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开!拖延症:写给拖延症患者的自救手册-借口是一种欺骗,得修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成功者从来没有借口

    案例重现

    在一个非常炎热的中午,一个农夫划着自家的小船到隔壁村庄去,他要给那个村庄上的一户人家送粮食。天气实在酷热难当,而且是逆流而上,他汗流浃背,很辛苦,心情也变得十分烦躁。由于两个村庄之间的距离并不近,所以他很急切地想快一点将东西送给对方,好能在天黑之前赶回家。

    可是划着划着,他忽然发现对面来了一条小船,顺流而下,速度很快,而且正对着他的小船划来了。他非常恼火,因为对方的速度不但快,而且正对着自己,眼看就要撞上了,对方也没有避让的意思。这时农夫彻底愤怒了,他冲着对方大声吼道:“你眼睛瞎了吗?你就要撞到我了,你个白痴!”

    他奋力地吼着:“你就要撞上我了,快躲开,让开,让开!”

    但对方一点让开的意思都没有。眼看两条船就要撞上了,这个农夫意识到自己要做点什么时已经晚了,当他手忙脚乱想要避让对面那条小船的时候,两条船已经撞上了,而后他发现对面的船上空无一人,这条船原来是上游一条脱了缆绳的小船,顺着河流下来的。

    自己的船没有撞坏,还可以继续前进,但农夫感到很累,很想歇一歇,于是他想:既然船被撞了一下,不如靠到岸边休息一下吧。

    于是,他将船靠到了岸边,躺在一块石头上睡起了觉。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这时他着急地划船将东西送到了对方手里,对方收到东西后因为被误了事而不断责怪这个农夫,农夫一直以船被撞了为借口向对方解释……

    案例剖析

    想想看,当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也犯有农夫的那种错误意识?船本可以走,东西本可以很快送到对方手里,而一个小小的意外,给了农夫拖延的借口,因此,时间被耽误了。

    我们一直找借口证明自己是没有责任的,证明自己是对的,事实上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我们没有去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们在抱怨,在怨天尤人,却不去观察,不去考虑,不去思索。这就是典型的失败者的症状:不为成功找理由,只为失败找借口。

    当有些人做错事的时候,或者不愿意去做某件事的时候,第一反应总是找借口,因为找借口能够平衡自己的心理,能让自己心安理得。也正是如此,很多事情被拖延、耽误了。

    对症下药

    成功者,他们身上有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不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失败了就是失败了,从来不会认为这件事本来就该失败,更不会认为这件事的失败和自己无关,也更加不会去考虑如何逃脱责任。他们的想法是如何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而不是不断地寻找借口拖延。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勇于承担责任。

    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是对自己负责的人,更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的人。即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他们也不会气馁,不会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的失误买单,而是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快速有效地处理事情。所以,要想成功就需要有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

    第二,遇挫折不抱怨。

    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种种困难时,总是在说这个世界不公平,它的确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公平,但事实上这正是公平的另一种体现。

    要知道这个世界对你是这样,对别人也是一样。比如时间,你一天有24个小时,那些成功者绝不会多出1个小时来。为什么别人能在这24小时里做那么多的工作,而你却没有做到?原因之一就是你把时间花在了抱怨上,导致没有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从而造成了拖延。第三,找对方法办对事。

    借口的出现大多发生在一些突发事件中,比如突如其来的困难或挫折,比如你去拜访某位重要客户,对方正好临时出门,你又没有对方的电话,无法取得联系。这时,有些人可能会打道回府改天再来,这样的话要办的事情就会被拖延,因为你改天再来的时候对方也不一定在,而如果你能够通过前台、办公室秘书等人,用巧妙的方法要到对方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沟通确定拜访时间后再去拜访,办事的效率就会高很多。所以,与其找借口不如找对方法办对事。

    看清曾经的各种拖延借口

    案例重现

    张海一个月的工作任务量是固定的,在月初看到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量,他会想:“今天才1号,时间还早,慢慢来。”所以他做事的效率会有意无意放慢。

    一个星期过去后,当他再次看到自己本月的任务量时,发现只完成了一点,一看今天7号,于是他又想:“今天才7号,离30号还早,不用着急。”于是他又不紧不慢地开始工作。转眼又过了一个星期,到了本月的15号,这期间他做了一些琐事,而本月任务量只完成了四分之一。

    这时,张海有些着急了,开始没日没夜、忙忙碌碌地工作,同事劝他不要太拼,不要太辛苦,妻子也劝他早点回家,注意身体,可张海心里清楚,如果不拼、如果早点回家,本月的任务量就完不成,就会被领导指责。

    好不容易到了月底,工作凑凑合合地完成了,这时张海猛然发现,自己这么多年都是这样度过的,他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案例剖析

    自从犯上了拖延症,你就和成功渐行渐远,可以说是“拖延你好,成功再见”。很多人并非不知道自己犯有拖延症,他们心里其实很清楚自己是在拖延,但为什么还会这样呢?

    因为有借口!

    我很忙,现在没有时间去操心这件事;现在还不是太着急,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放松一下;这件事看起来也不是那么难,不用着急……类似这样的借口,总是在我们的脑海中不停地重复,它们总是暗示你:现在不做也没什么,将来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机会。可事实上,等到最后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机会没有了,时间没有了,我们紧张了,急迫了,开始焦躁不安了,开始犯上一定程度的焦虑症了。

    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很多人都有类似张海这样的经历,一些借口总是会在无意中冒出来,甚至自己意识不到这是一种拖延的借口。比如:书刚翻开看了不到5分钟,心想休息一下,喝杯咖啡看书效果会更好,而这一休息就是10分钟;晚上原本计划加班完成当天剩余的工作,可突然发现一部自己特别喜欢的电影,心想先看电影吧,反正工作不多了,明天再做也行。于是,当天剩余的工作拖延到了第二天……

    事后,如果我们客观认真地回想分析就会发现,当初想要做的事情其实是很迫切的,自己很想在最开始时就去完成,但我们总下意识地选择将这份焦虑潜藏在内心的最深处,用各种借口,以掩耳盗铃的方式告诉自己:其实没什么,我完全可以办到,只是现在还不去做罢了。于是,借口出现了,拖延产生了。

    对症下药

    第一,将借口写下来分析。

    将生活及工作中的各种借口写下来,在心情平静的时候客观分析,看看它们是不是应该存在,是否可以避免。如果应该存在,便不是借口,比如你正在做事,突然好友来访,为此你不得不先放下工作,这便不是借口,而是交际需求;反之,便是借口,应该戒除。

    第二,不畏艰难。

    有些人面对困难时,总会感到胆怯,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一些连自己都不易察觉的借口。如果能够做到面对困难时不胆怯,而是积极地想办法,即使当时没有解决,去做一些容易做的事情,借口也不容易产生。所以,我们要修炼出不畏艰难的心态。

    借口是拖延的温床

    案例重现

    俄亥俄州石油公司总裁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部门主管叫安东尼,每天都非常的忙,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每天早上到公司后,他都是一头扎进工作中,忙得焦头烂额,似乎总有做不完的工作。为此,他去请教一位成功的经理,希望对方能够指点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安东尼来到这位经理的办公室门口时,从玻璃门看过去,对方正好在接听电话,于是他便坐在门口的沙发上,等待秘书通知。隔着玻璃门,安东尼看到对方接了一个电话后开始给下属指派工作,而后又很快签署了一份秘书送过来的文件,接着又是一个电话,又开始指导工作……就这样忙活了半个小时,秘书请安东尼进去会见经理。

    来到办公室,该经理问安东尼有什么事情,安东尼说:“今天本来是向您请教,身为知名企业的经理,您是如何处理好那么多工作的,但刚才看到您今天的工作,我已经知道答案,明白自己的问题是什么了。您在遇到问题后会立刻解决,而我在遇到问题后,总是会先放下,然后等一会儿再说,所以您的办公桌上总是空空的,而我的待办事情总是堆积如山。”

    案例剖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成功人士做事高效的秘诀之一是在遇到事情后立刻着手去做,及时处理每一件事情,而不是把所有的事情堆积在一起集中去处理。管理好时间,就可以避免为自己的拖延寻找借口。

    我们在开始拖延某件事之前,其实最初的想法并不是这样,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在第一时间就去完成它。这时你会想:我要现在就开始动手,马上就做;而当你放下来,心想一会儿再做的时候,拖延就开始了,借口也会随之出现。

    因为你没有立即开始去做,所以你会不自觉地找到不立即开始的理由,用种种理由来说服自己,告诉自己,我们不开始去做这件事是有原因的。比如我还有大把的时间,比如这件事对我来讲并不难,很容易就能完成,比如侥幸心理,认为往后拖一拖应该没什么关系。

    种种借口出现,我们的内心终于得到了片刻的安慰,很舒服,终于可以不用去想它了,可以放松,可以娱乐。滋生拖延的温床,就是这些看上去十分荒唐的理由,这些理由一次次地毁了我们做事的可能,毁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

    对症下药

    第一,制订时间使用计划。

    做一个当天时间使用计划,对将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划分,先做紧急程度高且必须要做的事情,而后做轻缓的事情。

    第二,拒绝不必要的来访者。

    有些人的事情被拖延的主要原因是经常要接待一些不速之客,这些没有预约的客人会彻底打乱时间计划。为此,对于一些不重要的不速之客要有技巧性地拒绝,或者另约时间。

    第三,先记录后及时处理。

    当同一时间内或通过电话涉及的事情较多时,先简单记录下来,而后一一处理。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同一时间内涉及较多的事情时,可以记录下来,一个一个去处理,而不是任何时候都将事情记录下来然后统一处理。

    拒绝抱怨,不给借口找机会

    案例重现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才来公司不久,就给我指派这样的工作?这种技术我以前根本没有学过!”

    这是某网络技术公司一个新晋员工早上进入单位后和他的同事说的第一句话。事情的起因是公司最近在做一个软件,需要运用一项新技术,每个技术人员都要学习。

    其实新员工、老员工都一样。但这个新进不久的员工认为老员工实战经验丰富,底子好,应该让他们去学,自己先去适应,之后才应该去尝试着学习新的东西,毕竟之前在学校里学的东西都还没有用呢,现在又要去学,他有些接受不了。

    下午,技术部经理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最近的学习状况如何,有什么困难。他理直气壮地说道:“我认为经理这样安排不合理,我才刚来公司不到半年,根本就无法适应这里的节奏,还没有跟上,之前的东西还没有完全运用熟练,你就让我去学新东西,我接受不了。”

    经理本来想鼓励这位员工去学习新的技术,这样对自己、对公司都有好处,谁知他持有这样的态度。于是,经理没有说什么,让其在公司继续适应。

    一年之后,这位员工还是原来的职位、原来的薪水,而和他同一时间进公司的员工已经坐上了主管的位置。

    案例剖析

    阻碍我们前进的,往往不是我们碰到的困难,也不是客观的现实,而是我们自己。然而能成就我们的,也是我们自己。客观的环境,不管你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它,它始终都是在按照它的机制运转,总是会因你的想法而改变。所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它,而不是去尝试着改变它。

    故事中这位员工的拖延体现在职业发展中,他的职业生涯本可以发展得更好,可就是因为他对领导的安排诸多抱怨,并为此寻找到了很多借口,才使自己的职业发展出现了滞留现象。

    要知道,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它只能让我们更加烦恼。这种消极的心态将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阻碍我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让我们不再去关注问题本身,而是将目光锁定在了不该关注、无法解决的事情上。

    就像这位员工,不断抱怨自己面对的挑战,还抱怨自己的领导不讲理。事实上,单位里所有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你这么说,除了让领导知道你无法胜任目前的工作外,不会有任何其他结果。

    选择坚持下去的人,他们就是成功者。我们在想“老板给我的任务实在太苛刻了”“我的客户实在太不可理喻了”“马上就快下班了,我坐等下班,加班这种事让别人去干吧”“领导都太不为我们这些员工着想了”“每天都是这么累,收入还只有这么一点点”“简直就不应该去做现在这个工作,当初就入错了行”……每天都在抱怨,不是别人,就是自己,在抱怨中给了找借口的机会,在借口中使得自己的工作效率下降。

    对症下药

    借口是出现拖延现象的主要源头,而抱怨容易让人产生借口,为此,我们只有拒绝抱怨,才能避免借口的出现,避免拖延。

    第一,凡事多看积极的一面。

    很多时候,抱怨是在消极的思想中产生的,比如领导交给我们一份工作,我们不愿意去做,于是消极的思想便产生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觉得领导不应该把这份工作交给我们,或者觉得某人去做更为合情合理。于是,抱怨、借口产生了。而如果我们拿出积极的思想,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认为领导给我们分配工作是对我们的重视,这时我们在工作中就不会有抱怨,一些借口也就不会轻易出现。

    第二,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世界上有两种事实:一种是你通过努力能改变的,那就去改变它;另一种是你无法改变的,那就去接受它。除此之外,不会有第三种可能。对此,如果你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无法接受,一味地沉浸在抱怨中,只会耽误事情的进度,甚至是个人的前途。

    试着去证明一些借口

    案例重现

    小王接了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份工作本应该在6月完成,现在已拖延了近一个月,如果再不做完,他觉得实在说不过去。

    这天,小王美美地睡了一觉,起来吃饱喝好,准备开始工作。认真工作了一个小时后,他看了一下进度,进展顺利,按照这个效率,一个星期就可以完成了。这时,他突然看到自己新买的电脑,心想,测试一下性能如何吧。于是,他打开了游戏,悲剧也由此开始。

    本来在玩游戏之前,他已经制定了计划:玩完一局之后就退出。游戏中,他选了3个国家对战,难度为中等。玩了一个小时后,2个国家都被他灭了,这时他想:这也太容易了吧,选6个国家,高等难度试试。

    于是,他开始了第二局。高等难度打起来果然不是很容易,对方进攻的速度很快,往往自己还没有防御好,就被打得溃不成军。这时,他计划打完这一局,不管输赢都退出。一个小时后,他赢了。正准备退出时,他看到了一个新地图,心想,打完这个新地图再退出吧。

    就这样,当他打完这个新地图时,已经是晚上9点了,一天就这样被浪费了。得,既然今天已经被浪费了,就再灭几个国家吧。小王这样想着,便又开始了“战斗”。

    当小王准备退出,再次看表的时候已经是凌晨3点了。小王退出游戏,心想:既然已经到了这时候,不如玩一把CS吧,就玩一局。

    于是他进入游戏后,便开始一局接着一局地玩,一直到第二天的5点多。这时,他的眼皮已经抬不起来了,关机开始睡觉,又浪费了一个白天。

    小王有时候真的很想抽自己,而且也的确抽过,都这么大的人了,为什么就管不住自己呢!

    案例剖析

    类似于小王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曾经遇到过,本不想拖延,本不想找借口,可在行动的过程中无意中就走进了拖延的迷阵,原因是没有认真地去看待这些借口,没有意识到借口的严重性。

    很多人选择拖延的理由,大都和时间相关。比如迟到,这是很多人都会犯的一个错误。本来是早上八点准时报到打卡,早上起来你看看时间才七点,想想还可以再睡十分钟,到七点十分了,你想还可以再睡十分钟。等到七点半的时候你才猛然惊醒:要迟到了!事实是,你真的迟到了!于是你开始找理由,心想,如果是八点半上班的话,自己一定不会迟到;但真相是,即使是八点半上班,你还是会迟到。当你换一家公司,该公司规定早上八点半上班,而你再次迟到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原来之前自己的“如果”只是一个借口,这个时候你才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借口的危害性。

    对症下药

    第一,深入分析每一个“理由”。

    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不做事的理由出现,有些理由是正当的,而有些理由却是借口。罗列生活和工作中类似的“理由”,然后深入分析,明确哪些是理由,哪些是借口。这样,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第二,花小代价去证明。

    要想真正认清借口,有时候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代价,否则,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误认为那是正当的理由。比如当你经常迟到时,那就给自己把时间往后推半小时。八点上班,你可以在某几天将上班的时间调整到8点半,看看自己是否还是因为类似的原因迟到,如果是,它证明,这就是一种借口。有时候,为了避免出现更大的过错,你完全可以花一些小代价,去证明你并没有满嘴的借口,相信我,这可以让你对自己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做一个雷厉风行的人

    案例重现

    果然是一个优秀的小伙子,毕业于名牌大学,学习成绩优异,动手能力强。毕业后找工作,他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面试时表现得出类拔萃,深得面试官的喜欢并获得认可,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一份人人羡慕的销售工作。当得知被这家企业录取的时候,果然非常高兴,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果然希望自己能够在这家企业有大的发展,他也非常尊敬自己的上司。但是没过多久,果然发现他并没有得到同事们的认可,于是他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善于交际,总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和办公室。

    在开会时,他会尽量克制自己少说话,因为他担心提出错误的建议或者说错话。当别人提出与他不同的观点时,他也会有意无意地改变自己的观点。慢慢地,果然发现当别人提出一些观点时,自己已经无法和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而且,他时常会纠结于一些琐碎的事情,导致有些事情被拖延,比如出门拜访客户时因为挑选领带,导致错过了约定时间;精心准备开会做报告时的开场白,却忽略了报告的核心内容,而导致报告被一改再改,等等。

    如此下来,果然总是担心领导会对自己失望,害怕客户会拒绝自己,业绩提不上来。所以他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总是谨小慎微,犹犹豫豫,经常会感到焦虑恐慌。就在拜访一位非常重要的客户的前一天晚上,这种感觉又出现了。他试图用睡眠来逃避这种恐慌感,可一闭上眼睛就会想到拜访客户的事,就这样,他一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起床,他仍然一直担心客户会拒绝自己,在沟通中会表现不好,在去见客户的路上也是忧心忡忡。

    见到客户后,由于紧张担心,果然的表现很差,最终,没有达成交易。于是,他开始盘算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第四次的拜访。

    案例剖析

    显然,如果果然能够第一次就拜访成功,那么他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而因为第一次拜访不理想,所以他要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的拜访,这样,他的工作效率就会降低,事情就会被拖延。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就是犹豫、恐惧、担心。对此,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雷厉风行。当果然身上具有雷厉风行的因素后,恐惧、不安、担心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雷厉风行的人,往往能赢得人们的青睐,能得到众多人的拥戴,他们往往更容易坐到领导岗位上,更容易拥有自己的人脉圈子,更容易获得人生的成功。事实上,人人内心都讨厌拖延,都倾向于同做事干脆、直接、爽快的人为伍。

    雷厉风行的人在我们看来有更强的气场,比我们更加容易获得人脉,而人脉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大砝码,如果没有人脉资源,你将和成功无缘。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面对有些事情我们总是会犹豫、徘徊,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似乎患上了选择性综合症,为此,有些事情被拖延了。事后我们客观地想一想,如果当时我们能很快做出选择,结果其实也不是最坏的,甚至有时候我们还会因此而获得更多。比如有些人去买衣服,似乎每一件都很适合自己,他就花费了很长时间去思考。这个时候如果果断地选择一件,未必就是不适合自己的,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这样做能够节省时间与精力,最后,提高了效率,也避免了拖延。

    对症下药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雷厉风行的“基因”,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雷厉风行呢?

    第一,多做决定锻炼自己。

    平时多做决定,先在一些小事上锻炼自己。比如去超市购物,可以适当提高选择物品的效率;去饭店吃饭,提高自己点菜的效率,等等。不要什么事情都依靠别人帮忙或者选择,自己多思考、多做决定。这样,经过长期的锻炼,做决定的效率会逐渐提高。

    第二,找人监督提醒。

    找一个朋友对你进行监督提醒,当你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时候,让朋友提醒你,从而快速做出决定。比如在工作中,可以邀请你的搭档扮演这个角色;在生活中,可以邀请你的爱人或者经常在一起的朋友提醒监督。

    第三,克服心理消极因素。

    有些人优柔寡断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害怕、担心这些消极心理因素,如以上故事中的果然。因此,要做到雷厉风行,首先要克服这些消极心理因素,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与赞同自己的人多交往,来提升信心,增强自己的积极心态,激发热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