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校长对大学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包括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目标等多方面改革的推进,以及学校体育观念、学校体育管理的改变和学校体育功能的扩大。人们对学校体育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不仅认为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认为它是学校精神、学校文化的重要力量,而且它还是提升学校知名度、提高学校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这种认识基础上,涌现了一大批重视学校体育包括学校竞技体育的校长和领导。
在问卷调查中也反映出了这一情况,在调查的40所高校中,有75%的学校领导都重视本校的竞技体育开展情况,只有25%的大学领导对本校竞技体育的发展表示出一般态度,从数据上显示出目前的大学领导对发展大学竞技体育呈认同态度。
大学校长是学校的决策者,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对大学的教育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大学校长的体育思想、体育观念对大学体育教育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一所大学的校长热爱体育、了解体育、重视体育,那么这所大学的体育教育也必定开展较好,大学竞技体育随之也开展较好,否则相反。那么现代的大学校长是怎样看待大学体育和大学竞技体育的呢?通过下面几位校长的表述可以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
西北大学副校长惠泱河在谈到大学竞技体育时这样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化形势下,本身源自于竞争的体育,它不仅仅是为高校提升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成长中的大学生培养一种健康的情趣、团结协作的品格和积极参与竞争的韧劲。一场接力赛,可以增强参与者的集体荣誉感;一场篮球赛,可以增进彼此间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仅是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本身就是一个锤炼的过程。”【9】
北京理工大学的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场馆设施,在首都乃至全国堪称一流。其中的奥秘是校长、书记重视体育,把体育置在学校的应有地位并带头参与体育,身先士卒。【10】
而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元元则认为,办一流的大学应有一流的体育。【11】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华南理工大学一直坚持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摆正“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此,学校里有“校体委”等组织领导机构,还制定了校体育工作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并且在体育经费投入上也有保证。他认为一流体育的实质内容包括高水平的体育教学和以运动会、单项赛事为主的、十分活跃的全民健身活动。另外在该校的“第十三次党代会”中已明确提出:“在华南理工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中,体育工作要做贡献。”
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教授对东北大学的学校体育工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培养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体育对大学来讲非常重要,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体育,名牌大学,必须有名牌体育。因此,东大决定建设一批具有现代化设备、能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大型场馆。【12】
北方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颜吾佴认为高校体育需要大发展,主要应把握四个方面,第一是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第二是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第三是努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第四是多渠道解决体育场地经费。【13】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讲到,清华正在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质量、世界一流的学科建设、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也要有世界一流的学校体育。他认为在大学开展竞技体育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部分内容,培养出来的优秀运动员作为杰出人才的一种,可以很好地起到示范教育作用,对学校人才培养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14】。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分管体育工作,亲自过问并重视对体育人才引进、项目训练、体育科研和举办大型赛事等工作。
从以上几位大学校长的言谈中,发现他们对大学体育、大学竞技体育的认识非常深刻,而且也在实际行动中做出了体现。这种局面为大学发展竞技体育扫清了认识上的障碍,为竞技体育在大学的开展获得了坚实的后盾,因为大学校长对大学体育和大学竞技体育重视程度的增加,首先是把大学竞技体育列入到学校发展的议事日程之中,排在重要发展的位置;其次在经费投入上会加大力度,在学校内部政策上会给予优惠,管理上会提供方便。这种情况就为大学发展竞技体育创设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大学体育场馆建设速度、数量加快
发展大学竞技体育没有相当数量的体育场馆是不可行的,没有良好的体育场地、设施会使大学竞技体育的运动训练在质与量上没有保证。现代训练实践表明,运动训练过程越来越依靠先进的训练设施、完善的设备,以及现代化、专门化的训练手段。拥有科学先进的训练设施和场馆才可能有高水平的训练效果,才能确保运动成绩的优异。因此,大学开展竞技体育首要考虑的条件是大学能否提供大学竞技体育所需的体育场馆设施。这也是大学发展竞技体育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人民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投入力度的加大,许多大学自己兴建了一批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另外还借承办各种国内和国外体育赛事的机遇促成新建了一批具有一流设备的体育场馆。从目前大学的体育场馆设施来看,大学发展竞技体育的硬件设备已基本完备。关于这一观点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是我国大学体育场馆兴建的速度在加快。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到1995年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为止,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的步伐在加快,15年间平均每年体育场地增长的速度约为2万6千多个。到1995年在我国现有的615693个体育场馆中,学校系统有413583个,占全国总数的61.18%,其中高校有12762个,占学校体育场馆的3.06%。【15】从以上数字显示来估算,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速度也应该是十分迅速的。这种快的增长速度表明,大学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在提高,学生们的体育需求在增加,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硬件设备在充实。
第二是我国大学体育场馆数量在增加。从对全国40所大学体育场馆的调查情况来看,大学体育场馆建设在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校平均拥有体育场馆的数量上,而且表现在大学体育场馆设施的多样性上。
目前这40所大学校平均拥有标准田径场的数量为1.8个,体育馆为1.5个,仅从这两项平均数上就可反映出目前各大学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因为这投资兴建标准化的塑胶田径场和综合性的体育馆所需的费用不是一个小的数目。而从大学体育场馆的多样化上来看,现在大学的体育场馆主要有田径场、体育馆、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和其他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场等多样化的场地。大学体育场馆近年来在数量上的增加,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满足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还是学校提升自己品牌、提高大学竞争力的需要。如黑龙江大学2001年新建成的体育馆,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比赛场地使用面积2400平方米,有近4000个固定坐位,是黑龙江省一座大型综合体育馆,并且承担了200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2002年中国人保国际女子排球赛,【16】为提高黑龙江大学的知名度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大学体育场馆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数量在增加,给大学发展竞技体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大部分大学形成了稳定的体育传统
传统主要指历史流传下来的思想、道德、风俗、心理、文学、艺术、制度等文化现象。也可以解释为某一地区或民族由其历史延续积淀下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情感方式、心理特征以及风俗习惯等的总和。【17】传统作为人们在过去生活经验中积存下来的观念、习俗、习惯等等,它作为一种先入之见对人的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学体育传统,是指一所大学在体育活动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是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一种校园文化,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的体育传统决定了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体育竞赛时,选择的项目、地点、同伴、时间也不同。
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形成一定的体育传统,对大学体育的开展,特别是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首先要有领导的支持;其次要有愿意接受竞技体育训练的学生;最后要有喜爱大学竞技体育的体育观众。在这三者之间大学体育传统起着一个主线的作用,把三者给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具体来讲,当一所大学形成体育传统后,这种学校精神力量会影响大学的领导来重视大学体育,同时这种学校体育传统的活动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的运动和比赛中来,会形成良好的大学体育群众基础,且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会渗透到师生的日常教学和生活方式中,有助于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另外这种经常性的体育传统活动又会给大多数的师生员工带来体育观赏的乐趣,这样就有了发展大学竞技体育所需的学生运动员和支持大学竞技体育的观众。因此说,大学体育传统的形成给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学校内部环境。
大学一旦形成了各自学校的体育传统,那么必将会有自己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体育传统项目是体育传统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只有通过体育传统项目的开展,才能显示出体育传统的内涵。在本次调查的40所大学中,有38所大学形成了自己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分别有18所和11所大学的传统项目分布在田径和篮球上,可能是因为这两个项目在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较高所致。而把足球、游泳、武术这些项目作为体育传统项目的大学各只有1所。这些大学体育传统项目形成的历史时间又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最长的有50年,最短的只有5年,从统计情况看,田径、篮球、排球这些体育传统项目的历史时限平均为18年左右。这么多的大学、有这么长的体育传统项目历史,整体上对各大学发展竞技体育是非常有利的。
在实地调查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开展竞技体育较好的大学都有自己的体育传统项目,如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田径,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排球,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乒乓球,北京农业大学的橄榄球,中国人民大学的足球,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大、华侨大学的篮球等。而且这些大学的竞技体育在国内外比赛中也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如清华大学的田径项目培养出了不少优秀学生运动员,如在21届世界大学生动会上取得冠军,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上夺得10000米第二名的安虎;获得2000年全国800米冠军,全国田径锦标赛800米冠军的李光明,在第九届全运会上夺得跳高第三名的梁彤等。而没有传统项目的大学,其竞技体育成绩则平平。
注释:
【1】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9,P:293~294
【2】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9,P:358
【3】伍绍祖.在1994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的讲话.体育改革文件选编(1992~1995),P:42
【4】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体育事业统计年鉴(2000),P:25
【5】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汇报工作,体育工作情况,2002.2,P:5
【6】王德清.自主办学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研究,1999.1,P:32
【7】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P:52
【8】陈爽,李全生.对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渠道的几点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6.3
【9】别卫青.大学体育养德益趣.中国体育报,2002.3.7,第7版
【10】傅上之.校长的感召.中国体育报,2002.3.14,第7版
【11】彭则鹏.办一流的大学应有一流的体育,2002.3.14,第7版
【12】邵宗正.继承“老东大”的体育传统.中国体育报,2002.4.11,第7版
【13】颜吾佴.高校体育需要大发展.中国教育报,2002.4.16,第4版
【14】王大中.在体育代表队跳水队、田径队、赛艇队庆功会上的讲话.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队志,2000
【15】周之华等.大、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研究.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2001),P:106
【16】郭萍.高校体育馆:城市体育新亮点.中国教育报,2002.6.24,第2版
【17】韦继康.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昆明大学报,1999.2,P:72~75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