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才培养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整个人力资源链条的协同支持。只实施人才计划还不够,相应的培训、内部晋升通道、激励机制等制度也要完善起来,否则人才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1.真正理解人才的价值
没有“木”的“才”,叫做人才;有“木”的“材”,还没有被雕琢,也就是没有完成学习、改造——进入公司之后进行的培训。当人才在内心深处接受了公司的价值观以后,才可能与整个团队一致行动、创造价值,从而成为真正的“人财”。
对老板来说,你可以把培训交给人力资源部门去做,而你要思考的是:什么是员工真正的价值。不可否认,员工除了给公司、客户,甚至个人创造“双赢”价值外,还要具备超强的个人素质。
此外,人才的价值并非单个人的能力展现,许多时候需要放到整个团队中去考察,因为员工间能力强弱的互补、工作中的配合,更能体现他的素质,给公司带来真正的价值。
【人才宝典】刚进入公司的新人,由于没有接受企业文化的洗礼,即使学历再高、技术再强,也只是“人材”,而不是“人才”,更不是为企业带来价值的“人财”。
2.培训不是可有可无的事
员工培训是公司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不少老板忽视培训的意义,在观念上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为:
(1)缺乏强化培训的执行力。
培训是公司发展的新动力,很多老板有这个意识,但是没有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他们会在心里想:这几年公司一直未搞培训,还不是一样照常运作?
(2)认为培训收不到什么效益。
培训人才是项成本很高的事情,并且短期内看不到什么效益。有的老板受此影响,迟迟不肯在人才培训上下本钱。
(3)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不需要培训。
有的老板常说:“我的公司发展很好,是不需要培训的。”殊不知,商业世界飞速发展,员工半年没接受任何培训,他们的知识就已经落伍了。
【人才宝典】无论是有没有工作经验的员工,都是需要培训的。
3.让员工焕发工作激情
培训既包括技能的训练,也含有精神的塑造,能从根本上让员工焕发激情,极大地提升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1)培训有利于员工提高业务能力。
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业务能力,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这是公司培训的根本目的。
(2)培训有利于员工成长。
让员工意识到应该提高自己,并且拿出具体的培训方案认真实施,就一定会使大家每天都对工作充满兴趣,每天有使不完的劲。
(3)培训有利于员工学以致用。
培训本身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辅助实践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让员工把培训学到的东西尽快地运用到工作中去。
【人才宝典】把一个员工送去参加日常工作中用不着的职业培训,不会产生任何价值。因此,培训的关键是满足日常工作需要,注重实用性。
4.不教导部下就是浪费其生命
老板对部下的命运负有责任:必须帮助员工成长,使他们长进,否则就是浪费其生命。培训,无疑是让员工早日实现岗位成才的良策。
那么,通过培训员工帮助他们成长,要把握哪些要点呢?
(1)有效培训的秘诀在于激励。
要使员工愿意学习,必须向他们表明:培训能帮助他们掌握更多技术、提高收入、得到晋升机会等。这样有利于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接受培训。
(2)培训新员工离不开长期指导。
培训不是目的,效果才是关键。并且,针对不同的员工,培训效果会有很大差别。因此,公司培训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对员工长期的帮助和指导。
(3)培训后让下属勇挑重担,并支持其完成任务。
接受完培训,必须让员工到新的岗位上锻炼,或接受新任务,在实践中考核培训效果如何。并且,员工一旦在工作中遇到难题,老板必须给予全力支持。
【人才宝典】人才都是逼出来的,越多的挑战,越能加速一个人成为有用的人才。
5.把“人才”变成“人财”
每年,公司都会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团队,对于这些新成员,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规划是必须的,而开门课就是“培训”。
作为公司促进内部员工学习的一种手段,培训的目的是改善员工行为,提高其绩效,更好地实现目标。在对公司新人的培训中,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深刻领悟公司文化,真正融入团队,为日后正常工作打好基础。
实际上,许多著名公司都非常重视培训新人,目的就是帮助这些职场新兵迅速进入角色,让他们为公司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用培训把“人材”变成“人财”,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一课,是人尽其才、发挥人才价值的重要保障。
【人才宝典】理解了人才的真正价值,还要看他给公司带来了多大价值,这样一来,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对方报酬。当然,对那些“值钱”的员工,老板应该敢给高价,这样才能留住人。
6.如何衡量师资水平
搞好培训,必须选择最优秀的师资。衡量师资水平要先问3个问题,无论这个人是公司员工或是从外面请来的专家学者。
(1)他是否了解本公司的需要和目标?是否只对他主观认定的问题有兴趣?
(2)他是否能说明如何改变别人的行为,从而帮助员工进步?
(3)你期待在训练之后,员工在工作表现上应有何种进步?员工离职率是否会降低?如果降低的话,会降低多少?
对提供训练的师资来说,只有明了上面三个问题之后,才有可能实施他的方案。这是每个老板必须牢记的一点。
【人才宝典】有效地满足员工的培训需要,给人才最好的训练计划,首先要抓好师资队伍。
7.培养人才要下血本
培训人才需要资金投入。尽管刚开始要消耗一部分资金,但从长远看,它所带来的收益是前期投入无法比拟的。“放长线,钓大鱼”,正是下血本培养人才的生动描述。
(1)视野开阔,舍得下本钱投资。
精明的老板深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理,若不对下属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其多受磨炼,那么即使是真金也会被埋没,变得与石头无异,所以一定要开化头脑,放开心胸,培养人才。
(2)以大局为重,切不可嫉贤妒能。
有些老板在培养人才上总是顾虑重重,以为下属变得出色能干,则显出自己愚笨无能,堂堂上司,岂不被人耻笑。其实,一个出色的人为你办事,总比一个愚笨的人好。下属精明,老板才是最大的赢家。
【人才宝典】培养下属,肯在下属身上投资,多下工夫,正是老板为了自身日后能得到更多回报,受益的正是你自己。
8.引导员工自学成才
自我培训的方法很多,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实施。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1)周六的员工课堂。一般公司的周六、周日是休息日,我们可以专门拿出一天的时间,组织员工学习。
(2)鼓励员工学习深造。公司可以不失时机地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员工继续深造,对深造的成果进行奖励,形成人人学习、人人追求上进的良好局面。
(3)积极利用互联网。自从互联网普及后,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查询学习,及时解决各种难题。
(4)充分利用局域网。局域网是公司信息化发展的又一个强大的工作平台,利用得好坏在于公司是否正确引导,也是员工自我培训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5)鼓励员工读书。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专家经验的总结。自我培训除私人教练外最好的老师就是书籍了。
(6)坚持不懈,全面发展。坚持不懈,具有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全面发展,是以个人修养道德水平为基准向外发展,长期坚持,必有成就。
【人才宝典】自我培训的根本含义是激励员工的自我学习,自我追求,自我超越的动机。
9.工作中训练,挫折中教育
一家成功的公司,最闪亮的地方可能是速度、成本、品质。不过,这些荣耀的背后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如果没有老板对人才的训练、开发和培养,不可能有光辉的业绩。
俗话说,才干是锻炼出来的,经验是累积起来的,一个人只有在工作中训练自己,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勇于在竞争中提升自己,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才能应对复杂局面,完成创造性工作。“工作中训练、挫折中教育、竞争中思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位台湾老板在美国有过这样一段经历。当时,他和家人到公园玩儿,不时地用随身的零食喂鸽子。
忽然,他发现旁边的一块牌子写着:禁止喂鸽子。于是,他问管理员为什么这样写。管理员解释说:“去年冬天,一场大雪之后,鸽子全都死了,因为鸽子平时习惯了人类的喂食,都失去了自己觅食的能力,结果冬天没有人喂食,鸽子全都没有办法度过冬天。”
听完讲述,这位老板感慨很大。回到台湾,他反复对大家讲起这个故事,意在提醒员工:“一个人的生存本领和竞争能力,必须在训练中完成。给他一个竞争环境,让他在工作中训练,挫折中受教育,竞争中思考,这就是创新人才的训练。”
【人才宝典】一方面,老板要开发和使用人才,做到有才可用;另一方面,老板要学会在工作中训练人才,使他们脱颖而出,担当重任。
10.实行岗位轮换制
对个人来讲,通过实行岗位轮换,有利于成为一名全面的管理人才、业务多面手。具体来讲,职务轮换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新员工巡回实习
新员工在就职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不同部门去工作。让他们在各个岗位上轮流工作一定时期,亲身体验各个不同岗位的工作情况,为以后工作中的协作配合提供方便。这一过程一般需1年左右。
(2)培养“多面手”员工
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公司都在设法建立“灵活反应”式的弹性组织结构,要求员工具有较全面的能力。岗位轮换能解决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应问题,让公司变被动为主动。
(3)培养经营管理骨干
让干部在不同部门间横向流动,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并且与各部门的同事有更广泛的交往接触。这种轮换以基层管理者为最多,轮换周期也较长,通常为2~5年不等。
【人才宝典】岗位轮换制度,也叫职务轮换制,是公司有计划地按照大体确定的期限,让员工轮换承担若干种不同工作的做法。
11.对新员工进行上岗培训
上岗培训计划是多种多样的,从简短的介绍到较长的正式计划。就长期正式计划而言,新员工在接受上岗培训时,一般会得到一本手册或一些资料,说明工作细节、福利待遇等。
概括起来,上岗培训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1)目标与价值观培训。上岗培训是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一体化过程的开端,而这个过程则是使员工对企业及其价值观、目标等加以了解的一个步骤。
(2)技能培训。新员工技能培训是让受训者不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但能取得在岗培训之长的一种培训技术。
【人才宝典】上岗培训是只给新员工提供有关公司的基本背景情况,这种信息对雇员做好本职工作是必需的。这些基本信息包括:工资如何发放和增加,工作时间为每周多少小时,新员工将与谁一起工作等。
12.员工培训中的7个误区
任何一个管理机制成熟的公司,都会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培训能让员工的能力更上一层楼,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
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员工的培训中有一些常见误区:
(1)把培训当作传授窍门和秘诀的途径。培训是实实在在提升员工能力的途径,把功夫做实、做细才会有预期的效果。
(2)过分强调提高员工的绩效或生产率。这是以后的事,过早强调这个会使员工产生恐惧心理,妨碍学习能力。
(3)让某位最高领导负责培训。这会使接受培训的员工感到紧张,并且不敢发言提问,只会延缓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效果。
(4)一次灌输太多。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才会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反对那种一蹴而就的培训思路,妄想短期内灌输太多知识。
(5)只说不做。一次示范抵得上千言万语。当你向他们解释如何做和为什么做的同时,要向他们示范。
(6)没有耐心。并非人人都能学得像你一样快,要有耐心,员工不懂的地方要给他们解释。
(7)使员工紧张。紧张会造成慌乱,妨碍清醒地思考,实际上终止了学习进程。
【人才宝典】培训是一项细致活,把握好整个进程,乃至取得预期的效果,都需要按照基本的培训规律进行,反对急功近利的做法。
13.警惕培训“后遗症”
(1)“厌食症”。表现为对事业毫无进取心,没有丝毫的培训欲望,听到培训,多半情绪烦躁,要么是拒绝,要么是找替补,实在不行,只能暂时“献身”。
(2)“抗药症”。表现为由于求知欲望太强,或者太弱,反而对培训怀有强烈的排斥心理,无法以正常的心态接受新知识。
(3)“肠胃症”。表现为对不同的培训适应性很差,往往造成消化不良,典型病例是对国外培训机构的课程水土不服,根本无法适应。
(4)“眩晕症”。表现为参加培训之后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头脑高度发热,对未来事业走向没有正确的认识,过于乐观,盲目自信。
(5)“抑郁症”。表现为不参加培训还好,参加培训后却感到自身差距巨大,彻底丧失进取心,从此一蹶不振,特点是极不自信。
(6)“依赖症”。表现为一听到培训,多半极度兴奋。主要是为了培训而培训,过于希望借此提升个人能力。
(7)“多动症”。表现为参加培训之后,变得浮躁,频繁换岗、跳槽,无法踏实工作。这是对自身期望过高的表现。
(8)“夜盲症”。表现为求知欲极强,然而空有一腔热情,所参加的培训既无针对性,又无目的性。
【人才宝典】“员工培训后遗症”没有严格的定义,通常可以理解为因为接受培训后产生的,对公司、对经理人、对员工个人所带来的不良效果或不适应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