不允许第三个女孩的介入,她们会让那些试图加入者感到排斥和不愉快。就算是最好的朋友,她们也要时不时地闹闹小矛盾,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给女孩讲一些“珍惜友谊”之类的大道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听女孩倾诉,然后让她自己解决问题。

    一个人遭受挫折时,十分需要人们的同情。比如孩子考试失利,有的家长会一味责怪:“真是木头脑袋!没出息!我看你根本不是读书的料!”也有的是同情安慰、积极开导:“这次是题目不对路吧?没关系的,爸爸年轻时考试也失利过。好好总结教训,争取下次考出好成绩。”显然,前者的态度只能使孩子倍加痛苦,后者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善用女孩的天赋

    天赋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的能力。拥有某种天赋,你学这方面的东西就比一般人快,甚至无师自通,这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悟性好”。

    女孩很在乎父母怎样看她,对此,儿童心理学家曾总结出这样一段话:“父母对女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塑造着女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描画着女孩看自己的表情。如果父母眼中的女孩正直自信,女孩就不会辜负这份信任;如果父母眼中的女孩懦弱无能,女孩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女孩是很敏感的,作为她最亲近的人,如果父母都对她持否定态度,她的心理将会受到很大的伤害,这会严重地打击她的积极性,最终阻止她沿着天赋的道路继续走下去的脚步。

    女孩到底具有哪些男孩没有的天赋呢?

    1语言天赋

    一个根据2006年上海英语高考的全部考生数据的调查研究发现,2006年高考英语各个大题,男生群体的平均分较女生群体的平均分要低大约2~3分;男生群体英语测试总分比女生群体英语总分低达1485分,大约相当于英语考试分数标准差的65%。

    这份调查重新燃起了我们对女孩语言天赋的兴趣。细心的家长都会发现,当同龄的小男孩还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时,小女孩已经可以跟人聊天了。“口齿伶俐”、“伶牙俐齿”,好像都是在说女生的能言善辩。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是和女孩的生理特点有关。人脑负责语言功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大脑的左侧,左脑具有语言功能,擅长逻辑推理;右脑具有形象思维能力,但不具有语言功能。一般情况下,女生的左脑要比右脑发达。因此,通常男孩到4岁半才能讲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而女孩3岁时就能做到了。等女孩长到16岁,她联系着大脑左右半球的神经纤维——胼胝体比男性大25%,这使她的左右脑半球交流更多,更容易用语言表达情感。甚至女孩大脑内负责语言和写作的区域也更活跃,所以女孩能使用更多的词汇,写作也更生动、细腻。

    2超强的记忆功能

    还是和大脑结构有关,记忆功能同样是由人脑的左半球负责的。因此,女孩更善于记忆,机械地背诵、细节记忆,都是女生的“强项”。

    3人际交往的天赋

    我们一再强调,女孩最在意的就是人际关系,他们好像有一种天生的人际协调能力。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当你和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吵架的时候,小女孩会敏感地感觉到空气中的那种气息,她们可能会通过拉拉你们的衣角等动作引起你们的注意,化解你们之间的怨气。女孩把世界看成一种关系,她们倾向于把这种关系建立得很舒适。女孩的优势也将围绕关系展开——她们天生喜欢语言、社交和与人交流,我们可以帮助她们去发展与之有关的技能。

    4其他方面的天赋

    在触觉方面,最不敏感的女孩也比最敏感的男孩得分高。

    女孩的视觉记忆更好,在黑暗中女孩看得比男孩清楚。

    女孩的味觉和嗅觉也比男孩灵敏:女孩有更多的味蕾,更容易受到气味的吸引。正因为此,女孩更擅长调动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捕捉到那些微妙的、不易被人发觉的信息以及更为具体的细节,建立起自己的直觉系统。

    另外,我们还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不要强化孩子“不适合……”的观点,比如,我们都知道女孩在逻辑思维方面比男孩稍微差一些,我们可以引导女孩学习她更擅长的科目,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对她们说“我认为女孩子不适合学习数学”之类的话。在美国底特律市进行的一项历时17年的研究显示,女孩中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的人数少于男孩,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女性从事数学或科学研究的人少于男性。但调查同时显示,在从6年级到12年级所有的年级中,女生的数学平均成绩都优于男生。因此我们看到,只要让女孩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足够的兴趣,她们并不会比男孩差。

    总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女孩的天赋,使之成为她的智力强项,这样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好女孩,坏女孩

    倩倩是个好女孩,聪明伶俐、乐于助人,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前几名。一张圆圆的胖脸总是笑嘻嘻的,走路也是蹦蹦跳跳的,头上那根粗粗的、黑黑的朝天辫随着她的脚步在脑后一上一下地跳动,老师们都夸她:倩倩长大非出息不可!妈妈听了,心里乐呵呵的。

    可是,倩倩在初一下学期变“坏”了。她开始偷偷地描眉涂红嘴唇,解开了朝天辫,弄成了披肩发,更可怕的是,倩倩这天晚上没回家,去了舞厅,还陪人跳舞,幸好遇上民警检查才带回来。倩倩期中考试两门功课不及格,正在准备补考。

    后来,杨杨老师成了倩倩的班主任,杨杨找倩倩谈话,杨杨就给她讲自己小时候的调皮故事,听得倩倩笑出了声。倩倩就说:“老师,我跟你不一样,我是坏女孩。”杨杨说:“真的吗?初中的坏女孩我还没见过,你给我坏坏看。”倩倩就说:“我描眉画眼。”杨杨就说:“星期天跟我回家。”杨杨老师家里有那么多描眉和涂红嘴唇的东西,对着大镜子,杨杨描画,倩倩也描画,一会儿洗了再换一种造型。后来是杨杨给倩倩描,倩倩给杨杨描,整整描画了两个小时。杨杨说:“爱打扮是女孩子的天性,描眉画眼怎么会是坏女孩?不过我觉得描眉画眼里有学问,啥时描,怎样描要有讲究,比如演出时要描得鲜艳,平时上课可以不描,想描可以描得淡一些。”倩倩又说:“老师,我还是坏女孩吧?我弄披肩发。”杨杨就说:“等到下个星期天我教你做头发。”

    下个星期天,倩倩果然又去了杨杨老师家,这天的主题是变换头发样式。杨杨老师会十几种发辫样式,有粗辫子、歪辫子、维吾尔族的多条小辫子,也有外国的螺旋头、瀑布头,她俩比着画报你给我梳头,我给你编辫,弄好了拆开重编,倩倩从来没这样愉快过。杨杨老师说:“爱打扮是女孩的天性,披肩发怎么会是坏女孩?当然怎么打扮,发式、衣着怎么与场合协调也很有学问。”倩倩又说:“老师,我还是坏女孩吧?我去舞厅跳舞了。”杨杨老师就说:“等到下个星期天我带你去舞厅。”

    下个星期天,杨杨果然带倩倩去了舞厅,是701厂办的厂内舞厅。杨杨说街上的舞厅良莠不齐,打听不清最好不要涉足,恐怕遇上坏人。杨杨老师会跳好多好多的舞蹈,看得倩倩眼都直了。倩倩说:“老师,你能教会我两样吗?”杨杨说:“老师会的你都应该会呢!”倩倩当天就学会了优美的“小杨树”舞。杨杨说:“爱跳舞是青少年的本性,我从小就爱跳舞,我难道是坏女孩?”

    倩倩说:“老师,我还是坏女孩吧,我考试两门不及格。”杨杨用食指点着倩倩的眉心骂她:“鬼丫头!再说坏女孩看我不打你!你的聪明我不知道?你的基础我不知道?只要解开心里的疙瘩,哪门功课能难倒你?这次补考不是及格不及格的问题,而是80分还是90分的问题,90分我请客吃涮火锅,要是80分那就三个星期不准来我家。”杨杨老师眼睛黑黑的很好看,杨杨老师的声音甜甜的很好听,虽说是骂她,倩倩心里也特别舒畅。

    倩倩果然两门补考都得了90多分,倩倩果然跟杨杨老师吃了涮火锅。倩倩的功课又成了班上前几名,倩倩还担任了学校舞蹈队队长,倩倩又成了学校的好女孩。她的爸爸妈妈说:“这孩子真是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校长感叹说:“这孩子变好变坏都是这么快!”

    在那些常人眼中,好女孩和坏女孩的区别也许就是:好女孩清秀庄重,不浓妆艳抹,说话有礼貌,举止得体,恋爱踏踏实实;而坏女孩则自大招摇,化妆怪异,说话粗俗,恋爱也歇斯底里。表面好像就是如此,可又怎能确定谁永远是个好女孩,谁是个坏女孩呢?“好女孩”不一定就好,“坏女孩”也不一定就坏。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女孩的心理,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给女孩戴上不必要的帽子,那样只能让女孩离我们的期望越来越远。

    “女孩长大了”对她意味着什么

    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可爱的小公主开始变得刁蛮任性、喜怒无常、神神秘秘、情绪波动大,一方面她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为一点小事就感觉受到了伤害;另一方面又经常陷入矛盾中,举棋不定,还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这个时候,她的心里经常充满了这样那样的疑问:

    为什么我的身体会有变化?

    我会变得难看吗?

    我会变胖吗?

    别人会怎么看我?

    我应该怎么办?

    我应该说出心里话吗?

    这会不会打乱我的关系?

    他们喜欢我吗?

    有一位女孩叫阿莲,上初一。她在上初中前学习成绩很好,但现在成绩却开始下降。因为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她总觉得在同龄人中,自己不够漂亮,而且有些胖,她总想象着自己能歌善舞,全校的男生都喜欢她。另外,阿莲暗暗地喜欢班里的一个男生,见到这个男生和其他女孩聊天就会很不开心。

    这个叫阿莲的女孩的表现很明显是青春期的女孩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有这种心理现象是正常的,关键是父母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种现象。

    首先,父母应该选择接受并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增进亲子感情,这样才能避免和孩子之间产生代沟,从而方便父母及时把握孩子心理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教育。

    其次,青春期的女孩经常幻想自己是一个人见人爱、多才多艺的完美女孩,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要求,这就造成青春期的女孩很容易产生自卑感,父母可教育孩子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心,使自己各方面发展得更好。

    再次,父母应该告诉女孩,青春期的一些心理变化都是很自然的反应,然后适时引导,帮助孩子正确地对待。

    另外,在教育青春期的女孩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个现象:父亲对女儿的影响。宋庆龄说过:“孩子们的性格与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普遍来说,母亲的影响是比较深的,但父亲对女孩的影响也有不可磨灭的印记。”美国和新西兰心理专家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父女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女孩青春期的发育。没有父亲的女孩或受到父亲辱骂的女孩其青春期发育较早;而父女关系较好的女孩青春期发育较迟。虽然母亲与女儿的关系也会对女孩青春期发育产生影响,但结果却没有父亲对女儿的影响大。

    因此,为了让女儿更加健康地成长,父亲应该学会怎样和女儿相处。

    第一,尽可能多地关注女儿,并抽时间和她在一起。

    我们都知道,女孩很关注自己的人际关系,如果父亲很少关注她,女孩可能会从小就缺乏安全感,很多爸爸会说:“女儿与儿子不同,与儿子在一起,我可以和他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可以玩打枪的游戏。但与女儿在一起,我不可能跟她玩过家家、玩跳皮筋吧?”其实,父亲不一定要和女儿做游戏,只是在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把她带在身边就可以了。女孩希望父亲能陪在她身边,并不是希望父亲能陪自己做游戏,她只是希望父亲关注她,这样她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专家说,与人沟通需要得更多的是身体语言,尤其对女孩更是如此。因为女孩对这种语言的反应更加敏感,如果她和她聊天时,眼睛却扫视其他的东西。她会注意到,这时候,她会觉得自己被人厌恶。

    第二,在与女儿交流时,改变一些口语上的小习惯。

    这样做是为了在与女儿交谈时,让女儿感受到来自爸爸的更多的情感。我们不必说:“我爱你。”但至少可以说:“你真棒!”“你是爸爸的骄傲!”

    第三,父亲与女儿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父亲是女儿形成女性气质的导引者、支持者和认可者,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父亲应该根据女儿的年龄大小和认知能力发展的程度调整与女儿相处的方式。在女儿小的时候,父亲和女儿之间的交往可以比较亲密,但是等她稍大些之后,这种亲密就要逐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帮助她通过观察父亲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确立正确的性别意识,认识男女性别角色之间存在的差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