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玩中成长-让孩子与他人玩出智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果你想要在全球市场上获胜,最不明智的做法,莫过于自认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赢得全世界;如果你渴望创造教育的奇迹,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让孩子多接触周围的人,与他人玩出智慧。

    1.智力的界定

    智力:孩子一生用之不竭的“能源”

    (1)智力界定:智能或智慧

    对于智力内涵的界定,学术界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综合现行的几种观点,大致如下:

    √智力是人的学习的能力。

    √智力是人的高级抽象思维能力所达到的认识程度。

    √智力是人适应环境的潜在能力。

    √智力是人综合能力的外现,可解决各种问题。

    所以,有关智力的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热点。智力因素涉及人身心的多方面发展,而影响智力的因素很多。

    美国着名儿童教育家弗西朗·卡博说:

    “智力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表现在反映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它往往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等方式表现出来。”

    智力通常也叫智能或智慧,它是人的大脑的功能,是一种心理特征,我们培养孩子的智力,应该从智力的本质观念人手,不但要训练儿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能力。智力的本质观点说明,那些智力出众的人,都是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身、自我发展的人。小学生不但要学习他人创造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习他人的思维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方法不断更新,促使智力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从教育学与人才学角度来探索“智力”的本质,可以这样给智力定义:“智力是人类独立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独立进行创造性思维,并创造出新信息(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的心理素质。”

    (2)智力的构成:综合能力与特殊能力

    现在有许多人从不同角度研究和确定智力的构成因素,观点各不相同。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塞司登就认为智力是由7种能力构成,即语词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计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记忆能力、知觉速度、推理能力。而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则从内容、操作和成果三个角度考虑,认为智力由120种因素构成。

    我们认为,智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但具体说来,可分为两类,一是综合能力,二是特殊能力。

    综合能力是指每个正常的人多少都具有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人完成一切活动都需要的。同时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智力特点。他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特殊能力是通过对某一方面的技能结合综合能力加以挖潜、训练后达到高度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有些人可能很发达,有些人可能不具备,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一般说人类有多少种活动领域就有多少种特殊能力。

    心理学上把观察能力比喻为智力的门户和源泉,因为人们通过观察获得信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记忆能力被看作是智力的基础和仓库,人们通过记忆活动存贮信息,并在需要时及时提取;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和方法,人们经过思维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客观规律;想象能力是智力的翅膀,它让人创造出崭新的知识天地;操作能力是智力的执行者,人们通过操作把思维结果表现出来,让思维转化为行为。

    综合能力与特殊能力构成人类智力的整体。具有不同智力结构的人,表现为适合于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培养超常智力的儿童,一方面要培养他们具有超常综合能力,这是培养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有选择地发展他们的某些特殊能力。当然,综合能力与特殊能力都很发达的人是极其少见的。

    在小学时期,培养孩子超常智力的重要方面,主要在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作为智力基础的记忆能力和作为智力核心的思维一能力。综合能力与特殊能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优秀的综合能力不能代替特殊能力,但可能会为特殊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挖掘和激活孩子潜能的工作中,如何处理培养综合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挖掘的孩子这些方面的智慧潜能,将是孩子一生用之不竭的智慧的“能源”,家长应予以重视。

    2.与同龄孩子玩出智慧

    玩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孩子总是最喜欢和自己的同龄人一起玩,父母亲一般也很愿意让孩子多和小伙伴接触接触,可是,他们还是会担心:“跟别的孩子玩得来吗”、“会不会被人家欺负?”等等。要是有一天看到孩子哭着回来,妈妈就更加不放心了,最后终于忍不住,干脆把孩子圈在家里,不让他去跟外面的小朋友玩。这种心理在父母当中非常普遍。下面是一位母亲在与邻居一位年长的母亲讨教:

    “我的儿子刚满四岁,为了让他有玩的伙伴,就让他去上附近的幼儿园。可是,他跟幼儿园的小朋友老玩不到一块,总是被欺负,尤其常被附近一个调皮的孩子捉弄。我儿子本来还很喜欢出去玩,但每次都被伙伴们弄哭,结果现在他不只讨厌那个坏孩子,叫他跟其他的孩子玩他都不愿意去了。

    “这样,几乎变成不是我这个妈妈陪他玩,就是他自己一个人玩。幸好他还不怎么排斥上幼儿园,不过我一想到他跟同伴玩不起来,心里就非常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呢?到底该如何让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快乐的相处呢?”

    从这位妈妈讲的情形来判断,可推测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游戏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在家里想必被当成皇帝一样侍候。也许就是因为妈妈在此之前对儿子照顾得太无微不至了,使得孩子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相互对待的道理。在外面才会处处碰壁。

    一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孩子突然从家庭温暖的环境中脱离,来到孩子们中间,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存在陌生感,更加深了孩子心中被冷落的感觉。

    其实才四岁大的孩子,还不太会跟同伴一起玩,需要时间慢慢让他去摸索,这点是父母们一定要记住的,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受气就把孩子、封闭起来。因为不同于家庭的人际关系,对刚刚进入外界的儿童来说实在是很难适应。只要孩子在生活中慢慢地摸索经验,反复失败过几次以后,孩子自然会懂得如何交朋友。

    总之,与同龄的孩子玩可以学到很多和父母玩不能学到的东西,应该鼓励孩子和别人玩,逐渐唤起大脑的学习智能,变得更加聪明。

    3.与年长的孩子玩出智慧

    老卡尔在学习方法上善于从各种小事上培养卡尔“玩”的能力。

    有一次,老卡尔的朋友带着他的儿子——大卡尔两岁的本杰明来他家做客,他们还带给卡尔一份礼物,是一幅拼图。当大人喝茶聊天时,卡尔和本杰明开心地玩耍在一起,但就在玩拼图游戏时,发生了争执。本杰明认为,应该完全按照样图来拼,而卡尔认为,把一块红色图拼在中间更好看。卡尔说道:“你看,红色的在中间不是更好看吗?”“才不是,不好看,必须依照样本拼。”“为什么?我拼得比样本好看多了!”“你不守规矩,我爸爸说坏人才不守规矩,你是个坏孩子,好人就不应该破坏规矩。”“我爸爸说,敢于打破常规才是好孩子。规矩也是人定的呀!我不是坏孩子。”“你胡说,你爸爸也胡说,你们不守规矩,上帝会降罪于你们的。不论怎样,你必须得听我的,我说怎样拼就怎样拼。”“为什么得听你的?”卡尔不服气地问。“因为我比你大,比你懂得多,你就该服从我。”本杰明理直气壮地说。“谁懂得多,我们可以比一比,你古板、胆小又没有自己的见解,像只学别人说话的鹦鹉。我才不听你的。”听到卡尔这样骂他,本杰明气得发疯,向卡尔扑过来,他们扭打起来。声响惊动了大人,大家忙跑过来,把我们分开,问他们为什么吵架。

    于是卡尔和本杰明争先恐后地把事情说了出来,父亲笑道:“哦!为这点小事两个好朋友就打架,这可不好。卡尔,本杰明是客人,你怎么可以那样骂他呢?现在马上向他道歉。”

    卡尔心里不服气,但又不敢违抗父亲。不过,在给本杰明道歉之后,本杰明的气也消了,也向他道了歉。见他们都平静下来,父亲拉着他和本杰明一起玩拼图游戏,父亲看了卡尔拼的图,问本杰明:“本杰明,你真认为卡尔拼的图难看吗?”“也不是这样啊!只是我觉得应该按照样本才对。”本杰明不好意思地说。“哦!是这样啊。其实,我认为卡尔并没有做错呢!做事不能太死板,要有自己的见解,学会灵活思考问题。其实,玩拼图游戏的目的就是开发你们的创新能力,样本也只是一个参考。所以我们的思维不应该被样本所局限。你认为呢?”“可是,我爸爸说人要守规矩才对。”“是,人必须得遵守一些规矩,但不应该被它限制,不然我们今天也许还在过原始人的生活呢!”

    后来,卡尔听见本杰明的父亲对老卡尔说:“你这样教孩子,会把他教得无法无天的。”父亲说:“不是,我只想把他教育成具有勇于创新精神的人,这是成为一个优秀人物的必要条件,不管是一个学者、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还是一个商人或者农夫。”

    4.正确处理和玩伴之问的矛盾

    父亲怕卡尔从那些玩伴中受到不良影响和学到坏的习惯,因此对卡尔选择玩伴要求得非常严格,使得卡尔曾经一度没有玩伴。亲戚朋友们对父亲一再说,孩子必须有游戏的小朋友。否则,孩子就会感到生活没趣,以致情绪低落,性格孤僻。父亲相继选了两个小女孩做卡尔的玩伴。

    这两个小女孩都是附近受过最好教育的孩子,会唱歌、会跳舞,卡尔和她们俩玩得很愉快。可是结果正如父亲所预料到的,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情况。

    父亲说,自从和两个小女孩一起玩耍以后,并不任性的卡尔变得任性起来,从不说谎的卡尔也开始说谎了,并开始使用一些低俗的语言,竟然变得自以为是和傲慢了。

    那时,这种变化令父亲很担心。

    他对卡尔与两个小伙伴玩耍时的情形进行了观察,发现这是由于两个小女孩什么事都顺着卡尔而造成的。

    为此,他告诉小女孩们:“不要什么都听卡尔的,如果卡尔自以为是,就跟我说。”但仍然无济于事。最后父亲只得选择不让卡尔再跟她们玩了。

    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父亲事后对此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她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有人会说,既然她们都受过好的教育,那么彼此之间就只有好的影响了吧。其实不然,人都有好胜之心,更不用说孩子了。

    “两个女孩子都会唱歌、会跳舞,卡尔也会,这里面就有一个谁做得好的问题。每当两个女孩翩翩起舞之时,卡尔总是会在旁边指手画脚,说她们这个动作不对,那个姿势不好看。这时女孩子们就会请他也来一个。卡尔会毫不客气地跳起来。由于他是男孩子,他的动作肯定会有力而舒展,不像女孩那样婀娜多姿,这时女孩子们又会说他的舞姿太生硬、太难看了。

    “这样,矛盾就开始产生了。”

    “结果是,儿子和女孩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如果是争论其他的问题还好一些,就舞蹈来说,他们各有不同的观点。儿子说舞蹈应该有力,而女孩子们却说跳舞应该优美。”

    “由于他们掌握的知识和词汇都有限,争到后来,就看谁的嘴快、谁的声音大了。卡尔是个男孩子,由于他强硬的语气,往往在这种争论中不得不让女孩们认输。即使她们心中不服,却又找不到说服卡尔的理由。”

    “卡尔的胜利完全是因为气势压倒了对方。这样就会给他造成一个印象,女孩子们没有他行。他的优越感由此而产生。可是实际上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获胜并非是在知识上比她们强。”

    “于是,在错误的感觉中,他就变得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了。”

    “第二,由于在争论中屡屡获胜,儿子开始渐渐地轻视同伴,认为她们的智力不如自己。”

    “我发现儿子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说服女孩们而开始撒谎。他对待争论已经超出了问题本身的范围。为了获胜,儿子开始变得不择手段,甚至编造一些虚假故事来欺骗她们。”

    “两个女孩和卡尔一样,都是年幼的孩子,她们的知识面都是非常有限的。单纯的孩子是极易被欺骗的。潜在的危害随之而来。”

    “一方面,卡尔从一个不撒谎的人变得像一个骗子,他的欺骗不是为了金钱或其他的什么东西,而只是为了在争论中获胜。这就会使他产生什么都可以通过欺骗得到的想法,这种恶果将会危害到他的将来。另一方面,两个女孩子成了受害者,她们从卡尔那里得到了错误的知识。这也会对她们的将来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卡尔本来就有一定的知识,再加上他的气势以及撒谎的伎俩,这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能占上风。因此,卡尔就让两个女孩佩服得五体投地。最后,她们干脆什么事都听卡尔的,什么事都顺着他。”

    “到了最后,卡尔甚至认为可以随意指使她们,还常说她们太蠢、太笨,一些低俗的语言也就随口而出了。”

    老卡尔找出这些原因后,就有针对性地对卡尔进行教导,教他如何和玩伴们一起玩、如何对待玩伴、如何处理和玩伴之间的矛盾,使卡尔改掉了那些坏的毛病,变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这使得卡尔受益很深。

    5.有限接触其他孩子

    老卡尔让卡尔与其他孩子少接触的方式,最大的好处是使卡尔心态平和地处理一些事情。

    由于在家里没有争吵的机会,所以就不像有的孩子那样容易激动。

    不管怎样坏的孩子,都不能使卡尔发怒。所以,卡尔被大多数孩子所喜欢,从不吵架。现在已长到三十多岁了,从未跟别人吵过一次架。所以,有限接触其他孩子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在卡尔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学问上的问题经常和同学们交换意见,但决不伤害他们的感情。由于卡尔与学友们相比年龄小得多,表现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妒嫉,但由于他坚持真理,以理服人,就自然交到了很多朋友。父亲知道这些情况后常常高兴得流下眼泪。

    在卡尔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并不是绝对禁止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而是提倡在父母的监督下让他们相互进行有限的接触。由于是有限的接触,所以,他们就会互相客气,就不致串通一气去干坏事。当然前面提到的那些弊害也就避免了。

    父亲对卡尔这样的限制,结果证明效果非常好。由于没有沾染上各种恶习,就不会同别的孩子争吵和打架。即便有的孩子恶意挑衅,也可以巧妙地避开。

    父亲曾经带着卡尔去过好多地方,回来时,那里的孩子们常常在依依惜别时流泪。

    6.正确选择玩的对象

    让您的孩子离坏小子远点。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交友是件须慎重对待的事。我们不但应该用爱心去对待别人,还希望我们周围都是同样用爱心对待我们的人。我们不愿意去和魔鬼打交道。

    成熟的成人有时都会在不良的影响下走上歧途,何况孩子呢?所以孩子最好不要去接触那些有坏习惯的人。

    有的人会说,你这样不是太自私了吗?你应该去帮助那些有坏习惯的人。事实上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每个人只要认真地对待自己,坏习惯自然会消失。

    沃尔夫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牧师,他的儿子威廉在很多方面(无论是知识面、语言,还是品德),都表现得相当出色。

    沃尔夫牧师鼓励儿子去和那些坏孩子交往,并且告诉自己的儿子应该去帮助那些有不好习惯的小朋友。

    不该发生的事终于发生了。

    沃尔夫牧师有好几次发现儿子威廉很晚才回家,已经超出他规定的游戏时间。于是他问威廉为什么这样。儿子告诉他,因为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发生了矛盾,他试图去劝解他们,他还给他们讲一些《圣经》上关于友善的故事。“原来是这样。”沃尔夫牧师相信了儿子的话,并为他的这一举动感到高兴。因为这是他所希望的,儿子能够帮助别人,真应该为他高兴。

    然而,他不知道,他被自己儿子的谎言欺骗了。这也不能怪他。因为儿子威廉在此之前从来都不说谎。善良的沃尔夫牧师做梦也没有想到儿子会渐渐染上那些坏孩子的恶习。

    后来,当沃尔夫知道真相,几乎气得昏过去。威廉所谓的帮助别人,实际上是他们聚在村外的树林中赌博或讲那些低级下流的故事。沃尔夫应该知道,赌博在农夫之中非常盛行,这是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唯一乐趣。

    威廉的那帮小伙伴几乎都是这些人家的孩子,他们从小就没有得到很好的管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只是去模仿家人的做法,坏习惯和低俗的语言对于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威廉天天和他们在一起会受到什么影响,那是显而易见的事。

    有一天,威廉气喘吁吁地从外面跑同家,什么话也没有说就跑进自己的房间。沃尔夫看出他显得惊恐万分,赶忙去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威廉一言不发,无论怎样问他始终也不肯说一句话。沃尔夫感到非常奇怪,他还认为是有人欺负了自己的儿子。

    “沃尔夫牧师……沃尔夫牧师……”门外有人叫了。

    当沃尔夫牧师走到门外时,看到了一个满脸怒气的农妇。

    “太不像话了,沃尔夫牧师,您应该好好管教您的儿子。”

    沃尔夫很惊讶,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好孩子。有什么事会让这位农妇那么生气呢?

    “请问出了什么事吗?”他大惑不解地问。

    “您的儿子带着其他的孩子来偷我们家的鸡。这不是第一次了。以前我们家的鸡无缘无故地失踪,我还以为是魔鬼干的,但今天我发现是你的儿子威廉干的。您是牧师,不能教孩子干这种坏事……”

    原来,有很多次,那些孩子指使威廉去偷农妇家的鸡,并一起在野外烤着吃。

    后来,沃尔夫牧师再也不让儿子和那些坏孩子玩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点:孩子如果没有玩伴就会变得自负或者任性。但如果不加选择地让孩子们在一起玩,他们就互相逞能,就有可能变成利己主义者,有可能沾染上狡猾、虚伪、说谎、任性、嫉妒、憎恨、傲慢、说坏话、争吵、打架、诽谤、挑拨等坏习惯。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确实如此。如果一个人经常和一个优秀的人在一起,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他也会变得优秀;如果一个人总是和一个恶劣的人打交道,他也就逐渐会变成一个坏蛋。作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交朋友是件很慎重的事。我们不但应该用爱心去对待别人,而且还希望我们的周围都是同样用爱心对待我们的人,谁都不愿意去和魔鬼打交道。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