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小中见大的管理智慧-忠诚胜于能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看重品德,讲究对上级的一个“忠”字,对人对事则要“诚”。所以,“忠诚”被认为是德行的最高境界。直到今天,人们对“忠诚”还是十分推崇的。只不过,现在的“忠诚”又有了新的涵义,它摈弃了过去“愚忠”的成分,更提倡人要忠于正确的原则,忠于自己的信念。具体到工作上来,就是忠于自己的公司和单位,忠于自己的工作。

    今天的管理者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依然是首先看他是否忠诚,其次是再看他的才能。他们认为,能力平庸的员工虽然不能委以重任,但如果他们对公司对工作都很忠诚,就有其可用之处。这样的员工往往能够勤勤恳恳地工作,尽心尽力,把公司的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来维护,既不会干不了几天就跳槽,也不会做出危害公司的行为。

    管理者最害怕的员工,大概是那些才华横溢,却对自己的公司和工作都不忠诚的人。这种员工虽然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帮助管理者减轻负担,替公司创造业绩,但他们身上同时也潜藏着很大的破坏力。

    一代文学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曾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句话深刻有力地揭示出“德”与“才”两者之间的不可替代性,它可以作为现代管理者在选用人才时的一个警示。对于忠诚但能力不足的员工,管理者可以逐渐培养,虽然他可能挑不了大梁,但他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称职的好员工。对于能力出色但不忠诚的员工,则永远要提防他,有才也不能重用。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