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斯迈尔斯处世成功思想全书-和谐的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和帮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生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一个人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对改善社会状况起到一点点作用;只有联合他人的力量,为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的时候,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人类文明本身就是合作的产物。穆勒先生曾说过:“人与低等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类具有与合作行动的能力。人可以通过与他人的联合行动做到单个的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只有选择好的朋友才有助于成就你的一生】

    塞缪尔·斯迈尔斯指出,榜样对一个人品格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只要以成功者的范例作为我们的榜样,运用在生活中,就可以拥有殷实又富有的人生。

    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其他人的品格、生活方式、习惯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都有意无意地在影响我们。有时,我们自己深受其影响而不自觉。好的行为规则无疑地对我们的生活具有指导作用,而好的榜样发挥的作用则更大。榜样的行动是一种活生生的现身说法的教育,这种教育最丰富、最生动、最富有感染力。榜样本身就昭示我们应该怎样去做、不应该怎样做。一个坏的典型能在顷刻之间摧毁一座美丽的道德宫殿。环境决定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

    塞缪尔·斯迈尔斯提醒我们,对于年轻人来说,品格正在形成之中,慎重择友就显得十分重要。年轻人极易吸收、消化他人的思想、爱好,极易模仿别人的行为,与他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朋友之中,只要一个染上了坏的习惯,有了不良嗜好,其他人往往仿而效之,许多人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染上恶习,日久渐长,竟至无法改掉,这就是交友不慎所致。牛津大学的叶格卫斯先生坚定地认为,年轻的朋友们在一起,极易形成一致意见,因为每一个人都易被对方所同化,因而大伙儿易趋于一致。经常相聚的人,连讲话的腔调都十分近似。我们看一个人只须看他有些什么样的朋友就行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选择一个好的朋友可能会成就自己的一生;选择一个坏的伙伴,足以把自己毁掉。

    塞缪尔·斯迈尔斯告诫年轻朋友说:“年轻的朋友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你宁可独自一人,没有朋友,而千万不可与那些庸俗卑劣的人为伍。你的朋友最好是那些品格高尚的人、具有崇高精神的人。他们应该与你一样,当然他比你更好,那是求之不得的朋友。”

    年轻人应该有远大的抱负,有志同道合的追求上进的朋友,对朋友的要求高也就是对自己的要求高。历来多少英雄豪杰视择友为大事。牛津大学较早时期的名人弗兰西斯·霍勒平生喜欢与一些德行高洁、才学过人的人交朋友,在与这些朋友的高谈阔论中他获益良多。他曾感慨地说:“我敢断言,我从我的朋友们那里学到的为人处世的学问、所得到的知识财富远比我从书本上寻章摘句得到的多。一位正直而富有才学的朋友就是一座圣洁的图书馆,只要你是他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你就随时可以进入到这座圣洁的图书馆中。”

    洛德·舍尔贝恩在年轻的时候曾专程去拜访过令人尊敬的马尔斯贝恩先生。此次拜访给洛德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写道:“我曾走遍天下,拜访四方名人,但没有任何人给我以震撼感。及至我有幸拜见了马尔斯贝恩先生之时,我的心陡然一颤,他像一位世外高人,在无声之中净化着我的灵魂,给人一种万物无所欲、飘飘欲仙之感。至高至洁至圣之人,他必定具有非凡的感化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绝非平常人所能有。”

    正如在鲜花盛开的花丛中走过后,身上必然留下阵阵芳香一样,与德行高雅的朋友们久处,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会高雅起来。凡是熟悉约翰·斯特林的人都发自内心地说,在与斯特林的个人交往中,斯特林给他们以种种有益的影响。许多人由衷地说道:“正是在斯特林先生的感悟和影响之下,我们才迷途知返,终成正果。”还有许多人说:“正是斯特林先生使我们明白我们是什么,我们应该干些什么。”特契先生在谈及斯特林先生时曾说过:“凡是与斯特林先生交往过的人,没有不被他那崇高的品德所感动的。你只要与他生活在一起。你的灵魂就会得到净化,你的精神就会变得崇高。每当我离开他时,我总感到我超脱了尘世许多无谓的烦恼,一种崇高的精神激励我向上追求。”

    崇高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总会给人以鼓舞、以心灵的震撼。正如日月精华之气滋生万物一样,崇高的精神滋润着人的心灵。选择与高尚的人为伍,你也会逐渐提升自我的人生品味。

    那么,你该跟谁交往呢?斯迈尔斯建议我们,跟那些成功人士、那些已经功成名就或者正朝这个方向前进的人交往。

    在生活中,要寻找那些热情的人、乐观的人、认为杯子半满而不是半空的人,那些“生命给了他一颗柠檬,他就能够作出一杯柠檬水”的人,那些工作勤奋的人,那些努力达到攀登顶峰路上每一个目标的人。

    你需要那些奋发向上的同伴,那些具有积极心态、追求成功的人,那些自信的、自我管理、自我救助的人,那些愿意将所知传授给别人的人——包括教师、教练、主管、同事、家庭成员中的长者和智者、训练员和领袖。所有这些人能够,通常也都乐意,使你攀登顶峰的路途更为平坦。他们本身就是成功的人。

    为了与那些能够给你最大帮助的人交往,可参考以下几点经验:

    1.应尽可能结交优于自己的人,并朝这一目标而努力

    结交卓越的人士,便能见贤思齐;反之,若结交程度远逊于自己的朋友,自己难免同流合污。当然,这里所谓的“卓越的人士”,并非是指家世显赫、地位超绝的人,而是指有内涵、让世人所称道的人物。

    “卓越的人士”大体上可区分为以下两大类型:一为立身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人们;其次则是指那些有着特殊才华的人们,例如长袖善舞,对社会有着杰出的贡献、才能特出,或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才华洋溢的艺术家等。这种杰出绝非凭一个人的喜好所界定,而须经由社会上的认同方可获得。当然,其间或许有些例外。总之,希望你能结识这些人才。

    至于怎样与这些人结交,没有成形的办法,也许是毛遂自荐,或是经由知名人士的大力引荐;当然,也可以加入群英聚会的团体里去寻觅朋友。居于其间,仔细去观察拥有不同人格、不同道德观的人们,不仅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更对你有所助益。

    2.保持判断力,不可不顾一切地全身心投入

    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渴望能和才华横溢的人物成为知交;总认为假使自己也小有才气,那更是如鱼得水。即使达不到此一目的,也能满足自己与其共荣的心理。然而,即使是和这些才气纵横、魅力十足的人物交往,也不可不顾一切地全身心投入。不丧失判断力,才是最适当的交往方法。

    3.别亲近赞扬缺点的人们

    最叫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虚荣心的作祟。由于虚荣心的蒙蔽,人类往往铤而走险、作奸犯科。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结交程度不如自己的朋友,便是虚荣心作祟的一种表现。人们总希望自己能独占鳌头于群体之中,冀盼能获得同僚的称许、朋友的尊敬、领导的青睐。

    为了求取这种名实不副的赞扬,他们甚至不惜与不如自己的人们结交。这样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不久你遭伙伴同化,使自己变得与他们层次相当!

    为了与那些能够给你最大帮助的人交往,以上几点原则是不可不了解、不遵守的。

    【你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与周围的人,关系处得不够好,你可以随便捡几个理由,说明你是如何清白无辜、责任全在他人。或许你的解释很有说服力,不过,塞缪尔·斯迈尔斯指出:你应该想到的是,这种不良的人际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你自己制造的。

    你对同事的言谈举止不屑一顾时,你就以所谓的清高与他们拉开了距离。尽管他们可能谈的的确粗俗,你有道理这样做。当你夸夸其谈,旁若无人地表现自己时,你的居高临下可能招来狂妄的绰号,尽管你确属于才华横溢之辈。

    当你仰着脸语气生硬地待人时,你等于孤立自己了;当你竖起眉毛,瞪圆双眼时,你与他人的关系已陷入险恶了。不论你是否应该这么做,从结果上看,这都背离了你的愿望。

    除非你躲入深山老林,独居尘世之外,否则,总要生活在亲戚朋友、同乡、同学、同事之中。这些人的性格脾气、志向爱好、学识趣味、品德才貌,一定是形形色色的。若是上帝复制十个你,和你一起工作,喝一个牌子的啤酒,发同样的牢骚,甚至爱同一个人,岂不很可怕吗?承认周围的人是由各种角色组成的,是成功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你只能、而且必须与若干不同于你的人活在一起,这是你无法选择的,你只能面对这个现实。

    你可以反感迪斯科,但你绝没有理由讨厌跳这类舞的人,你选择不看就是了;如果你能以优美的华尔兹、探戈舞步唤起他们的兴趣,做他们的教练,你就与他们贴近了。

    这么一来,你就可在日常小事的处理中变不利为有利,你自己创造了和谐的人际环境。另外,你的期望值不能过高,你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说好。假如我们承认多数人是好人,能与多数人处好关系,我们的人际环境就是和谐的。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时常会因为太自高自大,或者太自惭形秽而得不到好的友情。

    塞缪尔·斯迈尔斯亲身体验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大风雪后,积雪满街,交通断绝。斯迈尔斯居住的公寓大楼中的煤用完了,食品杂货店的人没送货来,没有自来水,电梯也因故障而不动。从来没有交谈过的邻居们相互敲门,愿意接济食物、牛奶、唱片等。有个人家举行舞会,使大家兴致热烈起来。大家这才发现,大楼的管理员会弹钢琴。

    当时斯迈尔斯想:如果平时能有这种友好互助的精神,那幢大楼中每天的日常生活会多么生色!

    你在旅行时当然可以冷然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是,那种态度也会使你不能享受众人之乐。你如果看不到世人的内心,你就看不到世界。打开鞋盒让顾客挑选的女店员、街头值勤的交通协管、公共汽车司机、送水工,他们都是有个性的人,每个人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大多数人总是陷入刻板的生活,每天见同样那几个人,和他们谈同样的事。其实,和陌生人谈话,特别是和不同行业的人谈话,更能给你提供新的经验和感受。乡野的农人、偏僻地点加油站的机匠、抱着孩子的极为得意的女人,都可能带给我们衷心的愉悦,觉得世界上充满了生机。

    我们许多人自觉没有什么可以给人,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接受别人的盛情。如果我们不是熟视无睹,而是仔细看人,我们很可能从他的眼光中看到他心有疑难。如果看见车站上有一个女人在流泪,一个孩子眼露痛苦之色,或是一个外国人身在异乡、手足无措,我们上去询问和协助,就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愉快和满足。

    斯迈尔斯在著作中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妇人乘火车西行,在中途一个荒野小镇停车时下车散步。这时东行的火车也抵站,两列车有很多的乘客在车站上悠闲踱步。她看到一个面带笑容的男子,两人便谈起话来,一同散步,火车鸣笛促乘客上车时,那男子说:“我们也许从此不会再见面了。”他们握手道别,却登上了同一列火车!

    其后许多年,他们互相通信,直到离世。两人所求者都不是恋爱,而是珍贵的友情。

    问问你自己:你的知己中,有几个是经过正式介绍而认识的?杰克在一处海滩上认识的鲍尔德,就是他从水中走上来,杰克正要走下水去时认识的;柯维在纽约一家餐馆中遇到艾伯特,是他正在看一本当时极为畅销的书时认识的。

    亿万人的情绪感觉各有不同:有的孤独,有的抱着希望,有的烦忧沉郁。在人生的长途中,这种心情和感觉均需要伙伴,需要友情。本来是陌生人,有一个人伸出手来,就成了朋友。在生活中,肯于主动伸出手来和别人交往的人,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友谊和乐趣。

    【给予别人方便能帮你获得更多的支持】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办事的经验之谈。塞缪尔·斯迈尔斯指出,要从他人那里获取利益,必须先给予对方以一定的利益。他认为,伽利略在这方面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16世纪初,有很多科学家都面临着困难的处境,意大利天文学家及数学家伽利略也面临同样的困难。有时候,他把自己的发现和发明当做礼物送给当时最重要的赞助者,从他们那里得到资助从事研究。然而。不管发现多么伟大,这些赞助人通常都是送他礼物,而不是赠与现金,因此他常常没有安定的生活。

    1610年,他发现了木星周围的卫星。这一次他把这个发现呈献给麦迪西家族。他在寇西默二世登基的同时宣布,从望远镜中看见一颗明亮的星星(木星)出现在夜空上。他表示,卫星有4颗,代表了寇西默二世与其三个兄弟;而卫星环绕木星运动,就如同这4名儿子围绕着王朝的创建者寇西默一世一样。将这项发现呈献给麦迪西家族之后,伽利略委托他人制作一枚图案——天神丘比特坐在云端之上,四颗星星围绕着他。徽章献给寇西默二世,象征他和天上所有星星的关系。

    1610年,寇西默二世任命伽利略为其宫廷哲学家和数学家,并给予全薪。对一名科学家而言,这是人生中最辉煌的岁月,伽利略四处乞求赞助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伽利略仅靠一个简单的举动就摆脱了以前四处求乞的日子。理由很简单:贵族们实际上并不关心科学和真理,他们在意的是名声与荣耀。人们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比其他人更为显赫出众,伽利略就将他们的名字连结上宇宙的力量来满足他们的虚荣。能和宇宙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荣耀有谁不想得到呢?

    伽利略的策略让这些贵族们觉得自己不只是在做提供财源这样简单的工作,而是让他们觉得自己富有创造力并权倾一世,甚至比以前创造的伟业更崇高。

    因此可见,你不能让他人感到不安,尤其是位居己上的人,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他们荣耀会给自己带来许多便利。伽利略不但没有以自己的发现挑战寇西默二世的权威,或者让他们在某一方面感觉自己有不足之处,反而把他们比拟为行星,使其整个家族在意大利的王室之间璀璨夺目。他没有抢资助者的风头,把荣耀的桂冠戴在别人头上。

    也许有人会认为伽利略过于逢迎这些贵族,而失去了作为一名科学家应具有的品质。但是,塞缪尔·斯迈尔斯却认为,科学家也不能逃避生活的反复无常,他们也需要有足够的经济支撑。如果仅仅用一个小策略就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又何乐而不为呢?

    斯迈尔斯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只有努力学会为别人效力,做那些不惜花时间、精力和诚心诚意为别人设想的事情,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这句话表明了人际交往的一个原则:如果你希望交到期望的人,那么就要做到既能了解对方的观点,又能在了解之后帮助他满足需求。简单地说就是要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策略。但对“善”的评价不该源自发起者,而应当是接受者。所以,如何真正地为别人提供“善”举,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才有可能为别人提供别人真正所需的东西;有了惠人的能力,才有得到利己的可能。

    那么,在社会生活中,究竟什么才是别人所需要的呢?

    相信你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诚实、自信、责任心、做事果断、有才干、有能力、有技术、能说会道……这些答案的得出都是站在你自己的立场上。即使你真的具有这些素质,也未必就能顺利拓展人际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是:别人需要的素质就是你能够想对方所想,然后结合自己的能力为他提供帮助。

    琼斯是一位房地产推销员,她的工作十分出色,引人注目。很多顾客在接受了她推销的房子之后,仍然与她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她也非常愿意帮助顾客解决各种问题。

    简而言之,琼斯是以想顾客所想的优质服务征服了对方。即使买房以后,顾客仍能感受到她贴心服务的魅力。她会经常打电话给顾客问寒问暖,偶尔还会接受顾客的要求去做客。然而在顾客的家里,琼斯不是纯粹的礼仪性拜访,而是仔细询问和察看房子的使用状况。虽然不懂房子的供水系统,但她能够注意了解供水是否正常。如果出现了水流不稳定,她会主动帮助顾客到物业部门去解决这个问题。

    琼斯做工作仔细,她知道当地某学校某年级学生教师的比例,甚至叫得出老师的名字。她能说出郊区火车月票的价格——精确到美分。她还能告诉顾客快车上只有20分钟开空调的时间等。每当新住户搬进新居前,她会准备一份礼物,并在到来的第—天与他们共享一顿美餐。她知道刚搬家做饭还不方便,第一天晚上她会邀请他们到自己家共进晚餐。她还安排新来者加入当地的俱乐部。她了解住户的宗教信仰,与当地教堂联系:“这里有新教友,见见面怎么样?”这些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琼斯做到了这些,她从各方面尽力帮助新住户迅速融入社区生活。

    作为一名推销员,虽不能帮助顾客修马桶,也不懂该如何做好装修,但是她仍然能够凭借自己的细心和热情来赢得顾客的青睐。有一次,她售房给一位顾客,那位先生十分满意,还向她推荐了十位潜在顾客,其中一位顾客又向她推荐了几个人。琼斯的业绩就是这么来的,而且她还很享受与这些顾客朋友的友谊。

    也许有人会怀疑,这样的方式自己需要付出很多,是不是值得呢?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所做的一切,别人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回报是迟早的事。而且,只要你真正把握住了对方的想法,有时候你只需在对方最着紧的地方轻轻添上画龙点睛的一笔,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倘若总是斤斤计较于自己是否吃亏,而不愿意花力气和精力来为别人着想,是永远也无法赢得别人的信任的。

    给予别人方便或同情关爱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对方所给予的方便、同情和关爱。给予其实是互惠的,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这正如投光与镜子,自然会有反射之光的相得益彰。

    【帮助别人的同时能够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

    斯迈尔斯指出:帮助别人成功,是追求个人成功最保险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能力帮助别人。一个能够为别人付出时间和心力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

    如果一个人顶尖的成就让你感到有自己的一份,你能够自豪地说:“是我让他有今天。”这将是你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帮助别人不仅利人,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不论对方是否接受你的帮助,或是否感激。想想看,如果每一个人都帮助另外一个人,世界将变得多么和谐与美好!当然,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任何人际关系,无论是私人交往,还是业务关系,如果它是以成年人的互利观念来支配,对双方来说只会有益。你为别人提供急需的东西,人家也会满足你的需求。

    米歇尔是一位青年演员,刚刚在电视上崭露头角。他英俊潇洒,很有天赋,演技也很好,开始扮演小配角,现在已成为主要角色演员。从职业上看,他需要有人为他包装和宣传以扩大名声。因此,他需要一个公共关系公司为他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刊登他的照片及有关他的文章,以增加他的知名度。不过,要建立这样的公司,米歇尔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偶然的一次机会,他遇上了莉莎。莉莎曾经在纽约一家最大的公共关系公司工作过好多年,她不仅熟知业务,而且也有较好的人缘。几个月前,她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关公司,并希望最终能够打入有利可图的公共娱乐领域。到目前为止,一些比较出名的演员、歌手、夜总会的表演者都不愿与她合作,她的生意主要还只是靠一些小买卖和零售商店。两人一拍即合,联合干了起来。米歇尔成为了她的代理人,而她则为他提供出头露面所需要的经费。他们的合作达到了最佳境界,米歇尔是一名英俊的演员,并正在时下的电视剧中出现,莉莎便让一些较有影响的报纸和杂志把眼睛盯在他身上。这样一来,她自己也变得出名了,并很快为一些有名望的人提供了社交娱乐服务,他们付给她很高的报酬。而米歇尔不仅不必为自己的知名度花钱,而且随着名声的扩大,也使自己在业务活动中处于一种更有利的地位。

    通过莉莎和米歇尔的相互合作与需要,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格局:米歇尔需要求助于莉莎,获得为自己宣传的开支;莉莎为了在她的业务中吸引名人,需要米歇尔做自己的代理人。你看,他们互相满足了对方的需要。

    自然界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世上仅存的植物当中,最雄伟的,当属美国加州的红杉。红杉的高度大约是90米,相当于30层楼以上。

    科学家深入研究红杉,发现了许多奇特的事实。一般来说,越高大的植物,它的根理应扎得越深。但科学家却发现,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上。

    理论上,根扎得不够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将它连根拔起。红杉又如何能长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倒呢?

    研究发现,红杉必定是一大片在一起生长,并没有独立长大的红杉。这一大片红杉彼此的根紧密相连,一株接着一株,结成一大片。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连结、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除非飓风强到足以将整块地掀起,否则再也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动摇红杉分毫。

    红杉的浅根,也正是它能长得如此高大的利器。它的根浮于地表,方便快速并大量地吸收赖以生长的水分,使红杉得以快速成长壮大。同时,它也不需耗费能量,像一般植物那样扎下深根,它用扎深根的能量来向上成长。

    红杉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向,让我们广泛地伸出自己的学习触角,和广大的资讯网络结合,去吸收更丰富的成功知识及经验,来提供自己赖以迅速成长的养分,而不必耗费能量去独自盲目地钻研。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依靠别人,只有帮助更多人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如红杉林根部相连,以充分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创造出不可动摇的伟业。

    如果你尚未壮大,不妨伸出你学习的根,和成功者紧密连接,加入成功、积极的团体,阅读成功者撰述的书籍,吸收他们的经验,了解成功者的态度,让自己更快速地成长。

    只要你谙熟这项借力与合作的诀窍,很快你将会成为成功之林的雄伟巨木。

    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如果不善于借别人的帮助走向成功,不善于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帮助,这是最低等的做人之术,与大师级的成功人物相比,可谓渺小。因此最明智的做人之道是:“助人亦助己。”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甚至嘲笑这一点,那么你在生活中就很难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最终就往往会成为生活中的失败者。

    【真诚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可靠保障】

    塞缪尔·斯迈尔斯曾写道:“拉封丹说:‘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人们在一起可以作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作出的事业。”现实生活使我们认识到:单个人不能成事,一个人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只有在宏观层面上大家都分担某些责任,每个人才可能在微观层面上独立行动。就是动物也会聚在一起,相互做伴、相互保护、共同生存。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能掌握自己的生命,而且在今天的时代,我们更不能单独行动。

    自私的人把一切归功于自己,他永远也不会超越自我。没有一个事业成功的商人在内心深处会认为一切是自己干出来的。他们每个人都会感谢别人。你越成功,你越可能是一伙人。要想做大,你一定要有本事任用别人,容纳别人,说服以及激励别人跟随你的梦想,分担你的工作,然后与他们共享荣誉。要不然,他们不会永远帮你,你也就渐渐地不值一提了。

    哈代的成功就证明了与人真诚合作的重要性。哈代1898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数学荣誉学位考试一等及格者。1900年被推选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并从1906年起任该院讲师。哈代比李特尔伍德大8岁,他俩相识于1904年,当时李特尔伍德还是三一学院的学生,哈代曾为他的分析学老师担任过助教。1907年李特尔伍德毕业后到曼彻斯特大学任教,1910年又回到剑桥,接替了数学家阿尔弗雷德·怀特海的职位。此后的一年中,哈代写了多篇有关级数收敛和求积分的论文,渐渐在分析学方面有了名气;李特尔伍德则证明了级数理论中一条著名的定理,感到自己对数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已基本成熟。共同的兴趣和扎实的功底将他们联系在一起,1911年他俩开始了长达35年之久的合作研究。

    其实在这30多年里,哈代有近20年的时间是与李特尔伍德在不同的地方度过的:1914到1918年,李特尔伍德按照法律规定到皇家炮兵部队服役了4年,而1919年哈代又离开剑桥,去牛津大学任职,直到1931年才回来。然而他俩的合作不仅没有因此中断过,而且成果极其丰富。早期的合作涉及丢番图逼近及其在函数论中的应用、级数的可和性、陶伯型定理等。哈代去牛津后,他们又围绕整数分拆和傅里叶级数的收敛性与可和性发表了大量著作。“哈代—李特尔伍德极大函数”、“哈代—李特尔伍德圆法”和“哈代—李特尔伍德定理”等以他俩的名字共同命名的数学成果都是这种密切合作的标志。这些重要成就也使得他们共同建立起世界著名的剑桥分析学派,重振了英国数学的雄风。

    那么,他们是怎样进行合作的呢?原来,通信是他们交流数学思想和研究成果所采用的独特方法。如果对某个课题有了心得体会或者找到了解决办法,或是在思考旧问题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问题,他们都会寄邮件告诉对方。而且他们达成了一种默契:当一方收到另一方的信件时,如果读到新的问题,那么收信人先不去看对方的解答,而是自己独立想办法去解决,直到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为止。然后他们就开始把相应的结果撰写成论文。先由李特尔伍德搭好论文的基本框架,用哈代所熟悉的符号表达出结果,然后再由哈代来定稿,以他特有的文笔和写作风格补充完善为一篇形式优美、内容严谨而充实的数学研究论文。难怪不明真相的人曾认为,李特尔伍德不过是哈代所虚构的人物,并无真人存在。哈代返回剑桥之后,他们也一直保持着这种合作方式。35年里,他们联名发表的论文共有100篇,占哈代论文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而在李特尔伍德的全部文章中则占了一半的比例。从这一点也足以看出合作对于双方的重要意义。

    哈代不仅能与李特尔伍德密切合作,而且还有悉心培养拉马努金的“一段浪漫插曲”。斯林尼瓦萨·拉马努金1887年出生于印度,幼年就显示出对数学极强的兴趣和才能。但因家境贫困,他无力进大学学习,也买不起图书和杂志,只能靠借书和自学汲取数学知识。1913年初,他写了一封信给哈代,陈述了自己对数论的研究情况,并列出了由他自己独立发现的120多条数学公式,这些公式里有些是很难证明的,甚至连哈代也被它们难倒了。哈代十分欣赏拉马努金的数学天赋,立刻回信邀请他到英国来,并设法为他安排了奖学金。

    1914年4月,拉马努金辗转到了英国。短暂的接触之后,哈代发现拉马努金由于从未正规学习过现代数学,对许多概念都不熟悉,但他却有着很强的数学直觉和推理能力。哈代花了很多心血教拉马努金现代的欧洲数学知识,并充分启发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拉马努金进步飞快,不久便在素数分布、堆垒数论、椭圆函数和发散级数等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5年间,他共发表论文21篇,注记17篇,其中有5篇重要的文章是和哈代合作完成的,特别是他们一起对整数的分析问题做出了首创性的工作。哈代认为,他通过与拉马努金的接触和合作,自己的创造力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1917年,拉马努金患了结核病,久治不愈。由于经济窘困和思乡心切他于1919年回到了印度,第二年就去世了,年仅33岁。哈代对这位数学天才的英年早逝深感痛惜,在以后的十多年里积极参与研究拉马努金的数学公式,并整理传播他的论文,在1940年出版了《拉马努金》一书。该书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拉马努金的生平和研究成果,并作了适当的评论,成为了解和研究拉马努金的重要文献。哈代对拉马努金的悉心培养以及两人的真诚合作从此被数学界传为佳话。

    哈代为人谦逊温和,从不因自己取得了成就而向别人夸耀或是盛气凌人。相反,他经常强调其他合作者的重要性,对自己却轻描淡写。他曾说过,自己的大器晚成正是得益于同李特尔伍德和拉马努金等人的平等合作。的确,哈代具有与他人有效合作的出色才能,除了李特尔伍德和拉马努金,他在牛津培养的学生梯其马什后来也成为他的重要合作伙伴;他和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兰道、博赫纳和莱文森等都联名发表过成果;他与李特尔伍德、波利亚合著的《不等式》一书至今仍是有影响的著作。

    哈代的这种平等合作精神还体现在他能真诚地对待学生,热心指导和帮助他们进步。控制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著名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在191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曾赴剑桥大学进修,哈代指导他钻研高等数学。40多年之后,已经成名的维纳在回忆录中写道:“哈代对于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数学家来说,是一个理想的导师和榜样……听他的课对我来说是件乐事,我以往在高等数学的探索中始终不能完全满意……可是哈代却那样清晰、那样细致地引导我彻底掌握高等数学的复杂逻辑。当我遇到困难时,他就使之迎刃而解,并让我真正认识到,对数学证明来说什么是必需的。”

    20世纪20年代,维纳在事业的道路上遇到了困难,他所主攻的方向受到数学界的冷落。在这个关键时刻,也是哈代给了他很多的鼓励,使他充满信心坚定地走下去,最终取得了成功。维纳认为,从他开始独立研究数学到取得成就的这段时间里,对他影响最大的数学家就是哈代。

    新时代的个人创造力的充分发挥更有赖于交流与合作。在现时的社会,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发展为我们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凭借因特网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信息的即时传递,地球上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我们交流的潜在对象。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的互相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家、民族、地区、企业及个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增强交流与合作是大势所趋。而且,人类面临的种种共同危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核危机、生态危机等,也都要求新世纪的人们具备全球意识和协作精神。借助市场经济体制和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国际通用规则,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已经得到极大地发展。可以说,当代任何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研究、理论探索、技术工程等都不可能再凭借个人单枪匹马的奋斗而完成。

    1961年,美国实施的长达10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有将近42万人参加,涉及2万余家公司、120所大学。21世纪的重大创造活动将依赖于跨国、跨地区、跨学科的人才群体的合作。在个人层面上,发展趋势也同样如此:人们事业上的成功将越来越依赖于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而合作的成效又取决于当事人的合作能力。新世纪的交往,从手段、方式到目标、结果,都有别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人际交往圈突破了以前空间的限制,其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建立而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再次强调,之所以需要合作,首先源于你的能力有限;同时,也因为你的能力倾向与其他人不同。在商业中,专业从事销售的人多乐观、热情,专业从事财务的人则多理智、有条理、慎重。人的能力倾向总会有所侧重。有些人像猎人,敢于冒险,追逐确定的目标,誓死完成自己既定的任务。有些人像保管员,善于保存,把已经到手的成果收藏好、保管好。性格类型的差别是长期养成的。不能说哪一种类型就一定好,哪一种就一定坏。但是性格类型不同,所能从事的工作性质就不一样。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得明白自己的性格类型,然后选定一个适合于你自己类型的工作目标。在与人合作时,也应注意分析别人的性格特点,尽可能使彼此的合作更加密切和愉快。

    【努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塞缪尔·斯迈尔斯指出:“彼此信任是成功合作的基础。希望别人信任,是心理趋向成熟的一种良好愿望;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人之交往的一大课题。”

    应该说,信任是对他人一番缜密考察之后的认可表示,是理解和友谊最微妙、也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自我价值和愉悦的最佳契合。你会毫不费力地发现,那些得到别人信任的人总是信心十足、充满乐观的活力。他们越是被信任,自我安全感和畅意感越强,广交朋友的渠道越宽。

    尤其在今天,信任已成了人际关系融洽的显示剂——一个具有很高信任度的人,无疑会受到欢迎和更高层次的尊重。因为他(她)的存在,使别人感到依托与安宁,得到温馨与满足;而缺乏信任度的人,则很难在自己周围找到诚挚的、牢固的友情,这样就难免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某种失落感和孤独感。

    被人信任,不仅会赢得声誉,而且会讨人喜欢,这是自不必说的了。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信任就是渴望尊重而使用的一种心理需求和倾向;从社会学角度上说,就是人际交往的合乎群体化;从道德伦理角度上看,就是善与美的折射。

    自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青年人是走向心理成熟的时期,这种心理需求指向尤显迫切。那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怎样提高别人对你的信任度呢?

    (1)如实地表现自己。信任,不会在凭空的梦幻中产生,也难在乞求恩赐中获得,首先自己要有被人信得过的地方。就是说别人的信任之光只能从你自己的言行这个“光源”中产生。因此,坦诚、不加掩饰地再现自己本来面目,则是获得信任的基础。注意,与人交往,能把自己“推销”出去,是有胆有识之举。你得适度地暴露自己,让人们一定程度地注意你,这样你就有希望找到释放能量和获得信任的机会。若躲躲闪闪、明枪暗放,故作姿态,忸忸怩怩,给人以捉摸不透的感觉和模模糊糊的印象,那别人是很难确定信任的意向,向你投掷信任的砝码的。所以,如实地表现自己,是取信于人的基石。

    (2)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为别人办头一件事,对别人说第一句话,都会在陌生人心里留下潜影,成为对你最终评价的参照。有的人,不注重第一次交往的“效应”,往往容易造成误会,事后又不懂如何弥补,就会给人“此人不太牢靠”的印象。而印象一旦固定,要改变它就得多花费好多精力。

    (3)把握好允诺与兑现的尺度。提高信任度,最关键的一点是把握好允诺与兑现的尺度。一旦与人敲定,就一定想方设法尽力去办;实在存在困难,出现了意外,应向对方解释清楚,寻找补救办法,但切忌变换过多,给人敷衍了事的感觉。办事要扎实,不要拍胸夸口或模棱两可,应具有时间观念和信用意识。确实难以成全的,应直接说明适当的理由,给人以讲究实际和礼貌的感觉。生活中最忌讳允诺随随便便,因为轻率的允诺既害苦自己,也使别人大失所望,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信任和尊重。兑现,是应该孜孜以求的。

    【互惠合作,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

    塞缪尔·斯迈尔斯提醒我们:“想要他人善待你,你就首先要善待他人。”这便是一种双赢的处世成功思想智慧。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之中就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赢得了竞争中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当我们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

    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极度萧条,企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资金匮乏。而此时各国银行大多停止了对困难企业的接济。然而,此时的花旗银行却积极办理各项贷款业务,尽力挽救各国企业,幸运的是,企业由于受到援助,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并按时归还了花旗银行的贷款。

    花旗银行的这一友好举措,不但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极高的信誉。在此后的发展中,花旗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使自己成为世界知名银行之一。这一双赢的做法不但救活了企业,而且让花旗银行彰显了自己的长处。

    相反,当我们不善于采取双赢的智慧,不乐于施助于人时,那么自己本身的发展便会极为缓慢,因为我们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通过帮助别人来彰显自己的长处,这种双赢的智慧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要懂得帮助别人,自己身处危难之时,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前进。

    哈佛大学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大学生们被要求看一部记录片。影片记录了一名美国女士全身心地投入慈善事业、为之奋斗终生的故事。学生们被她的人格力量所折服,感动得热泪盈眶。研究者对他们的唾液进行分析,惊讶地发现,这些学生的免疫球蛋白A的数量,比看纪录片前增加了。免疫球蛋白A是一种能防止呼吸道感染的抗体,这说明善性形成的良好心理,还能够增强人的免疫力。

    “赠人玫瑰”更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世界也会因为每个人一点小小的善举,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双赢思维是智慧,对这样能使得大家皆大欢喜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美国著名拳击手杰克每次比赛前都要做一次祈祷,朋友问道:“你在祈祷自己打赢吗?”

    “不,”杰克说道,“我只是祈求上帝让我们打得漂漂亮亮的,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最好谁都不要受伤。”

    杰克的话中渗透着双赢的智慧。

    双赢小到个人领域,就是用美德为竞争镶边着色,让折射的阳光照亮携手同行的路程,让竞争在微笑中把心灵放松,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人与人关爱和睦、诚实守信中描绘出一幅和谐的生动图景。“双赢的智慧”让你我共同享利,并有利于自己长处的彰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可在什么地方建立总部,一时间颇费思量。地点理应选择在一座大城市,可在任何一座繁华都市购买一大块土地都需要很大一笔资金,而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每一分钱都肩负重任。就在各国首脑们商量的时候,洛克菲勒家族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出资870万美金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在人们的惊诧中无条件地捐赠给了联合国。

    联合国总部大楼建起来后,四周的地价立即飙升起来,洛克菲勒家族在买下捐赠给联合国的那块地皮时,也买下了与这块地皮毗邻的全部地皮。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凭借毗邻联合国的地皮获得了多少个870万美金。

    双赢是一种智慧,它给施与和接受的双方都带来好处。

    美国有一个农场主,由于掌握了科学的栽培方法和技术,他的庄稼长得总是比别人好,自然他的种植效益也就比邻居的高。而且,这位农场主还有培育和改良品种的技术绝活,并在每年当地农业协会评比中,他总能拿到第一名。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每次评出最佳品种之后,他又总是把最好的品种拿出来送给邻近农场的农场主们。

    “别人申请专利保护还担心自己的成果被人仿冒,你这么做难道不担心别人超过你吗?难道你在做专门利人的善事吗?”当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他的时候,他笑着说:“我这样做并不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其实对我自己也有很大的好处。因为我农场里的种子无论有多优良,但如果附近农场充满劣质的品种,它们的花粉难免会随风飘落到我的农田里,而我的作物受精后质量就会下降。我把我最好的品种给他们种,我的庄稼的品质才能得到保证。另外,别人有了跟我一样好的种子,就会不断地激励我再去努力革新和改良,这就给了我持续进步的压力和动力,让我始终保持领先的地位。”

    我们明白,合作可以成为竞争的主旋律,和谐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真诚的微笑中,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让别人的长处弥补我们的短处,让我们的长处“承托”别人的短处,让彼此都获益处,让彼此携手同行。

    【学会与别人共享自己的力量】

    有些人,平时不注重品德的修为,性格孤僻,不懂得与他人共同分享胜利的果实和开心的喜悦,这样的结果就是,生活圈子会越来越狭小,接触的朋友越来越少,最终孤立于社会群体之外。

    学会同别人分享,在与人的分享中,你自己也会得到快乐。塞缪尔·斯迈尔斯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注重分享,他说:“学会同别人分享,才有机会分享别人的喜悦,并得到双倍的快乐。”

    安德鲁·卡内基——一个贫穷的苏格兰移民的孩子变成了美国最富的人。他勤奋地工作直到83岁逝世。在此期间他一直明智地与人们共享他那巨大的财富。

    1908年,18岁的拿破仑·希尔访问了这位伟大的钢铁大王、哲学家和慈善家。第一次访问持续3小时之久。卡内基告诉希尔:他的最巨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在他的哲学。他的人生哲学是:“人生中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值得为它而劳。同时,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值得同他人分享。”

    塞缪尔·斯迈尔斯指出:一个人学会与别人共享自己的力量,个性才能得到最完整的发挥。

    发展个性必须从欲望出发,而欲望是通过行动来实现的。个性的开始,就在于我们独处时候的所思所为,而真正个性的奉献,则会凌驾一己之私的范围。成熟的个性,不可避免地会在服务人群的先贤身上表现出来,它开始时可能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较量,继而向外寻求更丰富的知识和亮点。个性并不是我们独资的拥有,也不是行为的本身,它是用来判定我们本身价值的东西。性格可以在不涉及他人的情况下得到体现,而个性最终必须会影响到他人和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或许能在家独处的时候造就我们的性格,但是永远不能孤独地完成个性的发展。

    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所碰到的人,都有爱和悲哀的相互责任,我们怎样为他们树立爱的榜样,这将会对他们如何去爱别人产生重大的影响。当我们表达爱心的时候,别人会看着我们,甚至把我们当做学习的榜样。

    我们会问:“谁可以当我们的好榜样?谁是我们最应该仰慕的对象?”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中找到他们,也可以在开放和诚实的心态下遇见他们,我们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他们。

    南丁格尔舍弃了财富和舒适的生活,去追寻她心中深刻的需求。她被一种要去照顾千千万万个人的使命所驱使,要去分担他们在她身边死亡的时候所经受绝望的情绪和恐惧。最后,她成为我们今天所熟悉、敬仰的“白衣天使”之母。

    天主教神甫达米安抛弃了文明社会的一切,献身于照顾夏威夷莫洛凯岛上的麻风病人,完全发扬了非凡个性的博爱精神。他与教会的官僚体系奋战不止,为他的教区人士争取补给品,最后他自己也患了麻风病,死在他所爱的和他一起生活的人群之中。

    甘地将一生完全投入追求自由之中。他的不流血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终于使英国殖民地地下的印度人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束缚。当他一再被要求写下自己的生平回忆时,他给出了一句最有个性的答复:“我的生平就是我的信息。”这些力量化为爱的典范,都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欣赏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以博爱为职责的高尚性格。

    世界上贵族制度最长的,是英国;贵族得到最多利益又相安无事的,也是英国。

    1688年,英吉利海峡对面的法国,大革命中血流成河,断头台上人头滚滚,包括无数的贵族。而英国也经历了同样的资产阶级革命,一些贵族带头发动了“光荣革命”,但结果是贵族与革命军相安无事,以至弹冠相庆。他们在没有大的流血冲突情况下,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与贵族,各自的利益,各自的官位爵位,都各得其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英国的王公贵族懂得一个道理:利益就是像玻璃瓶里装着的蜂蜜,如果大家都想得到可口的一点点,那就相互妥协,用谈判和退让的方法来解决。否则,争打起来,瓶子碎了,谁也吃不到。

    于是,英国贵族主动与革命党谈判,把原先属于贵族的许多利益让出来,只保留其中的一部分。

    只要给贵族一部分利益,战争就可避免。革命党觉得这个决定具有可行性。于是,就达成了协议。这样,英国贵族的利益被保留下来。

    塞缪尔·斯迈尔斯指出:学会与别人分享,这是获得最大利益的方法。富有而又能够谦让,当然愉快。——英国贵族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能够审时度势,让出一部分利益,让革命党人来分享,当然大家都高兴。

    一个人要谋求最大的利益,方法就是愉快地追随,而不是顶牛、争斗,甚至流血牺牲。当然,追随的行为,必须符合建立公众的伟业,而不是一己的私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英国贵族们当年的顺从与追随,那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当然就喜悦安乐了。

    【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合作精神】

    塞缪尔·斯迈尔斯非常重视和强调合作。尤其是对于职场中人来说,参与合作项目的人往往更加投入到他们的工作中去,对他们的工作具有更大的满足和兴趣,对他们的能力和技能拥有更多的自信。

    那么,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呢?

    1.认识到你需要别人去帮助你前进和感受成功

    你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你不能在与世隔绝、孤立无援中完成自我实现。接受你作为个人和作为你在社会中界定一个位置二者之间的平衡,始于你跨进校门之时的社会化过程的完成。如果你不能实现这一平衡,你也许就会要么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迷失自我,要么在你对外部成功的追求中使自己与世隔绝。把健康的竞争和合作紧密结合起来,将有助你实现理想的平衡。

    2.把合作接受为一个成功的策略

    如果你被竞争性的抱负所驱使,那么你也许会顽固地抵制别人的建议。或者你也许随意地接受它们,但拒绝与人分享见解,唯恐你会失去荣誉。如果你把合作接受为一个成功的策略,你就能分享别人的信息和反馈的好处。我们必须明白:并非每一次竞赛都产生失败者,最好的结果就是双赢。通过从合作的优点中受益,你就能成功地实现你所选择的目标,并帮助你周围的那些人也成功地实现他们的目标。

    3.学会充分重视别人

    不一定要做到认为每个人都比自己重要,但至少要认为别人和自己一样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是往往那些认为别人是重要的人。

    4.要有一种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为别人的喜事而高兴的

    心理只有试着去欣赏别人的成功,去欣赏别人的快乐,你才会去成人之美。在欣赏别人成功的同时,能感受到其中有自己的一份功劳,那种高兴会更加实在。

    5.学会欣赏别人

    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被人欣赏,欣赏就是发现价值或提高价值,我们每个人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发现和提高我们价值的人。

    欣赏能给人以信心,能让对方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欣赏能使对方感到满足,使对方兴奋,而且会有一种做得更好、以讨对方欢心的心理。如果一个员工得到经理的欣赏,他肯定会尽力表现得更好,而如果是一个小孩,得到别人的欣赏,那他的表现会令人大吃一惊。

    要尽量去欣赏别人一些他自己不自信或不被众人所知的优点,如果一个国家级运动员和你第一次见面,你表示欣赏他的运动成绩,除了让他一笑以外,不会产生什么特别的感觉;而如果你表示欣赏他的风度和气质,他会非常高兴。

    【同情心是打开他人心灵之锁的金钥匙】

    斯迈尔斯说:“同情心是打开他人心灵之锁的金钥匙。”成功地进行说服,消除服对方的抗拒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同情心。

    美国第25任总统威尔逊曾说过:“如果你想握紧了拳头来见我,我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你,我的拳头比你握得更紧。但如果你想对我说:‘我想和你坐下来谈一谈,如果我们的意见相左,我们可以共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一来,我们都会感到我们之间的观点是非常接近的,即使是针对那些不同的见解,只要我们带着诚意耐心地讨论,相信我们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途径。”

    生活中,我们常会对一些问题产生不同的意见,当我们想发表异议时,怎样才能表现诚恳,又能使人高兴地接受你的意见呢?斯迈尔斯提醒我们,在你力图向别人推销你自己和你的主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技巧:

    1.一定要强调利益

    如果你想兜售你的主意,不要没有先陈述它的利益就提议行动起来。假设你这么和你的老板说:“我想要接手彼特的业务。”那是你想要兜售的主意,但是你还没有给老板看到这个主意好在哪儿。你补充道:“我能够充分利用我和彼特的良好关系,使得这项业务回到正轨上去。彼特先生会和我一起工作,去找到一项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在你尝试推销你的任何主意之前,考虑你能带到桌面上的全部利益,以你的主意的重要结果来向别人建议,这样往往能够增加成功的机会。

    2.探索分歧的原因

    当你试图推销主意、点子之类的东西的时候,对方肯定会生出天生的抗拒力,你需要减低这种抗拒力。当他们提出异议的时候,你肯定会有所反应,但是只有在你理解了异议背后的原因之后,你才能作出反应。你应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他们提出异议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当某些人不同意你的时候,异议的原因是他们的想法和你的想法可能对不上。在你找到解决方案以前,其实你已经达到了对这个问题的诊断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能揭开那些反对意见背后的原因,看看这些原因从何而来。

    当人们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找一下他们表示异议的原因。我们有一个自然的倾向,就是在对话中为了尽量消除反对意见,会马上对它发表一个看法。问题是,反对者们在他们表述过反对以后,可能就不会继续聆听了,他们一直考虑的是,能再说一些什么,以坚定他们的异议。为了使他们能把他们的想法和你的想法挂起钩来,问他们一个关于异议的问题,也能使你确切地了解为什么他们表示反对。你不得不对他们的反对刨根问底。假设你正在向一些人推销一种新的节省时间的工作方法,他们却回答:“那样做太复杂了。”如果不知道他们说的“复杂”是什么意思,你如何反驳他们呢?刨根问底的另外一个益处,是你表现出对异议很大的兴趣。

    3.先退让一步,再提出反对的意见

    在表示不同意见时,应该先退让一步,表示自己在某些方面同意对方的意见,也很仔细地考虑过他的意见;然后再说明自己的建议,这样将使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你不妨这样说:“我考虑过你的提议,这个建议很好,不过,有些问题可能还需要再商量。”或是:“我十分同意你的意见,只是我有一些建议,希望你能听听看。”

    4.请对方再斟酌考虑一下

    在表示反对之前,你不妨以慎重的态度,请对方再斟酌考虑一下,让不愉快的情绪降到最低,然后再提出你的意见。你可以这样说:“你提的问题很重要,是否可以重新再仔细地讨论一下,你觉得如何?”

    “你是否可以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或建议,我的看法是这样……应该也不错……”

    这种态度不仅表明你愿意考虑接受对方的意见,而且表明你对他的意见很感兴趣,可使对方乐于跟你讨论,接受你的意见。

    5.在和谐的气氛中否定对方的意见

    在提出反对意见前,你不妨告诉对方,有一些人也和他有同样的观点。把批评性的话先以表扬的形式讲出来,这样可以帮助你在和谐的气氛中否定对方的意见。你可以这样说:“你提的意见很好,不少人和你有同样的看法,不过……”或者说:“我明白你的假设很正确,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在实行方面……”

    6.重复对方的意见,以提醒对方再次考虑他的意见

    在发表不同意见的过程中,许多人说话时往往粗心大意,所说的话可能不够完善,这时你不妨用询问的口气、适宜的语调重述对方的意见,表示希望得到再次的证实,使对方能重新思考,加以修正。比如,有一人在座谈会上批评学校管教学生不严时说:“学校对于学生太过溺爱,使学生越来越放肆。学校应该要学生做他们办不喜欢的事,至于任何要求都可以。”另一个对此有异议的人便问:“您认为学校如何对待学生最合适?要训练学生做其不喜欢的事就好了吗?”这番话立刻使先前提议的人又会再重新修正他有失偏颇的言辞。

    7.证明你的结论有理

    当你作出一个结论的时候,要陈述为什么你认为这样的结论是正确的。如果你给出了结论的基础,将会大大地提高自己的可信度。你要认识到,如果有一些人不知道你是如何得出你的结论的,他们会变得非常多疑,最后甚至会认为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为了打消这种疑问,你可以说:“根据我展示给各位的数字,我相信执行我的想法是非常合适的。你们怎么想呢?”通过加上“你们怎么想?”这样的问题,你给了别人一个机会,让他们选择同意还是反对你的结论。如果他们不同意,你最起码知道了他们是抱着异议的,这样就可以恰当地采取对策。

    最好的策略就是使异议让步。一个有所松懈、让步的异议,常常是建立在不坚定的基础之上的,甚至就是建立在假象之上的,但你对此很难判断。假设那个和你谈话的人告诉你,他不喜欢你的主意,因为他认识的人告诉他你的主意不起任何效果。你不得不反问他:“你认识的人尝试过执行我的主意吗?他们拥有什么和我的观点有关的专业知识?他们给过你为什么我的主意不起效果的具体说明吗?”一旦你发现异议之中的游移不决之处,就可以刨根问底地追究下去,直到说明为什么这个异议是不正确的。

    8.事先贮备可能遇到的问题

    当尝试着说服某些人接受你的观点时,你可能需要提供信息来支持自己。这个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你不知道他们会问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支持。不幸的是,一旦你的回答在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就会对所有其他的环节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如果你的生意上并没有出现麻烦,也会削弱你推销的点子的有效性。你可以请那些平时要求很苛刻的朋友或同事来对你事先提问,这将会帮助你提高和完善你的陈述。有了这样的准备,就等于扫清了说服别人道路上的很多障碍。

    【承担自己的责任,珍视他人的自由】

    塞缪尔·斯迈尔斯指出,合作不仅仅意味着享受便利,更要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健康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关系:关系的双方都愿意承担各自的责任,并珍视他人的自由。

    责任是自由逻辑的结果,虽然人们珍视他们个人的自由,但当事情没有按照原先的计划发展时,他们倾向于逃避责任。请思考这样的处境:你正与许多同事合作完成一项重要的工程,当客户提出你们研究小组的工作不符合要求时,高级主管想知道谁应该为这件事负责。依你在其中的处境来说,你该说什么呢?或假定你是一个快要过生日的孩子的家长,你答应孩子要买一场特殊音乐会的门票,但是,你延误了时间,当你赶去买票时,票已经售完。你会给孩子作怎样的解释呢?如果你发现你自己在这些情况下,本能地试图减小你个人的责任(扩大他人的责任),那么,这并不奇怪,通常人们都会这样去做。但是,健康的人际关系应建立在愿意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完全承认你的责任,他人就会被你的道德人格所折服,从而激励他们也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然而,如果你经常为你的错误和失败逃避责任,那么,你与他人的关系就不会存在信任和善意,你的道德人格就难以得到发展。

    承担责任意味着促进自由,追求个人的自由是一件很自然和正当的事情。但是,为了建立与他人健康的关系,促进和尊重他们的自由也是同样重要的。例如,假定你绝对确信你知道怎样做对某人最有利——你的孩子应该选择某所大学,或你的恋人应该同意与你结婚。如果为了使他们作出“正确的”决定,你很巧妙地操纵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你这样做是正当的吗?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对于维护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不是最有利的。健康的关系重视他人自己作决策的自主权,而不能把我们的意志强加于他人。一旦他们发现你在试图对他们施压,或在操纵他们,你与他人之间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互相信任——就会受到损害。

    【以豁达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塞缪尔·斯迈尔斯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英国谚语:“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为了进行成功的合作,必须能够以豁达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当然,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人类社会是由潜在的规则加以维系的,无节制的纵容同样会造成社会的畸形。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斯迈尔斯非常喜欢的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个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

    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当前,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日显突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宽容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强调,包容、宽容不是包庇、纵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更不是以损害整体利益为代价的妥协,而是建立在平等交流、和谐共处基础上的相互尊重、相互谅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包容是融化坚冰的阳光,是驱赶严寒的春风,是比天空更宽广的胸怀。让我们共同努力,多一些包容宽容,多一些关爱尊重,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在生活中,包容常常表现为为人处世的宽容。宽容是人和人之间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它和诚实、勤奋、乐观等价值指标一样,是衡量一个人气质涵养、道德水准的尺度。

    宽容别人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一种接受、一种爱心,有时候宽容更是一种力量。宽容本身也是一种沟通、一种美德。

    【要对别人时常怀有感恩的心情】

    塞缪尔·斯迈尔斯说:“我们要以感恩之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我们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培养,感谢师长的教导,感谢大众的热忱帮助。没有了这些条件,我们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吗?”

    许多成功人士在谈到自己成功经历时,往往过分强调个人努力的因素。事实上,每个取得成绩的人,都获得过别人的许多帮助。一旦你定出成功目标并且付诸行动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在不断获得许多意料之外的支持。你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过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

    人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将一切视之为理所当然。

    但是员工和公司老板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雇用和被雇用的契约关系。我们是否想过:在这种契约关系背后,有一些同情和感恩的成分?

    每一位老板和员工之间并非是对立的,从商业的角度,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从情感的角度,也有一份感情和友谊。

    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激给我们提供工作舞台的人。这是我们获得职位,取得成就必须具备的一种心态。

    时常怀有感恩的心情,你会变得更谦和、可敬且高尚。每天都用几分钟时间,为自己能有幸成为公司的一员而感恩,为自己能遇到这样一位老板而感恩。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不论你遭遇多么恶劣的情况。

    与溜须拍马不同,感恩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不求回报的。一些人从内心深处感激自己的老板,但是由于惧怕流言飞语,而将感激之情隐藏在心中,甚至刻意地疏离老板,以表自己的清白。这种想法是何等幼稚啊!如果我们能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正是因为老板费尽心力地工作,公司才有今天的发展,正是因为老板的谆谆教诲,我们才有所进步,才会心中坦荡,又何必去担心他人的流言飞语呢?真正的感恩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情假意。

    感恩并不仅仅有利于公司和老板。对于个人来说,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它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无穷的智能。感恩也像其他受人欢迎的特质一样,是一种习惯和态度。

    你是否曾经想过写一张字条给上司,告诉他你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工作,多么感谢工作中获得的机会?这种深具创意的感谢方式,一定会让他注意到你——甚至可能提拔你。感恩是会传染的,老板也同样会以具体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谢意,感谢你所提供的服务。

    感恩没有成本付出,却是一项重大的投资,对于未来极有助益!我们永远都需要感恩。推销员遭到拒绝时,应该感谢顾客耐心听完自己的解说。这样才有下一次惠顾的机会!老板批评你时,应该感谢他给予的种种教诲。

    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感谢周遭的人——我们的朋友和同事,因为他们了解你、支持你。大声向他们说出你的感谢,让他们知道你感激他们的信任和帮助。

    很快地,你将会发现,生活和事业因感恩而变得更美好!

    【本章要点与思考】

    1.千万不可与那些庸俗卑劣的人为伍,选择一个好的朋友可能会成就你的一生。要积极跟那些成功人士、那些已经功成名就或者正朝这个方向前进的人交往。

    2.要从他人那里获取利益,必须先给予对方以一定的利益。在生活中,肯于主动伸出手来和别人交往的人,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友谊和乐趣。

    3.个人创造力的充分发挥有赖于交流与合作。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依靠别人,只有帮助更多人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

    4.与人为善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策略。合作不仅仅意味着享受便利,更要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5.在生活中,对你的成长产生过积极作用的人是谁?你也对他们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吗?

    6.你能够轻松地与人交往合作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变和提高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