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中国大学学生运动员的招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学竞技体育中的学生运动员

    大学竞技体育参加的主体是学生运动员,有关学生运动员的问题主要涉及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运动员招生即生源问题;二是学生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问题,即经常提及的学训矛盾问题。

    一、大学学生运动员招收时降分的情况

    关于大学招收学生运动员的问题,早在1987年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的第八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在高中阶段参加地区级以上体育竞赛获单项前五名的队员或集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总分低于同批录取学校控制分数线20分以内,可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择优录取。近两年参加重大国际性比赛(由世界及国际体育组织主办的各种体育单项比赛、锦标赛、综合性比赛和运动会)以及由国家举办的全国性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参加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以及全国竞赛计划中安排的各种全国性比赛)获前六名;近两年获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总分低于同批录取学校控制分数线50分以内,亦可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择优录取。”而实际上目前许多大学为了能招收到运动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录取分数线的限制早已打破了国家的规定。调查的40所大学在招收学生运动员时降分情况。

    ,在40所大学中,有15所占37.5%的大学在招收学生运动员时,采取降151分~200分的办法,各有8所占20%的大学降分为201分~250分和251分~300分,总体来看,有31所77.5%的大学降分在151分~300分之间。更有几所大学降分能在301分以上,可见其招收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是相当的低,这也是学生运动员入学后学训矛盾加剧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发现没有一所学校能遵守国家对招收学生运动员时降分的规定,这说明原国家制定的有关招收学生运动员的条例已不能适应广大高校的要求,也不能适应大学竞技体育对招收学生运动员的需要。

    招生时为什么会降这么多的分呢?其中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竞技体育从规模上这几年发展较快,需要招生大批的学生运动员,而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成绩水平又各异,为了扩大招生就不得不采取大幅度降分的办法。二是因为学生运动员生源少,运动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又文化成绩差,而大学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运动水平,在招那些运动成绩比较高的学生时,不得不以更多的降分来录取这些学生运动员。另外也反映了中小学后备人才的不足和薄弱,“一条龙”的人才培养与输送体系不完善。

    我国从1987年招收学生运动员以来,一开始是以试点校试点招生为主的,因此当初对招收学生运动员的数量限制比较严格,但随着大学竞技体育的广泛开展和普通学生招收数量的增多,大学竞技体育学生运动员招收的数量也相应增多,我国目前大学每年招学生运动员数量在10~20名的学校居多,占45%;其次招生为21~30名的学校,占35%;而有12.5%的大学招生人数不足10人;能超过31~40人的学校为数不多,仅占7.5%;总体平均每年每校招收学生运动员数量为20.8人。

    由于在每年各大学招收学生运动员数量上的不同,各大学拥有学生运动员的规模也不同。调查的40所大学中,按学生运动员拥有数量可分为4个级别,拥有40人以下的大学居大多数,占42.5%;拥有学生运动员41~80人、81~120人各占22.5%;拥有学生运动员数量比较多在121~150人之间的学校仅占12.5%。平均每校拥有学生运动员的数量规模为64.5人。

    从上面两个表格的数据可以发现,相比以往我国大学在招收学生运动员的数量和规模上均有增加;同时也能发现我国大学在每年招收学生运动员的数量上、在拥有学生运动员的规模上均有差异。这种规模的增加和差异就给招生的降分也带来了差异,因此降分等级、幅度也不同。但均是采取幅度较大的降分来招生的,这种方法给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如将这些学生运动员招收后他们学习专业的选择受到了限制;学习带来了困难;学训矛盾难以解决;训练质量难以保证,运动成绩提高受到限制等。

    二、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学生运动员运动级别情况

    那么目前各大学在校学生运动员的运动级别又怎样呢?是不是降分带来了学生运动员运动级别的提高呢?对调查的40所大学大学生运动员运动级别,按二级以上(不包括二级)运动员所占比例分为5种情况。

    40所大学中,全部是二级以上学生运动员的大学有6所,仅占15%;有61%以上二级运动员的大学有4所,占10%;而15所,37%的大学其二级以上的学生运动员数量为21%~40%;有不足20%的二级以上学生运动员的大学有10所,占25%;有5所大学里的二级以上学生运动员占41%~60%。

    在对调查的120名现役学生运动员的运动等级作了统计,发现有61%的学生运动员达二级水平,一级学生运动员只有32%,健将级仅有6%,总计二级以上(不包括二级)的学生运动员共有38%。这些数据表明,在相当多的大学里运动级别高于二级水平的学生运动员并不多。

    上面提到招生分数一降再降,其中降分是为了招收运动级别较高的学生运动员,而这里又表明,各大学里高水平(二级以上)的学生运动员并不多,这种矛盾说明,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非常不正常,因为既降低了学生运动员的招收分数,牺牲了文化成绩;又没有招收到较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这对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非常不利,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运动员来源较难。这种结果给大学竞技体育带来的影响是我国大学竞技体育训练水平得不到提高,整体上降低了大学竞技体育的质量,影响了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大学竞技体育学生运动员的来源

    关于中国大学竞技体育学生运动员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招收国家队、省市体工队的退役或即将退役的运动员。在我国开展大学竞技体育的初起,大学为了能迅速提高学校的竞技水平,认为招收国家或省市体工队退役的运动员是条捷径,因为这些运动员入学后既能给大学竞技体育带来专业队的训练方法和理论,又能维持自己高水平的运动成绩。但实际上经过若干年的探索,发现当初的想法是个误区,这些退役的运动员既不能带来好的训练方法,也不能保持自己的运动成绩,而且文化课成绩还跟不上。因为他们的退役原因要不是年龄偏大,不能再接受运动训练,至于保持和出成绩就更不可能;要不就是伤病缠身,根本不可能再从事运动训练。

    第二种途径是招收省市各级业余体校的运动员,这类运动员相对而言文化基础要比体工队队员好一些,但是运动成绩却不一定很高,因为如果在体校运动成绩较好,则早已被上一级训练单位选中,进入更高级别的训练层次。因此,进入大学竞技体育的各级业余体校运动员,其实是经过被上级训练单位选才淘汰后剩下的运动员。也就是说这类运动员基本上在不可能提高自己运动成绩的前提下才考入了大学。

    第三类是招收普通高中生,招收那些在高中阶段参加体育训练,高中体育代表队的学生。这类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文化基础相对较好,但是由于中学阶段学习任务重,加之我国中学竞技体育没有形成系统,这类学生的运动成绩一般。再加上入大学后,年龄偏大,在训练基础没有打好的情况下,经过4年~5年的学习、训练,要想使运动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运动潜力还可挖掘。

    目前大学在招收学生运动员时,上述三种学生来源都有不同的比例。是40所大学每年从高中、业余体校、省市体工队(国家队)招收学生运动员的比例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比例,我们把招生比例分为5个等级。从中可以发现,有些学校招收退役运动员的比例在下降,每年的比例在10%~30%之间,甚至有些学校已不再招收这类运动员。而大多数学校倾向于招收普通高中学生运动员和各级体校的运动员。同时对120名大学学生运动员来源的统计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有64%的学生运动员来源于高中,21%来自于业余体校,省市体工队和国家队的仅占13%。

    上面分析说明,目前在这三种学生运动员来源中,普通高中生占有绝对的比例。这也就是说,生源难已转化为由普通高中培养的能输送入大学从事大学竞技体育的学生运动员太少这个问题。这与我国中、小学的课余体育训练有关,虽然我国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一系列的文件法规中均强调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特殊性和严格的升学制度,使得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学生都非常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对学校体育及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并不重视。我国目前有58万所中、小学,2.3亿左右的中小学。有2万余所被体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命名的体育传统学校,在训练学生520万人左右。【1】虽然从统计数字上看,似乎有许多的学生在接受课余体育训练,但实际上这些学生运动员水平不高,训练系统性不强。因此对于大学而言在招收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时可挑选余地较少,表现为生源匮乏。

    另外,我国几十年来形成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和庞大的三级训练体系,与大学竞技体育在生源上还产生竞争,这使得本来就比较少的生源就更少了。因为国家竞技体育的三级训练网络,要不断地从中学、小学选拔相当数量的优秀运动员苗子来扩充和补充自己的后备队伍。虽然有许多学者对我国“举国体制”式的竞技体育提出异议,而且“举国体制”近年来在实践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深层问题,如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问题,运动员退役就业的问题,后备人才萎缩的问题等。但是50年来“举国体制”形成了厚实的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的生命力还会延续,再加上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举国体制”不但不会削弱,甚至当前还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因此说,“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与大学竞技体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在生源上产生竞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