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养好脚,身体健康不疲劳-发现小病,自己来解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双脚是全身健康状况的“窗口”,脚部问题既可能是单纯的脚部疾患,也可能是全身疾病的表现。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可能给生活带来或大或小的不便。获得健康的最佳途径就是及时通过脚部发现健康隐患,采用正确的护理方式,使人体内环境得到调节与平衡,调动人体潜在的自我防御能力,提高免疫功能,祛除病邪,从而达到保健、强身长寿与辅助治疗疾病的功效。

    脚掌肿胀,心肾可能出问题了

    水肿常是心脏病、肝病、肾病、内分泌等疾病的信号,少部分水肿属生理的,不是疾病。多数水肿在按压时会出现凹陷,医学上称为可凹性水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浮肿。少数水肿在按压的时候不会出现凹陷,称为非可凹性水肿。脚掌肿胀,通常是心肾病变的信号。

    心脏功能不全时,浮肿从而脚掌开始,然后蔓延至下肢踝部,逐渐发展到全身。因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肿胀还有几个特点,首先在按压时可以出现凹陷,与肝肾疾病引起的肿胀相比,硬度大一些,一般在劳累或者体力活动后加重,傍晚时也会比较明显。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常常会减轻甚至消退。可是当心脏病很严重的时候,通过休息不能缓解了。肿胀有对称性,只在一只脚上出现的肿胀,很少跟心脏疾病有关系。心脏引起的水肿,形成的速度虽然较慢,可如果不及时制止,各脏器会持续淤血,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胀痛等症状,有的人还会伴有心慌、气喘、憋气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腹水或者胸水,静脉压增高等现象。

    肾脏是身体排出水分的主要器官,当肾脏功能不全,会使水分不能排出体外,滞留在体内形成肾病浮肿。浮肿的程度可轻可重,轻者脚掌肿胀,或在清晨眼睑与颜面稍许肿胀,或者体重增加(隐性浮肿);重者可全身明显水肿,甚至有胸、腹腔积液。这种浮肿多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致使肺失通调、脾失传输,以致肾气化不利。

    当出现脚掌肿胀时,就需要从调整生活开始,通过辅以适当的足部治疗方式,来调理心肾。

    因心脏引起的脚掌肿胀解决办法

    第一:调整饮食。适宜的食物有米饭、粥、面汤、芋类、牛肉、瘦肉、鸡肉、牛奶、奶制品(鲜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豆制品、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酱、菠菜、白菜、番茄、茄子、黄瓜、苹果、桔子、梨、葡萄、西瓜等,海藻类、菌类宜煮熟才吃。

    第二:多穿平跟鞋、防滑鞋。尽量选择带防滑纹鞋底的鞋,通过加大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少腿脚部的紧张度。另外,鞋跟也不可超过三厘米,或者穿无跟鞋,以防止上身压力集中于脚掌、脚尖,而使血液循环不畅的程度加重。

    第三:杜绝紧张。长期过度紧张、生气、过累会加重心血管负担,作息有规律,劳逸要结合,尤其是要有规律的睡眠,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休息。

    第四:足浴。准备鱼腥草30克,细辛20克,麻黄15克,将药材加清水1500~2000毫升,煮沸后继续煮十分钟,将药液倒入脚盆。待药液变温热时,浸泡两脚三十分钟,每天2~3次,每天一剂,连续浸泡3~5天。

    第五:按摩。泡脚结束后,按摩脚底反射区。将拇指腹或者食指指节置于心脏反射区,按摩三分钟。然后按摩肾、膀胱反射区各两分钟。最后按摩腹腔神经丛、肺反射区各三分钟。左脚按摩结束之后,再按摩右脚。

    因肾脏引起的脚掌肿胀解决办法

    第一:调整饮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多食苹果、黑芝麻、木耳等食品。可选用茯苓、白术、白芍、生姜、山药等中药制作药膳食用。少食豆类及豆制品,控制饮食,减少糖、盐及脂肪的摄入量。忌食海鲜、动物内脏、牛肉、羊肉、辛辣刺激性食物、酒以及一切发物,如五香料、咖啡、香菜等,忌食补品、补药及易上火的食品,如辣椒、荔枝、巧克力等。

    第二:生活起居。维持皮肤洁净,避免风、冷、湿的损害。避免久站久坐,久坐后隔一段时间起身走动。入睡前将脚抬高超过心脏。要注意调整情绪,避免过分的伤心与害怕。

    第三:足浴。取车前子、生姜各三十克,加清水一千五百毫升,煮沸十分钟后,将药液倒入脚盆,浸泡两脚,每天1~2次,每次三十分钟。

    第四:按摩。先按摩肾、膀胱反射区各两分钟。然后按摩心、肾反射区各三分钟。最后按摩脾、肾上腺、脊椎反射区各一分钟。左脚按摩结束之后,再按摩右脚。

    杨力提示:

    饮食中限制钠盐非常重要,吃少盐、无盐饮食,各种腌制品、干海货、发酵面点、含钠的饮料和调味品,会加重脚掌肿胀,应尽量不用,可用糖、醋等调节口味。禁止食用苦寒以及辛辣食物,需戒除烟酒、浓茶和咖啡等。可饮用橘汁、西瓜汁、橙汁、果子水和菜汁等消肿的食物。

    脚部的色泽,看出疾病的不同

    望色是指通过对脚部颜色以及变化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望色诊病以中医五行学说为基础,是“五脏配五色”理论的具体运用。五色主病有两种含义,一是代表不同脏腑的病变。《灵枢·五色篇》指出“以五色命五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二是五色代表不同性质的病症,如“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白色。白色代表虚、寒、失血症、炎症、贫血和疼痛。白是气色不荣的症候,凡气血虚衰、气血运行无力,或者耗气失血过多致使气色不足,脏腑在足部相应的反射区就会呈白色。如肾区呈白白一片,是肾气虚;脾胃区有白白一片是脾胃虚。白而虚浮者多属元气不足;淡白而消瘦者多为营血亏虚;红白相间者多为炎症;整个脚掌(包括指甲)呈白色是贫血和失血的象征。

    黄色。黄色代表虚、湿、久病。黄是脾虚湿蕴的征象,常常也提示着肝胆有疾病,或者有慢性疾病。各脏腑的慢性疾病一般在相应的足部反射区会出现黄色斑点,或者茧样的结节。如肝胆疾病所致的黄疸,面、目、身都黄,在脚趾上也普遍呈黄色。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多属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多属寒湿。

    赤色。赤为血色,主热证。热盛以致脉络充盈,脚部会呈红赤。浅红色说明脏腑功能减弱,常见于疾病的初期阶段,或者久病将愈,或者低热等。深红色提示体内存在较重的炎症,气管区呈深红色斑点表明是气管炎症、肺热。在咽喉区如有红白相间的点片状,提示咽部已有化脓性病变。鲜红色一般都是以点的形式出现,常常提示相应脏腑器官出血,或者正在出血。暗红色提示病程较长,或者表明身体的伤口部位已经愈合,或者表明是旧疾。棕红色表示病愈合、康复不久,或者手术伤口已愈合。紫红色表明气血瘀滞,血液循环不好,或者出血后开始凝结。

    青色。青色代表寒、痛、瘀血、惊风。青是寒气凝滞、经脉瘀阻、气滞血瘀或者疼痛的象征,有时候也表现为青紫色。

    黑色。黑色代表肾虚、瘀血、体寒水盛。出现黑色斑点,提示相应脏腑有较久的慢性疾病或重症。

    全息经络足诊法中的望色,主要是观察足诊部位皮肤的光泽状况。皮肤的光泽是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显示着脏腑器官的生理或者病理信息。望色可以对疾病的轻重、预后好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皮肤明亮润泽为“有气”,晦暗枯槁为“无气”。脚部颜色红润光泽,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即使有某些自觉症状,或有疾病,康复的也较快。脚部皮肤暗淡无华,表明身体素质不太好,如果出现晦暗枯槁,则提示可能有潜伏的病变,或者体内已有重病。

    从脚掌颜色判断健康状况

    脚掌色泽望诊正常的脚掌,应为白里透红,润泽有光彩。如脚掌色泽变异,是脏腑器官功能衰弱或者体内有某种疾病的迹象。脚掌色青,属肝。多为气滞、淤血或外伤、静脉曲张。脚掌色赤,属心。为多血质体质,发烧时亦可出现。脚掌色黄,属脾。肝炎、湿热多见。脚掌苍白,属肺。多见于肺虚的病人。脚掌色黑,属肾。多见于脉管炎。

    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症状和相应部位诊断健康状况。脚掌发凉,则多为阴气血虚,寒邪内侵。脚掌麻木,多为气血虚,营养障碍。脚掌沉重,多为气滞血瘀。脚掌疼痛,轻者为神经、肌肉炎症,重者为血管硬化、坏死。

    从脚趾甲判断健康状况

    脚部趾甲的不同变化,标志着机体健康状况的好坏。若脚趾甲异常,则表明机体出现病理变化,从趾甲的变化可以推断出病因。正常脚趾甲呈粉红色,坚韧呈弧形,透明有光泽,表面光滑,压脚趾尖端放开后血色立刻复还。

    趾甲青紫,说明体内循环系统有障碍。趾甲苍白无血色,常见于贫血以及再障碍贫血病人。趾甲有瘀斑,说明有出血隐患。趾甲下有一条或者数条纵行黑线,是内分泌失调、痛经以及月经不调的体现。趾甲凹凸不平,提示有慢性肝肾疾病。

    趾甲麻木无感觉,是心血管疾病的表现。趾甲动摇、松脱,是肝病血虚。趾甲变形,说明脏腑功能失调。趾甲紧扣脚趾肌肉或者嵌入肉中,为肝气瘀滞。趾甲残脱,是静脉炎的表现。脚趾弯曲,提示体内可能潜伏着肿瘤。趾甲平坦,按压后由白变红复原缓慢,趾甲根部圆形部分较小,提示患有心脏疾病。趾甲出现纵纹,表明人过度疲劳,可能患有神经系统或者呼吸系统的疾病。趾甲有纵沟,不平薄、软剥脱是人体营养不良的表现。趾甲干枯色败是足三阴经经气败落之象。畸形趾甲如嵌甲,是神经系统有病以及失眠。趾甲透裂、直贯甲顶,是中风的先兆。

    杨力提示:

    观看趾甲上的“半月弧形区”,可提示人体的健康状况。半月弧形区正常为奶白色,如出现灰色表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不良,容易引起贫血、疲倦乏力;如出现粉红,与趾甲颜色分不清,表示脏腑功能下降,身体有消耗疾病;如出现紫色,容易引起心脑血管血液循环不良,供血、供氧不的现象足,易头晕、头痛、脑动脉硬化;如出现黑色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肿瘤,或因长期服药引起药物和重金属中毒。正常人的半月弧形区约为全甲长的五分之一,如大于全甲长的五分之一,提示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如小于全甲长的五分之一,则提示肠胃吸收能力差、患有贫血症。如半月弧形区突然晦暗、缩细、消失,往往会患有消耗性的疾病、肿瘤、出血等。

    腿痛足酸,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身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体内的糖分。血液按照组织器官的需要,把葡萄糖送至各个组织器官燃烧,产生热量。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由水、二氧化碳和丙酮酸,丙酮酸和氢结合后生成的能量代谢废弃物——乳酸。一般情况下,乳酸被血液带至肝脏,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如果体内的乳酸来不及被处理,造成乳酸的堆积,就会影响细胞顺利吸收营养和氧气,进而削弱细胞的正常功能。堆积乳酸的肌肉会发生收缩,会挤压血管,使得血流不畅,结果造成肌肉酸痛。乳酸堆积初期会造成酸痛和倦怠,若长期置之不理,流向腿脚的血流就会减少,当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堵塞时,供应腿脚的血流不能满足需要,就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腿脚是乳酸最容易堆积的部位,乳酸堆积早期一般仅有走路腿脚酸痛,或者肢端发凉、怕冷,休息后可以缓解,一般容易忽视。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小腿或者足底酸胀无力、或者程度不等的疼痛。如果你还不重视,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夜间疼痛,不能平卧,不能行走,走路即痛,白天疼痛较轻,夜间加重,常常出现整夜疼痛酸胀的现象。如果还不能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就会进入坏死期,出现肢端溃疡、坏死,肢端变黑、像干树枝一样,有的自行脱落,这成为中医里称为“脱疽”的疾病,不过已经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有些人用休息来消除腿痛足酸的现象,这是无效的。即使用化学药品,也只能求得一时的缓解,而且有副作用。正确的方法是这样的:

    第一:饮食。避免进食过多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低盐为主,多吃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豆类、植物油、各种水果等。

    第二:戒烟。烟碱会使血管收缩,烟草中某些成分的变态反应可导致小血管炎性、闭塞性变化。因此戒烟是缓解腿痛足酸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提倡不吸烟可饮少量酒,因为适量饮酒可促进血液循环。

    第三:锻炼。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体力劳动,尤其是有氧运动,对血管功能的改善大有好处,如有计划的步行、慢跑、游泳、骑车、打球等都是值得提倡的。

    第四:注意降血压。高血压对血管损伤很大,因为当动脉压持续升高,会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状况。持续的高血压会引起乳酸堆积。

    第五:使身体血糖维持稳定状态。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两个调节系统——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确保血糖的来源与消耗保持平衡,使人体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血糖升高,人体大量水分丢失,将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最终导致乳酸在血管里堆积。饮食方面,正常人每天摄入热量维持在1500~1800千卡,身体较胖的人减少到1200~1500千卡。

    主食以米、面为主,饮食中应适量添加一些粗杂粮,如燕麦、麦片、玉米面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有较多的无机盐、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利于平衡血糖。猪油、牛油、洋油、奶油、黄油等少食,应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动物油。少食白糖、红塘、葡萄糖以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点、果酱、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可常食用一些含果糖多的蔬果,如荔枝、香蕉、山楂、苦瓜、洋葱、麦麸、紫菜、黑木耳、山药等。需注意是的是,在食用较多的土豆、山药、芋艿、藕、蒜苗、胡萝卜食物后,应相应减少主食量。人在应激状态下或者情绪激动、高度紧张时,可出现短暂的高血糖,因此也需注意调节工作和生活。

    第六:预防高血脂。高血脂会促进高血压,高脂血也是高血糖的同伴,因此改善血液循环状况,也需预防高血脂。饮食方面要坚持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谷类是每日饮食的基础,保持每天食物的多样化,适量进食动物食物,每周可进食2~3次海鱼,每天进食一百克豆类及其制品,每天吃五百克蔬菜和两个水果,减少糖类和甜食,少吃煎炸食品。改变烹制菜肴的方式,少放油,尽量以蒸、煮、凉泮为主。每天食盐的摄入,应少于六克。许多天然药物和食品有较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这些药食两用的食物有:山楂、泽泻、首乌、决明子、荷叶等。这些药物可以单味煎水,代茶饮用,也可和其它食物制作成药膳食用。

    第七:每天进行腿足保健。长期坚持足部按摩能促进腿足血液循环和乳酸代谢速度,不仅可缓解腿痛足酸,并且可令髋、膝、踝、趾关节活动灵活。按摩方法是:首先,按摩肾、输尿管反射区各两分钟。其次,按摩髋关节、膝反射区各三分钟。再次,按摩心反射区四分钟。最后,按摩坐骨神经、肝、脾反射区各两分钟。每天按摩一次。每次按摩后都要用热水浸足20~30分钟,并且在按摩结束半小时内喝完200毫升温开水,以促进体内废弃物乳酸的代谢。

    杨力提示:

    腿足练习:1.基本姿势。平躺在地上,双臂放在身体两旁。两脚脚跟朝前,脚尖朝上。2.右脚曲膝,用右手握着右脚拇趾。3.吸气时,左手按地,慢慢把右脚蹬直,尽量往上伸展,脚跟向上,脚趾朝向脸。左脚保持蹬直,背部、肩膀紧贴地面,自然呼吸。保持约20~30秒。4.换左脚进行相同的练习。

    脚部“长”鸡眼,无事添烦恼

    鸡眼又称脚钉、肉刺,它是一种淡黄色或者深黄色圆锥形角质增生物,其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于表面呈圆形似鸡眼,如绿豆、蚕豆大小,中央呈浅黄色,周围一圈颜色深一些,故得其名。鸡眼是由一层层坏死的皮肤组成的,在平坦或者稍隆起的鸡眼皮肤处,若用刀削去外层,可见中心有坚硬角质栓塞,外周有一圈透明的淡黄色环呈鸡眼状。

    鸡眼好发于小脚趾头的外缘,因为这个部位是足部和鞋接触最频繁所在。足底、跖部;全身重量的着力点、承受压力的骨头下方,两个足趾之间、趾骨与趾骨相互摩擦处;第二、第三足趾的背面与鞋斜面接触点;趾背易摩擦、挤压处等都是鸡眼易发部位。多为1~2个,也可为多发。因角质增生物尖端呈楔状嵌入角质层,其尖端压迫真皮层内的末梢神经,所以人在站立或者行走时会伴有剧痛。

    鸡眼通常是由鞋造成,不合脚的鞋紧缚足部,引起关节挛缩,足部长期受压,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就会发病。如鞋太紧或者鞋跟过高,就会挤压足部的某一局部,造成这个部位的反复受压。如鞋太松,脚就会很容易在鞋里滑动摩擦,刺激角质增生形成厚茧。足部皮肤增厚,皮肤干燥时形成硬鸡眼。受汗浸渍,表面浸软,潮湿,呈灰白色浸软表层,伴恶臭,脚汗多的情况下,形成软鸡眼。走路时姿势不正确或者压力负荷点不平衡、足趾生长方向不正常、脚横向宽度较长,也容易形成鸡眼。另外,因慢性关节炎等致使骨骼尖端不断地碰触压迫足部皮肤,久而久之就会由小的角质栓塞变成了鸡眼。

    鸡眼和胼胝不同。胼胝,其产生的原因与鸡眼相同,不过鸡眼是呈倒圆锥形,行走时疼痛明显;而胼胝是扁平片状、斑块状,没有中心核,范围较广,一般无症状、不痛,不影响行走和站立,少数严重的才会出现皲裂和疼痛。

    许多人得了鸡眼以后自行处理,有的人在家自行修剪,有的人到足浴处修剪,若修脚器械未经消毒处理或者消毒不彻底,很容易导致感染。国内外在鸡眼的治疗上,都有采用涂鸡眼膏的方法。可有一定区别,国外的鸡眼膏大多是软化剂,起到软化鸡眼的作用,有利于清创鸡眼。国内的鸡眼膏大多是一些刺激较强的化学试剂,可能引起皮肤损伤。你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治疗和预防鸡眼。

    鸡眼的预防与治疗,主要取决于本人,改变受压的环境,鸡眼是可以慢慢好转的,故应避免足部一切挤压因素。当你感觉到脚部某一部位受到挤压和摩擦时,应及时选用鸡眼垫、顺趾器、分趾器、护趾套等足部护理工具,来减轻摩擦和挤压。穿柔软舒适的鞋袜,或者垫松软的鞋垫,或者穿特异性、非特异性矫形鞋垫,改变足底受力,以达到减轻摩擦的作用。用有孔的小片海绵垫保护局部避免受压也是需要的,必要时可用外科手术矫正畸形的骨头。如有平足应穿矫形鞋。

    一般我们可以自行去除鸡眼,方法是选用温热水浸泡患足,使鸡眼变软,先用特制的鸡眼刀或者手术刀削去增厚增生的角质部分,垫有孔的垫,待鸡眼不再受挤压,会逐渐自然脱落。或者采用修足剜除术,方法是先在患处消毒,用尖手术刀沿角质肥厚部与正常皮肤分离,使整个鸡眼暴露,再用齿镊将锥形的角质增生部分轻轻捏出,然后涂碘酒,用医用胶布封住。

    每天最好用醋泡脚15~20分钟,醋有软化角质层的作用,泡脚结束后,将双脚擦干,凃一层脚部护理霜,然后穿上袜子。同事再喝温水补充水分,以促进新陈代谢。若想配制鸡眼软膏,可用水杨酸80.0,乳酸15.0,凡士林5.0混合搅拌均匀,在医用胶布中央造孔如鸡眼大小,涂布鸡眼软膏然后再用胶布盖封,约4~5天换药一次,直至脱落。也可到中药房买鸦胆子仁十克,捣烂后直接外敷患处,方法如敷软鸡眼膏一样,每隔5~6天更换一次药物,至脱落为止。一般约需2~3次换药,鸡眼即可完全脱落。

    鸡眼切除后最好不吃葱、蒜、辣椒、韭菜等食物。可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它主要存在于猕猴桃、橙子、柠檬、柚子等食物中。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鱼油、胡萝卜、西红柿等。

    此外,你也可以自制一些调理身体的补品。如猪蹄黄豆、木耳炒肉。猪蹄黄豆的制作方法是:准备猪蹄200克,水发黄豆100克,芹菜50克生姜一块,食用油15克,料酒、盐、味精、胡椒粉适量。将猪蹄洗净剁成块,生姜洗净切片,芹菜洗净去叶切段。锅内加水煮沸,放入猪蹄块、料酒,用大火煮去猪蹄的血水后,捞起沥水待用。在炒锅里倒入油,待油烧至七成热时下生姜片、猪蹄爆炒,盛入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和黄豆,用小火炖三十分钟至汤汁呈白色,放入盐、味精、芹菜,撒入胡椒粉,出锅即可食用。

    木耳炒肉的制作方法是:准备猪肉150克,水发木耳100克,豆油、湿淀粉、酱油、盐、味精、花椒水适量。将木耳洗净泥砂,把肉切如木耳大小的薄片。炒锅内倒入油,待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肉片煸炒。再放入酱油、花椒水,翻炒均匀后随放入木耳。出锅前,撒入盐和味精调匀,然后用湿淀粉勾芡,即可装盘。

    杨力提示:

    预防是彻底治疗鸡眼的一个关键,包括两方面:一是穿宽松、大小合适且柔软的鞋,或穿着有孔的小片海绵垫保护局部避免受压,如有平足应穿矫形鞋。二是运动、长时间站立和步行后,多用热水泡脚,及时清洁脚部,并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

    脚部皲裂,身体是受苦又受累

    秋末冬初气温开始降低后,天气寒冷燥干,许多人足跟、足侧等处常发生皲裂,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裂口子”。裂口子周围皮肤干燥、粗糙、增厚、发硬,裂得深时甚至会有出血症状,行走时也会觉得发痒,有时还会觉得疼痛难忍,给日常的生活产生了诸多不便。

    《诸病源候论·虚荣手足皮剥候》中说:“血行通荣五脏,五脏之气,滋养肌肤。虚劳内伤,血气衰弱,不能外荣于皮,故皮剥也。”指出肌体气机不调,血脉运行不畅,四肢末端皮肤失养,渐枯渐槁变脆,反复摩擦或者牵引,以至皲裂而成。遗传因素、自身体质都是足部皲裂产生的重要因素。而季节也是足部皲裂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气候寒冷干燥的冬季,足部皮肤尤其是掌跖部,由于角质层厚,无皮脂腺,缺乏皮脂保护,本身就容易干燥,再加上频繁摩擦使皮肤失去原有的保护能力,当表皮角质细胞失水超过10% 时,就会发生皮肤皲裂。此外,如果足部受到真菌等感染,使皮肤角化过度,也容易发生皲裂,如足癣引起的皲裂。

    皲裂初起时,足部皮肤微觉发紧、变硬,以后皮肤变粗糙增厚,失去润泽,继而可出现深浅不等的裂隙,有明显痛感甚至影响足部活动。严重者皲裂可至深部肌层,形成长短深浅不一的裂口。根据皲裂的深浅程度,一般可分为三度。一度表现为皮肤干燥有龟裂,仅达表皮,故无出血、疼痛等症状。二度表现为皮肤干燥,裂隙由表皮深入真皮而有轻度刺痛,不引起出血。三度表现为皮肤干燥,裂隙由表皮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感觉到轻度刺痛或者中度触痛乃至灼痛,并且常引起出血。

    对足部皲裂应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否则皲裂一经形成,治愈就较缓慢。平时除了要注意好好保护足部,还要做一些有效的防皲裂措施。防寒保暖对预防足部皲裂十分重要,冬天必须穿棉鞋。在天气较暖时,可适当做些户外活动,经常活动手足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耐寒能力。

    注意增加饮食营养,冬季适当吃一些猪肝、猪皮、羊肉、阿胶、鱼肝油之类的食品。维生素A有促进上皮生长、保护皮肤、防止皲裂的作用,胡萝卜、豆类、绿叶蔬菜、鱼肝、牛奶等都是含有丰富维生素A的食物。适当多吃脂肪类、糖类食物,可使皮脂腺分泌量增加,减少皮肤干燥及皲裂几率。准备羊肉150克,当归30克,生姜15克,红枣10枚,葱白、食盐、味精适量。将羊肉、生姜分别洗净,切片,将葱白切段,与当归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煨三十分钟,然后放入少许盐、味精调味即可。羊肉当归汤可补气益血、祛寒止痛,有预防皮肤皲裂的效果。

    睡前对脚部的护理也很重要。睡觉前将双脚放在热水中浸泡二十分钟,可以在水中添加几滴白醋以软化角质。加浴盐,也可以温温和和地去除角质。然后用刀小心地刮去死皮(刀必须先消毒),要一层一层小心地刮,一次不能刮得太多。如果不小心刮破了,一定要涂点消炎药。然后涂上一些保湿润肤蜜或护肤霜,它们能有效地锁住皮肤水分,不至于让水分过多地流失到空气中。同时给脚部带来天然滋润,使粗糙的脚部肌肤柔嫩光滑而不会干燥。医院的某些油膏也有保护皮肤的作用,如维生素E及其软膏、凡士林、甘油等。涂抹这些护肤品的同时,如果加以按摩双脚,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也会减少脚部皮肤干燥、冰冷的几率。

    也可以用芦荟汁反复擦拭脱皮的地方。芦荟汁中含有大黄素甙、对香豆酸等成分,还含有少量的糖类、蛋白质和草酸钙等。这些成分不仅对多种癣菌、真菌、致病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有营养皮肤、保护和修复创面的功能。坚持涂抹芦荟汁一段时间后,脚部皮肤干燥、脱皮的现象会明显减轻很多。茶水、维生素E油、蜂蜜和牛奶等也有润泽皮肤、消除干燥的功效。在洗完脚之后都可以尝试涂抹一些。还可以选择鲜榨的果浆做“足膜”,各种鲜果的功效不同,敷番茄加胡萝卜,既美白又滋润。

    如果出现了足部皲裂,可以用鱼肝油丸涂擦患处,方法是:先用热水洗足患处,待角质层充分软化后擦干,用刀片削去过厚的角质,取2~3粒鱼肝油丸,挤出药液均匀涂擦患处。每晚睡前涂一次。鱼肝油可在皲裂处形成一层与外界隔绝的保护膜,杜绝外来刺激,使裂口加速愈合。然后里面穿一层尼龙袜,外面穿上一双棉袜这样会有效地保护皮肤,因为纯棉袜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只穿纯棉袜只会加重皲裂。

    你也可以自行配制药液涂擦,准备正红花油20毫升,甘油60毫升,75%酒精20毫升,将三者混合搅伴均匀,装如玻璃瓶中。使用时取药液涂抹于患处,每天三次。足部皲裂轻的经3~10天可痊愈,重者则需10~20天才可治愈。即使皲裂痊愈了,也要坚持用温水泡脚,给两脚进行护理,以防止复发。另外,平时洗脚时要注意,尽量少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或药皂。

    杨力提示:

    葵花子是维生素E含量最为丰富的食品之一,维生素E有助于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正常,使毛细血管壁更稳固,这样可以使原本淤滞的血液循环恢复顺畅,有助于防止脚部皲裂的生成。葵花子中富含亚油酸也有预防血管阻滞的作用。同时葵花子中的热量也较高,每一百克(去皮) 葵花子中所含的热量约比同等重量的米饭、猪肉、羊肉、鸡鸭肉等所含的热量都要高,可以帮助身体抵挡寒冷的天气。

    嵌甲,无端出来捣乱

    嵌甲又称甲内嵌、潜趾甲,就是趾甲长到肉里面去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脚病。多出见于拇趾一侧,也会双侧同时发生,有时其它小趾发病。趾甲前端的一个角或者两个角刺入甲沟深处,长不出来,每隔两周到一个月,足趾就会胀痛,不小心碰到就有钻心的剧痛,用小剪刀剪掉角刺后,胀痛感就立即消除。

    早期侧位的趾甲刺入或者将要刺入甲皱襞皮肤层(甲沟的软组织)时,仅仅表现为使人负重困难而影响走路。若趾甲两旁甲沟组织因为细菌感染而引起了炎症,就会出现疼痛、肿胀、化脓等症状,临床上称为甲沟炎。此时,脚趾局部出现明显的红、肿、热,并伴有剧烈疼痛,化脓后,局部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晚间可伴有“跳痛”感,影响正常睡眠。反复出现甲沟炎,则会引起趾甲变形,形成嵌甲,两种病是相辅相成,可互相转变的。通常只有治愈了嵌甲,甲沟炎才能痊愈。

    根据嵌甲的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是嵌入的趾甲刺伤甲沟软组织,出现轻度水肿,轻压痛。中度是甲沟形成坚韧的白膜样物,疼痛剧烈,呈现炎症反应,红肿明显,无化脓及肉芽。重度是化脓伴或不伴肉芽增生。

    嵌甲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六方面。一是修剪趾甲方法不得当。这是最常见的病因,甲侧缘剪得过短过深,则侧缘趾甲生方向长受到外力压迫而向内斜向生长。甲板侧缘未剪齐,留有残甲,残甲也会直接刺入甲沟软组织内,形成嵌甲。二是穿着鞋袜过于紧窄。穿着高跟、头尖的鞋子或者过小的鞋,将侧位甲板压弯,使趾甲侧缘向甲沟软组织内生长,摩擦趾甲及甲褶造成软组织肿胀而加重嵌甲。三是引起甲板变化的甲病,如甲真菌病、灰指甲、甲营养不良、厚甲症等。四是职业原因。多见于从事站立工作的行业人员或者运动员、芭蕾舞演员等。五是由外伤引起的。踢伤或被踩伤后,甲板撕裂引起甲板侧缘更接近甲沟软组织,从而形成嵌甲。六是先天性局部畸形,如拇趾明显外翻。

    对于已经有轻度嵌甲存在的情况,重点是防止其发展形成甲沟炎症。许多人对付嵌甲的办法,是把嵌到肉里的趾甲剪掉,并且往内修,结果新长出的趾甲弯曲幅度愈来愈厉害,对外阻力愈差。正确的方法是平剪,将趾甲修成钝角,这样纵使趾甲因外力受伤,也只有趾甲受伤,而不会一直往内弯曲。再在趾甲外侧内缘(两个角落)塞一点点纱布,把趾甲顶上去生长。同时要每天用优碘药水加四倍开水(或生理食盐水)泡脚,一天两次,每次三十分钟,以减轻症状。

    近年来,国外常采用矫形钢丝对嵌甲进行娇治,效果非常好常用的嵌甲矫正方法有:弹力片矫正法、自制弹力丝矫正。弹力片矫正法是将一种高弹性的塑料弹片,通过强力胶水将其粘在病甲背侧,利用其回弹性功能,在趾甲生长过程中逐渐使向内生长的趾甲边缘向外生长变平,起到矫正嵌甲的作用。自制弹力丝矫正是利用专业的矫正工具,将弹力钢丝弯成两边带钩的基于嵌甲的形状,利用钢丝的回弹力,在趾甲生长中矫正嵌甲,如果利用现成的成型产品会更加简便。

    不想因嵌甲跑医院,日常生活中对趾甲的保养当然重要。首先要正确修剪脚趾甲。剪脚趾甲前,先用温水泡脚,然后将脚趾甲锉成钝角,弧度不要太大,以便趾甲在长时不会生出尖尖的边缘,刺到肉里去。也不要剪太短,更不挖凿两侧趾甲,最好让脚趾甲长过脚指头时再修剪。在修剪完趾甲后一定要把趾甲周围清理干净,用剪刀剪除肉刺无法拔除的软皮,避免撕剥肉刺,引发炎症。若发现趾甲有劈裂,就要随时修剪。也不要留长趾甲,长趾甲容易藏污纳垢。平时尽量穿宽头低跟鞋选宽头不压迫脚趾头的平底鞋。

    缺乏营养容易使趾甲形态发生变化,如缺乏维生素A和钙,容易造成趾甲干燥及易裂。缺乏维生素B容易使趾甲变得脆弱,并出现纵向及横向的突脊。缺乏维生素D12则会导致趾甲过度干燥、趾甲末端极其圆弧变界。缺乏蛋白质、叶酸、维生素C会造成趾甲倒刺,缺乏蛋白质还会使趾甲出现白条纹。如果体内的良性菌(乳酸杆菌)不足,真菌容易在趾甲附近形成灰趾甲。缺乏盐酸则会促成趾甲分岔。缺铁就会形成汤匙趾甲或者趾甲纵向突脊。

    饮食中应有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提供必需维生素、矿物质和酶。高蛋白饮食是维持健康趾甲所必需的。如谷物、豆类、燕麦、坚果和植物籽。鲜胡萝卜汁富含钙、磷,有助于增加趾甲硬度。蜂蜜、海带也可促进趾甲变硬。机体缺水时趾甲易断裂,每天需喝足量的水。

    杨力提示:

    趾甲是一层紧密而坚实的角化上皮,位于足趾末端的伸面,其主要功能为保护其下的柔软皮肤在工作中少受损伤,并且帮助趾指完成足部功能。趾甲的厚度则为一毫米,厚度随遗传性疾病、获得性疾病和职业损伤程度而改变。趾甲的厚度和生长速度各有不同。趾甲生长速度因人而异,手指甲比脚趾甲长得快,指甲每天生长约0.1毫米,趾甲的生长速度只为指甲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趾甲夏天比冬天快,惯用的脚比另一只脚快。营养不良、环境温度变化和系统性疾病都会影响趾甲的生长速度。

    按按三里穴,感冒咳嗽全去了

    感冒又称伤风,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感冒,都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人体对于病毒的入侵,都会有一定的自然抵抗力,其中老人身体机能开始衰退、婴幼儿发育尚未健全,抵抗力较弱,当这种入侵超过了身体的抵抗力时,就容易引发感冒。这对于体质较弱的成年人来说也不例外。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受凉、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烟酒过度、全身性疾病以及鼻部本身有慢性疾病时,人体就容易受到感冒病毒的感染。

    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鼻塞、咳嗽、喷嚏、头痛,随着病情的加重,有的人会出现畏寒、发烧、肌肉疼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咽喉红肿疼痛、吐痰等症状,婴幼儿、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而严重的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昏迷、抽搐,有的能致人死命。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几乎每人每年都会发生,体质较弱的人还会反复感冒咳嗽。虽说一般情况下经五到七天,感冒会自行逐渐痊愈,可是患上感冒咳嗽浑身不舒服,实在是很闹心。由于病毒生存在人体细胞内,世界上是没有药物是可以直接杀死感冒病毒的。在药物治疗上至今尚无特效疗法,目前医生也只能对症处理,让其逐渐自愈。其实,预防治疗感冒的有效方法,还要依赖于人体的自愈系统。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有调理脾胃、补养气血、补虚弱的功效,也是保健强身要穴。脾胃相表里,均为仓廪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当脾胃的功能正常时,脏腑器官才会得到充足的气血。常按摩足三里穴,不仅可以保护脾胃,调整消化系统并使之功能旺盛,增加营养吸收能力,还可调节机体自愈力、增强抗病能力、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有预防和治疗感冒咳嗽的效果。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容易感冒咳嗽或者反复感冒咳嗽的人应经常按摩,以减少感冒咳嗽的发病几率。

    坐在椅子上,两腿弯曲,左手五指并拢,将左手掌心置于右膝盖上,五指朝下,中指置于胫骨上,中指尖的水平线和食指延长线的交会处,就是右腿的足三里穴。按摩足三里穴可以采用四种方法。第一是点按法。将拇指指端置于足三里穴处,其余四指按放在小腿外侧,用拇指进行点按即可。第二是揉按法。使小腿与大腿保持一百二十度的角,将食指置于足三里穴处,将中指放在食指上面,两指同时用力按揉足三里穴。第三是按拨法。使小腿与大腿保持一百二十度度的角,将拇指指端置于足三里穴处,用力按压一次穴位,然后推拨筋肉,连续推拨七次。第四是擦揉法。使小腿与大腿保持一百二十度度的角,两手同时自上而下地搓擦足三里穴处。

    感冒期间需注意饮食。多喝水可以加快病毒的排出,最好是白开水,如果喝不下去,可以加些鲜榨果汁或者茶调口味,如橘汁、橙汁,或者用橘皮泡茶喝。糖姜茶也有良好的防治感冒的效果。准备红糖、红枣、姜适量,将姜切碎,最好挤成泥。将红枣切半、去核。将红糖、红枣、姜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煮十分钟即可。冰糖川贝梨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制作方法是:将梨洗净,沿根蒂部切下当盖,挖去梨核后,放入2~3粒冰糖,将6~10粒川贝研成末,放入梨内,然后盖上梨盖,放入锅中蒸二十分钟即可,一次吃完。在烹调菜肴时多加点佐料,如生姜、干辣椒、蒜,有助于人体驱逐感冒病毒,止咳化痰,可使感冒早愈。

    鸡汤能抑制呼吸道炎症,对消除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咽喉痛等症状极为有效。因为鸡肉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能显著增强机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能力,这对清除呼吸道病毒、加速感冒痊愈有良好的作用。

    睡眠也是一种治疗方式,对感冒尤为适用。人在睡眠时,体内细菌可制造出一种叫“胞壁酸”的物质,有增强人体自我修复的作用,能加速感冒的康复。每晚睡前最好用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汗较好。体内寒重时,可用一小把艾叶和几片姜片煮水泡脚,祛湿寒的效果较明显。咳嗽较为厉害时,可以用自己的背部撞墙,撞二三十分钟,当背部发热时,能感到肺和气管轻松、顺畅不少,咳嗽也减少了。

    杨力提示:

    感冒咳嗽全年皆可发病,冬春为多发季节,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者接触传播。因此,在寒冷季节或者流感季节里,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回家后,要立即用肥皂洗手。普通肥皂没有杀灭病毒和细菌的作用,只会使手上的细菌、病毒减少。消毒肥皂对病毒和细菌起作用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洗手时最好洗两遍,第一遍洗去污垢、减少病毒,第二遍让肥皂在手上多保留一会,以使其能充分发挥“消毒”作用。

    牙痛,泡泡脚就好了

    牙痛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牙齿疼痛,是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牙痛早期出现牙龈发痒、不适、口臭,继之牙龈红肿、松软,容易出血,牙痛时面颊部肿胀,遇冷、热、酸、甜刺激时牙痛会加重,反复发作,非常痛苦。病情加重时,炎症继续扩大,牙龈与牙根部的牙周膜被破坏,形成牙周袋,常有脓液溢出,痛起来常常让人彻夜难眠。

    表明上看牙痛是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受到牙齿周围食物残渣、细菌、牙垢、牙石、嵌塞的食物以及不正确的刷牙习惯所致的,实际上牙痛是人体实火、虚火上升引起的。实火引起的,痛程短,疼痛厉害。虚火引起的,痛程长,疼痛绵绵,出现牙齿松动现象。

    中医认为牙痛主要与胃经、大肠经和肾经有关。因为人的上牙与大肠经相连,下牙与胃经相连。肾主骨生髓,而齿为骨之余,也就是说,牙齿的功能与肾脏的功能有着密切联系。牙齿非藏火之地,当人体内热过盛,循经上炎熏蒸牙齿,常会出现口臭或者有异味的现象。如果口腔清洁不及时,牙齿受感染就出现疼痛、肿胀等上火的症候。

    早在晋代的文献《肘后备急方》中就有关于泡脚治疗疾病的记载。皮肤本身就是人体能够吸收药物的器官之一,如借助热水,则更利于药效在人体发挥作用。通过中药浸泡脚,刺激足部皮肤、反射区、穴位,可以起调节经络、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防病治病的作用。

    中药大黄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有泻热通肠、祛瘀消滞、通经凉血的作用,中医常用它来医治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火毒疮疡等症。丁香入肺、脾、胃、肾经,可治疗口臭、牙痛。绿豆入心、胃经,有清热解毒,除烦利水,被广泛用于热毒疮痈肿痛。牙痛时用这些中药泡脚,既可消除疼痛、肿胀、口臭的现象,又可以调理脏腑。

    准备生大黄15克,丁香10粒,绿豆50克,将药物放入锅中,加入2000毫升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煮二十分钟即熄火。将药汁倒入木桶内,温度降至42~45摄氏度时,开始泡脚。每天两次,每次浸泡三十分钟,以感觉后背有点潮,或者额头出汗为宜。

    既然是泡脚,就要体现出一个“泡”字来。“泡”体现的是水要多,热量要够,时间要足够。随便拿一个金属盆,会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因为金属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发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这也是在煎煮中药时要使用药罐、砂锅之类的原因。选用一个较深的木桶,能把整个小腿放进去的,一方面可以保证疗效,另一方面是容易保持温度。需注意饭后不宜立即泡脚,会影响消化、吸收,至少应在饭后一小时以后再泡脚。

    泡脚结束之后,进行足部按摩,这样止痛的效果非常明显。按摩方法是:先按摩肾、输尿管反射区各三分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以排出大量代谢废物。然后按摩上颌、下颌、三叉神经反射区各五分钟,可以改变病变部位气血循环状况,达到止痛、消肿的效果。最后,按摩肾上腺、肝、上身淋巴腺反射区各两分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彻底消炎止痛。

    按摩之后及时喝葡萄柚皮汤,有改善牙龈出血化脓、保健牙齿,预防牙齿疾病的作用。制作方法是:准备葡萄柚一颗,红糖十五克。取葡萄柚的外皮洗净切碎,入锅后加1500毫升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煮二十分钟。过滤渣滓后,放入红糖融化即可饮用。

    要预防牙痛,生活中要有良好的用牙和生活习惯。首先需保持口腔卫生,而早晚坚持刷牙非常重要。刷牙时要求运牙刷动的方向与牙缝方向一致,做到“里里外外都刷到”,还要注意刷后牙的咬面,把牙缝和各个牙面上的食物残渣刷洗干净。这样就可以达到按摩牙龈的目的,又可改善牙周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状况,减少牙病所带来的痛苦。饭后漱口也是个好办法。平时多吃粗糙硬质和含纤维质的食物,对牙面有磨擦洁净的作用,还可减少食物残屑堆积形成硬质的机会。充分咀嚼食物,既可增强牙周组织,又能磨擦牙齿,可使窝沟变浅,有利减少牙痛的发病。

    饮食中可适当增加清胃火、清肝火以及清热的食物,如西瓜、荸荠、芹菜、茄子、藕、莲子、莴笋、竹笋、丝瓜、冬瓜、苦瓜、白菜、葡萄柚、梨、薏苡仁、豆腐、菌类食物等。常喝菊花茶、金银花茶、茉莉茶也有清热去火的功效,用绿豆、橄榄、甘草煮汤喝,同样可清热解毒,防治牙痛。牙痛期间少吃忌酒、腌制食品、辛辣燥热等容易上火的食物,平时也需少吃,以防生内火。脾气急躁,容易动怒也会诱发牙痛,因此要保持平和的心境和宁静的情绪。

    杨力提示:

    快速止牙痛窍门:第一,牙痛难忍时,取一片生姜咬于牙痛处,可反复使用。第二,将适量牙膏涂于牙痛处,数分钟后可止痛。第三,用牙签将云南白药挑入牙痛处,三分钟后可缓解。这些方法只能暂时达到止牙痛的效果,要彻底消除,还需坚持中药泡脚。

    便秘,无需忧心忡忡

    正常人每天便次1~2次,或者2~3天排便一次,当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畅、困难、粪便干结,排出时间延长,每次排便时间长达三十分钟以上,就是便秘。有的人还会伴有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暖气反胃、大便带血等症。大肠肌肉缺乏弹性、蠕动能力差,以致便便移动得很慢甚至“塞车”,无法顺利排出。更糟的是,便便待得越久,水分被大肠吸收得越多,就会越来越硬得像石头,让排便更加困难。反复循环,就容易形成长期便秘。

    长期便秘给身体带来诸多危害。便秘时人排便会用力,这会使直肠颈压力增高,阻断静脉回流,使正常肛垫充血并反复向远侧移位,其中的纤维间隔逐渐松弛,直至断裂并伴有静脉丛淤血、扩张、融合,最后形成痔疮。排便时用力过大,会使血压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或者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排便用力过大,腹腔内压突然增高腹内脏器如小肠等经腹壁薄弱处向身体表面突出,会形成腹疝。废物无法正常代谢,会使胃的“下降”功能失调,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引起各种肠胃疾病,其中胃炎、结肠癌就是最常见的。长期便秘,有害物质再次被吸收,循血液流动,容易导致皮肤粗糙、无光泽,容易形成痤疮、色素沉着、颜面色斑等。毒素长期滞留在体内,有损于脏腑器官的正常功能,会加速机体的老化。

    便秘的原因最主要也较为常见的,还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偏食,青菜吃的少,食物过细,由于缺少膳食纤维,使肠道刺激减少,大便形成少,肠道蠕动减弱而造成便秘。常吃“助火”“生热”的食物,如辣椒、姜、羊肉、狗肉、鸡、鱼、酒等,也容易引起便秘。活动太少,尤其是久坐不动的人,肠道蠕动减缓,便秘就跟着发生了。很多人常为了省时间,边上厕所边看书报杂志;或者是即使有便意,也为了忙其它事而暂时忍耐。长期下来肠胃功能紊乱,粪便停留过久变得干硬,形成便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起居无规律、熬夜、精神持续高度紧张,或者过于激动、长期抑郁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引发肠胃功能失调,造成结肠的蠕动失常而引起便秘。

    便秘虽不是什么大病,却也能让忧心忡忡,苦恼不已。依赖泻药排便的做法是错误的。长期任意使用缓泻剂,不仅会导致体内气血失衡,更会削弱肠道功能,让肠壁肌肉更软弱无力,从而对药物产生依赖。随着剂量使用的逐渐加大,便秘状况也会越来越恶化。要消除便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调整。

    准备芒硝、大黄各20克,甘遂15克,牵牛子10克。将药物放入锅中,加入1500毫升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煮二十分钟即熄火。将药汁倒入木桶内,温度降至42~45摄氏度时,开始泡脚。每天一到两次,每次浸泡三十分钟,以感觉后背有点潮,或者额头出汗为宜。

    每晚泡脚之后,进行足部按摩。首先按摩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各三分钟,以促进排泄系统的功能,使体内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其次按摩大肠反射区四分钟。然后按摩腹腔神经丛、脾、直肠及肛门、头、胃、十二指肠反射区各一分钟。按摩大肠、脾、直肠及肛门、胃、十二指肠反射区,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排便功能;按摩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可以调整肠道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按摩头反射区能够起到镇定安神的作用。最后按摩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甲状旁腺反射区各两分钟。按摩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反射区,能发挥人体自有的免疫功能,并增强机体免疫力;按摩甲状旁腺反射区,可帮助释放人体所需的一些离子,对排便有促进作用。

    按摩之后及时喝润肠茶,润肠茶有润肠和胃、美颜排毒、净化血液的功效。准备芦荟三叶,蜂蜜20毫升,红枣15枚。将芦荟叶去刺,连皮切段。将红枣对半切开、去核。先把芦荟叶、红枣加2500毫升入锅,用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煮二十分钟。过滤渣滓后,待汤汁降至八十摄氏度以下时,放入蜂蜜调匀即可饮用。

    便秘主要是由食物消化后构成的,日常预防和治疗必须调节饮食。首先要注意饮食的量,只有足够的量,才足以刺激肠道正常蠕动,使便便正常通行和排出体外。特别是早饭要吃饱。每天需喝足量的水,肠道得到充足的水分有利于肠内废物的通过。最后晨起后即喝一杯蜂蜜水。不爱喝白开水的人,也别用咖啡、浓茶、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料代替,因为它们会利尿且抑制肠道蠕动,只会使便秘加重。另外,平常饮食中必须有适量的纤维素,如粗制面粉、糙米、燕麦、薏苡仁、番薯、马铃薯玉米、花生米、芝麻、核桃仁、芹菜、菠菜、草莓、番茄等,增加膳食纤维,可以刺激和促进肠道蠕动。

    杨力提示:

    每天适当规律的运动,可有效防治便秘。能增强肠道功能的快走、慢跑、游泳、登山等有氧运动,是便秘患者最佳选择。若条件不允许,多走路或者做些简单体操也有助刺激肠胃蠕动。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做五到十分钟的甩手、弯腰、左右扭腰、屈膝的体操,可以促进便意。经常散步、进行腹式呼吸,也可促进胃肠道蠕动。

    腹泻,不用吃药打针照样可以痊愈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者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许多人一出现腹泻、腹痛就自行吃止泻药或者立即打针,经常有腹泻的人服用止泻药三五天后不见好,转就到医院急诊。这种错误做法不仅不能止泻,反而会延误病情。因为过早服用止泻药会打破人体排泄平衡,把腹泻排出的毒素都“堵”住了,体内不能及时排出的“垃圾”就会破坏肠胃道功能。

    有的人腹泻腹痛时,干脆用止痛药来对付。殊不知,止痛药不仅仅能够引起肾衰的副作用,还可以引起很多疾病。如引起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如果长期服用止痛药会出现胃肠粘膜损害,导致胃肠道出血等),毒性反应(大量或者长期服用可能出现头痛、耳鸣、视力下降、腹泻、虚脱以及血压下降昏迷等症状),血液系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等,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不少人认为腹泻是由病毒、细菌引起的,吃消炎片消消毒就可以止泻了。其实,除了肠胃功能失常外,神经官能不正常也会引起腹泻,如肠易激综合征。消炎药是抗生素类药,人体只有在感染时才能服用。盲目用消炎药来治疗腹泻,人很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如损害肝肾功能、出现过敏症状、加重腹泻等副作用。

    用足部治病的方法对于因胃肠道疾病引起的腹泻、慢性腹泻和神经官能腹泻有特效。准备鲜葎草500克,用清水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2000毫升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煮至1500毫升。将药汁倒入木桶内,温度降至42~45摄氏度时,开始泡脚。每天早晚各浸泡一次,每次浸泡三十分钟,以感觉后背有点潮,或者额头出汗为宜。一般腹泻,痊愈后再浸泡一个星期。慢性腹泻以十五天为一个疗程。每隔五天,再进行第二、第三个疗程,直至痊愈。

    晚上在泡脚之后,需进行足部按摩。首先按摩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各三分钟。其次按摩胃、十二指肠、大肠反射区各五分钟。最后按摩头、脾、肝、胆、腹腔神经丛、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反射区各两分钟。按摩胃、十二指肠、大肠、肝、胆、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可以抑制胃肠功能紊乱,修复病变部位;按摩脾反射区可以起到温胃护脾的作用。

    按摩之后及时喝香椿茶,香椿茶燥湿清热、收敛固涩、祛风止痛,中医里常用它来治疗久泻久痢。同时,香椿茶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有很好的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饮品。准备鲜香椿叶100克,红枣15枚。将香椿叶洗净,将红枣对半切开、去核。加水750毫升,用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煮二十分钟。过滤渣滓后,即可当茶饮用。

    有的人认为,腹泻期间要让肠道休息,禁食可减轻胃肠负担。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人在腹泻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禁食只会导致人体能量不足。应适当补充一些营养丰富而容易消化的食物,食物应以细、软、烂、少渣、易消化为主,如藕粉、面糊、豆浆、细面条、豆腐脑、肉泥、菜泥、小米莲子粥、小米扁豆粥等半流质食物。慢性腹泻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并造成体内热能过度消耗。

    为改善营养状况,应采取高热量、逐渐加量的饮食方法,宜少食多餐。切勿增加过快,因为食物中的营养不能被完全吸收,反而会加重了胃肠负担。同时,选择低渣饮食,目的是尽量减少食物在消化产生的便量,使胃肠道获得适当休息。要特别注意的是合理的补充水分,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减轻腹泻症状。当腹泻好转,恢复正常进食时,不要立即就恢复腹泻前的饮食状态,要按照从稀到稠、从软到硬的规律逐渐过度,同样需少量多餐。

    杨力提示:

    腹泻期间不宜食用的食物。1.忌含有长纤维素的各种水果和蔬菜。如菠萝、柚子、柠檬、橘子、梨、青菜、菠菜、白菜、洋葱、辣椒等,这些会促进肠道蠕动作用,加重腹泻。2.胀气使腹泻加剧,腹泻忌胀气食物。如牛奶、酸牛奶、豆类及豆制品。3.不吃糖或少吃糖,因为糖到肠内后常会引起发酵而加重胀气。4.忌脂类食物。如肥肉、猪油、牛油、羊油、奶油、动物内脏等,即使用植物油烧菜,油量也不宜太大。5.忌不易消化物。这类食物包括很广,其中包括许多零食,如蜜饯、松子、杏仁、葵花子、西瓜子等。

    脚冻伤了,该如何是好

    脚冻伤是冬季常见病,在寒冬或者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患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温度复原后局部表现和烧伤较为相似,局部肿胀一般并不明显。

    按冻伤损伤深度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四度。一度冻伤是皮肤浅层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初为苍白色,渐渐转为蓝紫色,继之出现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无水疱形成。约一周后,症状消失,表皮逐渐脱落,愈后不会留下瘢痕。二度冻伤是全层皮肤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可于24~48小时内出现水疱,如无继发感染,经过2~3周的时间,水疱干涸,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有角化不全的新生上皮覆盖,局部有时会出现持久的僵硬和痛感,一般不会留下瘢痕或者发生痉挛。三度冻伤是皮肤全层以及皮下组织被冻伤。表现为皮肤由苍白逐渐变为蓝色,再转为黑色。皮肤没有感觉,冻伤周围组织出现水肿和水疱,同时伴有剧烈的疼痛和灼痒。坏死的组织脱落后留有创面,容易引发感染。愈合速度缓慢,愈后会留下瘢痕,并且可能会影响局部功能。四度冻伤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都被冻伤。表现为冻伤部位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患处呈暗灰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疱。2~3周内有明显的坏死分界线出现,一般为干性坏疽。有时由于形成静脉血栓,当周围组织水肿以及引发感染时,会形成湿性坏疽。往往留下伤残和功能障碍。少数情况下,还会并发肺炎、心包炎等感染。

    有些脚冻伤的患者还可引起并发症,最常见的就是局部创面坏死组织引发的感染,如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较严重的则会引发破伤风、气性坏疽和败血症。此外,还有少数并发肝炎、肾炎和关节炎等。

    引起脚冻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寒冷的气候是脚冻伤的主要因素。空气的湿度、流速、风速以及天气骤变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尤其是在潮湿刮风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脚冻伤。元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的人也在气温较低的环境里出现脚冻伤。身体耐寒性差,当寒冷侵袭时,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者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也会发生的脚部组织冻伤。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以及长时间浸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脚冻伤。长期过度疲劳、紧张、饥饿,体质虚弱、失血以及身体出现创伤等,都会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足部热量减少以致冻伤。

    脚冻伤常令人感到棘手,因为该病病程较长,冬季还会反复发作,不仅影响了双脚的美观,还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要预防和治疗脚冻伤,还得费一番周折,并且需持之以恒。首先是准备桂枝、赤芍各60克,木通、当归各30克,干姜150克,白鲜皮、花椒各30克。将这些药物共同研成碎末,和均匀后分装于小袋中,每袋40克,收存备用。每次取一袋,加1000毫升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煮二十分钟。将药汁倒入木桶内,温度降至42~45摄氏度时,开始泡脚。每天浸泡一到两次,每次浸泡三十分钟,以感觉后背有点潮,或者额头出汗为宜。

    每天晚上在泡脚之后,进行足部按摩。先按摩肾、输尿管、膀胱、肾上腺反射区各三分钟。其次按摩头、脑垂体、肺、脾、甲状腺、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反射区各四分钟。最后擦足心涌泉穴五分钟。十次为一个疗程,每隔五天,再进行第二、第三个疗程。每年从秋末冬初就开始进行。

    黄芪红枣枸杞汤是温补汤,可改善微循环,使血管抵抗坏死细胞恢复活力,并使全身末梢血管扩张;可抑制病毒生长;能增强细胞生理代谢作用;能提高机体的自愈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准备黄芪20克,红枣15枚,枸杞15克,西洋参2片。将红枣对半切开、去核。将所有食材入锅加1000毫升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煮二十分钟,即可熄火。

    冬季可多吃些热性祛寒的食物,如鸡肉、乌骨鸡、牛肉、羊肉、胡椒、生姜、樱桃、榴莲、糯米、紫米、黑米、葱、蒜、芥末、孜然、小茴香、料酒、熟藕、甘薯、香菜、魔芋、红枣、荔枝、桂圆、开心果、板栗、核桃仁、松子仁、红茶、茉莉花茶、玫瑰茶、金盏茶等。

    此外,需做好保暖防寒措施。保护好脚部,注意穿厚袜、棉鞋等。鞋袜潮湿后,要及时更换。衣服鞋袜宜宽松、保持干燥。可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足、擦身的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速气血运行,有利于伤面修复,也可预防冻伤新发。

    杨力提示:

    《本草新编》中说酒可“驻颜色,荣肌肤,通血脉。”适量饮酒不仅对预防和治疗脚冻伤有较好的辅助效果,对身体也有补益作用。酒有很多种类,如白酒、啤酒、黄酒、果酒、米酒等。其中以果酒之一的红葡萄酒和米酒、黄酒对身体健康最为有利。

    疲劳没精神,敲敲脚底

    疲劳是现代高效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出现的普遍现象,多发于20~50岁的上班族。疲劳包括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其症状表现是多方面的。

    消化系统方面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对各种食物均缺乏食欲,尤以油腻为主。没有饥饿感,偏食,食后经常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现象,容易便秘或者腹泻等。身体方面多数呈现为体型消瘦,也少数因废物代谢不畅显示出体态肥胖。面容多数表现为面色无华,过早出现面部皱纹或色素斑;皮肤粗糙、干涩、脱屑较多;脚趾(手指)甲失去正常的平滑与光泽;毛发容易脱落、易断、没有光泽。

    有时心理方面会出现异常,其表现要比躯体方面的症状出现得早,自觉也较为突出。多数表现为心情抑郁,容易焦虑不安、急躁、易怒,情绪不稳,做事缺乏信心,犹豫不决。运动方面这样表现为全身疲惫、四肢乏力、周身不适、活动迟缓。有时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肌痛、关节痛等。如果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累积数月或者数年,表现则尤为明显。

    神经系统方面表现为精神不振或精神紧张,常有头晕、失眠、心慌等现象。持续时间久了,多出现多梦、容易早醒、失眠等,有的会有嗜睡、萎靡、懒散、思绪混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在视觉方面常出现眼睛疼痛、酸涩,视物模糊,对光敏感等;在听觉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暂时耳鸣等现象。

    疲劳是一种全身性症候群,主要是因身心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饮食生活不规律,休息不合理,加上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等精神环境因素以及应激等,造成了脏腑组织功能紊乱引起的。由于脏腑组织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这种非病非健康状态,又被称为亚健康。中医认为,人体气血虚衰、体内代谢产物的堆积是引起疲劳的原因。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疲劳不是病,可超过半年以上处于疲劳状态,不仅使人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还会引起各种疾病,如胃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炎、恶性肿瘤、抑郁症、结石、溃疡……

    经常敲脚底可调节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和新陈代谢,有效放松身心、缓解疲劳,防止脏腑组织功能衰退。准备50克艾叶,加入2000毫升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煮二十分钟。每天晚上浸泡,每次浸泡三十分钟。十次为一个疗程,每隔五天,再继续浸泡。每次泡脚之后敲脚底。敲脚底的方法是坐在床上或者凳椅上,将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之上。两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与拇指相对,握拳时要轻松,指与掌间略留空隙。先用拳头的小指、小鱼际侧有节奏地敲击整个脚底一百次,以脚掌心为中心,以稍有疼痛感为度。然后用拳头的第一指节和指跟骨敲击整个脚底一百次。注意敲击时不要过于用力,先敲左脚后敲右脚。

    敲脚底之后及时喝灵芝汤。灵芝有益补气血、促使全部内脏器官机能正常化,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机能,美容驻颜、增智慧、延缓衰老等防病治病的功效。准备灵芝6克,将灵芝剪碎,放入罐内,加水500毫升,用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煮二十分钟。将药液倒出后,再次加500毫升清水煎煮。将两次药液混和均匀后饮用。

    日常生活中,为了较快的恢复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选择蔬菜、水果、全麦等谷类以及核果、深海鱼。这些食物提供各种补充体力及强化免疫力所需的营养。多喝蔬菜汁以补充维生素,为了保持一个好的能量水平,每天吃4~6餐小量食物,避免任何一餐吃得过饱。在进行体力和脑力活动之后,如果觉得十分疲劳,可吃些花生、杏仁、腰果、胡桃等干果,对恢复体能有神奇的功效。

    平时适量饮用矿泉水对于补充矿物质十分有效。含咖啡因的饮料如茶叶、咖啡等,能增加人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能增强抗疲能力。绿色带叶蔬菜如莴苣、野苣、菠菜等,甜瓜、草莓石榴、香芹、甜椒、猕猴桃和橙子等,对增加耐受力、消除疲劳、保持记忆和学习,维持人体正常状态都有较好的效果。如果疲劳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补充一些有良好滋补作用的营养品如人参、银耳等,可以达到补气活血、改善神经系统、减轻疲劳的功效。

    运动和锻炼,特别是拉伸、伸展运动是积极的恢复方式。运动后,脏腑组织、肌肉等的气血流量明显增多,从而促进清除疲劳代谢产物和消除疲劳。疲乏时,如果去户外逛一圈,体力和精神可获得短时间的恢复。如果要保持持久的活力,就必须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每周进行4~5次的快步行走,每次30~40分钟;或者每周进行3~4次的慢跑,每次30分钟。如果你平时很少运动,可先从短时间的锻炼开始。短暂时间的锻炼也有一定效果,从每天两三次,每次5~10分钟开始,增加到每天两次,每次10~20分钟。一两个月后,就可进行每次较长时锻炼了。

    杨力提示:

    居室保持干净、安静、舒适,睡眠充足,劳逸结合,避免久坐、久卧、久行、久立、久视,忌大怒、大喜、大悲、大思都可以有效预防疲劳出现。情感的压抑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造成疲劳。保持好心情,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常与亲人朋友同事多沟通,也有预防和缓解的效果。

    血压高低,自己来调节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常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经常出现无故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尤其是在突然蹲下或者站起时有所感觉。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出现心悸、气短的现象,经常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肢体出现麻木现象,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者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它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如腿部、胳膊麻木。

    心脏“泵”血能力加强(如心脏收缩力增加),使每秒钟“泵”出的血液增加,会引起血压升高。若大动脉失去了正常弹性,变得僵硬,当心脏“泵”出血液时,血管不能有效扩张,那么,心脏每次所“泵”出的血,流通过变得狭小的空间时,也导致压力升高。人紧张、焦虑时,使全身血管暂时收缩,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同样也引起血压的增高。肾脏功能不正常,无法有效的从体内排出钠盐和水分,体内血容量增加,常会导致血压增高。

    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治疗较为容易,可怕的是高血压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有高血压的人,如果动脉压持续升高,会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脏腑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状况,造成各种严重后果。常见的并发症有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肾病、周围动脉疾病、中风等。在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较多,年龄是一方面,高血压的发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有增高的趋势,四十岁以上的人发病率较高。摄入食盐过多,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研究发现,每天摄入食盐小于两克的人,几乎不发生高血压。每天食盐量在3~4克,高血压发病率为百分之三。每天食盐量在4~15克,高血压发病率为百分之三十三。肥胖的人,发病率明显多于体重正常者。也有许多高血压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环境、职业等因素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另外,生活在都市中的人高血压发病率高于农村生活的人。

    降压药物种类很多,可如果形成长期服药物降压的习惯,就会产生依赖和副作用,有的甚至是需要终生服药。人体各个系统中,有自动调节血压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足部保健来调控血压。

    准备磁石、石决明、党参、黄芪、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各6克,独活18克。将这些中药用清水煎煮,去渣后用药液泡脚一小时,每天一次。一剂药可用2~3次。用药1~3次后,血压即可降至正常,正常后立即停药。

    同时还有一剂降压的药方:准备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0~15克。将药物加1000毫升清水煎煮600毫升,在稳定降至40~45摄氏度时,泡脚30~40分钟,洗脚后擦干即就寝。每晚浸泡一次,一般泡脚三十分钟后开始降压,一小时后效果最明显,维持4~6小时。若八小时候血压回升,可煎汤第二次浸泡,一般经过几次治疗后,即可恢复到平时的基础血压。

    进行足部按摩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方法是:先按摩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各三分钟,可以排除体内毒素。然后按摩血压点、心反射区各五分钟,可以降血压,调整心血管。最后按摩腹腔神经丛、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头、颈项反射区各三分钟。按摩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可镇定安神,按摩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对血压起调整作用,按摩头反射区可以调整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的不平衡,按摩颈项反射区可以改善高血压引起的颈项僵硬的现象。

    食物中,菌类如灵芝、黑木耳、银耳、香菇,叶菜类如芹菜、茼蒿、苋菜、黄花菜、荠菜、菠菜,根茎类如芦笋、萝卜、荸荠,五谷杂粮类如芝麻、豌豆、蚕豆、绿豆、玉米、荞麦、西瓜子、葵瓜子、莲子心,水产类如海带、紫菜、虾皮、银鱼,水果类如苹果、西瓜、鲜梅、柠檬、苹果、桔子、梨、葡萄等都有降压的作用。

    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调节血压的作用。苦丁茶可修复血管壁及恢复血管壁张弛力,使血管顺畅,从而逐渐平稳降低血压。罗布麻茶中的天然有效成分,可提高心脏和血管的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血压的抗氧化能力。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一同煎煮,代茶饮用,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有显著疗效。

    杨力提示:

    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发现,吸一支烟后人的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收缩压增加10~25mmhg。这是因为烟叶内所含的尼古丁(烟碱),会兴奋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同时,烟可降低血液的含氧量,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戒烟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有高血压的人更应戒烟。

    教你一个摆脱颈椎病的妙招

    颈椎病主要是指颈椎发生了退行性变化。也就是说,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钩椎关节失稳、钩椎骨质增生等原因,使颈椎血管腔变窄、椎间隙变窄,出现曲折、弯曲,以致颈椎血流受阻所引起的一系列功能障碍。

    颈椎病常会引起颈部不适如颈部疼痛、颈部酸胀、颈部发僵,使颈部活动受限,如活动颈部有“嘎嘎”响声,晨起、劳累、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疼痛突然加剧。有时还会引起肩部、手臂、背部的麻木、疼痛等现象,使手部运动和感觉出现障碍,如手指麻木或蚁行感、手部无力、沉重,持物不稳,震颤、麻痹等,连带肩周活动也受限。同时,颈椎病影响到腿部,使腿部出现痛、冷、麻、凉等现象,严重时甚至不能站立、行走、下蹲,这种现象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眩晕是颈椎病的常见症状。一般在改变体位如颈部伸展或旋转时,诱发持续时间较短的眩晕,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有时可有轻度失神以及运动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者斜向一方。少数人有眼颤、耳鸣、耳聋、恶心或者心慌等症状。头痛常常伴随眩晕同时存,头痛为间歇性跳痛,从一侧后颈部向枕部及半侧头部放射,并有灼热感。少数人有痛觉过敏,即触摸头部即感疼痛明显。由于头部供血不足,颈椎病会引起视力减退、模糊,甚至暂时失明的现象。还有的人旋转颈部时突然感到腿脚发软而摔倒,摔倒时意识清楚,短时间内能自己起来,甚至行走。这和脑血管疾病有区别。

    引起颈椎病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长期使头颈部处于一种错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工作、伏案学习、使用电脑等,容易发生颈椎病。一些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疾病,使颈椎血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常诱发颈椎病。不良姿势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枕头不合理、坐着睡觉等,往往容易引起颈椎病。外界环境如风寒湿因素,可使颈部肌肉痉挛、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而产生颈椎病。慢性感染如龋齿、牙周炎、中耳炎、咽喉炎等,刺激颈部软组织,或者通过丰富淋巴系统,引起颈枕部软组织发生病变。

    有的人利用牵引来治疗颈椎病,其实这是片面的做法,只能缓解一时的痛苦症状。对于颈椎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维持正常的、稳定的生物力学结构,而颈椎正常生物力学结构的基础,就是生理曲度(又称生理前屈、前凸),经常牵引会使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而不是恢复到原有的生理曲度。

    足部保健对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时配合颈项部运动,辅以牵引,效果才符合生物力学结构。准备葛根20克,羌活、桂枝、当归、千年健、川椒、没药、大黄各15克,片姜黄、威灵仙各30克,儿茶10克。将所有药材装入布袋内,放入清水中浸泡十分钟(水淹没布袋二指高即可),煎熬十五分钟后取出药袋。将药液倒入木桶,待药液稍微(以不烫手为宜)浸泡双足三十分钟。每天浸泡一次,每剂可连用3~5天。

    泡脚结束后进行足部按摩。首先按摩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各三分钟。然后按摩颈椎、颈项、头反射区各五分钟。最后按摩斜方肌、脾、肝、上身淋巴腺反射区各三分钟。按摩颈椎、颈项、斜方肌反射区可改善进展周围软组织血液循环,缓解颈部不适。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气不足,血脉空虚,血液就不流畅。故需按摩头反射区,改善血液循环。“脾主肌肉”“肝主疏泄”,按摩脾、肝反射区,可以调畅气机,促进气血运行。同时“肝藏血”,血脉充盈,肢体经脉得以濡养,故需按摩肝反射区。按摩上身淋巴腺反射则可以促进组织对渗出液的吸收。

    同时,每天需进行颈项部运动。取坐位或者俯卧位,双手臂伸直并置于身后,将双手十指交叉,双臂努力后伸的同时,尽最大限度的抬头(宜缓慢),使后颈部肌肉以及双肩胛骨间的肌肉尽力绷紧,持续十秒钟后,缓缓恢复到正常体位。放松绷紧的肌肉,休息十秒钟后再次重复同样的锻炼。反复锻炼至感觉疲劳或者微出汗时即可,每次不宜锻炼过度,每天可锻炼进3~5次。锻炼时不可站立进行,以免因头晕而跌倒。

    另外,可配合牵引。每次牵引时间为二十分钟,每天一次,七天为一个小疗程,每间隔2~3天,再进入第二个疗程。运用这些妙招,将有效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并强化相关肌肉强度,增强颈椎的稳定。一般情况下,一周后症状即可减轻,坚持两个月即可使颈椎病引起的各种症状完全消失。

    杨力提示:

    合适的枕头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有重要意义。人在仰卧时最佳的枕头高度为零,枕头不合适会导致颈椎生理曲度的反弓,最佳的做法是在颈后部,加垫一个高度适宜的小枕,以保持颈椎的生理性前凸(前屈)。在选择枕头时,还要注意使颈椎在侧卧时不会产生侧向扭曲。

    脚踝常扭伤,提醒你气血不足了

    在外力作用下,踝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范围或程度时,引起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如韧带、肌腱、关节囊等发生损伤、撕裂伤时,就是我们常说的脚踝扭伤。踝部是两腿承重的关节,在剧烈运动,如进行体育竞赛、舞蹈、杂技等时,因为身体失去重心,容易出现扭伤。日常生活中,在进行过度的强力内翻或外翻活动时,如行走在不平路面,从高处跳下,跑跳时落地不稳,落地时踩在别人的脚上或脚被绊时,均可引起脚踝扭伤。

    扭伤时,局部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压痛、皮下瘀斑、活动受限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韧带松弛,肌腱弯曲、伸展和扭曲功能不利,造成踝关节不稳。如果反复扭伤,则会引起关节软骨损伤,骨赘增生,最终发展为骨性关节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骨折,而严重影响行走功能。

    中医认为,脚踝常扭伤是由于踝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韧带、肌腱和关节囊)气血不足造成的。韧带是一种白色带状的结缔组织,质坚韧,有弹性,它附着于骨骼可活动的部分,限制着骨骼的活动范围以免其受到损伤。当脚踝突然受到外翻或者内翻力时,即可引起韧带损伤。肌腱是一种致密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肌健有耐受弯曲、伸展和扭曲的功能,控制肌肉的力量、爆发力和耐力。一块肌肉的肌腱分附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不同骨上,由于肌腱的牵引作用,才使肌肉的收缩带动不同骨的运动。关节囊包在关节的周围,也是有结缔组织构成,有着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关节囊的坚韧度是由关节周围的一些有伸展功能的韧带决定的。当身体气血虚衰,无法濡润脚踝处的软组织时,这些软组织的坚韧度减退,弹性降低,就容易发生扭伤。因此,要改善脚踝常扭伤的现象,还需从调补身体气血开始。

    补气血可以通过饮食、中药、运动、经络等方法。平时应该多吃红枣、莲子、桂圆、核桃、山楂、猪肝、猪血、乌鸡、菠菜、黑木耳、黑芝麻、虾仁、红糖等,有补血活血功效的食物。一般补血活血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党参、黄芪、何首乌、枸杞、山药、阿胶、丹参、玫瑰花等天然中药,其中当归、山药、阿胶是我们常用的。运动项目中,瑜伽、太极拳、保健气功等舒缓运动都是调养气血的方法。经络养生疗法就是经常进行脚部保健按摩,经常艾灸气海穴、神阙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这些都对益补气血、活血化瘀、润泽肌肉骨骼、延缓衰老有较好的效果。

    当脚踝呈轻度扭伤时,可在剧痛过后,把伤脚的脚尖作为支点,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轻轻转动几圈。如此稍加活动后,受伤者然后受伤者虽可恢复行走,可局部的疼痛可能还会持续数天。因此,需进行足部护理。如果脚踝扭伤的程度较为严重,就需按照这样的方式处理:

    第一步,扭伤早期用冰袋或者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湿敷肿痛的踝关节。因为冷敷可使受伤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以防血管继续向外渗血或渗液,从而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第二步,准备当归、大黄、生山栀各30克,将药材一起共研为细末,用优质醋调和成糊状后涂擦患处(踝关节及足背)。

    第三步,受伤四十八小时后,用第二步中的药材加1000毫升清水煎煮,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二十分钟。将药汁倒入木桶内,待温度降至42~45摄氏度时,开始泡脚。每天浸泡一次,每次浸泡三十分钟。中药泡脚能减轻疼痛,促进局部组织的气血循环,加快局部组织对瘀血和渗出液的吸收,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

    第四步,泡脚之后进行按摩。先按摩按摩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各三分钟。其次按摩同侧踝关节反射区五分钟。最后按摩腰椎、骶骨、外围骨、内尾骨、腹腔神经丛、腹腔淋巴结反射区各三分钟。

    第五步,通络活血汤有补养气血、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舒筋通络的作用,按摩结束之后半小时内服用。准备羌活6克,防风9克,荆芥6克,独活9克,当归12克,续断12克,青皮5克,五加皮9克,杜仲9克,红花6克,枳壳6克。将所有药材用清水浸泡十分钟,加1000毫升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二十分钟,倒出药汁后,再加清水煎煮。将两次所取药汁合并,均分成两份,分早晚分别温热服用。每天一剂。一般1~2周即可愈。

    需注意的是,脚踝扭伤初期,扭伤受伤部位气血阻滞,饮食宜以活血化瘀为主,宜清利,忌食肥甘、滋腻、辛辣之品。中医认为,甘甜有补益作用,饮食过甘甜则滋腻,易引起气血阻塞,不利于受伤部位恢复。而酸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过食酸味食物使气血更加壅阻,气血不流畅,容易导致受伤部位愈合较慢。因此,脚踝扭伤期间需少食甘味和酸味食物。

    杨力提示:

    脚踝扭伤到完全康复有七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从受伤到肿胀不再增加为止。第二阶段,从肿胀不再增加至正常走路不痛为止。第三阶段,从正常走路不痛至肿胀完全消失为止。第四阶段,从肿胀完全消失至百分之七十五的踝关节各方向活动度都不痛为止。第五阶段,从百分之七十五的踝关节各方向活动度都不痛至恢复百分之七十五的肌力为止。第六阶段,从恢复百分之七十五的肌力至所有各方向的踝关节活动度都完全不痛为止。第七阶段,从所有各方向的踝关节活动度都完全不痛至恢复到百分百的肌力为止。

    小腿突然抽筋,要巧妙应对

    抽筋在医学上被称为肌肉痉挛,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我们常见的腿抽筋就是小腿抽筋,表现为小腿肌肉如腓肠肌突然变得很硬,疼痛难忍,可持续几秒到数十秒钟不等。中医认为,引起小腿抽筋的根本原因,在于小腿部的肌肉筋骨等缺乏足量的气血濡润。而生活中的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行为就是促使小腿突然抽筋的外在因素。

    遇到外界寒冷环境的刺激,如冬季夜里室温较低、睡眠时被子过薄或者腿脚露到被外,常在半夜时往往把人痛醒。睡眠姿势不正确,如长时间仰卧,使被子压在脚面,或者长时间俯卧,使脚面抵在床铺上,迫使小腿肌肉长时间处于绝对放松状态,往往引起肌肉“被动挛缩”。由于疲劳、休息不足或者休息过多,导致小腿局部代谢产物乳酸堆积,均可引起小腿抽筋。如睡眠、休息过多过长,血液循环减慢,就容易使二氧化碳滞留,造成肌肉缺氧。走路或者运动时间过长,使下肢过度疲劳,也会使乳酸堆积。剧烈运动时,全身处于紧张状态,腿部肌肉连续收缩过快,放松的时间太短,局部代谢产物乳酸增多,经常会引起小腿抽筋。运动时间长,运动量大,出汗过多,又没有及时补充盐分,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除,肌肉局部的血液循环不好,也容易发生抽筋。

    小腿出现抽筋时,可以立即采取应急处理的方式,最佳对策是轻轻拉伸绷紧的肌肉。第一种方法是当发生腿抽筋时,立刻用手抓住抽筋一侧的大脚拇趾,然后慢慢将脚掌向自己方向拉,这样可拉伸腓肠肌。再慢慢伸直脚,然后用力伸腿。第二种方法是身体靠在墙上,脚后跟着地,将身体重量集中在发生抽筋的腿上,小心不要摔倒。第三种方法是将两手五指并拢,用手指指腹用力揉按小腿肚,这有助于小腿肌肉放松。如果夜里睡觉时经常发生小腿抽筋,要在第一时间内立刻翻身站起,双腿并拢,后脚跟着力,弯曲身体,用两手按住双膝,可以消除抽筋。在出现小腿抽筋先兆和发生小腿抽筋之间,约有3~5秒的“过渡期”,在这几秒钟之内,需完成“翻身站起”的动作。

    在抽筋症状缓解之后,要及时的按摩委中穴、承山穴和足三里穴,可以舒筋通络、散瘀活血、促进身体气血循环。委中穴位于腿部腘横纹中点处,按摩时用两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一次,连做按摩三十次。也可以将两手握空拳,用拳背有节奏地叩击委中穴,连续叩击40~60次。委中穴是属膀胱经,委中穴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是最活跃的,经常在这段时间按摩委中,预防小腿抽筋的效果更好。

    承山穴位于小腿背侧正中线上,当伸小腿或上提足跟时,可以看到在小腿背侧中间的肌肉收缩时会形成一个人字形的分叉,承山穴就在这个人字形尖角的凹陷处。另外一种取穴方法是,腘窝中央的委中穴和脚跟昆仑穴连线的中点。按摩时,先用左手拇指按压承山穴,按压一分钟,停三十秒钟再按压一分钟。反复按压两三分钟即可,然后换右腿。也可用指关节按压的方法,这种按摩承山穴的方法效果最好。承山穴也是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经常按摩承山穴,不仅可以防治小腿抽筋,还可帮助清除体内淤积的毒素。

    饮食中,可常食用一些补养气血、活血通经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虾皮、牛奶、豆制品、瘦肉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是钙的“最佳搭档”。人体需要的维生素D来源主要有两方面,食物摄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包括食蘑菇、鱼肝油等。不过这只占人体需要的百分之十左右,其余的百分之九十,需依赖于人体自身皮肤合成。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晒阳光。晒太阳是补充维生素D最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正常人每天接受三十分钟的户外光照,就能生成适量的维生素D储备。在天气晴朗、季节和温度允许的情况下,每天在正午前后两小时内晒太阳10~20分钟即可。不要擦防晒霜,否则会阻止维生素D合成。

    每天临睡前用热水浸泡双脚,可起到促进腿脚部血液循环、舒筋活血、预防抽筋的作用。泡脚之后半小时内需喝五百毫升温开水,以清除代谢产物。睡前1~2小时内饮水也能起到放松神经、松弛肌肉、减少抽筋的作用。

    要注意睡眠姿势。中医学认为,最符合人体的睡姿应该是向右侧卧,微曲双腿。身体若从侧面观察是个大S形。右侧卧使心脏处于高位,不受压迫;肝脏处于低位,供血较好,有利于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胃内食物借重力作用,朝十二指肠推进,可促进消化吸收,腿脚部不受压迫,气血循环较好。同时,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呼吸匀和,心跳减慢,大脑、心、肺、胃肠、肌肉、骨骼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氧气供给。

    杨力提示:

    平时要注意保暖,不让局部肌肉受寒,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最好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另外,平足和其它身体构造问题,使一些人特别容易发生小腿抽筋,合适的鞋是弥补缺陷的方法之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