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之于同代的左翼青年,张中行是考虑个体较多的人。似乎不愿从阶级的层面考虑问题。人的存在虽是社会的产物,但作为生命,是从己身开始触摸世界的。人生而有欲,欲多不能实现,就有大苦,于是争、抢、夺等等。他多次谈到,儒家过于讲善的话题,不免空。为一个空的理想去拼命,还是解决不了人的个体欲望的问题。《顺生论·本性》中有云:
我觉得,荀子的看法比孟子高明得多,因为切合实际。善恶问题是谈人事,孟子却越过人而冥想天道,天何言哉,不过人的空想而已。荀子就不然,他从世间的凡人着眼,在《礼论》篇里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看到,欲望是人世间一个根本的力量,可是满足欲望的事物不是有求必应的,因而不免于争,就是说,率性而行,其结果是易于流为恶。这种看法,同近代西方的精神分析学派有相似之处,虽然未必尽是,律己论人,却是值得深思的。
从高的善良理念出发的人生追求易流入虚伪,而从凡人的苦乐出发理解万物,则趋于平常。后者的路,是他自己看好的,也应从此走向自我,不会成为非人。许多年来,他看人看事,一不从道德上拘泥地议事,看重的是人性的美与欲的关系;二不从阶级的角度理解事物,而着眼于普通人的命运的思考,在这个广大的世界里,我们不知道的事物太多,只有己身切肤的体验才是最深的。个人的喜乐苦楚,能够知道一二,可阶级的整体面目,我们却知道得太少。所以张中行一生喜欢讲个体,谈凡人,却决不言圣道、民族主义、阶级学说。这一点和周作人极其相似,记得周氏在一篇文章里说,中国的有产者和无产者想的都是一个问题,即都是要升官发财。出语虽重,也不是没有切中要害的。而只有沉默的那些百姓,过的才是真的生活,人们日常里知道的、接近的恰是那里延伸的气息。有什么比这样的气息更真实呢?
凡人的苦乐,也是自己的苦乐。张中行的平民精神里,一直流淌着这些。他写过许许多多的小人物,描绘的那些社会底层的男女,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比如刘佛谛,那个憨厚老实的人,在他笔下是很感人的。在诸多的细节里,人的怎样善良,怎样温情,都表现得很美。每到周末,他们都见面,一起谈天、吃饭,讲一些各自以为有趣的事。在那样一个压抑的时代,他们彼此温存着,使可怜的心未因不幸而干枯,这是大不易的。刘佛谛幽默,有学问,善调侃说话,是个乐天派,但对别人,向来善良,从不伤害对方。有善意,就是仁者,可是风暴来了,阶级斗争残酷,自己受不了,自尽了。此事对张中行的刺激是巨大的,一个乐天的人怎么能突然在厄运前挺不过去呢?看来理解一个人是很难很难的吧。他还写过刘舅爷这个人物,也很感人,那人自己并不识字,却善良得有些迂,可爱极了。不会言谈,对人却那么干净,没有杂色在,只是一介农夫,可心却是美的。在乡下,这样的人有多少,我们难以统计,但一个与诗书无缘的人,却做出有学识的人做不出的事情,是人性的本原使然还是天启的结果,实在是不易理解的。张中行写的的这两个人,都不能算一个阶级的,层次有别,却都有很高的境界,几乎可登荣榜。但作者知道,是人性的美质造就了他们,流行的道德宣教几乎和他们是没有关系的。不论哪个阶层,人都有相同的东西。这在他看,不能用利益集团的概念随便解释。靠着心的体味,他知道什么是属于自己的世界的真的感受。
个体的存在,千差万别,是不能齐一的。张中行认为没有一种概念,可以涵盖所有人的特征。尊重别人,而又各有己才是对的吧。他晚年写的许多人物,有平常的,也有奇异的。尤其那些奇异的人,就让人觉出人性的复杂与深。比如邓念观的清远古怪,金禹民的深沉多才,都是难能复原的人物。这些活生生的人,才构成了人间的一部分。有时平淡的多于轰轰烈烈的,有时怪异者充塞着日常生活,没有可以划一的样子。所以,革命能改变世界是真的,但革命不能真的改变人性,也是真的。支撑着我们这个世界的,是一个个不能简单重复的个人。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的文化叙述里是缺少个人的。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他的书被无数人喜欢,原因简单得很,讲的都是活生生的有意味的人,说教气是没有的。重个人,就不向孟子的路走,合于天理,从普通的存在和普通的人生机遇里打捞历史的明暗,触角和态度都一反流行的东西,使我们知道了无数湮没了存在的苦乐悲欢。以往的许多文人从国家、圣人的高度泼墨为文,讲的是江山社稷。而到了他这里,都是平凡的人生,边缘者的苦梦。较之那些宏大的叙述,他和读者的距离近,因为那里的曲折隐秘的存在,与每个沉静的凡人有关,大家都在这个无奈的世间,而那些无奈的感受,不也正是世间的写真?
“五四”后的文人,讲个体意味的多。有的从尼采来,有的从路基安诺斯来,还有的从罗素来。中国的旧有文化中,没有个体的价值,或说是个性缺失的。士大夫者流吟风弄月,眼里少的是人的自我的高蹈。精神趴在地下,飞不起来。张中行也自认是飞不起来的人,可他却没有趴下,也不希望笔下的人都是萎顿的。可是在那些萎顿的人生里,他看到了我们人生里的无常的鬼运。对此,他不是绕过去,而是直面着。没有呐喊,也不去捶胸顿足,而是默默地咀嚼其间的苦味,让世人知道我们还有过这样的生活。在似人非人的地方,智慧是不能生长的,可爱心却慢慢地流淌着。他就是一个有大爱的人。我们在他的文字里,有时是可以读到这些的。在文字的背后,有他不屈的个性的韧力。你丝毫感不到他是一个斗士,赤膊上阵的一面是没有的。而在其文字的里面,也流着逆俗的风采。那是温和的风,却有力量,吹着我们的世界,在寒冷的时候,是热的;在酷暑里,是清凉的。你在别人的文字里,能看到这些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