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必知的食物营养真相128例-零食的营养真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很多人都知道吃零食过多对身体健康无益,但却并不能确切了解零食的营养状况,了解零食的营养真相,选择对身体有益的零食,以补充正餐的营养摄入不足。

    零食也有等级划分

    根据零食类别与是否有利于健康,划分为“可经常食用”“可适当食用”“限制食用”三个推荐级别。

    可经常食用的零食:为营养素丰富,脂肪、盐和糖的含量低,既可提供一定的能量、膳食纤维、钙、铁、锌、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又避免摄取过量的脂肪、糖和盐分的食品。煮玉米、全麦饼干、全麦面包等低脂、低糖、低盐的谷类;新鲜水果、坚果。

    可适当食用的零食:营养素含量相对丰富,但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食用油、盐、糖、味精等调味料的零食。如黑巧克力、火腿肠、葡萄干、奶片、海苔片、蛋糕、山楂片等。

    限制食用的零食:为营养价值低且主要成分为脂肪、糖、盐的食品,缺乏人体需要的其他营养素。如水果罐头、果脯、巧克力派、炸鸡腿、膨化食品、方便面、奶油蛋糕、冰激凌等。常吃这样的零食会增加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反式脂肪类零食会影响智力发育

    零食中的植物油经“氢化”技术处理后会产生反式脂肪,人造反式脂肪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更久等优点,但是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容易导致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儿童食用可降低记忆力,影响生长发育。孕妇摄入过量的反式脂肪酸后,也可能会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乳母也会通过乳汁将反式脂肪酸“喂”给婴儿,从而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还会造成幼儿大脑脂质缺乏,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

    油炸类快餐使用人造反式脂肪相当普遍,通常它被用于制作脆皮面包、炸薯条和甜甜圈等食品。在人们经常吃的饼干、薄脆饼、油酥饼、巧克力、色拉酱、炸薯条、炸面包圈、奶油蛋糕、大薄煎饼、薯片、油炸干吃面等食物中,均含有反式脂肪酸。配料中标有“植脂末”“氢化植物油”“人造黄油”,都是含有“反式脂肪”的。

    高脂肪零食有损视力

    过分贪吃脂肪含量高的零食,比如人造黄油、巧克力、糕点、薯片、果仁等,可能会增加罹患晚期老年性黄斑退化症的概率。某些类型的脂肪,尤其是经化学加工、含糖过高的食品中的脂肪,能够使贪食者罹患眼部疾病的概率增加两倍多。

    许多未成年人特别钟爱高脂肪零食,比如巧克力、糕点、薯片、人造黄油等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而维生素、矿物质普遍缺少,由于维生素A、钙是眼球发育必需的元素,一旦缺乏会使眼眶内压力增大,进而导致眼球外凸,前后距拉长,形成近视,这也是目前很多儿童虽然眼部并没有器质性病变,但依然表现出弱视等视力低下情况的重要诱因之一。

    膨化类零食会损害脑功能

    膨化类的零食因其具有酥、脆、香、甜等味道特点,颇受人们的喜爱。不过,膨化食品中存在较多有害金属元素铅或铝,长期食用这类食品,会损害脑功能,引起神经系统病变。

    膨化食品中之所以含有大量的铅和铝,一是因为加工这类食品往往要加入膨松剂之类的添加剂,有的膨松剂(如明矾和碳酸氢钠)就含有较多的铅或铝等重金属;二是食品在加工过程当中要通过金属管道,金属管道里面通常会有铅和锡的合金,在高温的情况下,这些铅容易气化,对膨化中的食品产生污染。这些食物被吃下去后,所含的有害物质会被人体吸收并慢慢潜伏于血液和骨骼中,很难自然代谢出来。当有害重金属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对人体的神经、消化、造血等系统造成明显的损害,尤其会导致认知障碍或思维能力下降。铝元素摄入过多主要会损害大脑功能。比如:干扰人的思维、意识与记忆功能,表现为记忆减退、视觉与运动协调失灵、脑损伤,严重者可能导致痴呆。

    膨化食品对减肥无益

    很多女孩子都会觉得膨化食品体积大重量小,很适合减肥。实际上并非如此,膨化食品的主要原料是玉米、面粉、小米、土豆、豌豆等经油炸、加热等工艺处理,使其膨胀后再往表面喷上油脂、盐和调味品等配料制成。每小袋膨化食品仅15克或25克,体积很大,看起来热量很低。但单位重量的膨化食品热量相当惊人。它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多味精。而面粉、玉米、土豆中的其他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大都在加工过程中被破坏。

    据测查,膨化食品中的脂肪含量约占40.6%,热量高,盐分高,含有防腐剂、香精,多吃不仅导致发胖,还不利于健康。

    当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进食了大量的膨化食品,就会使体内热量过多,转化为脂肪,引发肥胖。因此,膨化食品不但不能减肥,过量食用还会导致肥胖、损害健康。

    人工色素类零食易导致中毒

    大多数零食的鲜艳“外衣”都是由人工色素制成的,人工合成色素是从煤焦油中提炼出来的,在合成过程中,可能混入砷、汞等有害物质,从而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儿童成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长期食入着色食品,能消耗体内解毒物质,主要是使体内亚细胞结构受到损害,干扰多种活性酶的正常功能,使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等的代谢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和多种过敏症,如皮疹、荨麻疹、哮喘、鼻炎等。长期摄入人工色素对于处于生长期的儿童来说还会造成慢性中毒,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肝脏的解毒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都不够健全,较成人弱,如长期食入着色食品,会使色素慢慢积蓄起来,导致慢性中毒。更严重的还有可能影响神经功能,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体内器官功能脆弱,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对化学物质尤为敏感,过多过久地进食色素浓的食品,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导,引起好动、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行为怪癖、食欲减退等症状。

    果冻会妨碍肠道吸收营养

    果冻的基本成分是一种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糖类“卡拉胶”,只能以胶冻的形式穿肠而过。不仅如此,卡拉胶还可以与钙、锌等矿物质形成复合物,带着这些矿物质一起穿肠而过。不仅是卡拉胶,果胶、褐藻胶等用来制作果冻和软糖的胶冻都有这个特点,所以它们会妨碍营养吸收。如果在饭前吃过多的果冻,不能消化的胶冻填充在胃里会产生饱腹感,影响食欲,妨碍正常的营养供给,对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尤为不利。

    大多数果冻并不含果汁,其甜味来自精制糖,而香味则来自人工香精,颜色来自人工合成色素。即便加入果汁或牛奶,其营养价值仍与水果或牛奶相去甚远。不过,果冻中没有脂肪,并含有一些“水溶性膳食纤维”,少量吃些并没有坏处,也不会让人发胖,但是,你不要指望用它来“增加营养”。

    不含糖的零食有利于牙齿健康

    选择低糖零食才有助于口腔环境,让牙齿不受伤害。

    对牙齿有益的零食最好是不含糖的,因为酸性环境下的口腔容易生成蛀牙,食物不含糖分的话,口腔就不会变成酸性,以下这些食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是零食的首选——不会让嘴巴变酸的。如花生、核桃、瓜子、水果等,富有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可以增加牙齿、牙周、口腔黏膜的抗病力。

    由于酸性的口腔环境容易造成牙齿、牙周的疾病,应提倡少吃酸性食物,进食后用苏打水漱口,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另外,应季水果富含维生素,对牙齿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有些水果的糖分含量也非常高,所以,要控制好量,避免吃太多。

    含氢化植物油的零食对健康危害大

    氢化植物油,也被叫做“氢化油”“植物奶油”,是一种人工油脂,包括为人们熟知的奶精、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都是普通植物油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加氢催化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产物。

    在氢化植物油的制作过程中,某些未能完全氢化的氢化植物油的化学结构呈反式的键结,称为反式脂肪酸,它不具有纯天然奶油的营养。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比饱和脂肪酸更大。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每增加2%,人们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上升25%。还有实验发现,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引发老年痴呆症。

    如果在配料表上注有“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代可可脂”“起酥油”“精炼起酥油”“植物起酥油”“精炼植物油”“食用植物油”“植物精炼油”“精炼棕榈油”等字样,可能就意味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苏打饼干未必健康

    苏打饼干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其中加入了调味剂、盐分和植物油。苏打饼干虽含大量淀粉质,但不能以其代替其他淀粉质主食。这是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了精盐,使苏打饼干含较高的钠,会使血压升高,加重水肿。所以高血压、心衰和水肿的病人不宜吃苏打饼干。苏打饼干之所以口感很脆,是因为加入精炼混合油,所以多食还会使脂肪摄入增加,过量食用容易变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通过高温烘烤,使苏打饼干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增加,这种物质有致癌作用。1000克苏打饼干中约含丙烯酰胺200微克,过量食用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吃零食太多会引发感冒

    研究证明,除病毒感染外,还有六种患感冒的新途径,其中饮食不当也是感冒的诱因之一,如过多食用肉类、乳制品等,可降低体内免疫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引起感冒;过多地摄入高盐食物,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使口腔及鼻腔黏膜水肿、充血,病原微生物增多,最终导致感冒;食用过多高糖食物,消耗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使机体免疫力降低,进而诱发感冒。

    由此可见,感冒并不全是因为伤风或者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外寒只是感冒产生的诱因,“内火”才是人体发生感冒的基础。引发人体“内火”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爱吃的各种各样的零食。零食吃得太多,不仅会导致肥胖症,还会因为内火过盛,引发感冒等病症。

    什么样的零食容易让人上火呢?干品里的花生、瓜子、牛肉干等,鲜品中主要有荔枝、桂圆、石榴等。另外,糖果及油腻的食物也会导致内火旺盛。因此,防治感冒需要消灭“火源”,内清火,外抗病毒,应尽量少吃这些易上火的干品或鲜品食物,少吃糖果及油腻食物。

    吃快餐零食,小孩也会患“三高”

    别以为“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只是中老年人的特有病症,在7~14岁的肥胖少年中也有很多出现了“三高”

    问题。一项调查发现,经常吃快餐的儿童肥胖的比例为13.9%,比不吃快餐的儿童高34%。

    在洋快餐里面,主食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为特点,而小吃和饮料则是以高糖、高盐和多味精为主。相反,人体所必需的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则很少。这种食品的危险在于,高热量的油炸、焙烤食品脂肪含量大大超过了同等重量健康食物的脂肪量。快餐中的饮料大多是高糖的,被身体吸收后,同样会变成多余的脂肪储存起来。另外,快餐中,虾片、炸薯条、鸡块等基本上都是油炸食品。高糖高盐且味精多,经过高温油炸后,维生素也所剩无几。这些食品都是引起肥胖和“三高”的罪魁祸首。

    脱水蔬果干含隐形脂肪

    脱水蔬果干香脆甜美,它们大都标榜是天然食材脱水制成,营养健康,所以常常一吃就放不下。然而这类零食的制作过程通常经过油炸及加工,含有大量的油脂和热量。分析结果显示,每100克香蕉片含脂肪30.9克,脂肪含量是同等重量牛肉的8倍!其热量就有528千卡,如果不控制,在越吃越顺口的同时,肥胖及健康问题也会自然找上身。再加上香蕉片含糖量达到60%,吃100克香蕉片相当于吃下去九根香蕉或者4碗多米饭!排在香蕉片后面的隐形脂肪大户是蔬菜片和苹果片,其中蔬菜片含盐量也较高,同样是不健康零食。

    煎炸坚果能让人体摄入更多热量

    坚果,是指多种富含油脂的种子类食物,如花生、核桃、腰果、松子、瓜子、杏仁、开心果等。它们含有丰富的营养,非常有益于人体健康,可以说是零食中的首选。坚果可以直接当零食食用,也可以直接用来炒菜和凉拌菜。坚果本身就含有50%左右的脂肪,油炸后脂肪含量会更高。也有把油炸坚果当做零食吃的,但油炸会破坏坚果中的B族维生素,甚至带来氧化聚合产物和反式脂肪酸,增加致癌风险。

    目前市场上的坚果,很大部分都是烤过、炒过、煎过的。

    经过这些处理,维生素含量会有明显下降,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也会降低,维生素E和人体必需脂肪酸也会有损失。所以,尽量要买没有处理过的自然状态的坚果,或者只是经过轻微烤制的坚果。比如说,带皮又没有调味的核桃、没有经过调味品包裹的大杏仁、原味的带皮榛子等。花生之类适合煮食,比如五香煮花生,而油炸花生米和炒花生吃多了对健康不利。

    饼干和曲奇都是高脂肪食物

    各种美味的饼干都是高脂肪、高热量的载体,20克饼干恐怕热量已高过40克的馒头或米饭。即使有着朴实外表的苏打饼干,也并不因为味道单纯,就比其他饼干的热量低。一般的苏打饼干,油脂含量就在30%~50%不等。而用牛奶和面制成的曲奇饼,更是集香、酥、甜、腻于一体,一罐908克的曲奇饼,含有171克脂肪及184克糖,在零食中算是高热量的一分子,即使只是每天吃下2~3块,一个月后身体已吸收3500卡路里热量,虽然体重只会增加约一磅,但体内会囤积0.5千克脂肪,要跑步六个小时才能消耗掉。

    海产干货零食含盐最高

    鱿鱼丝、鳕鱼丝等用海产品制成的干货味道鲜美,又有嚼劲,许多人还觉得它营养丰富。然而,这些海产品却可能由于含盐量太高而给健康造成隐患。

    数据显示,在零食中,含盐冠军是海产干货,其中鳕鱼丝、鱿鱼丝和海苔是含盐量较高的前三名。鳕鱼丝竟是含盐之首:100克鳕鱼丝含钠2克,相当于5克的盐!健康饮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建议不超过6克(含钠量相当于2400毫克),那么只要100克海产干货就差不多相当于一天所需的盐分了,如果再加上一日三餐,盐的摄入量肯定大大超标。另外排在含盐榜前三甲的鱿鱼丝和海苔,每100克分别含钠1.7克和1.4克。

    哪些食物属高糖零食

    根据食物中含糖量的多少,人们将其分为高糖、低糖和无糖食物三大类。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主要包括食用糖和各种谷物。低糖食物主要包括蔬菜、水果和肉类。无糖食物主要包括各种食用植物油。

    根据这一分类,以下食品:奶油、冰激凌、糖类、可乐、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都是高糖零食。

    常吃爆米花会患“爆米花肺”

    据报道,美国一名男子因常吃爆米花,吸入过多的人造奶油香精患上一种名为“爆米花肺”的疾病,所谓“爆米花肺”

    就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在临床上,很多医生会把这种病归入慢性支气管炎,其症状有呼吸困难、胸闷等。爆米花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市面上售出的部分爆米花为了呈现好的色泽和口感,会加入一些人造奶油香精。标准限度内的奶油香精是安全的,但超标的奶油香精可能对人体肺泡功能产生损害,容易破坏人体的肺组织结构,使人体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影响呼吸。需要提醒的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肺部功能还在完善和发育中,最好少吃爆米花。

    染色零食中看不中吃

    一些食品为了吸引人们的目光,不仅口味繁多而且五颜六色,这些染色零食对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第一,干扰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主要表现为体内亚细胞结构受到损害,干扰多种活性酶的正常功能,使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等代谢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和过敏症如皮疹、哮喘等。

    第二,消耗体内解毒物质。食用这些染色食品有可能会使色素在体内大量消耗解毒物质,并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从而造成慢性中毒,妨碍身体的发育和健康成长。

    第三,影响神经功能。不少孩子平时任性,脾气暴躁,常出现过激行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和家庭教育因素外,过多食用彩色食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第四,增加致癌风险。彩色食品所用的色素多是化学合成色素,在经化学方法提取与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如砷、汞、铅、苯胺、氯化物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甚至有的还是强效的致癌物。

    巧克力牛奶“草酸钙”含量高

    巧克力作为一种高营养的零食备受喜爱,有人喜欢在牛奶中放些溶化的巧克力或喝牛奶后再吃上一块巧克力,还有各种巧克力牛奶出售。专家提醒,将牛奶与巧克力一起食用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结合以后,可形成草酸钙,草酸钙不溶于水,如果长期食用,容易使人的头发干燥而没有光泽,还可能会导致腹泻,孩子喝巧克力奶过多,还可能出现缺钙和发育缓慢的现象。

    自制零食更健康

    很多标榜健康的零食,未必真的健康,这是因为零食作为一种商品,必须考虑耐储存性和诱人的外观和口感,这就很难保证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甚至为了商品的销售,对于所含物质进行隐瞒也是有可能的,所以,真正健康的零食非常少。

    真正健康的零食就是我们自制的零食,我们完全可以掌握整个过程的清洁卫生,控制糖、盐的用量。而且,绝对不用担心有人工色素之类的添加剂。所以说,自制零食比任何标榜“健康”的零食都要健康,不妨动手做做,让家人品尝到真正健康的味道。

    薄荷糖不可当做零食吃

    由于薄荷糖清凉的口感和它的多重功效,许多人喜欢把薄荷糖当成零食来吃。其实薄荷并不是适合任何人的;如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是忌服薄荷糖的。薄荷是常用中药之一。别名叫“银丹草”,广泛用于祛风、防腐、消炎、镇痛、止痒、健胃等药品中。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薄荷糖是薄荷加糖做成的,正宗的薄荷糖里含有少量的薄荷提取物,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痒等功效,有助于缓解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无汗、风火赤眼、风疹、皮肤发痒、疝痛、下痢及瘰疬等病症。正因为薄荷糖的偏性比普通糖果更大,因此不能作为零食食用。

    龟苓膏、阿胶枣不能当零食吃

    众所周知,龟苓膏和阿胶枣都是对女性健康十分有益的食物,很多年轻的女孩出于美容养颜的目的,对这类中药零食非常青睐。阿胶和红枣都有养血补血的功效,阿胶还有补脾和胃、益气安神、滋阴润燥等作用,对于气虚或血虚体质的人群,适当吃些阿胶枣是有一定好处的,有助于改善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等症状。但吃得过多则会不利于消化和吸收,如果你是胃热或者消化不良患者,多吃阿胶枣会滋腻碍胃,影响食欲,日久还容易上火。

    龟苓膏同样也是不适合作为零食食用的。正宗的龟苓膏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以生地黄、蒲公英、金银花、菊花等中药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滋阴补肾、消除暗疮、润肠通便的功效。对于整日忙于工作的坐班族来说,缺乏运动,饮食上又疏于科学调理,时常会出现口干心烦、便秘等症状,可适当吃龟苓膏,以排毒解疲。对于一些爱美的青年而言,最难过的还是会引发“面子问题”——痤疮。这一类人群比较适合吃龟苓膏,但一般一周吃二三盒就差不多了,不宜多吃。正是因为龟苓膏有清热排毒的作用,偏于寒凉,一般胃寒和脾胃虚弱的人还是少吃为好。

    茯苓饼需根据体质辨证食用

    茯苓是一种无色、无味的中草药,具有养颜、美容、滋补的功效。茯苓夹饼用茯苓配以各种鲜水果、果仁、饴糖等加工而成,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天然、绿色、营养、健康,是保健佳品。

    茯苓夹饼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具有滋养肝肾、补气润肠之功效,长期食用,可增强体力、养颜护肤。茯苓饼是很好的健脾和胃的食品,经常吃点茯苓饼,有助于提高食欲,促进消化,对肾虚所致的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茯苓饼也有一定的食疗价值。

    目前市面上的茯苓饼里添加了蜂蜜、砂糖等原料,含糖量往往较高,故血糖偏高者少食。此外,因甜能助湿,故儿童特别是有感冒咳嗽表现的儿童康复之前不宜食用茯苓饼,否则更容易生痰加重症状。

    山楂片真能养胃吗

    山楂性微温,味酸甘,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敛止痢的功能。它最主要的功效就是消食。但是,中医认为山楂只消不补,所以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山楂含山楂酸等多种有机酸,并含解脂酶,入胃后,能增强酶的作用,促进肉食消化,有助于胆固醇转化。所以,对于吃肉或油腻食物后感到饱胀的人,吃些生山楂、山楂片、山楂水或山楂丸等,均可消食。但是,由于山楂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果酸、山楂酸、枸橼酸等,空腹食用,会使胃酸猛增,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使胃发胀满、泛酸,增强饥饿感并加重原有的胃痛。生山楂所含的鞣酸与胃酸结合容易形成胃石。胃石长时间消化不掉,会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穿孔。因此,应尽量少吃生的山楂,胃肠功能弱的人更应谨慎。医生建议,最好将山楂煮熟后再吃。中医认为,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者,多服山楂反能克伐脾胃生发之气。但空腹及羸弱的人病后忌食。

    蜜饯食物不能只挑“好看”的

    蜜饯食物是由天然的水果或者蔬菜经过加工制成的,风味独特,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零食。然而,蜜饯类食品常因添加剂严重超标等问题遭媒体曝光,其中防腐剂是被提及最多的一种添加剂。

    蜜饯食品中屡屡检出二氧化硫超标,这种传统美食终被纳入到高风险食品之列。据专家介绍:“一些晶莹透亮、色泽鲜艳的果脯,很可能是二氧化硫熏出来的。”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食品中使用二氧化硫作为添加剂一是用于漂白,令食品外观更好看;二是具有防腐、抗氧化等功效,能令食品延长保质期。长期食用二氧化硫含量超标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买果脯蜜饯不能只挑“好看”的买。

    饮品也有三级,认清再喝

    人们每天都要摄入必要的水分,以保持机体的正常运行和新陈代谢。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口味的追求,让补充水分有了非常多的选择,白开水之外,茶水、果汁、饮料、豆浆、牛奶,举不胜举。饮食专家告诉我们,饮品也分三级,需合理选用。

    一级饮品包括清水、清茶、100%纯果汁、低糖或无糖豆浆;二级饮品包括果汁饮品、甜豆浆、全脂奶、巧克力奶及乳酪饮品等糖分及热量偏高的,这类饮品的选择应有所节制;纳入第三个级别限制的饮品包括所有高糖分的汽水及纸包饮品、浓缩果味饮品及三合一即溶饮品,这类饮品只能偶尔喝一次,且要严格控制饮用量。

    香酥薯片是高铅膨化零食

    据研究显示,膨化食品中铅的含量较高,吃多了很容易造成铅中毒。现在很多食品都含有大量的铅,比如松花蛋、爆米花、听装的罐头食品和饮料,尤其是小孩子都喜欢的薯片,这些零食长期食用,就容易引起体内血铅含量超标。

    为了避免膨化食品中含有的铅对孩子造成危害,专家特别提醒家长,膨化食品尽量少吃,如果吃,也不要空腹吃,不能当成填肚子的东西来吃,因为在空腹的情况下,膨化食品所含有的铅这类的毒素特别容易被身体所吸收。

    香脆零食越薄、脆、香,有害成分越多

    薯片等零食多以薄、脆、香标榜,然而研究却表明,越是这样的零食,其有害成分越高。这是因为零食中的主要成分淀粉经过高温油炸,会释放出一种可能的致癌物质——丙烯醯胺。食物越薄,在油炸时所接受的温度就越高,所产生的丙烯醯胺就越多,这是因为水分量低和表面积相对较大,所以含量特别高。例如炸油条和炸薯条、炸薯片相比,通常在制作过程中都会加热到120℃以上,这时就会产生丙烯醯胺。所不同的是,炸油条加热时油温超过180℃就可以了;但更薄更脆的炸薯条、薯片等,油温需要超过200℃,因此产生的丙烯醯胺就会更多,并且薄脆的薯片所含的丙烯醯胺比薯条高出10倍。

    长期食用含丙烯醯胺的食品,会出现嗜睡、情绪变化、记忆减退、学习力降低、男性生育力降低,产生幻觉和震颤等症状,并伴随末梢神经病,引发出汗和肌肉无力等,甚至埋下癌症隐患,包括乳腺、子宫、睾丸、口腔、甲状腺、肾上腺、中枢神经、脑下垂体等器官肿瘤。

    喉片不可当零食吃

    喉片是一种治疗口腔、咽喉部位疾病的药物。由于口感微甜,有清凉味,含起来比较可口,有人还将喉片作为零食食用。事实上,这些做法是不科学的,首先,喉片毕竟是一种药物。它所含的仍是带有药性的物质,比如薄荷脑、清凉素等,对于缓解人咽喉部位的疼痛或水肿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口腔没有炎症的情况下,随意含喉片会对口腔和食管里的黏膜造成伤害,导致黏膜干燥、脱水等,从而降低口腔、食管的抵抗力,不仅起不到保护喉咙的作用,反而容易造成口腔溃疡等疾病。还有些喉片的刺激性比较强,如果经常含服的话,有可能会阻碍口腔内有益菌的生成,导致口腔菌群的失衡,并最终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话梅并不好消化

    话梅是用新鲜的梅子,洗净后,放在大缸里用盐水浸泡一个月,取出晒干;晒干后再用清水漂洗,再晒干;然后用糖料泡腌,再晒干——如此反复多次,真可谓“十蒸九晒,数月一梅”,最后成为肉厚干脆、甜酸适度的话梅。很多人都认为,饭后吃几颗话梅可以帮助消化,因为话梅味道酸甜,可以刺激胃液的分泌,从而促进消化。

    实际上,话梅的确有开胃的功效,但是对于胃功能障碍和消化不良的人而言却是不适合的。因为话梅属于加工食品,其中含有一些添加剂,如防腐剂、人工色素、甜蜜素等,还有一种叫做山梨糖醇的物质,会引起胀气、腹胀,有时还会引起痢疾和腹泻。所以,用话梅来促进消化,改善胃部功能是不可取的。

    多味瓜子不宜多吃

    瓜子制作流程都差不多,都会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来增加口味。多味瓜子是添加香料、食盐、糖制成的,瓜子里的香料分为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天然香料如茴香、花椒等都含有微量黄樟素,人体摄入黄樟素多了,会引起肝脏病变;而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多味瓜子,多数使用的是人造香料,人造香料是从石油或煤焦油中提取的,具有一定的毒性,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人的嘴唇、舌头经常接触渗透性较强的糖精也是有害的,人体摄入过多,可能诱发膀胱癌。此外,多味瓜子在高温中容易氧化,吃多了容易使人出现早衰。因此,多味瓜子不宜多吃,也不宜经常食用。

    酥皮点心含油量并不少

    酥皮糕点看起来“质朴”,其含油量并不“朴实”,如状元饼、玫瑰酥等。表面看起来没什么油的硬皮点心含的油脂可一点不少,有的甚至比奶油蛋糕还多。一般的西式面包脂肪含量不足10%;普通蛋糕的含油量为8%,奶油蛋糕多一些,大约在14%。当然,这些点心不能算脂肪含量少的,可是硬皮点心中的许多脂肪含量更高得惊人!比如常吃的凤尾酥、桃酥等脂肪含量都超过了20%,而开口笑和麻花等甚至超过了30%。

    西式点心之所以看起来油多,是因为油多在“表面”上。

    而中式点心的油却大多暗藏在面饼里。酥皮点心正是因为在面团里加入了大量的油,所以面粉之间才会分层,形成酥脆的口感。另外,为了让馅料柔软香甜,也会加入大量的油。因此,千万不要以为酥皮点心油少,而放开大吃。

    啤酒真的是“液体面包”吗

    啤酒是以发芽大麦为主要原料酿造的一类饮料。酒精含量最低,营养价值高,成分有水分、糖类、蛋白质、二氧化碳、维生素及钙、磷等物质,有“液体面包”之称,经常饮用有消暑解热、帮助消化、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等功能。啤酒虽好,却不是任何人都适宜,以下人群就不宜饮啤酒:消化道疾病患者,比如患有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的病人;肝脏病患者,有急慢性肝病的人,其肝脏功能不健全,就不能及时发挥其解毒等功能,容易发生酒精中毒,而且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孕妇也不宜喝啤酒。

    酸梅、西梅是延缓衰老的零食

    酸梅是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水果,酸梅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矿物质,尤其是含有的钙等能预防老人骨质疏松。梅制品能使唾液腺分泌更多的腮腺激素,腮腺激素是一种内分泌素,常被称为“返老还童素”,它具有使血管及全身组织年轻化的作用,并能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起到美肌、美发效果;还可促进激素分泌物活化,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另一种可以抗衰老的水果叫西梅,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新型水果品种,其果实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及膳食纤维,且不含脂肪和胆固醇。

    西梅所含的抗氧化物有延缓机体和大脑衰老的功效。所以,健康专家曾指出,成年人每人每日应吃一个新鲜西梅或3粒天然西梅制品,以补充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

    消食片不能当零食吃

    很多人都有将健胃消食片当做零食吃,以为这样可以养胃健胃,让胃更健康。其实不然,虽然健胃消食片是由山药、麦芽、山楂、陈皮等理气消食的中药组成,而且属性比较温和,能够消食化积、调理胃功能,非常适合长期肠胃不好的人调理肠胃使用。但它毕竟是一种药物,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过量服用同样会产生副作用,可能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还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不想吃饭,或者吃撑了,便拿出消食片,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把消食片视作零食。但小孩子是不适合吃健胃消食片的,它不仅会打乱小孩子的胃肠功能,而且也会让孩子的消化对此产生依赖性。所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没有胃肠不适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吃健胃消食片。

    高糖苹果不宜作零食

    苹果被视为健康食品,含丰富的维生素C。但美国联邦农业部实验结果显示,现在苹果含糖量最高可达15%,已到危害牙齿健康的程度。英国牙医学会呼吁,苹果和苹果汁不应再被当做零食,而应在进餐时食用,而且食用后要用清水漱口。

    英国食品标准局统计数字显示,10年前苹果含糖量约在10%~11%之间,但根据美国联邦农业部实验结果,现在苹果含糖量最高可达15%,换言之,一个重约150克的苹果可能含有超过4茶匙的糖。但英国国王学院营养学教授桑德斯发现,在吃纯素和水果素的家庭长大的儿童常常是一口烂牙。他说:“这些儿童从水果和果汁中摄取很多糖分,所以很不健康。以糖分来说,苹果汁里的糖跟可乐里的糖是一样的。”

    无糖零食真的无糖吗

    现在市场上的无糖食品,往往只是指不含有狭义的糖,也就是不含有甜味的简单糖类,如蔗糖。但是许多食物即使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加入蔗糖,但也含有一定量的糖,如牛奶天然就含有4.5%的乳糖,所有的乳制品,包括牛奶、酸奶、奶酪、奶粉、冰激凌等必然含有乳糖,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生产成本,不可能把食品原料中的糖全部除掉。而所谓的“无糖糕点”虽然没有加入蔗糖,但糕点本身是用粮食制作而成,其主要成分就是淀粉,经消化分解后都会变成大量的葡萄糖,依然会导致血糖的上升。

    中国对无糖食品的标准有明确规定。无糖就是指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不高于5克属低糖。

    口香糖,“健康食品”不健康

    口香糖与木糖醇作为一种能够清新口气的食品,的确有着一定的功效,然而经常吃同样对健康不利。

    首先,长时间咀嚼口香糖,会反射性地分泌大量胃酸,还会使消化酶增加。所以会让人泛起恶心、反酸水等症状,尤其对于有胃病的人症状会更加严重。其次,嚼口香糖会增加唾液分泌,长期让口腔处于高代谢状态,分泌太多不必要的唾液对身体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而且如果是在户外,会让胃里灌进很多空气,引起腹胀。再次,大量嚼食口香糖不但不能保护牙齿,还会损坏牙齿,如果是薄荷口味的,经常咀嚼会损坏口腔黏膜,因为它是有腐蚀性的。即便是木糖醇口香糖长期过量食用也会有副作用,比如引发腹泻、肥胖,而且木糖醇对患有由胰岛素诱发低血糖的人是禁用的。

    彩色糖果越艳丽危险因素越多

    如果你留心的话会发现,现在的糖果做得越来越漂亮,颜色越来越艳丽。糖果之所以有那么漂亮的颜色是因为加入了色素,而这些色素大多都是人工合成的,也就是说,颜色越艳丽,所含的人工色素也越多,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许多不法厂家为了追求利润不择手段,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食品中盲目使用人工合成非食用色素,甚至在食品中加入涂料,这样的“彩色”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就更大了。所以,那些看着让人垂涎欲滴的彩色糖果并不比普通糖果好,相反还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最好不要选择色泽过于艳丽的糖果和其他零食。

    别把珍珠奶茶当高营养饮品

    较好的珍珠奶茶是采用奶、冰糖或者白糖、红茶、纯净水和木薯粉制成的“黑珍珠”调配而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目前有些商家为了利润大量使用替代品,用奶精代替奶,用甜蜜素、糖精替代白糖和冰糖,不仅没有营养,且使用的香精中还含有苯甲酸钠等防腐剂,过多食用会妨碍钙的吸收,并使肝功能受损。

    奶精学名植脂末,又称粉末油脂、奶精、脂肪粉,就是氢化植物油、糊精(淀粉水解物)、酪蛋白酸钠、奶油香精、乳化剂、抗结剂等成分的混合物,其脂肪含量达20%~75%,热量比淀粉还要高。它不仅不能增加营养,还会提供大量的热量和对心血管危害很大的反式脂肪酸。但是其价格低廉,可提高速溶性和冲调性,并且口感比牛奶更好,这也是珍珠奶茶嫩滑口感的来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