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地域布局现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国大学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是与我国教育部审批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相联系的,因为在大学竞技体育开展的当初,由哪些大学来开展竞技体育,开展哪些项目均是通过教育部审批最后确定的。虽然从2005年有新的变化,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教体艺[2005]3号)的精神,加强对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宏观规划与指导,尽快提高学校运动训练水平,教育部决定2005年组织开展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评估工作。通过评估的办法来确定哪些学校可以开展大学竞技体育和开设哪些项目。

    教育部对我国大学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审批先后共进行了5次,第一次为1987年,确定51所大学开展竞技体育。第二次为1995年,在原有基础上对不合格的大学进行了调整,调整为53所,这两次不计重复大学共计为59所。1999年、2000年又对开展大学竞技体育的大学进行了审核,确立了教育部重点和地方重点共计161所大学开展竞技体育活动。2005年通过评估确定了235所高校有权力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据统计到2002年9月1日,我国有普通高等院校1348所,但其中有本科大学628所,目前开展竞技体育的161所大学,占全国大学的25.6%。

    在2002年,我国总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大学开展竞技体育,其中西藏、海南没有。在每个省、市、自治区内开展大学竞技体育的学校数量不等,且相差较大,在一个省内开展大学竞技体育最多的大学有13所、12所左右,而最少的却只有一所学校。如果各省、市、自治区内开展竞技体育的大学数量与本地大学数量相比,比例分布情况是:达40%~50%的有天津市、上海市和甘肃、广西4地,比例在30%~39%的有河北、山东、湖北、陕西、宁夏5省市,20%~29%的有北京、山西、吉林、辽宁、河南、福建、四川、青海8省市,其他12省市为20%以下,最多的比例达50%,最少的4.8%,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开展竞技体育的大学比例不到30%。

    如果按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标准来分析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布局,则可见。

    仅从开展数量来说,华北五省、市第一,有36所大学;东北三省、华东北三省第二,分别有22所大学;西南五省、市、自治区最少,只有10所大学。按开展竞技体育的大学和区域所有大学数量的比例来说,西北区最多,有33.3%;西南区最少,为14.9%,但是西南区却有五个省、市、自治区,而要比只有三个省市的东北区和华南区的比例还要少。这反映出区域布局是十分不平衡的。

    从2002年的数据、比例来看,反映了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整体布局情况。我国开展竞技体育的大学数量不是很多,占总量的25.6%;但是铺的面却比较宽,有29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在各个省、市、自治区内,和以地理划分的8个地区内,布局比例不等,相差较大且数量较小。这种区域性布局的不均衡会给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问题,不利于形成较多的开展学校基数作为开展大学竞技体育的前提;不利于在区域内和区域间开展大学竞技体育比赛并形成竞争优势。如在重庆市有大学15所、贵州有10所、新疆有11所、内蒙有10所,而在这些地方却只有1所大学开展竞技体育,如何去形成竞争、如何去形成一个区域内竞赛体系、如何在当地扩大大学竞技体育的影响呢?

    2005年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评估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函[2005]5号,经过评估后,确定了北京大学等235所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综合评估结果为合格,并确定为2006年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学校(含项目)。通过此次评估,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地域布局有所变化,但整体上还没有摆脱以往的那种分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