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生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样,这句话也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进程——从微不足道的点点星火逐渐蔓延开来,一步一步获得最终的胜利。对于从商者来说,这一点无异于老生常谈,但是就我看来,这一点在任何人的生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活动中,一封寥寥数语的短笺似乎只是举手之劳,但就是这封简洁明了的信,或许就会产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应,对写信人和收信人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既不要写信,也不要轻易给他人寄信,否则我们就很难掌控它是否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作为一个商人,如果你出于一时愤怒,在情急之下写了一封不太妥当的书信,但还没来得及发出去,那么你就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因为你没有寄出这封书信,对方就不会看到信中那些令人遗憾的话语,所以你应为此而感到高兴。反之,如果你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信函,并且立即把它寄了出去,那么后果很可能就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你的精神都会因此而承受巨大的痛苦。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进行自我克制、自我反省,那么这种情况就能够得以避免。一般来说,如果你对自己所写内容的得体程度、礼貌程度拿捏不准,或者对这封信可能产生的后果表示怀疑,那么你至少应该等到仔细考虑之后,再决定是否寄出去。这不仅不会耽误你的时间,相反,你应当为自己的慎重行为感到高兴。我就曾经听说过,一个人因为推迟了自己的寄信时间,从而挽救了自己的事业。故事是这样的:在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件后,他把这封信放在自己的抽屉里,然后静静思考了两三天。而在那段时间里,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了。从此以后,他告诉我说,他再也不会把信件的第一稿寄出去,而是隔段时间再写一遍,因为在这期间,事情往往都会有各种意料不到的进展,而这封信就完全改变了原来的风格,先前出于愤怒的那些激烈言辞不会再出现了,字里行间也变得更加温和礼貌起来。把第一遍写好的信件在抽屉里放上两三天,这样做实际上就是给自己一点时间,让自己把信件的内容在头脑中再过几遍。如果在这个时候,你仍然觉得有必要寄出这封信,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其中的内容已经经过你的深思熟虑,将来一定不会让你遗憾或后悔。在当前这个电邮时代,写邮件就更值得我们慎重了。因为在点击之间,发出的信就已经变成泼出去的水,完全没有收回的可能性。
有些人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们总是一挥而就,很快就把信写完了呢?为什么我们就不知道等几天再发出去呢?是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我们的天性使然。我们仅仅是普通人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因此,当我们处在悲愤的情况下,当我们受到了冤屈或羞辱,或者自以为有人要和自己过不去时,我们通常的想法就是,要把它们一股脑地发泄出来。这种使用笔墨把它们记录下来的方式,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发泄情绪的绝好方式,你可以在其中随意宣泄自己的激情与愤怒,抱怨他人对你的不公与冤屈。在信中,你可以与你的通信者讲个明白,让他们感受到你有多么的不满。在信中,你可以竭尽所能对他们进行还击,让他们亲身感受你所遭受的冤屈。然而,在你把信件寄给他们之前,还有一个更好的方式可以处理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你可以把这封措辞激烈的信件放在自己的抽屉里,让自己再冷静地思考二十四小时或者更长时间。等到时间过去,也许你已经冷静下来,再也不想把这封信寄出去了。
对于这一点,许多人都深表赞同,但在这里我想要强调的是,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就不要轻易放弃,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前的预防往往要比事后的治愈更有作用。虽然上面提到的这种做法不无世故,但它仍然不失为一个较为妥当的处理方法,因为它是建立在良好的行为准则基础之上的。按照这些准则,我们既可以处理那些令人不快的事件,也能够应对那些意见相左的对手。如果一个人对所有人都能朝好的一面去看,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会竭尽全力进行换位思考。对于人们来说,应当首先努力地完善自我,然后再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对方产生了这种行为。如果你能够想到,他们也可能正在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到懊悔,对我们满心抱歉,那么你就不会再借这些言辞激烈的信件以泄私愤了。《圣经》中说道:“和言足以息怒。”反之,一封措辞尖刻的信件,只会使情况更加恶化。因此,在你写信的时候,一定不要使用尖酸刻薄的词语。如果你足够聪明,又为人友善,就不会写这样的信,更不会把它寄出去。
一旦你写了一封信,并把它寄到另一个人手上,那么这封信就不再是你的个人财产了,而是为收信人所有,因此,他可以随时把信的内容公开。如果他想要利用这封信件来对你进行恶意中伤以泄私愤,或者将其公之于众以示清白,你只能束手无策。这个时候,如果你想保证信件中的内容不会遭到他人斥骂,或是受到道德上或法律上的指责,就只能全凭收信人的个人意志了。
如果你担心自己所写的内容被公之于众,或者担心信中的内容有可能违反道德和法律,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把信件当成表达个人想法、意见、感情、意志的媒介。其实,这种想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谚语都不谋而合,比如“覆水难收”、“少说多做”等等。因此,如果需要写信的话,一定不要写那些不该写的内容,而且在这里我还要加上一句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写得越少越好”。
在很多情况下,不使用书信来表达意见,这才是明智、慎重甚至是礼貌的行为。例如,一封信函有可能导致一段长久友谊的破裂。如果你想要给别人写信,那么你就要作好面对不良后果的心理准备。假如你在这封信中使用了一些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言辞,或者加入一些不太友好的内容,那么收信人看到这封信后,很可能就会变得火冒三丈、怒气冲天。但是,如果你当面告诉他自己在信中所写的内容,你的言语可能会变得心平气和,而他也很可能会冷静地倾听。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无论是面部表情、语音声调还是身体语言,都会显得非常重要,避免了由于仅仅看到信件上的激烈言辞而想象出的对方的愤怒,这样的话,一场令人不快的交流就会转变为一次发自肺腑的交谈,不但不会对任何人造成伤害,而且还可能化解彼此的误会和隔阂。
这种口头交流的方式要比收信与回信更加及时、更加高效。但是,当你收到他人的私人信件时,一定要记得回复所有的信件,而且要把这个良好的习惯保持下去,因为这样做就完全维护了你的个人尊严,也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和尊敬。与此同时,这种做法还可以让你避免与人交恶,因此而留下遗憾,否则,当你后悔没及时回信时,也只能是为时已晚了。如果他人在信中表现得和蔼可亲,那么你的回信也一定要显得彬彬有礼。反之,如果你对别人的来信不理不睬,这只能说明你态度傲慢、举止粗鲁,因为只有那些不懂礼貌的人,才会在听完别人的问题后不作出任何回应。同样,不对他人的信件进行回复,这也只能说明你是一个缺乏教养的粗人。就像一个人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往往就代表经济状况不佳一样,不回复他人的来信,只能说明你是在有意伤害或故意羞辱来信的人。更为糟糕的是,如果给你写信的人比你身份低微,而你却没有及时回复,那么别人或许会说你这个人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也或许会说你是一个趋炎附势、傲慢无礼的小人。
如果一个人没有收到对方重要的回信,这时他就会感到异常痛苦。反之,如果你从来都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那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否顺利地收到回信并不会对我们产生太大影响,但是,如果一个人经常收不到他人的回信,他一定只会感觉十分痛苦,而不会因为方才在信中畅所欲言得到什么快乐了。可以说,没有哪个正常人会故意想要给别人带来痛苦。正如塞内加尔所说,“只有懦弱的人才会对人残酷”。当然,没有人会主动想要成为一个懦夫,但是如果他人一致认为你生性残忍、脾气暴躁,那么在他们眼中,你就已经可悲地沦为懦夫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