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越简单越好-不看低自己: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是非标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遇事有主见,那是要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的基础之上的。有政治高度的人的主见才会是真知灼见,坚持正确的主见才会成功。做人有主见难,能够坚持主见则更加难。随时都不要看低自己,就让我们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主见并且敢于坚持主见的人。

    做一个能独立思考、做出判断的人

    人们顺应环境,往往最后却成了环境的奴隶。

    涉世未深的人,往往害怕自己与众不同……无论是穿着、行动、言谈或思考模式,都尽量与自己所属的圈子相同。小孩喜欢与同年龄的人做相同的事,他们很在乎朋友或玩伴对自己的看法。他们需要被自己的同伴接受——这是他存在的最重要证据。当我们身处不熟悉的环境,又没有过往的经验可以参考时,最好的方法便是顺应一般人的标准——直到我们自己的经验和信心足以给我们力量,然后才能照着自己的信念和标准去做。

    但是,就算是基本原则也有受到考验的时候。特别是一些不随波逐流的人会提出改革——这便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要想不随波逐流也并不容易,至少不是件愉快的事。有时,甚至还有危险性。大部分的人宁愿顺应环境,躲在人群当中接受保护,对各种统治者的领导毫不质疑或提出反对——我们不敢做与众不同的事。但是,我们并没有体会到,这种安全其实是虚伪的。大众心理其实最脆弱,最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像追求安全感一样,人们顺应环境,往往最后变成了环境的奴隶。

    事实上,生活中很多人到了十六七岁时,也还不曾自己独立自主思考过。自那以后,虽然也变得稍微懂得一点思考,但是所想的却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只是在一个劲儿囫囵吞枣地吞咽着所读的书的内容,对于朋友们所说的话,也不斟酌是否正确,就一味地接受。与其费劲周折地去追究有真实意义的东西,倒不如顺应大流来得省事,这就是许多人懒得思考的原因。由于那样,当发现自己拥有判断力时,已被偏见误导了。虽然自己并未察觉,但是却养成了错误的想法,它已取代了对于真理的追求。

    “要是我早点开始用自己的判断就好了!”这是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后的感叹。为了避免将来后悔,最好及早开始。当然,人的判断力不可能永远正确,偶尔也有失误。能够弥补这种失误的,就是看书和与人交往。可是,也不能过于相信这两者而囫囵吞枣。因为,这两者终究只是上天赋予人的判断力之补助。而良好的判断力来自独立、深入的思考能力。

    当一个人一旦立志自我思考,并开始尝试时,对事物的看法就会有惊人的改变。与过去用别人教的想法去看事情,以及把抽象的幻觉误当作真实的事比起来,此时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显得井然有序。

    对于头脑里冒出来的想法,首先要重新评估一下,它是否真的是自己的意见。虽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但养成用自己的头脑仔细思考事情的习惯是值得的。首先,你要把现在的想法加以检讨,想想看,是自己真的那么想,还是照别人告诉你的去想的?会不会是偏见或错误的信念?就从这些问题开始思考吧。假如没有偏见,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头脑,听听各种人的意见,想想看是对或错,或者有哪个地方不对,然后再综合各种意见,归纳出自己的看法。

    也有人认为:那些不随波逐流的人,通常是一些性格古怪、喜欢哗众取宠或喜欢标榜“与众不同”的人。在这方面,爱默生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一向赢得人们的敬重。他在世的时候,有很多从事反对奴隶制或其他种种改革运动的人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但都遭到拒绝。爱默生当然同情这些运动,也都希望他们做得好。但他却不认为应该把自己的精神与能力放在这些运动上面,因为那并不是他的专长。他非常坚持这个原则,虽然因此遭人误解,也在所不惜。

    坚持一项并不获人支持的原则,或不随便迁就一项普遍为人支持的原则,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当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并愿意在受到攻击时坚持信念到底,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专家的时代。由于我们已十分习惯于依赖这些专家权威性的看法,因此便逐渐丧失对自己的信心,以致不能对许多事情提出意见或坚持信念。这些专家之所以会这么轻易取代我们的地位,是因为我们让他们这么做。

    我们现今的教育趋势,是针对一种既定的性格模式来设计,因此这种教育方式很难训练出什么领导人才。由于大部分的人都是跟从者,不是领导者,所以我们虽然很需要领袖人才的训练,但同时也很需要训练一般人如何有意识、有智慧地去遵从领导。如此,才不会像被送上屠宰场的牛群一样,盲目地跟着走。

    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自己其实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专家——在他们自己本身、家庭或事业的世界里,他们做某些事,只不过是因为某些“专家”这么说,或因为那是一种流行,跟着做也可以凑个热闹。

    爱德加·莫尔常常用所谓的“群体状况”来警告我们——他认为这种东西“扼杀人类个体的珍贵价值”。莫尔曾说:“人类无法达到天使的境界,但这也并不是他们必须变成蚂蚁的理由。”

    可以没头脑,不能没主见

    爱默生曾经说过:“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首先必须是个不盲从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容侵犯的……当我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

    这是最不盲从的拉尔夫·瓦多·爱默生的名言。这对喜欢强调“由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以增进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震撼。

    或许,我们可以把爱默生的话做出如下诠释:“要尽可能用他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但不可因此而失去自己的观点。”假如成熟能带给你什么好处的话,那便是发现自己的信念及实现这些信念的勇气——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因素。

    多听取他人的意见是对的,但你仍要有自己的主见才行。人家的意见只能供你参考,但不是你的靠山。假如你过于信任别人的话,人家说东,你就向东,人家说西,你就向西,结果你将遇到比不听取他人的意见更大的危险!

    的确,一个人,只要认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正确,就要勇于坚持下去,而不必在乎别人如何去评价。

    美国的威尔逊在最初创业时,只有一台价值50美元分期付款赊来的爆米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做生意赚了点钱,于是就决定从事地皮生意。当时,在美国从事地皮生意的人并不多,因为战后人们一般都比较穷,买地皮建房子、建商店、盖厂房的人很少,地皮的价格也很低。当亲朋好友听说威尔逊要做地皮生意时,都强烈地反对。而威尔逊却坚持己见,他认为反对他的人目光短浅,虽然连年的战争使美国的经济很不景气,可美国是战胜国,经济会很快进入大发展时期。到那时买地皮的人一定会增多,地皮的价格会暴涨。于是,威尔逊用手头的全部资金再加一部分贷款在市郊买下很大的一片荒地。这片土地由于地势低洼,不适宜耕种,所以很少有人问津。但是威尔逊亲自观察了以后,还是决定买下了这片荒地。他的预测是,美国经济会很快繁荣,城市人口会日益增多,市区将会不断扩大,必然向郊区延伸。在不远的将来,这片土地一定会变成黄金地段。

    后来的发展验证了他的预见。不到三年时间,美国城市人口剧增,市区迅速发展,大马路一直修到威尔逊买的土地的边上。这时,人们才发现,这片土地周围风景宜人,是人们夏日避暑的好地方。于是,这片土地价格倍增,许多商人竞相出高价购买,但威尔逊不为眼前的利益所惑,他还有更长远的打算。

    后来,威尔逊在这片土地上盖起了一座汽车旅馆,命名为“假日旅馆”。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好,舒适方便,开业后顾客盈门,生意非常兴隆。从此以后,威尔逊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假日旅馆逐步遍及世界各地。

    每个人都应该靠自己的决断来求取生存。那些驾着马车向西部开发的拓荒者,遇到事情时并没有机会找专家来帮忙解决问题。不管是遇到紧急情况或任何危机,他们也只能依靠自己。印第安人来攻击的时候,没有警察,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生病时,没有医生,他们便依靠常识或家庭秘方;想要食物,更是靠自己去耕种或猎捕。这些人,每当遇到生活上的各种问题,都得立即下判断、作决定。事实上,他们也一直做得很好。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哈洛·达斯,对顺应群体与否的问题十分关切。他在1955年的毕业生典礼上,以《成为独立个性的重要性》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无论人们受到多大的压力,使他不得已改变了自己去顺应环境,但只要他是个具有独立个性气质的人,就会发现,无论他如何尽力想用理性的方法向环境投降,他仍会失去自己所拥有的最珍贵的资产——尊严。维护自己的独立性,是人类具有的神圣要求,是不愿当别人的橡皮图章的表现。随波逐流,虽然可得到某种情绪上的一时满足,但人们的心灵定会时时受到它的干扰。

    没有独立的思维方法、生活能力和自己的主见,那么,生活、事业就无从谈起。众人观点各异,越听也就越无所适从。只有把别人的话当参考,按着自己的主张走,一切才处之泰然。

    投资自己的大脑永远不会“亏本”

    每个人都要明白一个道理:成功者一般都“懂得投资自己”,就是把自己收入的一部分,花在资讯搜集或能力开发上面。

    我们只要有经济条件,首先应投资于教育。其实,当你还是一个平凡的人时,你所拥有的惟一真正的资产就是你的头脑,这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当我们逐渐长大的时候,每个人都要选择向自己的大脑里注入些什么样的知识,你可整天看电视,也可以阅读高尔夫球杂志、上陶艺辅导班或者上财务计划培训班,你可以进行选择。

    有一位富有的女士,她的公寓失窃了,小偷拿走了她的电视机、录像机,却留下了她阅读的所有书籍。我们大概也会作出类似的选择,90%的人会购买电视机,只有大约10%的人才会购买书籍或其他增长知识的东西。

    日本现在的白领层中,在工作之余学习各种才艺,上空中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或专科学校取得资格的人,竟多达26万人。他们这样进行自我投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职位。因为他们知道,一旦你放松了求知的脚步,马上会被人赶超过去。

    如果你具有某方面的执照,周围的人们会视你为专家。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时,第一个就会想到你,因为你在这方面的表现优异,对你的升迁十分有帮助。因此,大家才会积极地为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努力。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社会里,知识越发凸显出它超常的价值,在知识和信息方面落后于人,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可谓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我们若想成为社会的弄潮儿,就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随时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及时调整自己,了解自己需要哪些知识来武装自己,并以最快的速度为自己充电。这是当今时代人们在社会立住脚跟,并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素质。

    自我投资十分重要,因此,在必要的投资上不能舍不得花钱,因为你要想到它给你带来的效益可能远远超过你为它所投入的。现在的人们学电脑、学英语、学开车成为时尚,即使一时用不上,但他们明白“知识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往往在你需要时,比如在应聘一个重要职位的时候,才发现现学是来不及的。所以平时就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了解什么是当前社会中最有用的知识,就要尽快地去掌握它。这样机会到来时,你才会发现你比别人有更大的筹码和胜算。

    以前人们求职更多的是注重高收入,眼下,更长远一些的因素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司能不能提供正规的培训,使自己得以不断提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在不少单位的招聘广告中,都把“培训机会”写在了显赫的位置上。

    随着信息时代新知识的膨胀性扩展,企业管理人员最终意识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必须通过不断的开发,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完成再生及再利用,否则这种“易耗型资源”将会随时消耗殆尽。美国《Complne world》杂志日前的一项以IT从业人员为对象的调查显示:在高工资之外,人们更渴望公司提供培训教程。该杂志表示,管理者必须与IT从业人员进行更有效的交流,提供使专业人员提高技能的机会以及由公司负担的学习进修机会。

    实际上,在单位不能满足自己时,有心计的白领们早已自掏腰包开始接受“再教育”。工商管理、计算机、财务、英语等都是比较热门的项目,这类培训更多意义上被当作一种“补品”。在以后的职场冲浪中,这些培训将化作各种资格证书,在求职或跳槽时增加自己的“分量”,有时学历证书反倒排在了后头。

    美国职业专家指出,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需5年就会变成低薪。人才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学习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人才市场也随之出现了新的概念,由原来的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转向“有需要才是人才”。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改变。

    因此,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因为工作和学习;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自人才市场的信息已表明,现在的人才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已经由原先的纯英语人才转向更青睐法律英语、金融英语等复合型人才;IT行业更是如此,由原先的单一IT人才转向更看重IT+管理、IT+产品研发等复合型IT人才,单一型人才的地位眼看难保。

    做一个浑身充满勇气的人

    在勇气面前,任何困难和挑战都是它的手下败将。

    勇敢地面对挑战,像战士一样勇敢地面对工作中的一切艰难险阻,才是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本色。

    勇气,是通往成功的第一座桥梁。

    每一个成功者都知道,在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中,绝对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道路上总会有暗礁险滩,会有狂风恶浪,当然也有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也会存在无所适从,甚至胆怯的时候。但那或许只是一瞬间的事,他们从不会因此而退缩,更不会轻言放弃。

    而没有勇气的人如一只“惊弓之鸟”,事业上、生活中的任何一点点风吹草动和坎坷磨难,对他来说都是一场浩劫,一场无可避免的灾难,都是足以令他们惶惶不可终日的巨大恐惧。

    美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在取得成功之后,便成了众人羡慕的人物。有的人觉得他是由于运气,或者是得益于有影响的朋友的帮助,或者说他本身就是一个管理天才,或者他具有常人所认为的形形色色的“秘诀”——所以福特成功了。

    事实上只要了解一下福特的行事风格,就可完全知悉他成功的“秘诀”。

    多年前,亨利·福特决定改进著名的T型车的发动机的汽缸。他要制造一个具有铸成一体的八个汽缸的引擎,便指示工程人员去设计。可是,当时所有工程技术人员无不认为,要制造这样的引擎是不可能的。虽然面对的是老板,他们还是一口回绝了这样的“无理要求”。

    听完技术人员的介绍后,福特没有气馁,他用无可反驳的语气说:“无论如何要生产这种引擎。”

    “但是,”他们回答道,“这是不可能的。”

    “我是绝不相信任何不可能的。去工作吧!”福特命令道,“坚持做这件工作,无论要用多少时间,直到你们完成了这件工作为止。”

    被他的气势感染,负责技术的员工只好去工作了。如果他们要继续做福特汽车公司的职员,他们就不能去做别的什么事。六个月过去了,工作没有任何进展。又过了六个月,他们仍然没有成功。这些工程人员愈是努力,这件工作就似乎愈是“不可能”。

    在这一年的年底,福特咨询这些工程人员时,他们再一次向他报告他们无法实现他的命令。

    “继续工作。”福特义无反顾地说,“我需要它,我决心得到它。哪怕它是一只老虎,我也有勇气擒住它!”

    最后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在这种勇气面前,任何困难和挫折都成了它的手下败将。

    当然,制造这种发动机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后来这种发动机装到最好的汽车上了,使福特和他的公司把他们最有力的竞争者,远远地抛到了后面。

    福特的勇气给了技术人员必然成功的心态。他的勇气也让参与研制开发的人员没有任何退路可走。“置之死地而后生”,他们只能孤注一掷,只能成功。

    敢于应对挑战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把一个个奇迹变成了现实,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一个人做事就是要具有福特那样的气概,怀有非凡的勇气、决不罢休的气势,在人生战场上劈波斩浪。

    做一个讲规则的人

    在以规则为纲的社会里,你会轻松、自由的生活;而在一个不太重视规则的社会里,生活却是一件相当累人的事。

    其实,这不怪生活中没有规则;而是人们不习惯遵循规则。贪图方便的人,总以为蔑视了规则,自己就获得了优先他人的便利,结果呢,他给别人制造了麻烦,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其实,生活中的不便,相当大一部分是人们互相制造的。

    有的人视规则为儿戏,不拿规则当回事;有的人视规则为橡皮泥,随意拿捏。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秩序的社会、法治的社会。它要求其公民具有强烈的规则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各级组织所制定的规章、制度,遵守公共生活准则。否则,和谐的社会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难以成为现实。

    一个曾在德国留学的学生讲过这样一件事,他说:

    “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国的明斯特参加学生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时,整个城市已经熟睡了。这时,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飞快,就差跑起来了。”

    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我们的行人灯转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

    假如在另外的时候,我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500米外就能看见。我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

    “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我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一对老夫妻。

    我们转过身,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

    老先生说:“现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

    我的脸忽地烧了起来。我喃喃地道:“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

    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规则。”

    从那一刻起,我再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规则。”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规则的世界里,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以原则为纲的,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做事有做事的原则,不懂原则,不按规矩办事,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系统功能紊乱,社会也就不称其为社会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有其特定的原则。虽然大多数人都清楚这些规矩和惯例,但并不是所有人在所有的时间都能够很好的遵守。他们就像那位留学生一样,常在自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时候忽略这些原则的重要性,不仅给别人添堵,也给自己制造麻烦。没有规则,我们将没有安全,没有发展的机会与平台,更谈不上什么成功。是规则和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不断成长的平台,使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近。

    该出手时决不犹豫

    机遇是一位神奇的、充满灵性的,但性格怪僻的天使。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但绝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坐等成功的到来,机遇只能擦肩而过。

    曾有一个人一天晚上碰到一个神仙,这个神仙告诉他说,有大事要发生在他身上,他会有机会得到很大的财富,在社会上获得卓越的地位,并且娶到一个漂亮的妻子。

    这个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这个奇异的承诺,可是什么事也没发生。这个人穷困地度过了他的一生,最后孤独地老死了。当他上西天后,又看见了那个神仙,他对神仙说:“你说过要给我财富、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漂亮的妻子,我等了一辈子,却什么也没有。”

    神仙回答他:“我没说过那种话。我只承诺过要给你机会得到财富、一个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和一个漂亮的妻子,可是你让这些从你身边溜走了。”

    这个人迷惑了,他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神仙回答道:“你记得你曾经有一次想到一个好点子,可是你没有行动,因为你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这个人点点头。

    神仙继续说:“因为你没有去行动,这个点子几年以后给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一点也不害怕地去做了,你可能记得那个人,他就是后来变成全国最有钱的那个人。还有,你应该还记得,有一次发生了大地震,城里大半的房子都毁了,好几千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子里,你有机会去帮忙拯救那些存活的人,可是你怕小偷会趁你不在家时,到你家里去打劫、偷东西,你以这作为借口,故意忽视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而只是守着自己的房子。”这个人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神仙说:“那是你去拯救几百个人的好机会,而那个机会可以使你在城里得到多大的尊崇和荣耀啊!”

    “还有,”神仙继续说,“你记不记得有一个头发乌黑的漂亮女子,你曾经十分强烈地被她吸引,你从来不曾这么喜欢过一个女子,之后也没有再碰到过像她这么好的女子。可是你想她不可能会喜欢你,更不可能会答应跟你结婚,你因为害怕被拒绝,就让她从你身旁溜走了。”这个人又点点头,可是这次他流下了眼泪。

    神仙说:“我的朋友啊,就是她!她本来该是你的妻子,你们会有好几个漂亮的孩子,而且跟她在一起,你的人生将会有许许多多的快乐。”

    不愿行动就等于放弃了成功的机会,一个成功者,应该具有当机立断的能力,要自己把事情考虑清楚,计划周密,然后立刻勇敢果断地行事。这样往往能够随心所欲,大获成功。

    许多人不成功,只因为他们总在起点上耽搁。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立即行动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人生是短暂的,要做就得立即做。早一点动手,就早一点起步,早一点向成功迈进。

    有一个自称“只要能赚钱的生意都做”的年轻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人说市民缺乏便宜的塑料袋装垃圾。他立即就进行了市场调查,通过认真分析,认为有利可图,马上着手行动,很快把价廉物美的塑料袋推向市场。结果,靠那条别人看来一文不值的“垃圾袋”的信息,两星期内,这位小伙子就赚了4万块。

    只要有好的想法,哪怕它看起来很荒谬,都应该立即付诸实践。说不定奇迹就等在你的前面!让我们记住《福布斯》杂志的创立者福布斯的名言吧:“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好,立即做!”

    只有那些懂得如何利用“每一天”的人,才会在每一天都创造成功事业的奠基石,孕育明天的希望。人要学会的不是去设想还有明天,而是要将今天抓在手掌里,将现在作为行动的起点。这样做的时候,你就真正有了明天。

    改变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

    许多人总是怨天尤人,抱怨这世界的不公平、不合理。为什么别人就能成为亿万富翁,自己却一贫如洗?为什么别人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却只能被束缚?……其实,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不管现实合不合理,你就生活在现有的世界中,你改变不了世界,只能改变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

    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改变;习惯改变,人生就会改变。

    英国圣公会的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像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目光放短浅了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似乎我的国家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的时候,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的亲近的人——但是,哎!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我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我就能改变我的国家。

    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

    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板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还可造福于他的百姓,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凡几。虽然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摇头叹息。

    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言:“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当下领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采纳这个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想改变世界,但最后国王放弃了,他选择了改变自己的一个想法,路途也就不再遥远和充满痛苦了。

    自身的改变有很多,但基本上有三种:个性的改变、脾气的改变、人生观的改变。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见,要改变个性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有所成效的,所谓“大的错误容易反省,小的陋习不易除掉”。虽说不容易,但也不是说就没有办法改变。因为惟有彻底地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气,人生才可能有所转变。

    “脾气、嘴巴不好的人,心地再好也不是好人。”这句话的另一个解读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乱发脾气。但是,人是很健忘的,特别是在生气时,往往是发完脾气才后悔。因此,人常常有一些自己看不见的盲点,而这些小习气也是影响成功或失败的最大原因。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上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个性可以改,脾气可以改,人生观可以改。一个好的念头、好的性格、好的学识、好的习惯是不是就构成好的命运?也许不一定尽然,但是凡事境随心转,凡事向着阳光看,阴暗面自然会减少。念头改变了,命运也跟着改变,个性改了,命运也一样会改变。当我们改变了念头、个性,其实命运已经开始转变。生命的高度、宽度及视野也将扩大,人生的层次就可以达到更高层。

    不管他人怎么说,就从今天起,让我们做自己真正命运的主人。

    想改变世界,很难;要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与其改变全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将自己的双脚包起来。改变自己的某些观念和做法,以抵御外来的侵袭。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

    其实生活也一样,假如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第一个必须改变的就是你自己。

    先尊重别人,再要求别人尊重自己

    俗话说得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言下之意,尊重人的首要条件是你得先尊重我,我才尊重你,否则,便难得到我的尊重。强调同志间彼此尊重是没错的,但过分注重前提条件,总是别人先尊重自己,而不想着自己如何尊重别人,那还能形成彼此间的尊重吗?这是很普遍的心理。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但是,那些聪明的人,不会先要求别人的尊重,而是首先“敬人一尺”,然后自然会得到“人敬一丈”的回报。

    大卫·史华兹初创罗兰奴真服装公司时,因为没多少钱,聘不起服装设计师,只能生产一些很普通的衣服。一天,史华兹去一家零售商店推销成衣。店老板不屑一顾地说:“你的衣服是三流设计师设计的,也许你的公司里根本就没有设计师。”

    史华兹见他一语说中要害,顿时来了兴致,便坐下来,同他攀谈起来。原来,此人名叫杜敏夫,是位服装设计师,曾在三家服装公司打工。由于老板没眼光,对他的设计总是不满意,他干不多久就只好走人。后来,他一气之下,索性不搞设计,做起了服装生意。

    史华兹相信杜敏夫是一个好设计师,便邀请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谁知杜敏夫竟大叫起来:“我宁可饿死,也不做服装设计师!”史华兹只得暂时作罢。

    后来,史华兹一次又一次地拜访杜敏夫,终于使他接受了邀请。

    尽管杜敏夫脾气古怪,很不易相处,但史华兹却以包容之心,真心实意地接受他。后来,杜敏夫设计出了许多极具创意的时装,帮助公司一举打开了市场。

    现在,罗兰奴真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服装公司。

    其实,大部分人都怕别人敬,不怕别人贬低。正像有些人说的:怕表扬,不怕批评。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这是因为,要把事情做得漂亮是很难的,马马虎虎对付却很容易。你把他看低,他正好拣容易的做,马马虎虎对付你一下,你把他看高,他拗不过你的好意,只好勉为其难地往好里做。

    所以,在生活中,为了让对方的表现合乎你的期望,最好是聪明着点,千万不要随便贬低别人。否则,他的表现可能像你所说的一样糟糕。

    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你要想别人尊重你,你首先便要尊重别人。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是绝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所以,我们要获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须尊重他人。

    要做到尊重他人,首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友爱和受尊敬的欲望,交友和受尊重的希望都非常强烈。

    在沟通中,千万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否则,受损失的一定是你自己。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这世界就没有人能够欺骗你

    做人为什么要诚实?首先,诚实会使我们内心坦然,而说谎、欺瞒,则会折磨你的良心,让你的心境处在一种灰暗、忐忑不安、时刻紧张的状态中。这种自我折磨正是不诚实的必然结果。

    古波斯诗人萨迪说:“讲假话犹如用刀伤人,尽管伤口可以治愈,但伤疤将永远不会消失。”他还说:“宁可因为真话负罪,不可靠假话开脱。”

    萨迪的话的确很耐人寻味。说谎或说假话,常被一些人视为“聪明”的处世之道。他们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或推脱责任而说谎,或者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骗人。他们自以为得计,或暂时得逞,但假的就是假的,谎言早晚有被揭穿的一天,那时他们将因自己的不诚实而失去他人的信任。谎言在被骗者心头留下的伤疤是很难消失的。我们都知道那个说“狼来了”的人,他可以一次再次地骗人,但当狼真的来了时,就没有人再相信他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羊被狼叼走。

    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老太婆卖松花蛋,松花蛋卖得很火,老太婆动心眼了:我干吗这么实诚呢?她于是把大鸡蛋换成了小鸡蛋,外面糊上厚厚的泥。没想到,照样卖得很火。老太婆尝到“甜头”了,又把鸡蛋换成了土豆——还是卖得很火。一不做二不休,老太婆索性用鹅卵石代替土豆,冒充松花蛋卖!她还是卖得很火!当老太婆高高兴兴地点着手里的钞票时,她的头上突然下起了“雹雨”——一块块鹅卵石、一颗颗土豆,甚至还有一个个鸡蛋,劈头盖脑地都砸向了她。

    说谎,其实是一桩很累人的事。

    有人说,我也知道做人要诚实,但现实生活中,诚实的人常常吃亏,你不说假话,就很难办成事。

    这里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如何看待“吃亏”,如何看待“办成事”。

    我们看到身边和社会上一些人靠说假造假“办成”了“事”,那是什么“事”呢?是骗到了一官半职,是赚到了不义之财,是用一纸买来的假文凭在某公司谋到了好差事,是用让人代笔写的论文拿到了毕业证书,是像有些地方的考生通过作弊上了大学……这样的“事”即使办成了,又有什么可让人羡慕的呢?这不是违法乱纪的行为吗?除了那些利令智昏、全然视法律为儿戏、不惜以身试法的坏人外,我们相信,这多数仅仅是私心作祟。对一时犯糊涂的人来说,他们靠这种手段侥幸“成功”于一时,但从此以后,恐怕就要生活在良心的自责和惟恐被揭穿的恐惧之中了。这是“得便宜”还是“吃亏”?

    诚实的人是会吃一些“亏”的,比如在存在着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下,或你面对的是一个并不诚实的人时。你有真才实学,你相信靠本事吃饭,结果领导给他的三亲六戚加薪提职,却把你这老实人抛在一边。你明显是“吃亏”的。但这不是诚实的罪过,而是不公正的领导的罪过。你应该对这种不公正愤怒,而不能对诚实愤怒。你愿意因此而扭曲了自己,从此也去做一个不诚实的、待人不公正的人吗?那你岂不是把自己也变成了你的“领导”那一类你瞧不起的人?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说谎不可以,但说“善意的谎言”无伤大雅。有人甚至说“善意的谎言”是生活的调味品。是的,我们有时的确需要说说谎,比如为了不致给患绝病的亲人增加精神压力而谎说他的病情;或者为了安慰失去亲人的人而瞒着噩耗。这都是不得已的事,是权宜之计。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有一种倾向,却是在“善意的谎言”的名义下,心安理得地欺骗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等等。或许事情并不大,例如对妻子谎称是单位加班,而实际上是与朋友去打麻将;或明明是与昔日的恋人见面(绝对是很正常的见面),却告诉妻子是去参加同事聚会……诸如此类,都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或误解等。

    当然,这种“善意的谎言”你仍可以撒,但你想没想过,一是败露后会不会伤害感情?二是谎话太多你累不累?你有没有更深入反省一下,为什么很正当的事却要用谎言——哪怕是善意的谎言来掩护呢?这是不是说明你和对方还是彼此缺乏信任?或者就是你自己心里有那么一点不踏实的东西在作祟?

    有一个外国作家说:“无害的谎言说多了也会有害。”所以,所谓“善意的谎言”能不说还是尽量不要说吧。

    不要轻易向别人许诺

    帮助别人是好事,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打肿脸充胖子。答应帮助别人,就一定要信守自己的诺言。所以,在帮助别人之前首先看自己能不能办到,如果没有把握就不要轻易对别人承诺。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总有那么一些人不自量力,对朋友请求帮助的事情一口答应下来,事情办好了什么事也没有,假如办不好或只说不做,那就是不守信用,朋友就会埋怨你。

    对于一个有权力的人来说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因为你有权,亲戚朋友托你办事儿的一定不少。这时你应该好好考虑考虑,不能轻易答应别人。有的朋友求你帮忙的事可能不符合政策,这样的事最好不要许诺,而是当面跟朋友解释清楚,不要让朋友心存误会,认为你不帮忙;有的朋友找你办的事可能不违反政策,但确有难度,就需要跟朋友事先说明,这件事难度很大,我只能试试,办成办不成很难说,你也不要抱太大希望,这样做是给自己留有余地,万一办不成,也会有个交待。

    当然,对于那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还是尽量答应朋友去办,但答应之后,无论如何也要去办好,不可今天答应了,明天就忘了,万万不可失信于人。

    我们在这里强调不要轻率地对朋友做出承诺,并不是说要一概回绝,而是要三思而后行。尽量不说“这事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了”之类的话,给自己留一点余地。不经过考虑而随便承诺,只能害人害己。

    春节联欢晚会上曾演出这样一个小品:一个老实巴交的人担心自己的领导和同事会看不起自己,就假装自己手眼通天,别人求他办事,不管有多大困难一概来者不拒。为了帮别人买两张卧铺票,不惜自己通宵排队,结果不但自己吃苦不说,还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有时候,一些比较不错的朋友托你办事时,你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或为给对方一个台阶,往往对对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分析地加以接受。但不少事情并不是你想办就能办到的,有时受各种条件、能力的限制,一些事是很可能办不成的。因此,当朋友提出托你办事的要求时,你首先得考虑这事你是否有能力办成,如果办不成,你就得老老实实地说“我不行”。随便夸下海口或碍于情面都是于事无补的。

    要记住,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言出必行”的人,却很少有人会用宽宏的态度去谅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原因。因此,拿破仑说:“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

    “你的承诺和欠别人的一样重要。”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

    当对方没有得到你的承诺时,他不会心存希望,更不会毫无意义地焦急等待,自然也不会有被拒绝的惨痛。相反,你若承诺,无疑在他心里播种下希望,此时,他可能拒绝外界的其他诱惑,一心指望你的承诺能得以兑现,结果你很可能毁灭他已经制定的美好计划,或者使他延误寻求其他外援的机会。如此一来,你的形象就会大跌,别人因你不能信守承诺而不相信你了,别人也不愿再与你共事,不愿再与你打交道,那么,你只能去孤军奋战。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你原来可以轻松地做到的事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有了一定的难度。假如你轻易承诺下来,会给自己以后的行动增加困难,对方因为你现在的承诺而导致将来的失望。因此,即使是自己能办的事,也不要轻易承诺,不然一旦遇上某种变故,让本来能办成的事没能办成,这样一来,你在他人眼里就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伪君子。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以采取延缓性承诺。

    东汉末年,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逃难。有一个人要搭船,华歆很为难,王朗说:“希望你大度一些,只是搭搭船有什么不可以?”后来强盗追采,王朗想把搭船的人扔掉,华歆说:“我刚才之所以犹豫,正是因为这个,既然已经接纳了他,他把自己托付给我们了,怎么能由于危难而抛弃他呢?”世人以这件事评价华歆和王朗的好坏。

    你的信用能给予别人良好的印象,在这个社会中再没有什么比别人的信任更珍贵。因此,你在接到别人的请求时,一定要考虑清楚,千万不要轻易许诺。许了诺,便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去遵守,即使没有成功,别人也会为你的态度所打动,他们会认为你是一个讲信誉的人,从而会信赖你,有了众人的信赖,你在生活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诺千金,言出必行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讲究诚信。诚信,简而言之就是诚实守信,它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我们一味地虚伪,换回来的只会是利益相关之下的交情。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要靠自己的坦诚,也就是说要以真诚待人,拿出自己的真心,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诚实守信是一种人格名誉。任何人都应该努力培植自己良好的名誉,使人们都愿意与你深交,都愿意竭力来帮助你。一个明智的人一定要把自己训练得十分出色,不仅要有做事的本领,为人也要做到十分的诚实和坦率。

    诚信是做人之本,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成功人士的成功来自于他工作技巧的精妙,而实际上,诚实守信更是他们成功的主要条件。

    很多现代工商界人士只知道名震海内外的“宁波帮”,但极少知道它的奠基者严厚信,也不知道他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银行、第一个商会、第一批机械化工厂的创办者,更不知道为什么他在当时的工商界信誉卓著、成就令人瞩目。

    严厚信原籍慈溪市,少年时,因为家里贫困,只上过几年私塾,辍学后在宁波一个钱庄当学徒。可没多少时间他就被老板借故“炒了鱿鱼”。之后,他经同乡介绍在上海小东门宝成银楼当学徒。在此期间,他手脚勤快、头脑灵光,很快掌握了将金银熔化的技术,并掌握了打铸钗、簪、镯、戒指和项圈等各种首饰的技巧。同时,业余时间他喜欢读书,尤其酷爱书法和绘画。他常常临摹古今名家的作品,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

    后来,严厚信在生意中结识了“红顶商人”胡雪岩。一次,胡雪岩在宝成银楼订做一批首饰,严厚信亲自动手,做好后又亲自送去。胡雪岩给他一包银子,要他点一下,他说:“我相信胡老爷,不用点。”但是,拿到店里数一下,发现少了2两银子,他不声不响,将自己的辛苦工钱暗暗地凑在里面,交给了老板。又一次,胡雪岩要宝成银楼的首饰,严厚信送去之后,数也不数拿了一包银子回来。可是回来一数,吓了一跳,多出了10两银子。10两银子,当时相当于一个小伙计的几年辛苦工钱。然而,他想起家里大人的教诲,绝不能要昧心钱。因此,次日一早,他马上送还给了胡。其实,同前一次一样,这是胡雪岩试他的品行。自然,他得到了胡雪岩的好感。继而,他以自画的芦雁团扇赠给胡雪岩,深得胡的赏识,称赞他“品德高雅、厚信笃实,非市侩可比。”于是,推荐给中书李鸿章。他得到了在上海转运饷械、他在天津帮办盐务等美差,逐渐积累了一些金钱。尔后,在天津开了一家物华楼金店。

    严厚信拿自己的诚信换取了他人的信任和赏识,他人的信任和赏识也把严厚信推向了成功与卓越。

    李嘉诚十分诚恳地拿一句话奉劝想在工作上有所作为的人:你应该随时随地地去加强你的信用。一个人若想加强自己的信用,并非心里想着就能实现,他一定要有坚强的决心,以努力奋斗去实现。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实现他的志愿,也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使他有所成就。换言之,要获得人们的信任,除了一个人人格方面的基础外,还需要实际的行动。

    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一个企业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就像做人一样,对自己所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承诺,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一定要能够做到。兑现自己的承诺,这也不仅仅是个人品质问题,更对工作有深远影响。

    如果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到恪守承诺。在做出每一个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审查和考虑。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承诺,贯彻到底。当我们这样付出后,我们得到的可能不仅仅是别人的信任。

    假如每个人都带着虚假的面具,假如人与人之间都在编造谎言,彼此互相猜疑,彼此不信任,那么世界肯定会暗无天日,我们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立身成事的工作。

    要切记,恪守自己的诺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